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2008年1-12月人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257例次,发生医院感染14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7.20%,其中导管相关血液感染3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0%,占感染的24.49%,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6.57%,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检出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4.05%,G~+菌次之,占37.84%,真菌占8.11%;特殊耐药菌检出11株,其中ESBLs阳性菌6株,MRS 5株.结论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与导管放置时间、置管部位、医护人员的操作、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静脉高营养药物的应用有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选择置管部位,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保持导管通畅,是有效预防CRBS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5月21日—6月6日该院肾病内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空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透析材料、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 2018年5月21日—6月6日,共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发病率为3.03‰(6/1 980)。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133份,其中空气、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一次性透析管路、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标本检测均合格;医务人员手采样合格率为61.54%(8/13);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为80.28%(57/71),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采样6份,不合格1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未检出阴沟肠杆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透析前需要溶栓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感染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置管部位及血糖的管理,透析前避免溶栓等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ICU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组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l2月医院综合ICU行血液净化245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管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4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3例,感染率为9.39%;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9株占39.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使用、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使用导管输液、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控制,以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戴铭珠  袁夏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93-359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经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119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阳性者进行分区隔离,专人透析,专用透析机;对照组阳性者不分区隔离,不固定人员透析,但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均一次性使用。[结果]实验组60例,乙、丙肝感染率5%,对照组感染率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5)。[结论]通过对血透患者进行严格的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血透患者的经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细节管理落实到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方法 自2008年5月起科室针对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各个环节中易忽略的细节逐项评估,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采用PDCA循环,加强各环节的细节管理,注重管理质量和管理实效,确保医疗安全.结果 2008年5月-2012年3月透析25 972例次,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注重细节管理对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的原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09年1月新生儿科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其病原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果并探讨预防策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9%,均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早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是引起感染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与菌群移位、接触传播、静脉输入等因素有关,针对各可能的环节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患者健康保养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了感染率,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结论:加强人员管理,加强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现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医院2012年1-12月入住ICU并有留置导管及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2年1-12月ICU 1 5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5例、209例次,感染率为10.33%、例次感染率为13.93%;其中目标性监测患者中感染80例、109例次,感染率为5.33%、例次感染率为7.27%;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为主,占41.63%,其次为血液和泌尿系感染,分别占30.14%、24.88%;ICU导管相关感染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为主,占39.45%,其次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别占33.94%和26.6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千导管日感染率最高,为4.23‰,其次为中心静脉导管和导尿管,分别为4.12‰和3.71‰;共检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54.72%,革兰阳性菌31株占29.24%,真菌17株占16.04%。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级别高、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ICU的探视管理、积极评估导管的必要性,及时拔管、严格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导管是细菌迁移到血液中的一个路径,并与死亡率增加相关.比如当细菌经医护人员的手、一个不合时宜的咳嗽、或受污染的注射器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导管相关的感染并发症是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管留置抗菌药方案,能有效地通过抑制导管相关的菌血症和防止细菌定植  相似文献   

10.
我院医院感染科和血液透析室建立健全了感染控制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保证。现报道如下。1加强管理并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层重视程度越高,医院血透质量控制工作开展就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有效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8年1-12月10 059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 2008年发生的医院感染437例,科室感染以血液内科为主,感染率为24.9%,其次为肿瘤科,感染率15.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9.3%,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4.2%;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0.3%,其次为真菌感染,占25.4%;易感因素以抗菌药物使用为主,占40.7%,其次肿瘤基础疾病占16.2%.结论 医院感染的监控应从多发感染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生长特点、易感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制定对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原因,采取相应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ICU住院时间>48 h并有留置导管患者301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ICU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率为14.29%,例次感染率为18.9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在ICU 3种导管感染中占66.67%;千导管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24.04‰;血管导管千导管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3‰;导尿管千导管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7%;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真菌为主,分别占26.37%、12.09%、10.99%、8.79%.结论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病区,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尽量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控制和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及其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以及N%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PCT、hs-CRP、WBC以及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和N%对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15株为主,占65.22%。结论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血液检测可表现出明显的PCT水平升高,而PCT联合N%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特点及预防控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分布部位、科室、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目标性调查和医生报告相结合方法。结果我院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上呼吸道占42.4%为首位;分布科室内科以神经内科和血液肾病科为主,外科以消化外科和心脏外科为主;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头孢他啶敏感;其次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结论与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和激素滥用、侵袭性操作等感染危险因素和科室收治病种有关,针对此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387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7年11月19 203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387例,医院感染率2.02%,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4.3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5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00%.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妇女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监测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的180 716份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4853例,感染率2.69%,其中≤3岁患儿发生感染2858例,占58.8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占64.28%,其次为胃肠道、皮肤黏膜、泌尿道、血液、手术切口分别占15.91%、5.94%、5.53%、2.25%、1.97%;科室分布,呼吸道与胃肠道感染以儿科为主,分别占52.14%和90.19%;皮肤黏膜与切口感染以外科为主,分别占80.20%和43.30%;泌尿道感染以妇科和产科为主,分别占57.51%和20.15%.结论 呼吸道是妇女儿童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部位,3岁患儿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应加强监测、预防,并重视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疾病医院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宋慧锋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2016-2017
目的加强血透室环节质量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病人,预防医院感染;重视监测工作。结果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血透室内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1339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分析.结果 1339例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2.4%;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占58.1%,其次是口腔、血液、消化道等;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5.9%;患者原发病类型为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及住院时间长是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监护,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706例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和动态变化,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监测医院2006年1-12月12 30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06例.结果 2006年医院感染率5.74%,血液、肿瘤患者及老年患者是医院的高发人群,检出病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真菌占感染病原菌21.35%,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重点监控血液、肿瘤科,重视病源学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医医院感染监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各种因素,指导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方法通过前瞻性辅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2~2003年住院的26 546例住院患者进行综合调查. 结果我院2002年医院感染率为5.00%;2003年为4.56%;各科室之间感染率差异存在明显性,并以ICU为最高;感染以下呼吸道、泌尿系统为主;在原发疾病中肿瘤(14.53%)、血液(9.68%)和循环(8.85%)系统疾病位居前3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和真菌为主;侵袭性操作以泌尿道插管发生感染率为最高;抗生素一联用药占总体用药的首位. 结论密切监控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加强对侵袭性操作的规范性指导,严格要求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生感染控制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