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LB/c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BALB/c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评价其作为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模型组第1天和第2天用3%噁唑酮溶液200 μL涂搽BALB/c小鼠皮肤以致敏,第6天用1%噁唑酮溶液150μL行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乙醇溶剂涂搽皮肤、灌肠,对2组BALB/c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评估病变结肠的病理组织学炎症程度,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结肠组织IL-5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和病理炎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病变结肠组织IL-5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ALB/c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类似于人类UC,可作为研究UC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对BALB/c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40只,体质量18~20 g,其中30只第1天和第2天用3%恶唑酮溶液200 μL皮肤致敏,第6天用1%恶唑酮溶液150 μL保留灌肠,建立BALB/c小鼠恶唑酮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10只,分别给予等体积、等浓度的乙醇涂擦皮肤、灌肠.30只小鼠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 pyridine,SASP)组、半夏泻心汤组(简称半夏组),每组各10只.半夏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以10mg/g(体质量)灌胃治疗7 d;SASP组采用SASP以20 mg/g(体质量)灌胃治疗7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水灌胃;每天1次,共7d.7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组织病理学炎性反应评分,并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和白细胞介素-13(IL-13)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1.6±0.3)和组织病理学炎性反应评分(2.7±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0.1,1.7±0.5),而且模型组结肠组织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50.897±23.260,155.009±76.64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891±1.281,4.483±3.884).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炎性反应评分(0.3±0.3,1.5±0.4),而且结肠组织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7.822±5.321,39.999±22.420)亦显著降低,其疗效与SASP相当(0.4±0.2、1.3±0.6;21.297±20.800、56.043±51.277).结论: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IL-5和IL-13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BALB/e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归多糖对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ASP(250,500。1000mg/kg)灌肠用药21d后评价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采用试剂盒、生物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L-2、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性,NO含量。外周血T淋巴亚群变化,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ASP灌肠给药降低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的CMDI及MPO活性,下调明显上升的IL-2,TNF-α活性及NO含量。显著上调降低的TGF—β活性,改善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ASP用药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ASP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局部及全身免疫紊乱有一定调节改善作用。缓解结肠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噁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评价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中的价值。方法BALB/c小鼠皮肤涂擦0.2ml3%噁唑酮致敏2次,5天后用0.15ml1%噁唑酮灌肠。监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学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并检测病变结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含量。结果结肠炎模型小鼠的DM、大体形态学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和MPO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病变组织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7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噁唑酮诱导的结肠炎属于2型辅助性T细胞(Th2)型炎症反应,类似于人类UCo噁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可作为UC发病机制研究和筛选有治疗潜力药物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兔二次打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中PPAR-γ、NF-κB、TNF-α、IL-10的表达,血气及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及GW9662对其的影响.[方法]在失血性损伤的基础上以脂多糖(LPS)腹腔注射作为二次打击制备兔MODS模型,使用PPAR-γ的激动剂罗格列酮和拮抗剂GW9662进行干预,测定24 h后PPAR-γ、NF-κB、TNF-α、IL-10在肝脏中的表达以及血气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T-H组与D-H-S组较之sham组中PPAR-γmRNA的表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D-H组中,罗格列酮亚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GW9662亚组较之罗格列酮亚组明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T-H组较之于sham组,NF-κB、TNF-α的含量增加且具有显著性(P<0.05),IL-10与sham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D-H-S组中NF-κB、TNF-α的含量较T-H组明显增加(P<0.05),IL-10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与T-H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D-H-R组,NF-κB、TNF-α的含量较D-H-S组明显减少(P<0.05),IL-10的含量较D-H-S组明显增加(P<0.05).在D-H-G组NF-κB、TNF-α的含量较D-H-R组明显增加(P<0.05),IL-10的含量较D-H-R组明显减少(P<0.05).在未使用PPAR-γ激动剂或拮抗剂的情况下,T-H组中血气及生化指标较之sham组均没有明显改变,在D-H组中血气及生化指标较之sham组及T-H组均明显升高(P<0.05).在D-H组中罗格列酮组较空白组血气及生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GW9662组较罗格列酮组血气及生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PPAR-γ的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改善兔二次打击MODS模型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OD)信号通路探究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修复和肠道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UC组(模型组)和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溶液灌肠制备UC模型。正常组和UC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灌胃1.85、3.70、7.40 g/kg溃结灵,每日1次,连续12周。分析各组大鼠病变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检测血清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血清和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尿乳果糖(L)、甘露醇(M),用于计算尿L/M;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TLR4、TLR2、NOD样受体蛋白3(NLPR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治疗1、2、6和12周UC组DAI评分升高;与UC组比较,治疗1、2、6和12周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P<0.05)。与正...  相似文献   

7.
陈云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3881-3882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组、美沙拉嗪1组、美沙拉嗪2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其结肠黏膜病理改变及美沙拉嗪的治疗作用。结果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大鼠结肠炎症状与人临床结肠炎病理特点类似。美沙拉嗪1组和2组能不同程度地修复结肠炎模型大鼠的结肠黏膜病理改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美沙拉嗪治疗结肠炎疗效确切,可改善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DAI、CMDI、TDI评分,上调结肠炎大鼠肠黏膜EGF、下调GFAP表达,促进损伤肠壁愈合。  相似文献   

8.
背景:树突状细胞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免疫反应,这一功能缺陷会导致炎症性肠病,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与上述反应密切相关。目的:构建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观察复方血竭对其树突状细胞及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抽样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血竭组和5-氨基水杨酸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复方血竭组和5-氨基水杨酸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血竭[0.75 g/(kg·d)]和5-氨基水杨酸[(100 mg/(kg·d)]灌胃治疗10 d。结果与结论:复方血竭组较模型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5-氨基水杨酸治疗组、复方血竭组的症状、结肠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CD80和CD86的表达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表达较其他3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复方血竭组Toll样受体4及核因子κB表达明显低于5-氨基水杨酸治疗组。结果证实,复方血竭可部分缓解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症状,有效抑制其肠系膜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复方血竭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肠黏膜细胞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的表达而缓解肠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 DSS)以及恶唑酮(oxazolone, 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比较两种模型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评价两种模型。  方法  12只C57BL小鼠, 随机分为两组, DSS模型组(n=8)予3%DSS自由饮用5d, DSS对照组(n=4)饮用蒸馏水5d, 第6天处死两组小鼠。8只BALB/C小鼠, 随机分为两组, OXZ模型组(n=4)予皮肤涂抹3%OXZ(100%乙醇溶剂)0.2ml 2d, 5d后以0.8%OXZ(50%乙醇溶剂)0.15ml灌肠; OXZ对照组予皮肤涂抹100%乙醇0.2ml 2d, 5d后以50%乙醇0.15ml灌肠, 灌肠后第3天处死两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结肠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 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的水平。  结果  两种模型组小鼠DAI、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 DSS结肠炎、OXZ结肠炎均可导致MPO、TNF-α、NF-κB明显上升, DSS结肠炎IFN-γ明显上升, OXZ结肠炎IL-4明显上升。  结论  DSS及OXZ均能诱导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其中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Th2型炎症反应, 更接近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激动剂罗格列酮注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MODS损伤1d组),C组(MODS损伤3d组),D组(PPARγ激动剂预处理1d组),E组(PPARγ激动剂预处理3d组)。观察5组大鼠从致伤开始后1、3d的各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转录因子PPARγ、NF-κBp65的表达及血清TNF-α、IL-6的表达。结果:经股静脉途径注入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降低MODS大鼠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减轻大鼠病理组织学损伤,降低血液中TNF-α、IL-6的水平。结论:通过股静脉途径注入PPARγ激动剂,抑制了NF-κB的活化,阻断其所调控的炎症因子的合成,从而消除炎性细胞在体内的大量聚集,阻断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成为治疗MODS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肝脏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空白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另3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对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罗格列酮组予罗格列酮4 mg/(kg·d)灌胃。造模成功后6周和12周时,留取各组动物肝脏组织检测LOX-1、e NOS、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 1LOX-1表达:造模成功后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和高脂组比较,糖尿病组表达上调(P0.01),罗格列酮组表达较糖尿病组下调(P0.01);造模成功后12周时,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P0.01),糖尿病组与罗格列酮组较高脂组表达上调(P0.01),罗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表达下调(P0.01)。2 e NOS表达:造模成功后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下调(P0.01),与高脂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下调(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罗格列酮组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12周时罗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表达上调(P0.01)。3PPARγ表达:造模成功后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上调(P0.01);与高脂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上调(P0.01);罗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表达下调(P0.01)。结论高血糖、高血脂均可导致大鼠肝脏LOX-1、e NOS和PPARγ的表达异常,且高血糖和高血脂并存时表达异常更明显。罗格列酮对这种表达的异常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对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的保护作用. 方法 68只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以STZ诱导成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组(48只)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24只,糖尿病模型组24只,随后罗格列酮组开始以5mg/(kg·d)罗格列酮混悬液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注射STZ后的72 h及罗格列酮干预后1、2、4、7周,称重并测定空腹血糖后,每组分别处死大鼠4只,留取胰腺标本,分别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糖尿病症状显著减轻,血糖水平逐步下降,胰岛形态逐步恢复,B细胞分泌颗粒逐步增加. 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减轻和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学损伤,时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1/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1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盐酸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SHAM组).P组于术前7 d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经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取肾,用生化指标反映肾功能障碍,肾脏组织学评分反映肾脏损伤,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PARγ、CD68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P组肾脏生化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减轻(P<0.01),PPARγ表达没有明显量的改变,但出现新的表达部位,CD68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展中表达增多,盐酸吡格列酮可减少其表达.结论: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熊果酸(U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抗炎作用,旨在阐明其对肠上皮细胞(IEC)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内研究中,将体质量为20~22 g的雄性BALB/c小鼠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DSS+熊果酸治疗组。通过3%DSS诱导8 d,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其中一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采用UA预处理。各实验组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分别采用物理天平和游标卡尺测定;参照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法对小鼠进行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和结肠组织中IL-6的水平。以IL-6刺激分化的Caco-2细胞制备体外人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UA对肠上皮细胞IL-6/STAT3信号通路中STAT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的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缩短和组织损伤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UA显著抑制了DSS诱导的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缩短和组织学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的血清淀粉酶(SA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6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UA可显著逆转DSS诱导的血清淀粉酶(SAA)水平和结肠IL-6水平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肠上皮细胞比较,IL-6刺激显著上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而UA可显著抑制肠上皮细胞中IL-6诱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果酸可通过阻断IL-6/STAT3信号通路改善了DSS诱导的结肠炎,提示熊果酸在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片仔癀(0.234 g/kg)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及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建立CA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成瘤率,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 AOM/DSS能有效建立CAC小鼠模型,片仔癀对模型小鼠能显著降低DAI、抑制结肠缩短、抑制结肠癌的形成以及抑制结肠组织IL-6的表达。结论片仔癀对CAC有显著的疗效,抑制IL-6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088-1090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 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致大鼠肝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环孢素A可导致不可逆性肝肾损害,作者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活可以减轻环孢素A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目的:在低盐饮食基础上,验证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所致肝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12在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SD大鼠42只,接受低盐饮食.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12)给予橄榄油1.5 mL/(kg·d)皮下注射;环孢素A组(n=15)给予环孢素A 15 mg/(kg·d)皮下注射:罗格列酮组(n=15)给予环孢素A 15 mg/(kg·d)皮下注射,并灌胃罗格列酮5 mg/(kg·d).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实验后第14,35天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及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结果:①实验第35天环孢素A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升高2倍左右(P<0.05),罗格列酮组纤维化程度低于环孢素A组(P<0.05).②实验第14,35天,环孢素A组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能显著抑制环孢素A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P<0.05).③实验第14天,环孢素A组肝组织谷胱甘肽含量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可改善这一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降低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延缓环孢素A导致的大鼠肝脏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熊果酸(U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抗炎作用,旨在阐明其对肠上皮细胞(IEC)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内研究中,将体质量为20~22 g的雄性BALB/c小鼠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DSS+熊果酸治疗组。通过3%DSS诱导8 d,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其中一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采用UA预处理。各实验组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分别采用物理天平和游标卡尺测定;参照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法对小鼠进行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和结肠组织中IL-6的水平。以IL-6刺激分化的Caco-2细胞制备体外人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UA对肠上皮细胞IL-6/STAT3信号通路中STAT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的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缩短和组织损伤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UA显著抑制了DSS诱导的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缩短和组织学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的血清淀粉酶(SA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6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UA可显著逆转DSS诱导的血清淀粉酶(SAA)水平和结肠IL-6水平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肠上皮细胞比较,IL-6刺激显著上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而UA可显著抑制肠上皮细胞中IL-6诱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果酸可通过阻断IL-6/STAT3信号通路改善了DSS诱导的结肠炎,提示熊果酸在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42只Wistar大鼠以高热量饮食喂养1个月后(体质量约230g)单纯随机分为:正常组(n=6)、马来酸罗格列酮组(n=12)、格列齐特组(n=12)及糖尿病未治疗组(n=12)。后3组大鼠以33.3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大鼠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片2mg/kg,格列齐特组给予格列齐特25mg/kg,均为灌胃给药,1次/d,其他2组不干预。造模后所有大鼠为普通饮食喂养,给药12周后断颈处死大鼠。应用投射电镜评价各组心肌重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检测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3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均存在明显的心肌重构,但马来酸罗格列酮组病变较轻。②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和mRNA水平:马来酸罗格列酮组、格列齐特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5),马来酸罗格列酮组明显低于糖尿病未治疗组(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心肌重构,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和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β-连环素表达的影响及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B组,罗格列酮C组,B组给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罗格列酮连续灌胃12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喂标准饮食,于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T-PCR检测各组大鼠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能明显降低大鼠血糖水平(P<0.01),大鼠体重增加、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虽较B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增高(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改变(P<0.05)。RT-PCR显示,糖尿病组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表达下调(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表达上升(P<0.05)。【结论】罗格列酮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肾脏组织学异常,上调β-连环素mRNA的表达,从而避免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