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食源性与禽源性沙门氏菌的菌型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农贸市场生鸡肉和大型养鸡场鸡肛拭标本,按照GB4789.4—2010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结果158份生鸡肉样本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2.78%,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氏菌为主;194份鸡肛拭样本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3.92%,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分离自鸡肛拭和生鸡肉中沙门氏菌对四环素、萘啶酸、氯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4.07%(58.33%)、85.18%(72.22%)、80.76%(63.89%)、55.56%(47.22%),5重耐药株分别占40.74%(38.89%)。结论广西食源性和与禽源性沙门氏菌菌型不同,均有高耐药和多重耐药。应当限制抗生素在食源性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应用,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年来泉州地区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13-2016年收集的3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运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3株沙门氏菌分属B和D群中的5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圣保罗沙门氏菌和阿雷查瓦莱塔沙门氏菌;在18种抗生素敏感测试中,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66. 67%、57. 58%,左氧氟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度均为100. 00%; 33株沙门氏菌的PFGE分型呈现出25个型别,常见沙门氏菌血清型有较好的成簇现象,相同PFGE型且血清型的菌株耐药谱相近。结论泉州地区沙门氏菌血清型以B群为主,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对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提示作用。利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能更好地揭示泉州地区致病性沙门氏菌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和耐药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廊坊市食源性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状况,为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预警、溯源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廊坊市食品中分离出的24株沙门氏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利用BIOFSUN系列微生物药敏检测系统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24株沙门氏菌PFGE分型带型分布广泛,血清型与PFGE条带表现为聚类一致性。24株沙门氏菌耐药现象严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14株菌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耐药率高达70. 83%。其中伦敦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尤为严重。结论廊坊市各区、县食品存在着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某些区县的食品污染高度怀疑源于同一污染源,存在沙门氏菌污染暴发的风险;且沙门氏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现象,某些菌株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预防控制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8—2018年攀枝花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的沙门菌,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2008—2013年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2014—2018年采用MIC法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8—2018年攀枝花市共临床分离224株沙门菌,分别来自6个群,共计25种血清型,其中B群最多,占49.11%,D群次之,占34.82%;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最多,占40.62%,其次为肠炎沙门菌株,占20.09%。224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54.91%,对头孢噻肟最敏感(占91.96%);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有72株,多重耐药率为32.15%(72/224);数量最多的鼠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49.45%)。结论攀枝花市临床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别多样,菌株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多重耐药趋势。加强对沙门菌的监测,及时掌握该地区血清型分布趋势及耐药特点,对因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茂名市儿童食源性腹泻中沙门菌感染的血清型分型情况和耐药性特征,了解茂名市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趋势,为防控儿童食源性疾病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茂名市2018—2019年从儿童食源性腹泻病例监测医院中分离的沙门菌366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5 279例儿童食源性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366例,检出阳性率为6.93%,3岁以下儿童病例检出率占94.54%,男女病例比例为1.63∶1,发病时间集中在6—11月份,存在双高峰的特点。血清型分为33个型别,优势血清型分别为1,4,[5],12:i:-(33.33%)、鼠伤寒沙门菌(26.23%)和斯坦利沙门菌(12.84%)。366株沙门菌有80.32%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分成为62种耐药谱且多重耐药菌株达70.49%。其中对四环素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50.0%~70.0%;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类和三代以上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率均>90.0%。结论 茂名市儿童食源性沙门菌感染以3岁以下幼儿感染为主且男童多见,呈现夏秋季流行特点。茂名市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构成发生变化,以1,4,[5],12:i:-为优势型,同时耐药谱多样且耐药情况严重。需持续加强对儿童食源性沙门菌,特别是1,4,[5],12:i:-型别感染的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的携带状况及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对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标本进行增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8、2009、2010年度的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0.49%、0.46%、0.38%,平均检出率为0.44%,各年度检出率之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菌型分布中以B群的德尔卑、阿贡纳和C群的汤卜逊沙门氏菌为主要菌型。除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头胞西丁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余的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247株沙门氏菌中有180株对2种或以上抗生素耐药,15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均二重以上耐药,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最高达十二重。结论该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近几年未发生大的改变。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应继续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肠道致病菌检测工作,对沙门氏菌的携带者进行规范化服药,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方法:根据GB/T 4789—2008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肉鸡胴体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达34.8%;样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主要为奥尔巴尼型(29.6%)和印第安纳型(50.7%);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沙门氏菌至少对3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耐3~7种药物的有24株(33.8%),耐8~12种药物的有19株(26.8%),耐13~16种药物的有26株(36.6%);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萘啶酸(100%)?磺胺嘧啶(98.6%)?氨苄青霉素(97.2%)?复方磺胺甲恶唑(85.9%)?四环素(85.9%)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4.5%)?结论: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现象严重,沙门氏菌耐药或多重耐药现象十分普遍,未来应加强对鸡胴体中沙门氏菌感染及耐药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广州市2010—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 trh)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10—2013年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51株,47.2%)、O1:KUT(32株,29.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90.7%)和头孢吡肟(28.8%)耐药率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则100.0%敏感。多重耐药分析显示,2010—2013年分别有53.6%(15/28)、20.6%(7/34)、18.8%(3/16)、33.3%(10/30)的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 PCR检测显示,95.4%(103/108)的分离株为tdh+trh-,4.6%(5/108)的分离株为tdh-trh+。 PFGE显示,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经Not 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55个PFGE型别,相似值为60.2%~100%。优势血清型O3:K6和O1:KUT主要集中于聚类Ⅱ,O4:K8血清型主要集中于聚类Ⅲ。结论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和O1:KUT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州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方法对优势血清型进行分子分型, 建立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PFGE指纹图谱资料库, 为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数据.方法 对2013年至2016年从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322株食源性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 采用Bio Numerics软件对148株沙门菌DNA酶切图谱进行类聚分析, 通过聚类比较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 建立指纹图谱库.结果 322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主要包括A、B、C、D、E、F、G群等7个群,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血清型, 占11.4% (37/322) .采用Bio Numerics软件对148株沙门菌DNA酶切图谱进行类聚分析, 根据电泳产生条带的位置和数量的不同, 共分为102个不同的PFGE带型.按照90%的相似度, 这些PFGE带型可以分为39个大小不一的聚类群, 呈现多样性.结论 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分子分型复杂,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 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血清型、耐药特点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特点。方法对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2011~2012年健康从业人员肛拭子样品中分离的19株沙门菌进行生化及血清学分型鉴定、改良K-B法药敏试验和开展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9株沙门菌以B群(11株)和C1群(4株)为主;19株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7.9%,其次为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均为42.1%,8株菌有多重耐药的现象,为42.1%;PFGE分子分型菌株之间的相似度在57.4%~94.1%,同一血清型的沙门菌相互间的相似度均低于85.0%,同一血清型别的沙门菌可对应多个PFGE型别。结论深圳市布吉街道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的PFGE型别呈现多样性,PFGE指纹图谱与血清学型别无相关性;19株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完全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存在中度敏感或耐药,耐药谱与PFGE分型无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罗淑华  黄鹏飞  李燕  汪东篱  易政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70-1372,1387
目的 分析辖区内沙门氏菌的流行特征及药敏结果,为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从腹泻病人中分离的47株沙门菌进行菌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药敏分析.结果 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人群为10岁以下年龄组,其中以鼠伤寒、肠炎沙门菌为流行优势株,除碳青霉烯类未见耐药,其它类抗生素均有耐药,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与分离病例年龄存在相关性.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株,感染趋向低龄化,低龄病例分离菌株耐药趋势严峻,对萘啶酸、四环素、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婴幼儿抗生素的选用,对降低耐药株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山市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2019年中山市哨点医院以及食物中毒事件采集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15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3种优势血清型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09株沙门菌共鉴定出4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173/509,34.0%)、鼠伤寒沙门菌(107/509,21.0%)、肠炎沙门菌(93/509,18.3%)和斯坦利沙门菌(21/509,4.1%)。179株沙门菌中耐药菌株占93.9%(168/179),多重耐药菌株占85.5%(153/179)。共产生82种耐药谱,最常见的耐药谱为AMP-AMS-TET-CHL-SXT-CFZ-Sul和AMP-TET-CHL-SXT-Sul。暂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其余14种试验药物均存在耐药现象,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超过60%。耐受10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22株,占12.3%(22/179)。42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分出40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2.2%~100.0%;3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出24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48.9%~100.0%;21株肠炎沙门菌分出9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5.5%~100.0%。结论 中山市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分子分型结果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起由科瓦利斯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源性暴发的病原体进行耐药分析和分子分型。方法 参照 GB4789.4-2010标准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两份暴发病例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科瓦利斯沙门菌(8,20∶z4,z23∶-)2株和鼠伤寒沙门菌(4,5,12∶i∶1,2)2株。选择13种常用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4株沙门菌均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其中2株科瓦利斯沙门菌还同时表现出对莫西沙星和四环素耐药。2株科瓦利斯沙门菌和2株鼠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分别完全一致。结论 这是一起由科瓦利斯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所致的食源性暴发,PFGE分子分型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 COMPACT培养鉴定及药敏,并进行血清凝集分型,最后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检测的29674 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共 226株,志贺菌属 75株(33.2%),福氏志贺菌33株(14.6%),宋内志贺菌42株(18.6%),未检出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分离出沙门菌属 151株(66.8%),共检测出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 106株(46.9%),伤寒沙门菌25株(11.1%)。腹泻患儿主要分布在4~10月,聚集分布在5~10月。2岁以下是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72.8%(110/151)。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在2017年、2018年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而2019年以后转变为宋内志贺菌为主。另外,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儿童感染性腹泻临床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82%),而宋内志贺菌首选药物为头孢他啶(敏感率97.6%)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92.8%),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率仅为60%和40%,提示志贺菌属各血清群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均为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结论  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岁以下高发,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经验性用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各血清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需加强腹泻儿童粪便的病原菌和耐药监测,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情况及PFGE分型,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8—2020年分离自福州市超市的海产品、养殖场所的水产品、养殖水、闽江水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例的副溶血性弧菌150株,采用Not I限制性内切酶对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酶切,以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PFGE分型,并对对其中12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检测。结果 128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分别为82.6%和3.1%,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150株副溶血性弧菌经酶切电泳后形成分子量在20~1 100 kb不同的12~18个条带,显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以85%相似度为标准,共分成120种PFGE型别。5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菌株之间相似率在84.8%~97.2%,1起找到中毒食品,4起未找到。分离自同一养殖场同一池塘白鲢鱼和养殖场水2株副溶血性弧菌同源性达97.8%。结论 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对于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显示福州市沿海及江河湖抗生素污染可能较低。福州市同一起暴发病例菌株间具有同源性,不同海产品和海产品和闽江水之间环境分离菌株相似率低,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可能和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有关,提示在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中应采集更多的环境样本,以准确找到病原菌污染源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引起儿童感染的沙门菌耐药特点及快速鉴定方法。方法 选择沙门菌75株,使用标准生物化学和血清学试验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鉴定;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法鉴定,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使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常用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测定对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基因。结果 75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株和26株。16S rRNA基因测序法与传统培养法的符合率为100%。MALDI-TOF-MS法的属符合率为100%,其中鉴定率在99.9%以上的为17株,90%以上的为32株,80%以上的为26株,结果均可信,但其对具体血清型的符合率不高。75株沙门菌中,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69.3%,52/75),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44.0%,33/75),第三是萘啶酸(42.7%,32/75)。75株沙门菌中共检出19株对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占25.3%。19株中有15株携带blaCTX-M基因(8株为blaCTX-M-14,2株为blaCTX-M-9,1株为blaCTX-M-34,2株为blaCTX-M-3,2株为blaCTX-M-15),8株携带blaTEM-1基因,4株携带blaOXA-1基因。结论 16S rRNA基因测序法作为细菌鉴定的金标准,以其快速准确著称,可作为传统鉴定法的补充方法。MALDI-TOF-MS法可以快速鉴定沙门菌,但仅在科研模式下指向性地提示血清型,因此需采用其他辅助技术进行鉴定。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3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主要由blaCTX-M型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各类食品中沙门菌污染和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采集市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及个体熟食销售点等的生肉类、生奶等9类食品检测沙门菌,检出菌株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9类550份食品中的31份检出沙门菌31株,阳性率为5.64%。其中以生肉类(生猪肉、生鸡内、生羊肉、生牛肉)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67%、10.00%、10.00%和9.09%,其次为非定型包装熟肉类,阳性率为3.70%。生奶和冰洪淋均未检出沙门菌。捡出沙门菌对20种抗生素中的17种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市区9类食品中有7娄存在沙门菌污染和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尤其是生肉类和非定型包装熟内的管理,控制动物饲料亚治疗抗生素的使用井严格遵守休药期对防止耐药菌株、控制食源性疾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龙岗街道饮食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分离的沙门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方法对分离到的11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改良K.B法分别进行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11株沙门菌鉴定出B群5株,E1群6株。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63.64%),其次为氨苄西林(54.55%)、链霉素(54.55%),5株菌有多重耐药的现象(45.5%)。PFGE分子分型菌株之间的相似度在51.8%。96%之间.同一血清型的沙门菌相互间的相似度均低于85%。结论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耐药比较严重,PFGE分型、血清型与耐药谱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率及耐药基因携带,评估疫苗对本地区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覆盖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肺炎链球菌150株,进行血清分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PCR方法检测pbp2b、ermB、tetM三种耐药基因的携带率。结果 150株肺炎链球菌经PCR技术分型率为93.1%,经荚膜肿胀试验分型率为100%,共分出19种血清型,以19F和6B为主。儿童血清型以19F、6B和15A为主;成人血清型以19F、14和23F为主。PCV7、PCV10、PCV13和PPV23疫苗的覆盖率依次分别为36.8%、42.1%、57.9%和68.4%。血清型为19F、6B、3和23F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大于96.0%。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菌株中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的抗菌药物为青霉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菌株同时携带ermB和tetM两种耐药基因占96.0%, pbp2b、ermB、tetM三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一致率>98.0%。共检出10种多重耐药组合,多重耐药率为62.6%,肺炎链球菌的多重耐药模式主要集中在19F和6B血清型中。结果 本地区人群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存在明显年龄差异。目前所使用的疫苗在本地区覆盖率低,对人群的保护作用有限。不同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率差异显著。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不推荐使用红霉素和四环素,青霉素仍可作为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