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中针对β淀粉样蛋白治疗的进展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AD发病中起着主轴作用,Aβ的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病的共同通路。目前针对Aβ的神经毒作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减少Aβ的前体即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量;调节APP的裂解,减少Aβ的产生;促进Aβ的降解和清除;防止Aβ的聚集和沉积;阻断Aβ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等。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A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p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8)沉积是AD发病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邓婕  单可人  官志忠 《临床荟萃》2009,24(18):1644-164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学习记忆和认知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有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brillary tangles,NFTs)。自1985年Masters等发现β淀粉样肽(pamyloid peptide,Aβ)是细胞外SP的主要结构物质以来,人们对Aβ做了大量研究。Aβ的出现早于NFTs、轴索缺乏营养等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它在各个特征病理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Aβ的沉积是AD病理改变的始发因素和中心环节,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生发展的共同通路。因而,抑制Aβ的生成,促进Aβ的清除,降低其毒性和对神经元损伤后的修复等方面成为AD药物研究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在老年期发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衰退,以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rvefibertangles,NFr)和细胞外老年斑(senileplaques,SP)以及大量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神经病理特征。关于AD的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因此研究建立可靠的AD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D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AD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在AD发病中起着主轴作用,Aβ的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病的共同通路。目前针对Aβ的神经毒作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减少Aβ的前体即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的量;调节APP的裂解,减少Aβ的产生;促进Aβ的降解和清除;防止Aβ的聚集和沉积;阻断Aβ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6.
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姚丽  吴海琴  张桂莲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939-194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异常。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两个标志性病理改变。这两种损害是病理性蛋白沉积的结果——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导致SP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长远  秦俭  王晶  孙长怡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2):1150-115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功能、记忆损害、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降及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的原发变性、坏死,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AD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发病因素共同参与的异质性疾病。目前没有一种AD治疗方法能从根本上停止其病理的退行性变,治疗费用很高,美国每年用于AD治疗费用为839亿美元。根据不同病因及假设发病机制,形成不同的药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时光  杨文明 《临床荟萃》2006,21(7):519-52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神经元丢失、颗粒空泡变性、血管淀粉样变。AD以65岁为界可分为早发性(early-onset AD,EOAD)和晚发性(late-onset AD,LOAD)两种,其中LOAD占大约90%。AD还可划分为家族性(familial AD,FAD)和散发性(sporadic AD,SAD)两种。AD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玮  王新高  矫黎东  索爱琴  张健 《临床荟萃》2006,21(19):1394-1396
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指有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并未发生痴呆,其发病与患者当时神经、精神及内科疾患无关。流行病学研究,Johnson等报道MCI2年后有40%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McKelvey等报道3年后是53%;Krasuki等报道4.5年后是100%,而相同年龄的正常个体每年发生AD的几率为1%~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CI代表AD的极早期阶段。早期确诊MCI,可预防或推迟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干预是目前延缓该病进展的唯一可靠手段。该文汇总并分析近年来各类AD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分类评述了各类脑脊液(GSF)标志物对AD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效能。其中CSF Aβ42、Aβ42/Aβ40、tau蛋白、Aβ42/p-tau、生长相关蛋白43、突触相关蛋白2...  相似文献   

11.
神经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及体外培养的成功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神经干细胞治疗AD的目的是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细胞,重建细胞环路和功能,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途径(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使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自我修复)和外源性途径(直接替代缺损组织或植人能分泌促进干细胞增殖与存活的因子的基因工程细胞。一旦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在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与宿主融合的机制等制约临床应用的问题方面取得突破,利用神经干细胞治疗AD等引起的脑损伤将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以记忆、认知和行为等高级智能活动明显减退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不仅存在于 Alzhei-mer病(AD)中,同样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被发现[1-4]。本实验研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中 Aβ的表达,并阐述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占成人神经退行性变性引起痴呆症的50%-70%,是目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AD涉及到的相关基因从发生机制角度进行了综述。大量的生物化学研究资料证实,AD是一种与多基因异常变异有关的疾病,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相关物质参与,其中APP、PS-1、PS-2基因突变,ApoE基因多态性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AD是由遗传、代谢和环境因素所构成的广泛性致病因子谱所致,而AD神经毒性是各种原因引起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肽Aβ1-40和Aβ1-42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Aβ1-40与Aβ1-42含量的异同。方法收集AD、VD患者各20例,分别测定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其中10例AD患者同时检测血浆及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1)AD组血浆Aβ1-40含量(69.56±14.15)pg/ml,VD组血浆Aβ1-40含量(78.34±17.24)p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2含量(17.61±12.70)pg/ml,VD组血浆Aβ1-42含量(20.23±9.57)p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5.21±2.64)倍,V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4.56±1.81)倍,两组Aβ1-40/Aβ1-4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显著高于血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AD、VD组血浆Aβ1-40、Aβ1-42含量与认知功能损害、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D组Aβ1-40含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724,P=0.000),VD组Aβ1-42含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5),与Aβ1-40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567,P=0.009)。结论外周血中Aβ1-40和Aβ1-42水平不能作为临床诊断AD及与VD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血浆中Aβ1-40的检测灵敏度比Aβ1-42更高。血浆Aβ1-40和Aβ1-42水平与AD、VD发病年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PSD)的亚型分类及其各自的病程发展特点。方法通过随访并行神经心理学等检查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分别依据NINCDS-ADKDA及NINDS-AIREN诊断标准诊断可疑阿尔茨海默病(AD)型和血管的痴呆(VaD)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个亚型发生痴呆的时间-效果曲线。同时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各亚型的时间-效果曲线。结果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疑AD型的平均发病时间为(17.19±2.20)个月,95%CI(12.89~21.50),可疑VaD型的平均发病时间为(27.53±2.09)个月,95%CI(23.43~31.62);两者的发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各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别=2.94、3.17,P均〉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表现不同,分为可疑AD型和可疑VaD型,且可疑AD型痴呆发生的平均时间早于可疑VaD型痴呆发生的平均时间;手术不影响出血性PSD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家林  王金环 《新医学》2012,43(1):1-3,6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为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β-淀粉样蛋白(Aβ)在老年痴呆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分析了Aβ与AD的关系,初步探讨了Aβ在AD发病中的机制,并回顾了近几年免疫治疗的疫苗研发方向和研究背景,以便为今后研究新的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AD患者,通过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评定其非认知性行为和精神症状。并分析其症状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出现率为58.94%.症状依次为行为障碍、妄想、焦虑、抑郁和幻觉。行为和精神症状与病期和痴呆程度有关(P〈0.05)。而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显著高于单纯的AD患者,而Aβ1-42显著低于单纯AD患者。结论: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出现率很高。病期越长,痴呆越重,出现越多。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为反映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发病隐匿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基于生物标志物的AT(N)诊断框架使AD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广泛推进,分子影像学展现出巨大潜力,是未来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PET显像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活体内AD的病理过程进行定位和定量,是诊断AD重要的影像学手段,针对AD葡萄糖代谢和病理机制的多种示踪剂的研发有助于更好地研究AD的发病本质。本综述将对以淀粉样蛋白、Tau蛋白、葡萄糖、神经炎症、突触密度、神经递质为靶标的PET显像在A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9.
Alzheimer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zheimer病(AD)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和预后的限制性因素。目前从AD患者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具有诊断意义的生化指标有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载脂蛋白E(ApoE),Aβ的前体蛋白(APP),早老素(PS-1,PS-2)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其中以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尤其是过度磷酸化tau蛋白(p-tan)有可能成为AD的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已成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为主要成分的神经炎性斑和由过度磷酸化tau蛋白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情景记忆障碍为早期突出的表现,逐渐出现认知功能全面衰退、精神和行为症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发现,以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及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炎性因子为特征的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免疫炎症的特征、小胶质细胞激活在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阶段中的作用及机制、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的关系、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神经免疫炎症的影像学特点及抗神经免疫炎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