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资料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纳入CONFHD中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病例资料,参照《中医诊断学》中舌诊的相关表述预先设定舌象分类方法,由数据库工程师导出资料,包括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质、苔色,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舌象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375例,按预先设定的舌象分类方法,分为15项具体内容;舌形,正常121例(32.3%)、瘦舌50例(13.3%)、胖舌204例(54.4%);舌色,淡120例(32.0%)、淡红67例(17.9%)、红114例(30.4%)、暗红33例(8.8%)、紫暗38例(10.1%)、瘀斑3例(0.8%);苔色,白苔216例(57.6%)、黄苔159例(42.4%);苔质(薄/厚),薄苔133例(35.5%)、厚苔242例(64.5%);苔质(润/燥),润苔299例(79.7%)、燥苔76例(20.3%)。剔除频数小于5%的舌象内容1项(瘀斑),对剩余14项具体内容进行聚类分析。当标尺为10时,可以将14项内容聚为8类;当标尺为20时,可以聚为3类。咨询专家意见并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最终将舌象信息聚为3类。参照《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ONFH中医证型,将聚类结果与之对比。第1类,舌形正常或瘦舌,舌淡或淡红或红,舌暗红或紫暗,苔薄津燥,舌色中的暗红或紫暗基本与早期的气滞血瘀型和中期的经脉痹阻型相吻合;舌淡或淡红或红与晚期的肝肾亏虚型相吻合。第2类,舌胖苔白,这与早期的痰瘀阻络型相吻合。第3类,苔黄厚津润,这与痰瘀阻络型相吻合。结论:基于CONFHD,ONFH患者的舌象特点为胖舌、舌色淡或红、苔白厚、润苔,当舌象结果聚为3类时基本与ONFH临床常用证型的舌象表述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采集分析舌象特征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01-B舌面诊测信息采集仪采集分析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信息,对所获得的舌象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与舌象特征的关系。结果:273例患者共涉及18项舌象信息,舌色以淡紫、暗红、淡红为主;舌形以胖、齿痕、裂纹为主;苔色以白、灰黑、黄白相兼为主;苔质以薄苔、腻苔为主。经聚类分析,最终将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分为3类。第1类,舌胖、苔薄白;第2类,舌暗红或淡紫、苔黄白相间;第3类,舌淡红,有齿痕、裂纹,苔厚、腻或少苔、无苔,颜色灰黑。ARCOⅠ期患者舌色为淡紫、舌形为胖、苔色为灰黑、苔质少;ARCOⅡ、Ⅲ期患者舌色以暗红、淡紫、淡红为主,舌形以胖为主,苔色以白为主,苔质以薄苔为主;ARCOⅣ期患者舌色以暗红为主,舌形以胖、齿痕为主,苔色以黄白相兼、灰黑为主,苔质以薄苔为主。结论:通过舌面诊测信息采集仪定量采集分析的舌象信息可准确反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特征,可作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舌面诊测仪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舌象进行客观化研究,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1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对患者的舌象进行采集及分析,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四个方面分析整体舌象特征,使用卡方检验分析K-L分级与舌象的相关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归纳膝骨关节炎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象特征分布显示,舌色主要为淡舌、红舌、淡紫和紫暗舌;舌形主要为胖舌、齿痕舌、裂纹舌;苔色主要为白苔;苔质主要有薄苔、腻苔、少苔。K-L分级与舌象的相关性分析,Ⅰ级患者主要表现为淡舌、胖舌、齿痕、白苔、腻苔和薄苔;Ⅱ级患者主要表现为淡舌、胖舌、痕舌和腻苔;Ⅲ级患者主要表现为舌红、裂纹、苔少;Ⅳ级患者主要为舌红、裂纹舌、少苔。舌象聚为3类,第1类:舌淡胖,苔薄白腻,齿痕;第2类:舌红,裂纹,苔少;第3类:舌紫暗或淡紫,瘀斑,苔黄白相兼。结论由舌象仪所采集的膝骨关节炎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表现与临床辨证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舌诊客观化指标。方法 使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采集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信息,提取并分析该病各主证的舌色、苔色、舌形、苔质特征参数。结果 各证候组在舌根部舌色H、S、V值,舌尖部舌色H、S值,舌中部及整体舌色H值,舌根部苔色V值,舌中部、右部及整体苔色H值,舌形的裂纹参数,苔质的剥落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各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具有差异性,将为进一步开展基于舌诊客观参数的糖尿病证候分类识别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收集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TFDA-1舌面诊仪,提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特征,通过研究舌象舌质、舌苔的颜色指标(RGB、Lab、YCrCb)变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现代技术对糖尿病肾病证型及其舌象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舌象指标:对72例研究对象舌色的平均RGB、Lab、YCrCb数值分析后显示:(1)肝肾阴虚组舌色偏红、苔色偏黄;脾肾阳虚组舌色及苔色整体偏白色;气阴两虚组介于二者之间;(2)中医证型与临床观察指标:肝肾阴虚证组:绛红舌及红舌占71.4%,黄苔71.4%;气阴两虚证组:淡红舌占53.8%,黄苔50%、白苔46.1%;脾肾阳虚证组:淡白舌占60.0%,白苔76%。结论:实验数据表明,TDAS2.0图像分析软件所分析的舌象数据结果与临床医生辨证分型结果大致吻合,证实了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等特征存在客观性差异,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传统望舌方法,采集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舌诊资料,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舌质、舌苔特征。结果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色主要为淡暗舌40例(28.78%)、红舌36例(25.90%)、淡红舌33例(23.74%);正常舌形85例(61.15%)、齿痕舌41例(29.50%)、裂纹舌13例(9.35%)。134例患者进行了舌苔分析,其中腻苔79例(58.96%)、薄苔33例(24.63%)、厚苔22例(16.42%);润苔115例(85.82%)、干苔19例(14.18%);黄苔94例(70.15%)、白苔40例(29.8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舌色、舌形、舌苔厚薄程度、舌苔润燥程度、舌苔颜色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普通型比较,危重型患者红舌、暗红舌更多见(P=0.004),重型(P0.001)、危重型(P=0.002)患者裂纹舌更多见,危重型患者厚苔较多见(P0.001),黄苔在重型(P=0.001)、危重型(P=0.012)患者中占比更高;与普通型、重型比较,危重型患者干苔更多见(均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红舌、暗红舌、裂纹舌和黄苔、干苔、厚苔,提示随着病情加重,疫邪存在化热、化燥表现,同时伤及气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疫病中舌象的特征及其在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采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的舌象及其临床证候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了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男39例(60.0%,39/65)、女26例(40.0%,26/65),平均年龄(78.3±9.0)岁。常见舌象表现:(1)舌色以暗红舌(43.0%)为主,部分患者可见淡红舌(26.1%);(2)舌形常见肿胀舌(36.9%)、裂纹舌(35.3%),部分可见胖大舌(20.0%);(3)舌苔颜色以黄苔(49.2%)、白苔(47.6%)为主;(4)苔质多为腻苔(49.2%)及薄苔(33.8%),部分患者可见剥落苔(12.3%);(5)综合苔质和苔色,以黄腻苔(35.3%)、薄白苔(27.6%)为多。根据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象分析,总体以湿邪为主,同时可见瘀、热、虚等证素,临床证候也多表现为痰湿中阻、湿热壅肺、气阴亏虚且三证之间证候信息互有夹杂。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舌色变化与基础疾病呈高度相关,舌苔变化则与中医证候类型高度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多为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舌象特征及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相关性,分析AMD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 收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AMD患者,按病程分为短、中、长病程组3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舌象特征和CMT,并通过对舌象特征进行频数统计及指标量化,分析舌象指标与病程及CMT的相关性。结果 (1)舌象频数:异常舌色以红舌(73例,41.95%)为主,其次为暗红舌(14例,8.05%)、红绛舌(14例,8.05%)、淡白舌(11例,6.32%)、淡暗舌(9例,5.17%)、紫红舌(9例,5.17%)、瘀斑舌(6例,3.45%)、暗紫舌(3例,1.72%);异常舌形以裂纹舌(75例,43.10%)为主,其次为齿痕舌(27例,15.52%)、胖大舌(10例,5.75%)、点刺舌(8例,4.60%)、瘦薄舌(7例,4.02%);舌苔以厚黄腻苔(55例,31.61%)、厚白腻苔(32例,18.39%)、薄黄腻苔(27例,15.52%)、少苔(26例,14.94%)、薄黄润苔(12例,6.90%)为主;(2)舌象量化指标:随着病程增加,舌红度及舌紫度整体上升,且在病程早中期这一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舌象特点,结合近年来舌诊的客观化和现代化研究,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舌象形成机制。方法:选取6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观察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特点。结果: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舌色以舌下络脉紫暗、暗淡舌、紫暗舌、瘀斑瘀点、红舌为主;舌形中胖大舌、齿痕舌所占比例均较大;苔质以厚苔、腻苔为主;苔色以黄苔、白苔为主。提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多兼阴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浊、水饮、热晕。结论:根据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舌象特点,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大量舌诊客观化、现代化研究,推测该病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循环瘀血、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水通道蛋白调节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气郁质亚健康人群与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数据,探究两类人群舌象特征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机体变化。方法:选择气郁质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气郁质亚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两组舌象五分区的HSV(Hue,Saturation,Value)色度空间特征数据,并由专家进行舌象判定。通过比较两组的舌象特征差异,探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色方面,研究组暗红舌、绛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舌形方面,研究组点刺舌、齿痕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色方面,研究组黄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质方面,研究组腻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下络脉特征方面,研究组舌下络脉加粗、迂曲、颜色加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象五分区HSV色度空间参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1、2、3区H值偏低(P<0.05),4、5区V值偏低(P<0.05)。结论: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色多暗红、绛,舌形多点刺、齿痕,苔色多黄,苔质多腻,这些舌象特征与气滞血瘀、热入营血、肝胆火旺、肝郁化火上扰心肺、肝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中医辨治疫病的重要客观依据。本研究将舌象APP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观察,以了解其在疫情环境下的适用性,助力中医药诊治传染病工作。通过实践发现,舌象APP让医生能够较便捷、迅速、灵活地客观采集患者舌象,通过舌象特征数据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新冠肺炎的舌象特征一般规律。舌象APP所采集舌象信息提示新冠肺炎患者舌色以红色为主,苔色多苔白、苔黄或黄白相兼,苔厚、苔腻患者较多。通过此次舌象APP的实践应用,反映出一些问题:(1)舌象APP对舌形、舌苔判断重复性较差,如APP对相同舌图分析结果中舌胖瘦不一致率高达(62.96%);(2)舌象APP分析指标仍以定性指标为主,区分度较差,未能很好地进一步反映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及不同发病时间段的舌象差异及规律;(3)舌象APP所采集舌象特征指标不全,缺乏舌象光泽度(如舌暗)、舌态等信息。本研究启示,应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录制舌象短视频、定性指标定量化、全面采集舌象特征指标、加强舌象特征标定等改进措施,促进舌象APP的迭代升级,更好助力于中医防治疫病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舌象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 2.0)进行舌象采集、舌色、苔色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证型的舌色、苔色RGB、L*a*b*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舌苔a值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亚健康组舌色、苔色主要显著性指标集中在a、b值上;亚健康气血虚组、阳虚组与健康组比较,存在a值减小、b值增大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舌象图像分析方法应用到亚健康状态评价与证候分类中是可行的,研究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住院的85例晚期癌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舌色:青紫舌20例,红舌19例,淡白舌15例;舌形: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等瘀血征象者37例,裂纹4例;舌苔:黄苔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中医证型、舌象特征及其二者的分布规律,分析舌象在亚健康失眠人群中辨证分型等方面的特点,为临床同病异治提供客观支持。方法搜集整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26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及中医证型与年龄、舌形、舌色、苔色、苔质的关系。结果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主要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舌形以瘦薄舌、苍老舌为主,娇嫩舌、裂纹舌次之;舌色以鲜红舌最多见,其次为淡红舌;苔色以黄苔最多,其次为白苔;苔质以干/燥苔为主。青年人中肝郁气滞证、肝火扰心证为常见证型,心胆气虚证和心脾两虚证相对较少;中年人中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为常见证型,心脾两虚证和心胆气虚证较少;老年人中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胃失和降证和心胆气虚证较为少见。肝郁气滞证以青紫舌为主,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以鲜红舌为主,胃失和降证、阴虚火旺证以绛舌为主,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以淡白舌为主。心胆气虚证、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胃失和降证主见白苔;肝火扰心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主见黄苔。肝火扰心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主见干/燥苔,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气滞证、胃失和降证主见薄苔,阴虚火旺证以少/无苔为主。结论亚健康失眠人群临床证型表现多端,不同证型间舌象有一定的差异性及分布规律,为亚健康失眠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中小学生肥胖/超重儿的舌象特点。方法:以109例肥胖/超重的儿童为观察对象,运用DS01型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对肥胖/超重患儿的舌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肥胖/超重的男童比例高于女童,BMI与舌形、苔质(舌体胖瘦、苔质厚薄程度)、年龄,苔质厚薄程度与腐腻程度,舌形胖瘦程度与齿痕,舌色与点刺舌之间分别具有相关性。结论:肥胖/超重儿中男生多于女生,年龄集中在10~11岁,舌象与BMI之间及舌质与舌苔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