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晓燕  尹承东 《中国校医》2020,34(3):174-176
目的 了解宁夏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及相关性行为特征情况,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宁夏本科院校大学生1 173人,利用问卷星平台,设计“宁夏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理工农、艺术类等不同专业大学生1 173人,8条艾滋病核心防治知识正确率为48.08%~98.21%;有32.91%(386人)的学生有男/女朋友,其中有过性行为的占17.73%,而在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有52.69%;87.64%(1 028人)的大学生渴望获得艾滋病知识和信息,93.27%(1 094人)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行为进行干预教育。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总体尚好,但是对于高危性行为没有忧患意识,对艾滋病知识需求较高,高校应针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更全面、更系统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奎屯市某高校2016年秋季入校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现状,探索适合本地大学生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6年秋季入校的2 851名新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收回问卷2 798份,问卷回收率98.14%。 2016年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76.01%;年龄、民族间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4,P<0.05;χ2=56.68,P<0.05),18岁以下的学生知晓率最低,哈萨克族知晓率最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10.04%的大学新生有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28.11 % 。2.97%的学生最近1年有同居伴侣,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1.33%。结论 奎屯市2016年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有性行为的学生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 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赵国臣  郑蓉 《中国校医》2021,35(10):731
目的 对菏泽某高校入校新生艾滋病(HIV)知识的认知、对患艾滋病或病毒感染者的态度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制定更高效的教育模式。方法 选取菏泽市某综合性高校2019级各专业新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星为平台设计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无记名答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控知识认知水平偏差,平均知晓率总体为76.07%。女生为73.22%,男生为81.80% ,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χ2=32.182,P=0.000) ,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的认知分别达89.07%和98.83%、性传播知晓率97.29%, 相对知晓良好;“公共泳池共泳”,“蚊虫叮咬”知晓率分别仅为71.89%,37.92%,非传播的途径知晓较差。60.13%新生接触艾滋病患者表示会紧张。98.25%新生认为大学生有必要进行艾滋病防控知识普及教育。结论 高校新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健康教育亟需加强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姜峰 《中国校医》2021,35(2):135-137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探索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 287名河南省某高校2014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同伴教育3种模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有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及艾滋病相关行为。结果 健康教育活动前,回收有效问卷1 253份,回收率为97.36%,健康教育活动后,回收有效问卷为1 233份,回收率为95.80%,包括专题讲座组400人、同伴教育组424人、自主学习组409人。健康教育活动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晓率(90.43%)、艾滋病正向态度占比(91.57%)、艾滋病正向行为占比(82.40%)均高于健康教育前(76.94%、78.29%、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活动后,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的艾滋病知晓率、艾滋病正向态度占比、艾滋病正向行为占比均高于自主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在大学校园内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并应积极扩展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等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姚锦  万媛媛  袁先星 《中国校医》2022,36(9):660-663
目的 掌握在校大学生对安全套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其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待自己恋爱时的态度和性行为发展现状,为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及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马鞍山市某高校中抽取1 89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通过微信App扫码的方式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中安全套的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0.8%,四个年级学生总知晓率最高为88.5%。性取向为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占88.8%,同一性别的占2.0%,既有同性又有异性取向的占4.7%;其中男性为同一性别取向的占73.6%,女性为26.3%;双性取向中女生居多,占58.8%。主动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占9.8%(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调查总人数),女生性行为发生率(6.38%)低于男生(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0,P<0.001)。首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63.9%。结论 1 897名大学生对安全套知识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生性行为的情况较多,但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较低,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不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长沙市大专院校新生接受性与艾滋病知识教育、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为针对性开展新生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自编网络问卷对长沙市6所大专院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8%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接受性教育,57.7%的学生父母进行过性教育,20.2%的学生参加过艾滋病相关宣传活动,学校教育是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57.4%)。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1%,男生知晓率为77.2%,女生知晓率为82.6%,知晓情况无性别差异(P>0.05)。性行为发生率为15.7%,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7.8%,性观念趋于开放,男生性观念比女生更为开放(P<0.05)。男生(OR=1.833)、生活费高(OR=9.133)、经常吸烟(OR=3.884)、经常饮酒(OR=4.526)、接受一夜情(OR=2.569)更容易发生性行为。结论 大学新生性观念趋于开放,多因素影响性行为的发生,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性教育综合模式,加强学生安全性行为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云霞  吴东胜  张乃中  熊瑛  吴瑛 《中国校医》2018,32(11):819-824
目的 获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探索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问卷网”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5月1—30日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QQ群平台发放问卷,动员学生自愿参加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0.31%。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平均知晓率达91.84%,但对日常生活中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平均知晓率仅为51.55%,其中,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为35.03%,仅27.32%的被调查学生知道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优于女生(P<0.05),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普遍缺乏了解,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帮助态度学生不到一半。对婚前性行为支持度较高。36.5%的受调查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校开展过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情况偏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吉林省某高校在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性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大一、大二教学班中18个班级6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59名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0%,其中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3.4%、92.8%、71.9%。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老师授课(72.8%)、网络获得(68.3%)、社会医疗机构宣传(59.7%)。艾滋病相关行为观点调查中,认为性行为时采取保护措施中应该使用安全套占61.9%,可以口服避孕药占15.5%,应该阴道冲洗占11.7%,可以无措施占10.9%; 认为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应每次使用占34.3%,应经常使用占5.2%,可以偶尔使用占3.5%,可以不使用占57.1%。78名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其中男生52名(13.1%),女生26名(9.9%);其高危性行为调查中,有1个以上性伴侣占20.5%,有过同性恋、口交、肛交经历的分别占16.7%、21.8%、19.2%。结论 吉林省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有待提高,尤其是基础知识、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学生中存在艾滋病传播的高危性行为因素,如男男同性行为等。应该加强高等院校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的传授和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郑蓉 《中国校医》2018,32(7):559
目的 了解菏泽学院在校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获取途径;为在校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以不记名问卷方式对88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3个传播途径总体认识较高,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分别是93.2%、90.7%、91.2%,在性传播途径中对同性伴传播的认知率40.5%;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的认知率60.7%;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认知率为95%;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染艾滋病认知模糊,认知率为56.3%;希望通过专业讲座医生直接交流获取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认知率较高,对同性使用安全套可防范艾滋病认知偏低,加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群体对HIV-1尿液自检模式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为在大学提供自检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性行为、自检模式接受度等内容,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801份。调查对象中,14.0%(112人)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异性性行为(82.1%)为主,13.4%男男性行为,4.5%双性性行为。男生性行为发生率(29.7%)显著高于女生(9.0%)(χ2=51.787,P<0.01);不同年级、学校类别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有差异。双性性行为群体安全套使用率低于其他两类群体。801名学生中,5.5%做过艾滋病检测;72.5%表示愿意进行HIV检测。对自助式尿液检测试剂,愿意购买试剂自检、能完成捆绑的匿名问卷、愿意将检测结果上传医疗机构、结果有问题会主动去疾控部门的占比分别是62.8%、74.9%、72.2%、94.5%;医学专业学生购买试剂自检意愿为70.9%,非医学专业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5,P=0.005)。 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检测、HIV尿液自检模式的接受度较高,但艾滋病检测率较低。对男生、高年级、非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和检测必要性的引导。积极推广尿液自检试剂,完善检测后的咨询和干预工作,实现在大学生中扩大检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及进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决策提供借鉴。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了上海市14所高校共5422名在校大学生。问卷内容涵盖了4个方面主题:生殖健康知识需求、性行为和性态度、色情读物/影像接触情况以及性卫生/性病知识。其中188名学生接受了后期的生殖健康课程,对问卷部分内容作了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255份(96.9%),其中男女生比例接近1:1(2621:2634),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各占17.51%和82.49%。38.4%的大学生曾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必要或者非常必要。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占17.47%。39.15%的学生能正确选出问卷中的3种性传播疾病。84.09%的学生知道HIV的传播途径,但仅56.94%的学生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时机。59.05%的学生知道安全套有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作用。通过进行生殖健康选修课这样的干预措施后,大学生们在性卫生/性病知识方面的认识具有极为显著的提高。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服务落后于现实需求。在大学生性观念日益开放的同时缺乏对生殖健康及STDs/AIDS的认识。选修课形式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宁夏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和相关危险性行为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共调查宁夏青年学生4 800人.宁夏青年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好,2010-2015年知晓率均高于80%,但各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不均衡.青年学生共382人发生过性行为,比例逐年增加(x2趋势=31.428,P<0.01);男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12.87%,高于女生的3.91%,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同性性行为.青年学生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80%,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60%.结论 宁夏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学生中存在不安全性行为.今后亟需加强大学生人群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行为干预措施,阻止HIV在大学生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态度及性教育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中学生性健康及防艾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重庆主城和近远郊各3个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一到高三共六个年级的学生(男生1765名,女生2028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结果 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女生在性生理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大学新生关于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测试分层逐步推送的网络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入学的同一批预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新入学不久,实施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前调查1次,在教育后调查1次,两次调查共收集到关于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表1 992份和1 986份。结果 对艾滋病是传染病、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血液能否被感染、多性伴侣会增加HIV感染率等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在受教育前后平均值为92.47%和99.1%(χ2=6.22,P<0.05)。但对于目前艾滋病能否治愈、是否有预防HIV感染疫苗、HIV感染患者未发病时是否具有传染性等知识,在受教育前后的知晓率平均值为52.97%和91.53%(χ2=37.98,P<0.05)。经新模式教育后,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正确认识率都有极大提高,基本达到90%以上。对艾滋病的态度方面,愿意和艾滋病携带者一起生活和学习的不到50%,经教育后也不超过55%。值得警惕的是“恋爱前询问对方是否携带HIV”和“恋爱前告诉对方自己是否携带HIV”两项在教育前分别是32.7%和22.3%,经教育后也只有41.7%和32.6%。结论 分层逐步推送的网络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查普通本科和民办普通本科两个批次的学生1 875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5%;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情但避而远之者高达45.6%;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发生性行为的情况男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但随着性解放观念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特别加强开展正确性健康教育,要教授学生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教会学生保护自己与他人,关爱自身的健康,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汕头市潮南区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以及HIV、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汕头市潮南区18家宾馆里有商业性行为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危险行为,同时采集其5mL静脉血样进行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512人,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3.4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30岁年龄组知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OR=2.568),未婚者知晓率高于已婚者和离异及丧偶者(OR=1.983),文化程度高者的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者(OR=2.349),城镇户籍者的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者(OR=1.897)。首次性行为小于18岁者占67.97%(348/512),且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仅占2.3%。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占60.95%(281/461),而未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为客人增加付费(占31.11%)、感观认定客人无病(占25.0%)。最近1个月内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仅占28.52%。检测325名女性性工作者的HIV抗体,结果均为阴性,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3例(占4.0%)。结论汕头市潮南区部分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且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很低。在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时,重点应纠正错误观念,增强保护意识,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改变其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了解江苏省青年学生防艾知识现状及艾滋病教育效果,探索提升防艾意识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防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6所防艾试点高校中随机整群抽取3 422名青年学生,开展艾滋病视频播放与防艾处方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从而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国八条”总体知晓率从69.1%上升到82.2%(x2=147.335,P<0.01);各个条目的上升幅度介于3.8~ 16.6百分点之间.学生认为“学校讲授艾滋病相关知识较为重要”“怀疑被染了艾滋病病毒会马上做抗体检测的意愿”及“发生性行为时,避孕套会一直使用的意愿”分别从干预前的91.53%,88.5%及56.37%上升到干预后的94.99%,92.8%及60.92%(x2值分别为31.151,34.895,20.862,P值均<0.01).结论 江苏省青年学生防艾知识、态度有待提高,艾滋病视频播放与防艾处方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可在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