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Galectin-3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Galectin - 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9例甲状腺腺瘤、4 4例甲状腺滤泡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Galectin - 3的表达。结果 Galectin - 3在甲状腺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在甲状腺滤泡癌最高 ,与腺瘤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1)。结论 Galectin - 3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组织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4例、乳头状癌40例中单克隆抗体Galectin-3、PTTG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病变中Galectin-3和PTTG表达均位于细胞质;Galectin-3、PTTG的表达在甲状腺腺瘤中74.62%为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90%为中、强阳性,Galectin-3和PTTG在腺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8%(2/13)和15.38%(2/13),在滤泡性癌分别为64.29%(9/14)和57.14%(8/14),在乳头状癌分别为95%(38/40)、90%(36/40);Galectin-3和PTTG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恶性肿瘤(滤泡性癌和乳头状癌)间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Galectin-3和PTTG均不表达,腺瘤中仅有1例表达,腺瘤2者均阳性表达为7.69%,滤泡性癌为21.43%,乳头状癌为100%。结论:Galectin-3和PTTG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组织半乳糖凝素3(Gal-3)、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增殖指数(Ki-67)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3例、滤泡性癌14例、乳头状癌40例中Gal-3、PTTG和Ki-67的表达。结果:3种蛋白表达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与恶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同时表达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3、PTTG和Ki-67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钟宇华  梁华晟  黄宇  罗敏  徐焰  梁秀就 《广东医学》2008,29(9):1505-1506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及PTTG表达。结果PPARγ蛋白在腺癌与腺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TTG在甲状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5)。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高预后指数(≥65)组与低预后指数(<65)组的PPARγ及PTTG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PTTG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PARγ及PTTG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滤泡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PARγ、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PTTG表达。结果: PPARγ蛋白在腺癌与腺瘤表达无差异(P>0.05),PTTG在甲状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5)。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高预后指数(≥65)组与低预后指数(<65)组的PPARγ 及PTTG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PTTG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PARγ及PTTG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滤泡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其作为甲状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2 0例相应癌旁甲状腺组织及 9例甲状腺腺瘤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亚基的 m RNA。结果 :40例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及癌旁组织。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90 %,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阳性检出率为85 %,2 0例癌旁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 ,9例甲状腺腺瘤阳性检出率为 1 1 .1 %。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的类型、分化程度及分期无关。结论 :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甲状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 ,物并且在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及EBV感染在甲状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4例,滤泡性癌17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8例,腺瘤24例)进行研究,观察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及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p21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关,甲状腺癌p21阳性率(62.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33.3%)(P<0.05)。甲状腺癌p21与组织学分型无关。LMI-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5.6%,癌周组织无表达。结论ras癌基因突变为甲状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p21检测可作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辅助指标,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9.
Chen Y  Zhu M  Zhou X  Lin W  Ni C  Li F  Zhang S  Go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57-26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甲状腺肿瘤及滤泡上皮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及与RET、Galectin-3(Gal-3)和粘蛋白-1(MUC1)基因产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3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TTF-1、RET、Gal-3和MUC1的联合检测。结果 (1)TTF-1:在病变(瘤)细胞核、质及周围正常组织的细胞核均有表达,4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正常滤泡,良、恶性病变的胞核阳性表达判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胞质型TTF-1在良性病变的表达率为27.4%,恶性肿瘤的表达率为66.1%,良性病变与两种甲状腺癌组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恶性肿瘤高于良性病变。(2)RET:腺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8.9%,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和87.5%,腺瘤与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Gal-3、MUC1:良性病变阳性率分别为38.4%和23.3%,恶性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88.1%和50.9%,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阳性率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P<0.05);甲状腺癌中Gal-3和MUC1表达基本平行,但Gal-3的敏感性高于MUC1;部分腺瘤中可见灶性Gal-3和MUC1同时阳性。而胞质型TTF-1表达与Gal-3、MUC1阳性表达有关。结论 TTF-1胞核反应是正常的及病理状态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共有表现;RET、Gal-3和MUC1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标志,胞质型TTF-1反应可能是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恶性表型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i-67抗原在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64例甲状腺肿瘤的标本,选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甲状腺未分化癌Ki-67标记指数最高,滤泡状腺癌、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依次降低,正常甲状腺组织几乎不表达Ki-67。滤泡状腺癌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转移组与非转移组Ki-67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P<0.01),Ki-67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均无关。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与滤泡状腺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Ki-67抗原表达能较准确地反映各组织类型甲状腺肿瘤的增殖活性,Ki-67的检测能有效地鉴别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与滤泡状腺瘤,并能估计甲状腺泡状腺癌发生转移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7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腺癌38例,滤泡性腺癌21例,未分化癌5例,腺瘤23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及PTTG-1表达情况,并对各组瘤组织进行PCNA及PTTG-1表达比较,观察PCNA与PTTG-1的相关性。结果PCNA及PTTG-1蛋白在各甲状腺肿瘤组织均存在表达,PCNA在乳头状癌、滤泡性癌及未分化癌组中表达高于腺瘤组(P<0.05,P<0.01),PTTG-1在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组表达高于腺瘤组(P<0.01);PCNA及PTTG-1在甲状腺肿瘤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36,P<0.05)。结论PCNA及PTTG-1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相关,PCNA及PTTG-1水平升高可能参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alectin-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甲状腺滤泡性癌及8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滤泡性癌为84%,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为19%(P<0.01).Galectin-3表达强阳性者,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占40%,而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无一例强阳性.结论 Galectin-3表达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TTG1IP蛋白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TG1IP蛋白在25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23例滤泡性腺瘤、65例乳头状癌、19例滤泡癌和18例未分化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TG1IP蛋白表达率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8%,在滤泡性腺瘤组织为30.43%,在乳头状癌组织为61.54%,在滤泡癌组织为31.58%,在未分化癌组织为22.22%。PTTG1IP蛋白在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滤泡性腺瘤组织、滤泡癌组织和未分化癌组织(P<0.05)。PTTG1IP蛋白表达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甲状腺外侵犯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PTTG1IP蛋白过表达可能在乳头状癌的始发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与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无关。PTTG1IP蛋白可能是鉴别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及其他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的一个有用指标。PTTG1IP可能为难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裴芝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9):130-132+140+169
目的观察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38例乳头状癌,18例滤泡性肿瘤,16例滤泡性病变,2例未分化癌。18例可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其中7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术后病理结果:9例乳头癌,2例滤泡癌。16例可疑良性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其中9例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得知,5例乳头癌,2例滤泡癌。术后病理检查得知,48例乳头癌,4例滤泡癌,9例未分化癌,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个免疫组化标记物抗体Galectin-3、CK19、BRAF、HBME-1、TPO与联合标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较高;但与联合标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可有效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与漏诊,有利于临床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间皮瘤相关抗体-1(HBME-1)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 CK19、Gal-3和HBME-1蛋白表达,良性结节36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恶性结节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滤泡癌3例)。结果 CK19、Gal-3和 HBME-1蛋白表达在良性结节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25.0%、11.1%,在恶性结节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4.9%;CK19、Gal-3和 HBME-1在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均为94.9%,特异性分别为33.3%、69.4%、88.9%。结论3项指标中,HBME-1在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为理想;CK19、Gal-3和 HBME-1三者联合使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