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的母体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人群CHD的预防以及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4月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以及文献追溯,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后,使用Stata14.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2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14 891例,对照19 824例。各影响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孕期感冒3. 11(2. 39,4. 04)、孕期用药2. 68(2. 32,3. 10)、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3. 59(2. 41,5. 36)、孕期感染3. 02(2.29,3. 99)、不良妊娠史2. 08(1. 77,2. 44)、孕期受精神刺激3. 64(2. 42,5. 48)、孕期被动吸烟2. 91(1. 91,4. 42)、补充叶酸0. 50(0.43,0. 59)、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0. 45(0. 36,0. 58)、妊娠合并症3. 50(2. 48,4. 94)、孕期接触噪声3. 19(2. 37,4. 29)。结论孕期感冒、孕期用药、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孕期感染、不良妊娠史、孕期受精神刺激、孕期被动吸烟、妊娠合并症、孕期接触噪声为中国人群CHD发病的危险因素,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为CHD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离断时机对腹腔镜辅助胃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127例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57例在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先离断十二指肠再清扫脾门淋巴结,设为对照组,70例先清扫脾门淋巴结再离断十二指肠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脾门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损伤、脾门出血和No. 10淋巴结清扫数目、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脾门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和脾门出血量分别为(30. 9±4. 2) min、(236. 1±20. 4) min、20例和(27. 0±4. 8) ml,明显长于或高于实验组(26. 0±3. 1) min、(224. 1±18. 6) min、10例和(22. 4±5. 0) ml(t=7. 623,P=0. 000; t=3. 464,P=0. 001;χ~2=7. 535,P=0. 006; t=5. 206,P=0. 000)。实验组No. 10淋巴结清扫数目、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 0±1. 1)枚、(31. 8±6. 9)枚、(3. 9±0. 7) d、(4. 4±0. 8) d、(7. 5±0. 9) d、(9. 3±1. 1) d、11例和(10. 7±1. 2) d,对照组分别为(2. 6±1. 1)枚、(30. 7±7. 4)枚、(4. 0±0. 9) d、(4. 5±0. 8) d、(7. 7±0. 8) d、(9. 5±0. 9) d、10例和(11. 0±1. 2)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 830,P=0. 070; t=-0. 850,P=0. 397; t=0. 709,P=0. 480; t=0. 770,P=0. 443; t=1. 349,P=0. 180; t=0. 859,P=0. 392;χ~2=0. 076,P=0. 783; t=1. 514,P=0. 132)。结论在腹腔镜辅助胃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中,先清扫脾门淋巴结后再离断十二指肠可缩短脾门清扫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和脾门出血量,且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肾结石S.T.O.N.E.评分、SHA.LIN评分、S-ReSC评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结石残留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PCNL的95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结石是否残留划分为残留组(n=28)和清除组(n=67)。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S.T.O.N.E.评分、SHA.LIN评分、S-ReSC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评分与结石残留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对比各评分模式对结石残留的预测价值。结果清除组结石最大截面积、最大受累截面积、受累肾盏数均明显低于残留组,清除组结石分布于中下盏或肾盂者占比明显高于残留组,清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残留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组S.T.O.N.E.评分、SHA.LIN评分、S-ReSC评分均明显低于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O.N.E.评分、SHA.LIN评分、S-ReSC评分均与术后结石残留明显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S.T.O.N.E.评分、SHA.LIN评分、S-ReSC评分均能够有效预测术后结石残留,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889、0.871,SHA.LIN及S-Re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S.T.O.N.E.评分(P0.05)。结论 S.T.O.N.E.评分、SHA.LIN评分、S-ReSC评分均能够预测PCNL术后结石残留清除情况,且SHA.LIN评分、S-ReSC评分的预测价值优于S.T.O.N.E.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预后,并观察其对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多巴胺脱羧酶(DDC)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每组各60例,分别行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生存情况及复发转移情况,术前及术后测定血清HIF-1α、MACC1及腹腔冲洗液CEA、DDC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近切端与肿瘤距离、远切端与肿瘤距离、术后并发症率依次为(163. 05±15. 41)分钟、(26. 89±4. 55)枚、(7. 04±1. 13) cm、(6. 13±1. 04) cm、3. 33%,开腹组为(158. 23±13. 44)分钟、(28. 41±5. 23)枚、(7. 22±1. 28) cm、(6. 02±1. 13) cm和11. 67%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 23±1. 26) cm、(155. 01±30. 21) ml、(4. 12±0. 65)天、(4. 15±0. 71)天、(2. 91±0. 44)天、(12. 69±2. 45)天,开腹组分别为(16. 32±2. 53) cm、(351. 91±42. 16) ml、(5. 13±1. 02)天、(5. 22±1. 14)天、(4. 82±1. 13)天、(18. 12±4. 4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冲洗液中CEA、DDC含量和血清HIF-1α、MACC1依次为(1423. 49±331. 56) ng/ml、(115. 03±30. 21) ng/ml、(45. 02±10. 03) pg/ml、(76. 69±12. 45) pg/ml,开腹组分别为(2812. 43±702. 48) ng/ml、(168. 40±47. 19) ng/ml、(61. 45±15. 44) pg/ml、(104. 46±15. 9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为96. 49%、83. 64%、60. 87%,与开腹组的94. 55%、80. 77%、59. 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4. 04%和25. 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效果相当,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及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并可降低肿瘤微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0月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105例资料,其中机器人组50例,腹腔镜组29例,开腹组26例。病灶局限于宫体(FIGOⅠ期)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术,病灶疑有或已有宫颈累及(FIGOⅡ期)行根治性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术,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结果 3组手术时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 05)。3组中机器人组出血量最少[(189. 0±117. 1)、(277. 6±130. 6)、(346. 2±133. 4) ml,F=12. 147,P=0. 000],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最多[(29. 2±8. 4)、(22. 7±9. 7)、(20. 1±7. 0)枚,F=11. 754,P=0. 000],肛门排气时间最早[(3. 0±0. 9)、(3. 5±0. 9)、(4. 0±1. 3) d,F=8. 855,P=0. 000],尿管留置时间最短[(4. 9±1. 6)、(6. 0±1. 7)、(6. 6±1. 4) d,F=11. 387,P=0. 000],并发症最少[10%(5/50),27. 6%(8/29),42. 3%(11/26),χ~2=10. 634,P=0. 005],术后住院时间最短[(8. 3±2. 0)、(9. 9±3. 1)、(11. 9±3. 2) d,F=15. 746,P=0. 000]。3组术后随访1~2年,机器人组2例复发(4%),腹腔镜及开腹组各1例(3. 4%、3. 8%),3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 015,P=0. 992)。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出血量少、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疗效相当,提示机器人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方面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大鼠门静脉主干缩窄后脾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门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的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维持时间以及脾脏的动态变化 ,为该模型是否可同时作为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模型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70只 ,其中 60只先采用门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门静脉高压症模型 ,再按预定要观察的时间随机分为制模后 1、2、4、8、12、2 4周 6个实验组 ,每组 10只。另 10只作为正常组。各组在预定观察的时间进行门静脉压力、血常规、脾指数、脾横轴径测定 ,并作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  1~ 8周实验组 ,门静脉压力较正常组均显著增高 ,分别为 (1.98± 0 .18)、(1.96± 0 .17)、(1.80± 0 .18)、(1.41± 0 .2 0 )kPa ,正常组 (0 .92± 0 .16)kPa(P均 <0 .0 5 ) ;脾指数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大分别为 (4 .5 5± 0 .71)、(4 .0 6± 0 .68)、(3 .81± 0 .5 6)、(3 .5 3± 0 .41)mg/g ,正常组 (2 .69± 0 .3 5 )mg/g ,(P均 <0 .0 5 ) ;脾横、轴径较术前均显著增长 ,横径在术后为 (1.0 2± 0 .0 8)、(0 .96± 0 .0 9)、(0 .90± 0 .0 7)、(0 .85± 0 .0 9)cm ,术前为 (0 .75± 0 .0 7)、(0 .76± 0 .0 8)、(0 .78± 0 .0 8)、(0 .76± 0 .0 8)cm ;轴径在术后为 (4 .5 3± 0 .5 1)、(4 .2 2± 0 .60 )、(4 .18± 0 .3 1)、(3 .91± 0 .2 0 )cm ,术前为 (3 .72± 0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S-ReSC和S.T.O.N.E.评分系统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F24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13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结石是否清除分为结石清除组82例和结石残留组31例。根据S-ReSC和S.T.O.N.E.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S-ReSC和S.T.O.N.E.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ReSC和S.T.O.N.E.评分系统对结石清除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石清除的因素。结果结石清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结石残留组(t=2.325、2.726、2.301,P<0.05);结石清除组S-ReSC评分和S.T.O.N.E.总评分低于结石残留组(t=10.673、5.147,P<0.05),两组S.T.O.N.E.评分中结石最大截面积、皮肾通道距离、肾积水程度、累及肾盏个数四项评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6、4.543、4.292、8.533,P<0.05),两组结石密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05);S-ReSC评分、S.T.O.N.E.总评分、结石最大截面积、肾积水程度、累及肾盏个数与结石清除状态有相关性(P<0.05),而皮肾通道距离、结石密度与结石清除状态无相关性(P>0.05);S-ReSC评分、S.T.O.N.E.评分预测结石清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95%CI:0.796~0.953)、0.751(95%CI:0.655~0.847),S-ReSC评分预测结石清除的AUC大于S.T.O.N.E.评分(Z=2.117,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S-ReSC评分和S.T.O.N.E.评分是结石清除的影响因素。结论 S-ReSC和S.T.O.N.E.评分系统均是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有效方法,S-ReSC评分的预测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反复发作性胸痛4年余,加重1年.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心前区闷胀疼痛,未予重视,后伴心悸、气短.夜间时有心前区疼痛加重,睡眠欠佳.此后多次在各院就诊.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2、3肋软骨压痛.心电图检查显示:STⅡ、Ⅲ、avf压低≥0.05mV,TⅡ低平、TⅢavf倒置.血脂检查:CAOL4.69mmol/L,TG.2.18mmol/L,HDL.0.95.超声心动图检查:在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血液动力学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455例良性肛肠疾病的临床资料,31例(6. 8%)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对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液体入量、出血量和术后镇痛补救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良性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合并糖尿病、麻醉方法、手术范围、液体入量和术后镇痛补救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岁(OR=7. 002,95%CI:1. 181~41. 532,P=0. 032)、性别(OR=10. 322,95%CI:1. 633~65. 232,P=0. 013)、ASA分级(OR=4. 134,95%CI:1. 080~15. 823,P=0. 038)、糖尿病(OR=13. 715,95%CI:2. 032~92. 558,P=0. 007)、手术范围(OR=4. 546,95%CI:1. 681~12. 296,P=0. 003)、麻醉方法(OR=3. 241,95%CI:1. 558~6. 741,P=0. 002)和术后镇痛补救(OR=7. 289,95%CI:1. 479~35. 914,P=0. 015)是良性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范围、麻醉方法和术后镇痛补救是良性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预后因素,针对预后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减少术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SHA.LIN、S.T.O.N.E.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在预测输尿管软镜术后结石清除率的临床应用及降低清除率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行输尿管软镜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结石清除状态分为结石清除组(n=76)、残留组(n=29),比较两组SHA.LIN评分、S.T.O.N.E.评分、Guy's分级、最大累计截面积、肾积水情况、结石数量、结石CT值、结石解剖位置、受累肾盏数目分布情况,统计SHA.LIN评分(6~9分、10~13分、14~17分)、S.T.O.N.E.评分(5~6分、7~8分、9~13分)及Guy's分级(GⅣ、Ⅲ、Ⅱ、Ⅰ级)患者分布及结石清除率情况,比较3种评分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并统计各评分预测结石清除率敏感度、特异度,并以Spearman对降低结石清除率风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残留组SHA.LIN评分、S.T.O.N.E.评分高于清除组,且两组Guy'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LIN评分6~9分、10~13分、14~17分患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77%(68/71)、30.00%(9/30)、0(0/4);S.T.O.N.E.评分5~6分、7~8分、9~13分患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00%(19/20)、86.44%(51/59)、34.62%(9/26);Guy's分级Ⅳ、Ⅲ、Ⅱ、Ⅰ级患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22.22%(2/9)、72.34%(34/47)、85.71%(36/42)、100.00%(7/7);SHA.LIN评分AUC高于S.T.O.N.E.评分、Guy's分级,S.T.O.N.E.评分AUC高于Guy's分级(P0.05);SHA.LIN评分ADC为10分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6%、87.82%;S.T.O.N.E.评分ADC为8分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62%、66.33%;Guy's分级ADC为Ⅲ级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91%、83.86%;清除组与残留组肾积水情况、结石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组最大累计截面积、结石CT值大于清除组,结石解剖位置、受累肾盏数目分布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累计截面积较大、结石CT值较高、结石解剖位置隐蔽、受累肾盏数目较多与低结石清除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术结石清除率随Guy's分级、S.T.O.N.E.评分、SHA.LIN评分升高而降低,三者预测结石清除率价值依次升高,其中SHA.LIN评分评定时各参数均可量化,客观性高,最大累计截面积较大、结石CT值较高、结石解剖位置隐蔽、受累肾盏数目较多是降低清除率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E.N.A.L.肾脏肿瘤评分系统在肾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2年8月19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的临床资料.根据CT/MRI对每例患者进行R.E.N.A.L.评分,按评分高低将肿瘤解剖复杂程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了解评分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S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NSS 194例,其中147例行腹腔镜手术,47例行开放手术.低、中、高度评分肿瘤分别为89、98、7例,按评分高低进行分层分析,不同评分患者在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x2=25.526,P=0.000).对NSS术后并发症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方式和R.E.N.A.L.评分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E.N.A.L.评分高低和手术方式是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β=1.687,OR=1.05,95% CI=1.010~1.090,P=0.025;β=2.325,0R=1.56,95% CI=1.170~2.050,P=0.002).结论 R.E.N.A.L.评分系统能客观评判肾脏肿瘤的解剖复杂程度,对NSS术后并发症有判断作用,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子颗粒对雷公藤多苷(GTW)诱导少弱精症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巴子颗粒低剂量组、巴子颗粒中剂量组、巴子颗粒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灌服GTW [30 mg/(kg·d)],连续灌胃40d建立少弱精子症模型。从41 d开始,阳性药组以五子衍宗丸灌胃(1. 02 g/kg),巴子颗粒低、中、高组以人体等效剂量3(5.27 g/kg)、6(10.54 g/kg)、12(21. 08 g/kg)倍用量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以灌蒸馏水灌胃,28 d后测定精子质量及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巴子颗粒干预后,高、中、低各组精子浓度分别为(1 050. 71±203. 71)、(1 370. 06±166. 01)、(1 302. 53±476. 51)×10~6/ml,与模型组[(617. 01±237. 08)×10~6/ml]比较显著提升(P 0. 05);精子活力分别为(0. 56±0. 24)%、(0. 73±0. 14)%、(0. 70±0. 23)%,与模型组[(0. 07±0. 05)%]比较显著提升(P 0. 05);精子平均路径速度(VAP)分别为(85. 71±30. 35)、(83. 83±10. 31)、(75. 06±19. 70)μm/s,曲线速度(VCL)分别为(101. 76±23. 28)、(119. 60±21. 22)、(102. 11±32. 89)μm/s,精子直线速度(VSL)分别为(62. 75±7. 63)、(67. 80±5. 05)、(64. 11±12. 03)μm/s,均显著高于模型组[(43. 45±38. 74)μm/s、(53. 63±47. 91)μm/s、(40. 18±36. 86)μm/s](P 0. 05)。巴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睾丸组织SOD含量分别为(380. 23±75. 07)、(349. 53±97. 48)、(415. 07±72. 01) U/mg,与模型组[(304. 62±27. 17) U/mg]相比有上升趋势,其中低剂量组升高显著(P 0. 05);巴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睾丸组织MDA含量分别为(0. 33±0. 16)、(0. 22±0. 05)、(0. 34±0. 22) nmol/mg,与模型组[(0. 73±0. 20) nmol/mg]相比显著下降(P 0. 05)。结论:巴子颗粒能明显提升少弱精子症大鼠精子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修复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T.O.N.E.肾结石评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石是否清除分为结石清除组和结石残留组,收集一般资料、肾结石评分、手术状况、围手术期状况.根据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结石状况进行评分,探讨其余结石清除情况、住院时间、估计失血量等参数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总S.T.O.N.E.肾结石评分7.5±1.2分;结石清除率为79.0%.两组患者之间的结石最大截面积、梗阻程度、受累及的肾盏的数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清除组的S.T.O.N.E.肾结石评分为7.2±1.0分,结石残留组的S.T.O.N.E.肾结石评分为8.8±1.5分,两组之间的S.T.O.N.E.肾结石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72,P=0.000),其中2组之间的结石最大截面积、梗阻程度、受累及的肾盏的数目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长度、结石的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N.E.肾结石评分、结石最大截面积、梗阻程度与结石的清除状态相关(P<0.05),而通道长度、受累及的肾盏的数目、结石的密度与结石的清除状态无关(P>0.05).结论 S.T.O.N.E.肾结石评分可以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脏切除对对侧健肾结石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单侧肾脏切除术后对侧健肾结石病人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88例单侧肾脏切除术后未发肾结石病人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88例为健康组,分析和比较三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单侧肾脏切除病人术后对侧健肾结石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术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肾小球滤过率术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53. 51±13. 78、54. 23±18. 90、55. 33±20. 67、56. 75±21. 71和55. 89±18. 99(单位:ml·min~(-1)1. 73 m~(-2),下同),对照组分别为71. 78±19. 06、72. 24±20. 66、73. 67±22. 16、78. 98±23. 32和77. 66±20. 09,健康组为(105. 11±17. 75),对照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健康组(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泌尿系结石既往史、合并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合并血脂紊乱与单侧肾脏切除病人术后对侧健肾结石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 0. 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泌尿系结石既往史(95%CI:2. 397~4. 184,P 0. 05)、合并高血糖(95%CI:2. 025~3. 987,P 0. 05)、合并高血压(95%CI:2. 017~4. 812,P 0. 05)、合并高尿酸血症(95%CI:2. 485~4. 128,P 0. 05)、合并血脂紊乱(95%CI:2. 593~3. 717,P 0. 05)为单侧肾脏切除病人术后对侧健肾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单侧肾脏切除术后病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合并泌尿系结石既往史、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会增大病人对侧健肾结石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NSS的124例(127例次)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运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NSS方式(腹腔镜或开放)的相互关系。结果:127例次手术中,良性肿瘤14例次,恶性肿瘤113例次;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71例次,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NSS)56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46例次、58例次、23例次,行LNSS分别为38例次(82.6%)、30例次(51.7%)、3例次(13.0%);LNSS组(5.8±1.9)和ONSS组(8.1±1.7)的R.E.N.A.L.评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NSS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NSS;单因素R、E、N、L与NSS方法的选择有关,N与LNSS方式关联强度最大,而A、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可评估肾肿瘤的复杂程度,并可指导NSS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3岁.因上腹部胀痛半个月入院.病程中饮食及睡眠正常,无乏力、发热、多汗、骨疼、鼻衄、牙龈及皮肤出血,大、小便正常.既往史:肾脏多发性囊肿病史25年.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无贫血貌,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腹软,胸、腹壁浅静脉无曲张,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5 cm,质韧,表面凹凸不平,无压痛,脐周未闻及摩擦音.双下肢不浮肿.  相似文献   

17.
厌油乏力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8岁,农民.四川广安县人.因厌油、乏力4年收入院.患者4年来无诱因出现厌油、乏力,但从无腹痛、纳差、发热、黄疸、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在当地医院B超示:胆囊肿大、胆囊炎.经抗感染及服中药治疗无好转.长期以来诊断不明而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对辖区5432例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2. 44%;腰椎2~4部位骨密度平均为(0. 820±0. 111) g/cm~2,股骨颈平均骨密度为(0. 818±0. 103) g/cm~2,股骨颈粗隆平均骨密度为(0. 712±0. 100) g/cm~2,Ward三角区平均骨密度为(0. 704±0. 112) g/cm~2;骨质疏松症患者女性比例、年龄、饮酒比例、日饮用牛奶量250 mL/d比例、未口服钙片比例及体育锻炼30 min/d比例分别为59. 17%、(75. 20±9. 28)岁、60. 95%、69. 08%、65. 83%、57. 25%,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症者(P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是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 761、1. 964,P0. 05),而日饮用牛奶量、口服钙片和体育锻炼是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 725、0. 661和0. 718,P0. 05)。结论本地区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比例较高,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例1:男,33岁.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左下肢疼痛再发2个月入院.入院后行椎管造影检查.术中将76%泛影葡胺10ml误当作碘必乐注入蛛网膜下腔,拍片显示为L_5~S_1椎间盘突出.术后半小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四肢轻度抽搐.45min后症状迅速加重,四肢痉挛性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呼吸极度困难,意识丧失.继之全身发凉、出冷汗,口唇及趾、指端紫绀.心率127次/分,血压12/7kPa,体温39.7℃.急行气管切开插管、高频呼吸机人工呼吸、给氧、抗痉挛、抗休克、激素、物理降温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同时查证造影剂使用错误,即予脱水、利尿以降低颅内压,促进药物排泄.硫代硫酸钠解除部分中毒症状,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经积极抢救,于造影后5h患者抽搐基本控制.3天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停用高频呼吸机.查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正常.于造影后第4天拔除气管插管,病人迅速康复.3周后予手术行L_5~S_1髓核摘除术.术后腰腿痛消失.10天后出院.术后1年复查未发现明显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补肾调经中药治疗不育症的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服用“河车助孕方”前、后增殖晚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变化 ,并以服药前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服药前 ER、PR、PCNA、VEGF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的表达分别为 0 .18± 0 .3 9、0 .88± 0 .3 8、1.76± 0 .5 0、0 .15± 0 .2 9;在内膜间质细胞核的表达分别为 0 .71±0 .44、0 .79± 0 .47、1.12± 0 .47、0 .2 6± 0 .3 6;服药后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的上述各项表达分别为 2 .12± 0 .40、2 .3 2± 0 .3 5、3 .15± 0 .49、1.79± 0 .44 ,与服药前比较 ,P均 <0 .0 0 1;在内膜间质细胞核的表达分别为 1.5 3± 0 .41、1.88± 0 .3 8、2 .18± 0 .5 0、2 .0 6±0 .3 9,与服药前比较 ,P均 <0 .0 0 1;服药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 PCNA、VEGF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 :补肾调经中药“河车助孕方”可增加子宫内膜 ER、PR的合成 ,并使激素依赖性的 PCNA、VEGF表达增强 ,从而促进内膜正常生长、发育 ,有效地改善不育症患者子宫内膜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