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和单纯体针组各40例。头针配合体针组给予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体针组给予单纯性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配合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单纯体针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头体针结合与单纯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283例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新 《河北中医》1996,18(3):18-19
头体针结合与单纯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283例疗效对比方立新(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0260)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风经过救治,神智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4年多来,笔者用头体针结合与单纯体外两种方法,共治疗中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2者合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以便在未来的中风治疗中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120例住院的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梅花针组、体+梅花针组,每组40例.体针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梅花针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体针+梅花针组将2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各组均每日治...  相似文献   

4.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恒  李萌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3-38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早期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偏瘫10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明 《新中医》1998,30(2):29-30
早期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偏瘫107例黄国明主题词偏瘫/中西医结合疗法中风后遗症头针@体针近几年来,笔者对107例中风偏瘫住院病人在中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头针加体针治疗,结果大部分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其中最早于发病后2天、最迟者于发病后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2周、4后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2周、4周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病程在1个月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体针,推拿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配合推拿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4.0%,与对照组的40.0%比较差异有明显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头体针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  闻锐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400-400
<正> 偏瘫,是中风的主症之一,其治疗结果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疗效是肯定的,而新兴的康复医学与针灸在对偏瘫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笔者应用头、体针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中风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自1 998年以来 ,本人运用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住院病人 ,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 ,或脑出血者 ,经内科治疗 ,病情稳定 ,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 ,要求进行针灸治疗 ,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 96例 ,其中男性 5 1例 ,女性 45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80岁 ,以 60~ 70岁病者为多数 ,脑溢血者 39例 ,脑血栓、脑栓塞者 5 7例 ,左侧偏瘫 5 4例 ,右侧偏瘫 42例 ,将其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 5 8例 ,单纯体针对照组 3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体针治疗,治疗组予以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提升(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和采纳。  相似文献   

11.
头体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淑兰 《中医药学刊》2006,24(1):180-180
中风后遗症,俗称偏瘫,其致残率、复发率极高,如不及时康复治疗,多留有后遗症。笔者以头体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对中风共济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本院神经内科会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以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以自拟共济失调积分评价标准进行两组疗效观察。结果: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总有效率89.9%,明显优于对照组(60.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地黄饮子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患者周围性面瘫的效应,作者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对40例单纯体针与头体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性对照观察。结果:头体针结合线总显效率93%,而单纯体针总显效率为85%。头体针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体针治疗组。认为其补益气血作用可能是共取得的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头针体针舌下针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头针、体针及舌下针治疗脑出血偏瘫病人56例,就该病致残率高的现状,提出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出血偏瘫失语有临床意义。疗效标准从神志、语言、偏瘫肌力及生活能力四方面评定,结果治愈率35.71%,总有效率87.50%,通过疗效对比分析认为:(1)病程越短,疗效越高。病程长短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针刺应早期进行。(2)针刺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5),故针刺优于单纯药物。(3)针刺对各年龄组及各辨证分类组均有疗效,(P>0.05),故治疗应辨证取穴。本组发病年龄集中于50岁以上(50例,占89.29%),且伴高血压病居多(43例,占76.79%),因此,50岁以上高血压病者应注意血压变化,对防止出血性中风有意义。(4)针刺疗效的优劣与病灶部位、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自1996年以来,本人运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病人。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要求进行针灸治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以60—70岁病者为多数。脑溢血者39例,脑血栓、脑栓塞者57例,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42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58…  相似文献   

16.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香春  王大明  刘虹 《中医杂志》2006,47(7):523-524
头针与体针相结合治疗中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恬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残率高,偏瘫为其主要后遗症,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63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头针与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头针组296例,体针组114例,头针配合体针组463例,进行时比观察。结果3组治疗效果比较。头针组总有效率98.3%,体针组总有效率92.1%,头体配合组总有效率99.1%,头体合组治疗优于头针组、体针组。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曾燕芬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20-102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