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涛  向伟  廖锋  冯小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06-1607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该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29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sIL-2r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以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sIL-2r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P〈0.01);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中死亡者与存活者的血清sIL-2r表达水平比较,感染初期及晚期死亡者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sIL-2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者之间相关密切。对判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表明,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使血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中的炎症急性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医学范畴上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在婴儿时期较为特殊。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由于感染因素或非感染因素影响胎儿的自身免疫,致使大量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及体液出现过度释放,进而导致其处于亚临床状态。由于母体很少出现全身炎症的症状,绒毛膜羊膜炎无明显临床症状且病程较长。相反,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却有独特的临床表现症状,包括脐带炎症和胎儿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作为因孕期宫内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与罹患严重新生儿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内出血、脑性瘫痪、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有密切关系。现就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关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急性期标志物,其浓度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浓度升高时往往伴随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我们通过监测CRP的水平,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这已由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而血清C-反应蛋白fCRP)水平高低与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关系密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血清CRP浓度往往是升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塞米松有广谱抗炎症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地塞米松的抗炎症作用而抑制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炎症活动而稳定斑块,改善心脏供血。  相似文献   

6.
D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机体感染或创伤后反应最为敏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也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CRP含量甚微,但在各种原因所致的组织损伤或炎症中其浓度急剧升高。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危险因素除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外,还与持续性的炎症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2):1106-1106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和组织损伤时会升高,尤其在细菌感染时升高显著,且随病情的好转而迅速降低。近来,有人认为2型糖尿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炎症有关,国外已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国内此类文献尚少。为了探讨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关系,本文检测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同时还检测了血糖、血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持续升高,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及邻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血白细胞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人30例,高血压病人30例,2型糖尿病病人45例,测定各组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6,白细胞(WBC)水平,观察炎症介质在各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和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较基础值均有升高,而糖尿病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上升更明显,与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高水平炎症介质,即有炎症反应存在。  相似文献   

10.
1 急性时相反应 组织发生损伤或炎症后数小时以致数日,很多血浆成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总称“急性时相反应”。目前临床常用者主要是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1.1 血沉 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血沉对炎症性疾病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可帮助鉴别某种疾病为炎症性疾病抑或非炎症性疾病。中青年人血沉升高指示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应积极查明原因。 正常值(魏氏法);男<15mm/第1小时,女<2mm/第1小时。 1.2 C反应蛋白 组织存在炎症或损伤时,血清中存在能和肺炎球菌菌体部分的粘多糖反应的物质,称CRP,炎症或组织损伤恢复之后,这些蛋白急剧减少。临床上CRP被用以作为鉴别病人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以及判定病情活动性及其变化的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轻度升高或不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变化及炎症因子特点。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选取我院诊断为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及炎症因子的特点。结果 观察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白天平均收缩压比较,P>0.05。观察组的夜间血压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非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较原发性高血压升高,非杓型血压比例显著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更容易发生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抗炎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10)及内毒素的变化。探讨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ELISA等技术分别观察体外循环和未进行体外循环的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4、IL-10的水平。结果体外循环时发生内毒素血症;体外循环时血浆TNF-α、IL-6、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但抗炎因子IL-4,IL-10释放迟于致炎因子TNF-α,IL-6。结论体外循环时,血浆抗炎症介质的释放要迟于致炎症介质,抗炎症介质释放的延迟可能是导致炎症反应抗炎症反应失衡的原因,这可能与体外循环时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求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是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伴有多种炎性标志物如sCRP、TNFα的升高,减少炎症反应可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发展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作用,但多数价格昂贵,长期服用经济负担较重。为开拓新途径,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毅鹏  季峰等 《浙江医学》2002,24(5):262-264,28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窦粘膜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取7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组织作炎症活动性和炎症程度分级、Hp W-S染色和炎症介质含量测定。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炎症反应Hp阳性者比阴性者严重;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炎症活动性和炎症程度分级与Hp感染分级呈正相关。Hp阳性者胃窦粘膜内炎症介质含量比Hp阴性者高,且炎症介质含量随着Hp感染程度和胃窦炎症反应的加重而升高。结论:炎症介质在Hp相关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一定作用,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反映各种急慢性炎症的指标蛋白,在发生冠心病时浓度明显升高。本观察冠心病患CRP浓度变化及阿斯匹林对其影响,以探讨CRP对冠心病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C-反应蛋白检测在妊娠期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妊娠期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组,均常规查C-反应蛋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结果:有感染症状组C-反应蛋白检测值显著高于非感染无症状组(P<0.05)。结论:有感染症状组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非感染无症状组C-反应蛋白无升高患者禁用抗生素,定期复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炎症反应。方法 9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分型分组,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治疗中各组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它冠心病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其它冠心病类型组相比,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过程中存在明显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严重程度。他汀类药物有抑制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冠心病(CHD)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状硬化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炎症的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敏感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大量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Hs—CRP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发病危险度升高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患者Hs—CRP水平.旨在进一步确证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凌文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4,25(B07):384-386,F003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急性炎症标志物,其升高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于AS斑块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发生和预后方面也有着较高的价值。通过药物和膳食干预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CRP水平将可能成为延长冠心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是一个经典的炎症急性期反应蛋白,是精确敏感的系统性炎症生物学标志物,临床广泛应用于监测疾病和鉴别诊断.炎症是C-反应蛋白合成的关键调节者,在支气管哮喘中,气道炎症发挥了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存在的哮喘、呼吸系统损伤和支气管高反应性之间存在阳性关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可能与气流阻塞及气道炎症有关,并且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可测量和计量的指标,指导疾病的监测和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