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洋参川芎醒脑片药效学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模型,以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以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缺血性脑水肿模型,以体外循环法造成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以盐酸肾上腺素法造成血瘀模型。结果洋参川芎醒脑片能显著降低血压、升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脑含水量,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降低全血粘度。结论洋参川芎醒脑片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障碍、改善脑供氧状况、消除脑水肿和活血化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的影响 ,以及对肿瘤抑制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 2 0只 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只 :缬沙坦干预组 ,给予缬沙坦 30mg·kg-1·d-1溶于饮水灌胃治疗 ;SHR阳性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另有 10只同龄同源雄性正常血压Wistar kyoto大鼠 (WKY组 )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周期 8周 ,测量血压、左室重量 体重(LVW BW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PTEN的表达。结果 :SHR阳性对照组血压、LVW BW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低于缬沙坦组 ,SHR阳性对照组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缬沙坦组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SHR阳性对照组。结论 :缬沙坦能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 ,并能提高PTEN的表达 ,提示PTEN可能在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峻 《河北医药》2011,33(4):515-5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早期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SHR 14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c组)和药物干预组(盐酸贝那普利5 mg·kg-1·d-1+螺内酯10 mg·kg-1·d-1,SHR-bs组),每组7只.同周龄同性别的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大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中层得血流变和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1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同时以桂木斯地区无心,脑疾患的健康人104例的血流变学,甲襞微循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中风组血流变的还原粘度,全血粘度的低切变率,中风组甲襞微循环袢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洛沙坦与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24只16周龄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洛沙坦(Los)治疗组(SHR-L),苯那普利(Ben)治疗组(SHR-B;),洛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SHR-BL)。治疗16周。年龄、性别配对的SHR和WKY大鼠作对照组。测定收缩压、左心室重量,计算心体比。结果Los降压作用大于Ben,Los与Ben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相当。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对SHR大鼠有协同降压、逆转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养肝益水颗粒对SHR大鼠血压及ET-1、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小华  郑林  杨帆  梁国庆 《安徽医药》2009,13(2):147-149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循环及肾脏组织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浓度的检测,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SHR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养肝益水颗粒治疗组(以下简称养肝益水组)、卡托普利治疗组(以下简称卡托普利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均8只,Wistar—Kyoto(WKY)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6周后处死,检测其血压、循环及肾脏组织内ET-1及NO的浓度。结果养肝益水颗粒能降低SHR大鼠血压进行性增高的趋势;治疗后养肝益水组循环ET-1浓度略有下降,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养肝益水组肾脏组织ET-1浓度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养肝益水组循环NO浓度略有升高,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养肝益水组肾脏组织NO浓度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肝益水颗粒能持久降低SHR大鼠血压,降低SHR大鼠肾脏组织ET-1浓度;升高SHR大鼠肾脏组织NO浓度,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90 d摄入炔苯酰草胺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确定其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炔苯酰草胺原药31.25、125.00和500.0 mg/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体重、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1周开始、中剂量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2周开始至实验结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WBC、HGB、PLT、淋巴细胞及高剂量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中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高剂量雌性大鼠的RBC、HGB、PLT明显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P、CHOL、CHE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的CREA、TG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P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CHE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雄性大鼠中、高剂量组的脑、肝、肺、肾、肾上腺、睾丸等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脑及中、高剂量组的肝肾等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炔苯酰草胺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剂量为125.00 mg/kg·bw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90 d喂养炔苯酰草胺草胺原药对大鼠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为31.2 5mg/kg·bw。  相似文献   

8.
目的1.观察益肾平肝方对血压的影响;2.观察益肾平肝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以同龄雄性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rats,WKY)为研究对象,在10周龄时,SHR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中药组(益肾平肝方)和西药组(洛汀新),WKY作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每组8只,用药12周,检测实验第0、6、12周大鼠血压,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及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周时,与模型组比较发现,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ACE2较WKY对照组及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AngⅡ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者在肾脏中的表达却不同,中药组大鼠肾脏ACE2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与西药组、WKY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ngⅡ则明显减少(P〈0.05),与WKY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平肝方能降低SHR血压从而减轻。肾脏损害,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肾脏局部RA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不同时期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表达和脑水肿及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探讨纳洛酮脑保护机制。方法 12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纳洛酮治疗组,每组42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边脑组中FADD表达情况,干湿比重法测脑水肿。结果出血后3hFADD和脑水肿升高,48~72h达到高峰,与脑出血组比较纳洛酮治疗组FADD和脑水肿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FADD表达和脑水肿明显增多,纳洛酮可能通过抑制FADD的表达,减轻脑水肿,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摄入氟磺唑草胺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依据氟磺唑草胺原药急性经口LD50的1/125、1/25和1/5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氟磺唑草胺原药11.76 mg/kg·bw·d组、58.80 mg/kg·bw·d组、294.00 mg/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90 d喂养结束后隔夜禁食并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氟磺唑草胺原药引起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T、ALP、TBIL和BUN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的CHOL及中、高剂量组的TG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TP、ALB、CHE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WBC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HGB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高剂量组脑、心、肺、肝、睾丸及中、高剂量组脾、肾的脏体比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心、脾及中、高剂量组脑、肺的脏体比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氟磺唑草胺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剂量为58.80 mg/kg·bw·d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90 d喂养氟磺唑草胺原药对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1.76 mg/kg·bw·d。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3.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