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据其有无房颤分为1、2两组,1组为合并房颤,共120例,2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共80例,并从其性别,年龄,左房内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多为男性,老龄,且左房内径高于非房颤组.结论: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性别、年龄,左房内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患者88例,其中伴房颤者34例,分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房颤组2组,实验室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心脏超声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以34名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合并房颤组较高血压组左房内径显著增大,血浆ET水平和ET/NO比值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01),而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病人左房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182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分析Hcy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各组血浆Hcy的比较高血压合并房颤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较,Hcy(19.52±7.60 vs 14.33±8.08)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了解并分析ET在此病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标准的6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单纯高血压组,45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合并房颤组,5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并在心脏超声下测量左心房内径(LA),以作为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合并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内皮素(ET),结果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血压组和合并房颤组的ET值和LA值均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合并房颤组的ET值和LA值也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内皮素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左房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进行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对于具有卒中高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锋  曾高峰 《吉林医学》2010,31(3):327-328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成功复律75例,随机分成Ⅰ组(缬沙坦+胺碘酮+波依定)38例和Ⅱ组(倍他乐克+胺碘酮+波依定)37例,治疗随访时间1年,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3、6、12个月内窦律维持率,同时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后6个月窦律维持观察,Ⅰ组高于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12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胺碘酮与波依定合用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其他类药物与胺碘酮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房颤组67例(又分四个亚组:首诊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20例,持久性房颤24例)和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对照组)42例。比较患者的D-dimer、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持久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首诊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与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相比较,D-dimer,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dimer,hs-CRP可为早期诊断及进一步预防与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95例和对照组105例;同时将房颤组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53例和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42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RDW及NLR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49、3.456,P<0.01)。与阵发性房颤亚组相比,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RDW及NLR值明显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OR=0.344,95%CI 0.152~0.777,P=0.01),而NLR不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OR=0.573,95%CI 0.271~1.209,P=0.144)。ROC曲线显示,RDW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P=0.002,95%CI 0.654~0.886),最佳诊断Cut-off值为13.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7%和91.7%。结论 RDW及NLR增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相关,RDW增高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房静 《吉林医学》2013,(30):6290-6290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2例应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69例应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在治疗后血压下降水平比对照组在治疗后血压下降水平下降明显,试验组有14例(19.44%)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1%,对照组有26例(37.68%)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3.9%,试验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华伟  崔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24-124,127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5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5例正常健康者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并在心脏超声下测量左心房内径(LA)。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合并房颤组的ET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房颤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的ET值升高值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合并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A)的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血压组和合并房颤组的LA值均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合并房颤组的LA值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内皮素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左房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进行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对于具有卒中高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216例心房颤动患者中,房颤合并脑梗塞组60例,房颤无脑梗塞组156例,回顾性分析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合并脑梗塞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左房直径>50mm、未正规抗凝治疗是房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高龄房颤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结构指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及LVEDD、LVESD、LAD、IVST、LVPWT升高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EDD、LVESD、LAD、LVEF、IVST、LVPWT诊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08、0.760、0.761、0.762、0.758,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有关,左心结构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房内径(LAD)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F患者,设为观察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同期选取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LAD、血清BN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分析AF相关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D及血清BNP对AF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BNP、ACE水平及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心病、高血压、hs-CRP、BNP、 ACE水平及LAD与AF呈正相关(P?<0.05)。LAD预测AF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血清BNP水平预测AF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结论 AF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能够通过术前血清BNP水平及LAD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5例笔者医院准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病例组分为高血压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RT3D-TEE观察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同时获取左心耳相关参数,并对各组中左心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出现LA及LAA自发显影,其中孤立性房颤组占5例,高血压房颤组占10例且2例伴血栓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LAD、ML、MA、EDV及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中,高血压房颤组与孤立性房颤组比较,上述参数中MA、EDV、EF及P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ML、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C组患者,LAD、MA、ML、EDV、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 3D-TEE定量分析左心耳容积参数及功能的改变是可行的。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合并高血压时左心耳功能的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虹口区欧阳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俱乐部成员作为调研对象,经社区公告通知,自愿参加者中高血压人群2000例,非高血压人群500例.测量或记录受试者的体质量、身高、血压、患高血压时间、降压治疗时间、糖尿病和心律失常情况;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情况;心脏超声分析LAD、左心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壁厚度(LVPW)及射血分数(EF)指标.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LAD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入组高血压组人群1 605例,其中男性671例,女性934例;入组非高血压组人群432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47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人群的LAD、LVEDD和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VS和LVP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组,LAD的增大与患者年龄、体质最指数(BMI)、收缩压以及伴有糖尿病、房颤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患高血压时间、降压药物治疗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LAD的变化与性别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LAD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BMI、收缩压、伴有糖尿病或房颤有明确的相关性,在社区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减少LAD增大和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田海鞍  许毓申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21-2024
目的探讨利钠多肽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3组:A组为高血压并发持续性房颤40例,B组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30例,C组为高血压不伴房颤患者40例,检查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N端B型利钠多肽(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降压药物治疗1年后将110例患者列入D组即左室肥厚消退组62例和E组即未消退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左房大小、房颤发生率和服药差异等。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的年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的发生与Nt-ProBNP水平、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MI、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年龄均呈正相关。D组与E组的Nt-ProBNP、LAD、LVEDD、IVST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患者的ACEI和ARB的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左房扩大是房颤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使左室肥厚消退和左房缩小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Nt-proBNP水平与左室肥厚、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早期评估的意义。方法 123例临床无心力衰竭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63)和单纯高血压组(n=60)。所有患者经肘前静脉穿刺采血测定血清NT-proBNP,同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血清NT-proBNP与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NT-proBNP为(376±50)ng/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98±16)ng/L(P〈0.01);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增大,心率(HR)明显加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2=-0.30,P〈0.05);与LAD、LVED、HR、IVST、LVPWT均呈正相关(R2=0.18、0.11、0.09、0.20、0.13,P〈0.05或P〈0.01)。结论血清NT-proBNP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的早期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86例尿毒症患者和 5 0例对照组的血浆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A1(ApoA1)、B(ApoB)及脂蛋白a[Lp(a) ],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脏的左室内径 (LVD)、左房内径 (LAD)、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结果 :尿毒症患者CHO ,TG ,LDL ,ApoB ,Lp(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HDL和ApoA1明显降低 (P <0 .0 5 ) ;尿毒症患者LVD ,LAD ,左室心肌质量指数 (LVM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VST和LVPWT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CHO ,TG ,LDL ,ApoB ,Lp(a)与LVD ,LAD ,LVPWT ,IVST等呈正相关 ,与LVEF呈负相关 ;HDL ,ApoA1与LVD ,LAD ,LVPWT ,IVST呈负相关 ,与LVEF呈正相关。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脂水平是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降脂治疗可能降低因心血管并发症所致的尿毒症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周述娜  朱玉坤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58-2159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房颤)的类型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按临床发生房颤的持续时间分类,〈7d者为阵发性房颤(30例),≥7d者为持续性房颤(70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EF分别为(36.5&#177;4.5)mm、(47.4&#177;5.2)mm和(57.2&#177;7.1)%,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别为(44.8&#177;6.0)mm、(51.2&#177;5.4)mm和(44.6&#177;0.6)%,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者,可见房颤的类型与左心房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0.
谢伟楠  刘智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1836-1839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使用帕立骨化醇后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9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MHD的40例SHPT患者,收集患者使用帕立骨化醇前的一般资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以及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缩短分数(FS)、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患者用药后1、3、6个月iPTH明显下降(均P<0.05),钙、磷、钙磷乘积水平相对稳定。治疗6个月后,iPTH下降幅度≥50%的患者例数为21例(52.5%),≥30%的患者有28例(70.0%)。40例患者用药6个月后LVMI、LVM、IVST、LVDd、LVPWT、LVM明显下降(均P<0.01), FS升高(P<0.01),LAD、LVDs、EF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其中LVH组的患者LAD、LVMI、LVM、IVST、LVDd、LVPWT、LVM较前明显下降(均P<0.05),FS升高(P < 0.01),非LVH组的心功能相关参数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  帕立骨化醇能够明显降低iPTH水平,有效治疗SHPT,对钙、磷及钙磷乘积影响较小,并且能够消退LVH或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