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旁路术对非重度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体质指数<3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胃肠旁路术,观察疗效及术前、术后1年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年患者糖尿病完全缓解84.1%(37/44),部分缓解15.9%(7/44),总有效率为100%。与术前比较,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肠旁路手术对非重度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旁路术(GBP)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对27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发病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胃旁路术,术后观察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胃旁路术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23例(85.2%)患者术后1年达到治愈标准,4例(14.8%)达到好转标准,有效率100%。结论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并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行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口服糖耐量、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c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饮食量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糖尿病的转归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患BMI(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口服糖耐量及C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趋,糖尿病症状获得明显缓解.空腹胰岛素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61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不需药物控制,67例明显好转,血糖值<1/2(术前血糖值一治愈标准值).术后6个月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5%(228/240).结论 胃旁路手术是2型糖尿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对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低血糖反应4例,但低血糖症状不严重,在进食后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胃肠道反应33例,其中9例呕吐,24例恶心.结论 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能使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得到降低,同时能使胰岛素功能得以改善,降低体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冬泳对血糖部分相关参数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指数的影响,探讨冬泳预防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选择宜春市冬泳协会40~60岁冬泳爱好者114人,冬泳前及冬泳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指数.结果冬泳后空腹血糖下降13.1%,餐后2h血糖下降10.2%,胰岛素空腹上升8.9%,餐后2h下降10.2%,C 肽空腹上升3.4%,餐后2h下降8.5%,冬泳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9.8%,腰围下降9.1%, 体重指数下降11.2%.结论冬泳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对预防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冬泳对血糖部分相关参数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指数的影响,探讨冬泳预防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选择宜春市冬泳协会40~60岁冬泳爱好者114人,冬泳前及冬泳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指数。结果:冬泳后空腹血糖下降13.1%,餐后2h血糖下降10.2%,胰岛素空腹上升8.9%,餐后2h下降10.2%,C肽空腹上升3.4%,餐后2h下降8.5%,冬泳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9.8%,腰围下降9.1%,体重指数下降11.2%。结论:冬泳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对预防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玉谦  丁艳  张兰 《中外医疗》2009,28(30):84-84
目的探讨优泌乐25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使用优泌乐25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用优泌乐25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泌乐5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使用优泌乐50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优泌乐50治疗能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相当,从经济学角度,可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初诊T2DM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间接改善血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甲乳糖尿病外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受腹腔镜胃旁路术手术,且术后随访满1、2、3年的BMI<27.5 kg/ m(2 低BMI组,n=39)和BMI≥27.5 kg/m(2 高BMI组,n=3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物理指标、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功能相关代谢指标。结果 7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无中转开腹。在低BMI组中,术后1年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空腹C肽、BMI、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 HOMA-IR、BMI、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年,空腹血糖、HOMA-IR、空腹C肽、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严重并发症。低BMI组和高BMI组术后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对我国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降糖方法,主要降低患者腰围而不会有明显的体质量下降。更加长期的疗效还需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insulin,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 HOMA-IR)、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FINS、PINS、HOMA-β、HOMA-IR、血脂、BMI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HOMA-IR、血脂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FINS、PINS、HOMA-β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的疗法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与吡格列酮相比,西格列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对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OSAS患者 6 0例和正常对照组 2 0例行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和空腹血糖 (FPG)、餐后 2h血糖 (2HPG)、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C -肽 (FCP)、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测定。结果 :OSAS组的FPG、2HPG、GHbA1c、FINS、FC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且OSAS病情越重 ,轻、中、重度组间差别也越显著。各组BMI、FPG、2HPG、GHbA1c、FINS、FCP及糖尿病发生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降低大于 0 .0 4的总次数、SpO2 低于 0 .90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睡眠中SpO2 最低值和平均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HI、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及SpO2 降低的程度是导致OSAS患者糖耐量减低和Ⅱ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间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睡眠时间长短分为睡眠时间<6h/晚、6~8h/晚、>8h/晚三个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在新发2型糖尿病中,与睡眠时间6~8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6 h/晚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LDL、FPG、FINS、HOMA-IR、HbA1c等明显增高,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6~8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8 h/晚组患者的BMI、腰围、TG、LDL、FPG、FINS、HOMA-IR、HbA1c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6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8 h/晚组患者的SBP、DBP、LDL、FPG、FINS、HOMA-IR、HbA1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有可能出现血脂、血糖、血压等的升高,导致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尤其是睡眠时间不足影响更明显,可能是新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人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情况及各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并NAFLD病人12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126例单纯T2DM病人为对照A组,1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B组。比较3组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NAFLD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病人上述指标水平,探讨血清FC-P、FINS、FPG、HbA1c对T2DM并NAFLD的预测价值,探究各指标与T2DM并NAFLD病人NAFLDFS分值的关系,并分析T2DM并NAFLD病人NAFLDFS>0.676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研究组>对照A组>对照B组(P < 0.01);血清FC-P、FINS、FPG、HbA1c联合预测T2DM并NAFLD的受试者基本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的AUC(0.764、0.801、0.757、0.729),联合预测的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0%、84.13%;随研究组病人NAFLDFS分值增高,其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腰臀比、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均逐渐增高(P < 0.01);研究组病人血清FC-P、FINS、FPG、HbA1c表达水平与NAFLDFS分值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T2DM并NAFLD病人病程增加,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升高,NAFLDFS>0.676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P < 0.01)。结论T2DM并NAFLD病人FC-P、FINS、血糖指标高表达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为预测T2DM病人并发NAFLD的风险、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抑制病情进展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LRYGB)在非病态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2例体重指数(BMI)介于25~35 kg/m2间的非病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LRYGB,观察手术前后BMI、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2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LRYGB,并完成术后12个月的随访.2例(9.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早期出现胃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因发生腹泻需要重建肠绕道长度.术后第12个月,14例(63.6%)患者达到糖尿病治愈,6例(27.3%)血糖得到控制,2例(9.1%)血糖得到改善.与血糖控制或改善组患者相比,糖尿病治愈组患者手术前的BMI较高(P=0.001)、年龄较轻(P=0.002)、糖尿病病程较短(P=0.001).结论 LRYGB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非病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早期行LRYGB干预可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选取99例年龄≥50岁的BPH患者,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I)结果分为糖调节受损(IGR)组(n=53)和糖尿病(DM)组(n=46),并选取20例糖耐量正常且无BPH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结果 DM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IGR组、正常对照组(α'<0.017);IGR组2 hPG、2 h INS均高于对照组(α'<0.017);DM组甘油三酯(TG)高于IGR组(P<0.05);从对照组到IGR到DM组,PV、IPSS呈逐渐增高趋势,且DM组、IGR组的PV、IPSS均高于对照组(α'<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V与年龄(r=0.897,P<0.05)、BMI (r=1.488,P<0.05)呈正相关,IPSS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5)。结论 BPH患者常合并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而年龄、BMI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优选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0例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达格列净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0.5 g/片,2片/次,口服,2次/d;达格列净组予以达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序贯治疗组予以聚乙二醇洛塞那肽0.2 mg,皮下注射1周1次,连续使用6个月后停用,改达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总疗程为1年,1年后观察3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FPG、FINS、HOMA-IR、Hb A1c、瘦素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FPG、FINS、HOMA-IR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HbA1c、瘦素、脂联素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达格列净序贯治疗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Z患者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明显减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可作为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DM)患者96例,随机分为GLP-1类似物治疗组(GLP-1组,n=40)及二甲双胍对照组(二甲双胍组,n=56),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代谢指标(FPG,2 h PG,HbA1c)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⑴治疗4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 h PG、HbA1C、FA均下降,GLP-1组2 h CP和腰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与二甲双胍组比较,GLP-1组HbA1c达标率更高(P<0.05),FCP和腰围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基线分层后,中重度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30 kg/m2)接受GLP-1治疗后体质量及腰围均下降;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BMI为FCP的重要影响因素,腰围、2 h PG为2 h CP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GLP-1类似物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对中重度肥胖者兼有减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三联口服短期强化降糖治疗在9%≤HbA1c≤12%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在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指尖血糖,以及治疗前后下述效应指标改变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P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P-CP)、体质量(WT),并记录发生低血糖的次数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FBG、2 hPBG、HbA1c、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HbA1c下降值为(4.19±1.07)%,HbA1c<7.0%的达标率达到83.33%;HbA1c下降的程度与FBG(r=0.487,P=0.000)、2 hPBG(r=0.310,P=0.023)、HOMA-β(r=-0.398,P=0.003)相关。治疗后体质量下降 2.47±3.38 kg(P<0.001),体质量指数(BMI)下降0.90±1.18 kg/m(2 P<0.001),减重效果与患者基础体质量(r=0.678,P=0.000)、BMI (r=0.818,P=0.000)、F-CP(r=0.282,P=0.039)、HOMA-IR(r=0.297,P=0.029)相关。有8人发生低血糖症状10(14.81%),确诊为低血糖症(血糖≤3.9 mmol/L)为3人,发生次数3次,低血糖发生率5.56%;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无泌尿系及生殖系感染发生;2例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而退出实验;另2例患者因取药途径不便而退出实验;最后入组人数54例,男34例,女20例。结论 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三联口服短期强化降糖方案在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HbA1c≤12%)中可有效降糖,并有减重优势,低血糖风险小,以及有效改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适合血糖较高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