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观察组,25例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腹透感染的机会,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照组为2004年以前未实施规范化管理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35例患者,干预组为2004年实施规范化管理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59例患者。对照分析两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相关资料。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住院率和退出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前后水负荷过重导致死亡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退出患者持续腹膜透析治疗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依从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临床依从性的必要性。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观察组,6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多次复诊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必要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依从性,减少腹透并发症及多次复诊的机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需住院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急诊透析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平均急诊透析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急诊透析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居家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居家腹膜透析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常规腹膜透析流程培训,在心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等给予护理干预,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的护理管理;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腹膜透析流程培训。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重居家腹膜透析各个环节控制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梁琼好  聂柳翠  钟淑燕 《吉林医学》2007,28(14):1541-1543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双联系统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2005年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透析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后S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效果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双联系统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施行整体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自动化腹膜透析 (APD) 和渐进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P-CAPD )在腹膜透析过渡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 60 例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 P-CAPD 进行过渡期透析,观察组予以 APD 进行过渡期透析,比较两种透析方式的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0.3% 明显低于对照组 43.3% ( P<0.05 )。 结论 过渡期腹膜透析时应用 APD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 营养水平,效果优于 P-CAPD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对首次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腹膜透析专科内涵制定腹膜透析患者的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内容,并在29例首次腹膜透析患者中应用,用刘鹏飞调查表调查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9例实施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的首次腹膜透析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7个指标均较常规护理组(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实施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可提高首次腹膜透析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记忆训练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腹膜透析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记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饮食控制、用药方法、透析方法、液体限制、并发症管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疲劳、躯体功能、社交关系、抑郁情绪、挫折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记忆训练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例)和观察组(9例),应用腹膜透析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及透析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透析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透析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透析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亚平  彭革秀  向平  王雨婷 《海南医学》2014,(23):3586-3588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应用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类患者提高新型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及措施,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延伸护理服务,主要包括随访及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住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水负荷致死、血钾异常及收缩压〉140 mm Hg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1例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以了解其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对治疗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杨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39-14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1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为(41.9±7.1)、(42.4±7.3)、(10.8±3.4)和(42.6±21.4)分,明显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发症发生,排气时间和进固体食物时间为(32.17±10.42)h和(50.28±8.54)h,明显低于对照组[(32.56±12.34)h和(57.36±9.23)h](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张燕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52-1556,1559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比较2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分与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ESCA评分、HPLP评分以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所有病人上述指标均高于出院时(P<0.05~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廖周谊  文艳秋  陈凤 《西部医学》2012,24(2):407-40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膜透析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83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设为常规护理组,2008年82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设为循证护理组,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思维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循证组中出血者6例/4例,腹痛腹胀者8例/4例,腹透管周围漏液者2例/0例,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者14例/6例,皮肤出口及隧道感染者4例/1例,腹膜炎者6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了护理人员经验式的护理观念和传统护理模式,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何秀琼  窦素冰  谭建兰  庞兆辉 《吉林医学》2013,34(17):3443-34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留置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使用效果,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连  梁洁萍 《吉林医学》2009,30(24):3158-316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乙肝合并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医学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S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围产期呕吐、黄疸、肝大、产后出血、产褥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肝合并妊娠的患者整体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减少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n=60)及观察组(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n=60),对照组麻醉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2组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病人对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麻醉专科护理、麻醉药物管理、麻醉苏醒期护理及病历记录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能有效实现普外科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可促进麻醉科与护理部紧密合作及交流,从而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护理质量,降低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全麻手术病人顺利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