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应用ABC酶标记法研究胆囊癌组织中花生凝集素和刀豆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意义。40例胆囊癌PNA和ConA阳性率分别为65%和52.5%;高分化腺癌阳性物质多分布于腺样结构腔面或/和癌细胞顶浆,低分化腺癌多弥散分布于胞浆或/和胞膜;高分化腺癌PNA和ConA阳性率较高于低分化腺癌;女性患者PNA和ConA阳性率较高于男性患者,伴胆囊结石组PNA阳性率较高于无结石组,转移组PNA和ConA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晚期无功能性肾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无功能性肾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58例晚期无功能性肾结核患者均行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58例均行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及B超检查,12例KUB显示肾区、输尿管钙化,IVU患肾均不显影,16例伴对侧肾积水,KUB加IVU诊断正确率为55.2%。B超提示10例肾盏、肾盂积水,32例肾内可见多个囊性无回声区,12例肾内可见强光团后伴声影,16例输尿管扩张壁增厚、僵硬,提示肾结核42例,诊断正确率为72.4%。CT检查30例,26例肾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强化,肾皮质变薄,肾盂输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扩张,肾区可见钙化影。26例诊断为肾结核,4例肾缩小伴钙化不能确诊,诊断正确率为82.7%。结论:晚期无功能性肾结核单纯行X线检查诊断正确率低,B超、CT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先行KUB,IVU及B超检查,多能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可加做CT。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强  吕涛 《中国骨伤》2005,18(11):680-680
多发骨折患者伤后24h~7d是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FES)的多发时期,术后或经过反复手法复位后,经常发生无明显诱因的意识变化,发热或呼吸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多对症处置后可缓解,未引起注意,但重症突发者则危险性大,尤其是于24h内暴发者,死亡率较高。选取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4年8月86例多发骨折患者观察,其中26例FES对症早期治疗后,均痊愈,无后遗症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胸腺瘤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77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88例,年龄17~88(52.3±13.0)岁,手术患者160例、非手术患者17例。177例胸腺瘤患者中,存活患者160例,因胸腺瘤死亡患者17例,复发转移患者5例。总体上看,胸腺瘤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4%、88.7%、88.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9%、91.5%、9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分型、临床症状、Masaoka-Koga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手术与否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临床症状、年龄、治疗方式和手术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小(P=0.018)、无临床症状(P=0.039)以及手术治疗(P=0.004)患者总生存率较高;手术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较高(P=0.002)。结论 年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是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诊治中的几点体会周文阔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处理困难,死亡率较高。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485例,其中多脏器损伤86例,占17.7%。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86例中男性74例,女性12例。年...  相似文献   

6.
框式外固定架用于开放性胫骨多节段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制框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开放性胫骨多节段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制框式外固定架对23例开放性胫骨多节段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36岁;按Gustilo-Anderson分类:Ⅱ型9例,Ⅲa型10例,Ⅲb型2例,Ⅲc型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问9~17个月,平均11个月。23例中骨折Ⅰ期愈合19例,骨折迟缓愈合3例,截肢1例。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深部感染2例,其中1例于术后2周因骨与软组织广泛坏死、感染无法控制行Ⅱ期截肢,另1例经局部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去除死骨后愈合。胫骨平台后倾1例。无严重针孔感染和外固定针松动,无畸形愈合,无肢体明显短缩,无再骨折发生。结论:框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对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干扰小、利于早期膝、踝关节活动的优点,还适用于近关节的多节段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和后腹腔镜技术在副肾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非创伤性副肾动脉出血患者,分别经MDCTA和肾动脉造影确诊,采用后腹腔镜技术结扎副肾动脉治疗肾出血,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和诊治方法进行探讨。结果2例采用后腹腔镜技术结扎副肾动脉治疗成功,术后血尿完全消失,随访20至28个月无复发。结论MDCTA对于副肾动脉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后腹腔镜技术是治疗副肾动脉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性交损伤多由不正确的或缺乏道德的性交造成的,重度损伤可致失血性休克及终生的生殖功能障碍,严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对我院自1987年1月至1997年1月接收的性交致阴道穹窿损伤17例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17例患者年龄22~58岁,其中农民6例、工人5例,6例无记载。文化程度:大学1例、中学(中专)11例、小学2例,余3例无记载,配偶文化不详。裂伤以后穹窿为主,多位于5~7点处,出血不严重9例,其中2例来院时已无出血,2例渗血不多,给予局部压迫,5例有活动性出血,给予缝合2~3针,血止。裂伤达侧穹…  相似文献   

9.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胰腺只有在受到暴力才会被损伤,常合并多部位伤和腹部多脏器伤,伤情复杂而危重,诊治困难,故死亡率较高。我们将近8年收治的39例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髋部疾患治疗期间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常导致医疗纠纷。本文回顾笔者白1999~2005年间收治1007例髋部疾患病者,其中住院期间死亡12例,探讨其意外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肾机能不全和泌尿系肿瘤[PlanzB,usw.UrologeB,1994,34:430(德文)]肾机能不全合并泌尿系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为此,对379例透析病人和168例肾移植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肾移植病人无1例恶性泌尿系肿瘤,但有6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腹腔镜为40例急性胆囊炎患实施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40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胆总管轻微损伤1例,经镜下缝合,放置引流后治愈。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其它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时,应严格掌握基本原则和具备较高手术技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7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19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观察,提出老年早期胃癌细胞分化相对较好,生长方式缓和,但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老年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133%)较高,术后生存率低于其它年龄组。在排除其它死亡原因的情况下,二组术后生存率无差异。同时,就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术后复发率较高的癌肿之一,为了探讨血清AFP岩藻糖指数对肝癌复发的预测作用,本文以18例术后AFP未能转阴的肝癌患者的对象,研究手术前后血清AFP岩藻糖指数的型,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队分析,结果表明,2例术前AFP及岩灌糖指数均较低,术后两值无明显变化,1年后未见复发;5例术前两值较高,术后两值明显降低,1年后亦无1例复发;11例发后AFP明显降低,甚至达很低水平,但岩藻指数为化不大,其中7.例在半年内复发,1例在9个月复发,提示AFP岩藻糖指数是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指数。观察肝癌术后AFP岩藻糖指数变化,有助于我们判断肝癌是否得到根治切除或余肝是否存在肝硬变活动,从,而准确地疗效,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多原发癌的诊断、治疗及再次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多原发癌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生存时间10年以上者2例,5年以上者9例,3年以上者17例.另有5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对胃肠道多原发癌既应注重同时性癌的发现与诊断,也应注重新原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通过根治性手术,辅以放、化疗,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脏器切除在外科治疗贲门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随机分析手术切除贲门癌217例。根据能满足肿瘤切除的安全范围而进行近端胃切除186例,全胃切除31例。以肉眼观察有无侵犯及便于淋巴结清扫为标准决定联合切除的脏器。其中联合脏器切除92例,包括联合脾及胰尾切除82例,单纯脾切除10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三组,即无联合脏器切除组125例,联合单纯脾切除组10例,联合胰脾切除组82例。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7h、3.09h及3.7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3.8d、31.2d及25.9d;术后并发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脾切除(包括胰脾切除)92例中,切除第10组淋巴结共92枚,乎均每例1枚;无联合脾切除125例中,无第10组淋巴结切除。联合腺胰切除82例,共切除第11组淋巴结107枚,乎均每例1.3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生存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Ⅲ期联合切除组的生存率较高,而在Ⅳ期则无联合切除组的生存率较高,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难以以肉眼准确判断肿瘤周围脏器是否受累。联合脏器切除不增加贲门癌手术的并发症。联合脾及胰尾切除对清扫第10、11组淋巴结及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尤其对Ⅲ期的病例意义似乎更大,但联合脏器切除的原则是在确保肿瘤学根治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及复发率较高,常需要二次甚至多次手术,给病人带来较多的痛苦和较高的费用。为了减少残余结石及复发,促进康复,我院近6年来应用纤维胆道镜配合中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7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特点,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19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病例。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其中17例骨折前有平均20.6年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史,另2例方确诊有强直性脊柱炎。19例中15例有外伤史,其中9例为平地跌倒或扭伤,另4例无外伤史。损伤机制:过伸伤7例,垂直挤压伤2例,侧屈损伤l例,屈曲伤1例,4例不详。颈椎骨折11例,9例发生在C5~C7;包括剪力骨折lO例,应力骨折1例。胸腰椎骨折8例,7例为应力骨折,均发生在T10~L2,1例为L3剪力骨折。19例中经椎间隙骨折12例,经椎体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骨折伴脱位5例。9例并发脊髓损伤,其中8例为颈椎骨折。外伤至诊断为骨折的间隔时间为10h~7个月,平均29.6d。2例曾被误诊为脊柱结核。结论: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外力往往较轻。损伤机制多为过伸伤。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剪力骨折多发生在颈椎,大多为三柱骨折,容易伴发脱位,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力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段,脊髓损伤不多见。此类骨折多为经椎间隙骨折,易发生诊断延误。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最为多见,治疗方法很多,本文主要对非手术方法治疗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94例患儿,男61例,女23例。骨折时年龄2~13岁,平均8-1岁。左侧71例,右侧23例。骨折分型:伸直型:尺偏61例,桡偏21例,屈曲型4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8例。按Garland分类[1]:Ⅰ型:无移位或无明显移位8例;Ⅱ型:有移位,但后侧皮质有连接64例;Ⅲ型:有移位,无皮质相连22例。合并神经损伤有9例,桡神经4例,尺神经2例,正中神经3例。2 治疗方法Ⅰ型无移位或无明显移位骨折,单纯…  相似文献   

20.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多段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对下肢长骨多段骨折治疗体会及效果。方法 回顾36例胫骨及股骨多段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20例为小腿多段骨折,16例为股骨多段骨折,术后36例病人均获随访。结果:采用Jonher-wruh评分评准,本组优25例、良10例、差1例,无断钉及严重骨折畸形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骨多段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