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真性主动脉瘤21例,假性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53例。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在胸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MS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其中正常18例,胸主动脉瘤1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BolusTracking)。采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IP、MPR、CPR(曲面重建)、VRT(容积漫游技术)、VE(仿真内镜)重建。结果: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RP、CRP、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CTA3D)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链重建术前听骨链完整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人工听骨链重建术前行MSCT检查的慢性或胆脂瘤中耳炎患者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MSCT检查和手术治疗,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窥镜(VE)及容积重现(VR)等重建处理,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处理技术对听骨链各部位完整性的术前诊断价值。结果 MPR、VE及VR对锤骨和砧骨畸形诊断准确性大致相近,均显示出良好准确性,其中VR对锤骨颈准确率优于MPR,对锤骨头准确率优于VE;同时MPR对砧镫关节和镫上畸形诊断效果较VE和VR具有一定优势。结论MPR、VE及VR均为常用MSCT后期处理技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术前完整性评估均具有良好价值,在常规图像基础上结合多种后期处理技术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i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 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各种重建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综合应用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能够较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基本上可以取代创伤性的X线血管造影检查,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各种重建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 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 综合应用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能够较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基本上可以取代创伤性的X线血管造影检查,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SCT血管造影(MSCTA)及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A检查,采用准直0.8mm,重建间隔0.4mm。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和容积显示技术(volumerendering technique,VRT)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34例主动脉夹层病变CTA通过MPR、CPR重建都成功显示其内膜破口位置和内膜撕裂累及范围;VRT和MIP可以显示血管的全轮廓,但不能很好的显示破口位置和撕裂的内膜瓣。结论: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结构的细节显示很好,VRT和MIP对主动脉夹层的整体观显示很好,但不利于破口位置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无回腔性沟通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无回腔性沟通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重组图像,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例患者中A型夹层4例,B型夹层7例。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清楚显示了主动脉内膜破口、溃疡的位置。在病例的随访中,对于溃疡大小的变化,继发动脉瘤形成及壁间血肿范围的变化能作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MSCT能够显示无回腔性沟通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大小、位置、范围及并发症,可以为诊断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谭迎杰 《中外医疗》2014,(16):47-4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2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其病变检出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或DSA证实,2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包括9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假性腹主动脉瘤及17例真性腹主动脉瘤,3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出现破裂。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六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软组织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0mm,间隔0.7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主动脉MSCTA能清晰显示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蕾  李胜  陈玉峰  侯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6):1091-10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15例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结果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的内膜。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包括壁内血肿)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 对3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技术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分析.③结果 26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III型患者未显示明确的再破口,9例血型夹层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4例I型患者中,1例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受累、3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右肾动脉受累者4例、左肾动脉受累者2例、腹腔干动脉受累者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者3例.10例壁内血肿包括I型2例,III型8例.所有患者血肿区域均未见撕裂内膜片显示及对比剂进入血肿内,2例可见到一个或多个PAU形成,1例 III型并发腹主动脉远端内膜撕裂.④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诊断夹层动脉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夹层动脉瘤的MSCT技术,通过对比剂至主动脉最大对比增强期扫描获得大量数据,输入ADW4.0工作站后,应用多层面重建(Muh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容积重建(Vdume reconstruction,VR),表面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MS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MSCT virtual endoscopy,MSCTVE)等对夹层动脉瘤进行图像重建,所有图像由三位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结果: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征象是主动脉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重建)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仿真内窥镜可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MSCT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夹层动脉瘤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MSCT血管造影由于其迅速,非侵入性,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且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受累程度而逐渐取代传统CT。扫描在主动脉及分支增强最佳时进行。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提供夹层动脉瘤的大量信息,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助于临床及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9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 旬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图像重建(SSD)。结果 同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RP及三维重建衅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Stanford分类法,A型4例,B型2例,3例未明确类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层较好的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3DCT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5例主动脉病变患者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主动脉夹层46例,真性主动脉瘤12例,假性主动脉瘤2例,主爿脉炎4例,马凡综合征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主动脉病变诊断及术前评价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主动脉瘤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表现.层厚3~5 mm,螺距值1~1.5,重建间距1~3 mm,标准法重建.后处理包括二维、三维重建、表面覆盖显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或容积再现等.结果19例中,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0例.SCTA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瘤周附壁血栓范围、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等征象.结论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具有强大后处理技术的SCTA在主动脉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