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并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1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8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80例进行对照。结果300例中108例阴道试产,8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4.07%。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几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首次剖宫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徐晓燕 《中原医刊》2007,34(9):67-6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5年10月,我院14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者84例与随机同期首次剖宫产者84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6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64例进行对照。结果148例中102例阴道试产,84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2.4%,再次剖宫产64例,手术率43.2%,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比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是安全的,可降低二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关杰 《中原医刊》2007,34(13):59-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剖宫产(RCS)9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部宫产(PCS)92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6例进行对照。结果128例中36例行阴道试产,2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55.56%。RCS92例,手术产率71.88%。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足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式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曹伟雁  林洁  陈静 《河北医学》2009,15(3):265-26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15例剖宫产术后_g-次妊娠经阴试产的孕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试产115例进行对照。结果: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者,87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65%,手术产率24.35%。115例非瘢痕子宫,9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2.61%,手术产率17.39%。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观察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妇61例(TOLAC组),同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直接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73例(ERCS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产妇61例(试产组),与TOLAC组比较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总产程、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子宫破裂、产后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TOLAC组成功经阴道分娩53例,成功率86.89%,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后出血明显低于ERCS组(P<0.05);与试产组比较,分娩成功率、总产程、出血量、子宫破裂、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掌握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指征、加强监护、具备急诊剖宫产术条件下,可给予首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机会,并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孙美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31-343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对我院4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组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组105例进行对照;将VBAC组与RCS组对照。结果 VBAC组与VBNC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史并非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是可以行阴道试产的。  相似文献   

7.
林进  杜莲芳 《吉林医学》2013,(32):6661-666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者的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单胎头先露)妊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阴道分娩75例与随机抽取非剖宫产阴道分娩75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27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7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0例孕妇择期再次剖宫产238例,阴道试产112例,75例成功阴道分娩,占67%。阴道试产失败37例,占33%。再次手术产率79%。剖宫产史阴道分娩组在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产后出血等方面与首次剖宫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及切口愈合不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绝对指征,结合前次剖宫产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及本次妊娠情况B超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再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1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186例行首次剖宫产产妇和24例非瘢痕子宫分娩初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产妇37例阴道试产,24例试产成功;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腹腔粘连发生率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组腹腔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及产后出血率与首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再次行剖宫产致产妇并发症增加,适合试产条件的产妇应提倡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9.
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8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88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3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32例进行对照。结果120例中50例阴道试产,32例成功,成功率64%。再次剖宫产88例,手术产率73.33%。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先兆子宫破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产后出血量、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同期首次剖宫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绝对剖宫产指征,符合阴道分娩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广汉市人民医院295例剖宫产术后和20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其再次行剖宫产的28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85例进行对照。将进行阴道分娩的3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阴道分娩30例进行对照。结果 315例中46例行阴道试产,3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2%。再行剖宫产285例,手术率90.5%。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行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比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8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8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进行对照。结果 128例中62例行阴道试产,4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58%;RCS83例,手术产率64.84%。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与VB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与P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8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再次剖宫产(RCS)71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71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1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1例进行对照。结果82例中16例行阴道试产,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8.75%。RCS71例,手术产率86.59%。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产时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医疗费用比VBAC组高,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削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223例刮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5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50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7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73例进行对照.结果 223例中102例阴道试产,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1.56%;RCS 150例的手术产率67.2%.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并对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21例(观察组)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21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99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99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产妇中27例阴道试产,2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7.78%(21/27)。RCS99例的手术产率为82.50%(99/120)。观察组(VBAC)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多,平均住院天数比观察组长,医疗费用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如无产科指征,应予以试产,阴道试产可以减少再次开腹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可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临床医生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210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中阴道试产40例,成功27例,成功率67.5%;再次剖宫产183例,手术产率87.14%。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腹腔粘连、切1:3乙级愈合发生率与首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只要条件符合,应给予充分阴道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8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峥 《甘肃医药》2011,(10):601-6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58例,比较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分娩及对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中66例进行阴道试产,4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15%。剖宫产115例,剖宫产率72.78%。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9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9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6例进行对照.结果 132例中60例行阴道试产,3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0%;RCS 96例,手术产率72.2%.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医疗费用高,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因为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再次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本院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92例,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及经阴道试产组,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92例孕妇中107例不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再次剖宫产,85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其中5例拒绝阴道试产,68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85% (68/80),子宫破裂发生率(0.52%).对两组的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再次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组,两组孕妇在年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孕周、产褥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再次剖宫产绝对指征,对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予试产机会,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3例具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与选择再次剖宫产组240例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病、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进行对照。结果:323例中83例选择阴道试产,占25.70%(83/323),其中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7.95%(73/83),试产失败10例,占12.05%(10/83),再次选择剖宫产240例,占74.30%(240/323)。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与RCS组比较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均未并发产褥病。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可比再次剖宫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5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8例阴道试产,其中30例试产成功,占34.9%,再次剖宫产56例,占65.1%;②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和住院天数均比RCS组明显减少(P〈0.05);③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CS组产后24h出血量较PCS组明显增多(P〈0.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