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术前短程冲击放疗、术后后装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10月,将5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放疗组术前先行放疗6Gy,共3次,休息2周后再手术。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2-8个,术后3-10d行后装照射,单次剂量10Gy,照射2-4次,总剂量20-40Gy。对照组手术前后不放疗。手术前后定期查血常规、肝功能、AFP、CT、B超、胸片,记录术中出血量。结果 放疗组术前放疗后肿瘤明显缩小(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装照射后AFP转阴率100%(16/16),对照组63.6%(9/14)(P<0.01);6个月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0%(5/25)(P<0.01);6个月生存率100%(25/2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手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放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效果。方法:5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PLC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放疗组术前先行放疗6Gy,共3次,休息2周后再手术。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2-8个,术后3-10d行后装照射,单次剂量10Gy,照射2-4次,总剂量20-40Gy。对照组手术前后不行放疗。结果:放疗组术前放疗后肿瘤明显缩小(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装照射后AFP转阴率100%(16/16),对照组56.3%(9/14)(P<0.01);放射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1);6个月生存率(100%)与对照组(92.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放疗是提高PLC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手术加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胰头癌的疗效及应用规律。方法:28例胰头癌患者实施手术及手术后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胰头癌患者UICC分期,Ⅰ期6例、Ⅱ期10例、Ⅲ、Ⅳ期12例,肿瘤直径大小3.0~7.8cm。23例部腹探查后胰头癌无法切除,其中16例行胆管空肠吻合术,7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另5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28例患者均于术后2~3周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未手术切除者原发灶行3D-CRT,肿瘤中心剂量50~70GY,每次5~6GY,隔天一次。原发灶切除者,3D-CRT,照射部位包括瘤床,靶区中心剂量30~50GY,每次5~6GY,隔天一次。结果:23例未手术切除者,CR26.0%(6/23)、PR65.2%(15/23)、NC8.7%(2/23)、PD0%(0/23)疼痛及阻塞性黄疸缓解率100%,半年生存率92.9%(26/28),1年生存率78.6%(22/28),2年生存率53.6%(15/28)。结论:手术结合术后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胰头癌患者的疗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方法:3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行姑息内引流术,术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1年以下。结果:32例阻塞性黄疸完全缓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一月后观察肿瘤大小变化:CR46.9%(15/32),PR40.6%(13/32),NC12.5%(4/32),PD0%(0/32),半年生存率87.5(28/32),1年生存率71.8%(23/32)。结论:姑息性内引流术加术后立体定向放疗是不能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切除辅以门静脉化疗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观察。
  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并确诊为肝癌术后复发的患者80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辅以门静脉化疗治疗设为PVC组(n=48)和对照组(n=3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于化疗1个疗程结束21d后检测患者血清AFP、CEA、CA199、TPS水平。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所有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化疗1个疗程结束后21d,患者血清AFP、CEA、CA199、TPS水平均明显下降,且PVC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PVC组患者术后1、2、3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年复发者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后累计生存率低于术后>2年复发者(P<0.05)。
  结论:结论:再次手术切除辅以门静脉化疗,可显著降低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AFP、CEA、CA199、TPS水平,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间隔越短,再次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XD  Tang ZY  Yu Y  Ma ZC  Wu ZQ  Zhang B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9-441
目的探讨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对84例原发性肝癌行冷冻肝切除,即对可切除肝癌,先用液氮(-196℃)冷冻,将癌块冷冻成冰球然后立即作常规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复发率和生存率用寿命表法统计。结果术后恢复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冷冻肝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3.9%和64.0%。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1%、30.1%和39.0%。结论冷冻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有可能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冷冻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的远期疗效比较,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肝癌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也再不断出现和完善,如多种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高温生理盐水注射、微波治疗、多极射频治疗等)、冷冻治疗、激光气化、X线立体定向治疗、适形放疗和肝移植等,由于各种局部治疗和化疗均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和不彻底性,所以迄今多数学者仍主张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切除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以及术后复发率,除了与医学不断发展和手术技术逐步提高有关外,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肝癌切除联合放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07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4例中央型肝癌患者入选.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影像学评估手术的可切除性.术中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技术切肝.瘤床放置金属标记、术后进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并予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34例均为肝细胞癌,5例见脉管瘤栓,1例有门静脉瘤栓,30例(88.2%)伴有肝硬化.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右侧胸腔积液、腹腔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房颤各1例.3例患者未完成放疗疗程,31例完成术后放疗.除3例出现Ⅲ°骨髓抑制外,其余均为Ⅰ°或Ⅱ°副反应.34例均获随访,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5%、64.2%;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0%、86.2%.结论 中央型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安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短程放疗后行根治性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直肠癌13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术前短程放疗+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对照组直接接受根治性前切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意外损伤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盆腔局部复发率及1年和3年生存率。 结果:术前短程放疗的毒副反应较轻;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69.7±53.3)min vs. (158.6± 46.3)min]、术中出血量[(222.3±155.2)mL vs. (209.6±123.1)mL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8.5± 3.2)个 vs. (9.3±5.8)个]、术后排气时间[(67.8±47.3)h vs. (65.4±38.9)h]、术后住院时间[(13.2±10.3)d vs. (12.7±10.9)d]、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2.2% vs. 2.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2% vs. 2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局部复发率[11.1% vs. 37.6%]、术后3年生存率 [57.4% vs. 3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短程放疗后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安全可靠,可显著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1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198例临床资料,154例(77.8%)有乙肝背景,148例(74.7%)合并肝硬化,术前AFP阳性182例(91.9%),肿瘤直径6~10 cm 120例(60.6%),10~15 cm 48例(24.2%),15~20 cm 30例(15.2%),包膜完整者186例(93.9%);肿瘤位于左肝59例(29.8%),右肝119例(60.1%),中肝叶20例(10.1%),实施肝段切除139例(70.2%),左半肝切除18例(9.1%),右半肝切除30例(15.2%),中肝叶切除11例(5.6%),分别于手术后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行TACE,动态检测患者AFP变化,复查上腹CT。结果围术期死亡5例,术后AFP转阴者162例(81.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56.8%,33.8%。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可以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生存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Wang Y  Chen KJ  Zhang YL  Sun YF  Wei GT  Hu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76-77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延长肝门阻断时限对手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一次肝门阻断时间≥30 min患者的临床资料(持续阻断组),并以累积肝门阻断时间在相同范围内但为常规间歇性阻断的患者作为对照(间歇阻断组),比较两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持续阻断组共35例,间歇阻断组共3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阻断组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34.7±4.4)min(30~45 min),间歇阻断组为(35.3±4.2)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阻断组平均手术失血量为(660.0±655.8)ml,显著少于间歇阻断组的(1054.0±673.3)ml(P<0.05),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48.6%)也显著低于间歇阻断组(78.9%)(P<0.01);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顺利恢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肝功能代偿良好的复杂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可以持续30~45 min,与常规的间歇性阻断相比未增加对肝脏的损伤,但显著减少了手术失血量、降低了需要输血患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早、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7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为界,≤2年肿瘤复发为早期复发,>2年为晚期复发.分析AFP、AFP/肿瘤单位体积(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HBsAg、肝切除方式、术中输血等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检验.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85例(72.6%)出现肿瘤复发,其中早期复发59例(50.4%)、晚期复发26例(22.2%).AFP、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术中输血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12.78,13.40,5.79,9.98,10.26,9.48,8.32,P<0.05);AFP、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4.46,7.75,P<0.05).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0.170,0.172,0.064,P<0.05);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09,P<0.05).本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6%、60.8%、54.9%和65.0%、38.5%、23.1%.AFP<20μg/L、AFP/V<14 μg/(L·cm3)、AFP/V14μg/(L·cm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早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9%、23.0%、20.5%;肿瘤晚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88.5%、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18,P<0.05).结论 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是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CC根治术后肿瘤早、晚期复发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收治的局部晚期大肠癌患者64例患者资料,其中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术前放疗+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手术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并分析患者术前CEA浓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3例和28例肿瘤完全切除,分别有4例和11例完全切除肿瘤后行低位直肠吻合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年累积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54,P=0.76),但观察组第1,2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01,P=0.025)。患者肿瘤切除后CE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前的CEA水平与肿瘤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26,P=0.0013)。结论:术前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术前的CEA水平高者早期复发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6月~2004年5月间107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38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i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筛选出对肝细胞肝癌切除预后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为85.0%,53.3%,43.9%。单因素分析:术前GGT,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后ALB,术后TBIL,术后ALP,术后GGT,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术中失血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是否复发以及手术是否根治切除等。多因素分析: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是否复发,手术是否根治切除与预后相关。结论 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We investigated the risk of morbidity after repeat resections for liver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Background Data Although repeat hepatectomy for recurrenc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 for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 is well known only to carry risks similar to those seen for an initial liver resection, the safety of such a procedure is questionable because, typically, only a few liver tumors are thought suitable for repeat hepatectomy. Methods Clinicopathology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412 hepatectomy patien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26,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in 186).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the 57 patients undergoing a repeat hepatectomy. Result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elative risk, 9.61; P = 0.02) affected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a second hepatectomy. In patients who lost more than 1.29 l blood intraoperatively at the second hepatectomy, a major hepatectomy (P < 0.05) by means of an anatomical type of resection (P < 0.01) was more often performed than in the patients with 1.29 l or less of blood loss. Conclusions The major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a second hepatectomy for liver recurrence wa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e extent of liver resection, especially in an anatomical manner,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和术中瘤旁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RGF-C)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作为胃癌临床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8例,分别取术前外周静脉血、术中瘤旁静脉血、术后7 d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VEGF-C血清浓度,比较各时段的浓度值,以36例非肿瘤病例的术前外周血浓度为对照.分析VEGF-C血清浓度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术前外周血、术中瘤旁血与术后7 d外周血VEGF-C浓度(ng/L)分别为(4819.34±2112.65)、(5976.24±2222.75)、(2955.73±948.49)ng/L,瘤旁血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术后7 d VEGF-C浓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肿瘤患者VEGF-C术前外周血清浓度为(2509.61±730.97)ng/L,显著低于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浓度(P<0.05).胃癌术前外周血、术中瘤旁血VEGF-C血清浓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7 dVEGF-C外周血清浓度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VEGF-C外周血清浓度检测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和诊断指标,瘤旁血VEGF-C浓度与肿瘤进展相关,根治术后VEGF-C浓度检测可能成为监测肿瘤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在可切除原发性肝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近期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肝脏三维重建及术中超声引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前增强CT检查后行手术规划,观察组术前在增强CT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拟定手术方案,术中行超声实时引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输血比例更低,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对照组6例患者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P=0.033)。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8% vs 35.3%,χ2=5.231,P=0.022)。 结论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术中超声引导在可切除原发性肝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和肝门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波处理肝癌切除断面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6例肝癌行肝切除肿瘤切缘<1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在肝切除创面常规处理后加用微波烧灼(微波组),另44例肝切除断面仅常规处理(常规组)。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各相关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输红细胞的量,肿瘤是否有包膜,侵犯血管的情况,手术方式,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0%、61.4%、23.9%和86.1%、45.9%、19.2% (χ2=1.27, P=0.26);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35.6%、18.5%和50.4%、22.4%、7.6% (χ2=5.13, P=0.02);微波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28.1%、56.2和11.4%、34.6%、83.3% (χ2=4.14, P=0.04)。 结论肝癌术中应用微波处理<1 cm的肿瘤切缘不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可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切除术前门静脉栓塞对围手术期影响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有半肝、扩大半肝切除术)前应用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对病人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对1986~2008年有关右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术前行PVE病例的对照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423例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VE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前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15min吲哚氰绿储留率(ICGR-15)及肿瘤最大直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9〉0.05);术中输血、肿瘤Rn切除及手术时间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VE手术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但二者在术后出血、胆瘘、肾功能衰竭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PVE不能提高肝脏肿瘤的R0切除率,但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