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气道并发症情况.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26例,随机分为两组,插管组170例,喉罩组156例.观察两组术后2h和24 h的气道并发症.结果 术后2h,两组在咽干、咽痛、咳嗽、咳痰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喉罩组咽痛发生率较高(P<0.05),插管组咳嗽与咳痰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的咽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与气管插管相比,咳嗽、咳痰发生率低,但气囊压迫引发的咽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正中入路和侧入路可视喉镜置入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拟行全身麻醉妇科手术,Mallampati气道分级1~2级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正中入路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和侧入路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后1h和24h对患者访视进行咽痛分级,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正中入路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较侧入路显著降低。结论:采用正中入路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能够降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2014年4月-12月在本院住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35例设为气管插管组,麻醉方法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将2015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35例设为喉罩组,麻醉方法实施喉罩全麻,了解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下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咽痛、声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术后下床时间较气管插管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做好呼吸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护理以及良好的镇痛,可降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内固定手术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_0、T_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HR、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时HR、MAP与T_0、T_3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认知功能术后1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8 h,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乙酰胆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2.20%,同对照组17.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囊压力表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咽喉部不适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C组采用指触测压法测定气囊压力。观察3组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情况。[结果]3组病人咽喉部不适比较,A组低于B组、C组(χ2值分别为7.608,30.907,P0.05),B组低于C组(χ2=13.506,P0.05)。[结论]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法能显著减轻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症状,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变化,以及对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各25例,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5mmH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min、15min、30min、45min、60min记录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于手术后2h及24h评估患者咽喉痛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开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各时间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与气道峰压具有显著相关性,同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h及24h咽喉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腹及头低脚高位会导致气道压及套囊压力升高,增加了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栾丰年  杨利民 《临床医学》2014,34(10):68-69
目的观察视频喉镜在颈椎手术麻醉中气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颈椎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视频喉镜组(A)和普通喉镜(B)组。两组插管均由同一熟悉两种插管技术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时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记录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喉镜进入口腔至插管完成时间)和术后48 h内有无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牙齿松动及口腔黏膜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5 min SB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B组SBP和H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同时点的SBP和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插管成功,但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18例),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60%(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时间(35±16)s,B组插管时间(32±17)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A组牙龈口腔黏膜出血1例,咽喉疼痛2例,无声音嘶哑;B组牙龈口腔黏膜出血6例,咽喉疼痛3例,无声音嘶哑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手术患者麻醉应用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具有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安全、插管反应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 HC可视喉镜配伍硬质支气管镜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40例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HC可视喉镜组(H组)和HC可视喉镜配伍硬质支气管镜组(Y组),每组20例,术前1 d评估患者的插管条件及气道情况Mallampati分级均为3~4级,患者入室后常规全身麻醉诱导,之后分别使用HC可视喉镜和HC可视喉镜配伍硬质支气管镜完成气管插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后患者气道反应及患者清醒后及术后第二天主诉咽痛、咽部不适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后患者气道压、患者清醒后及术后第2天主诉咽痛、咽部不适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Y组明显优于H组。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独使用HC可视喉镜组相比,HC可视喉镜配伍硬质支气管镜组于存在困难气道患者插管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并明显减轻了患者插管时的气道反应及对咽喉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其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SF组DBP、HR变化幅度较小,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NE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F组E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血浆儿茶酚胺释放,对提高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喉罩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进修期间所在的北京友谊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麻醉方法分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喉罩麻醉组(喉罩麻醉组)、气管插管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气腹时间、麻醉时间、拔罩(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气腹时间、麻醉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喉罩麻醉组患者的拔罩(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麻醉组患者的术后咽痛、呛咳、咳嗽、声嘶发生率10.0%(5/50)、10.0%(5/50)、0、0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30.0%(15/50)、60.0%(30/50)、22.0%(11/50)、20.0%(10/50)、(P<0.05).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喉罩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较气管插管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插管型喉罩和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诱导麻醉后置入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诱导麻醉后置入插管型喉罩,观察两组患者插入导管的成功率,记录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入后3 min(T3)、拔管前(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 min(T6)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以及拔管即刻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_(max)),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Pmean、P_(max)、SpO_2及PETCO_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对照组DBP、SBP、HR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咽痛及咳嗽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采用插管型喉罩,操作简便,可有效维持产妇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气囊压力监测在气管插管拔管护理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46例需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除气管插管(10 m l注射器抽尽气囊气体后拔除),观察组采用气囊测压表监测下放气拔管,比较两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拔管后并发症(咽喉疼痛、严重呛咳)的发生率,以及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血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严重呛咳,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T1、T2、T3均低于同时间对照组,舒张压和心率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组别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气囊压力监测下进行气管插管拔管,可提高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80例。采取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h、4h、1d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d各组MMSE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4h、1d硬膜下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27.5%、32.5%、7.5%,全身麻醉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42.5%、48.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更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患者术后咽部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4月择期行颈部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M组27例(使用NIM喉返神经功能监测导管)和Rusch组23例(使用Rusch加强型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并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0 mmHg,采用压力传感器连续记录导管套囊压力,每5 min取值1次直至拔管。术后24 h回访患者咽痛、咽干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与Rusch组相比,气管插管后NIM组达到相同套囊压力所需充气量较少(P 0. 05); NIM组导管套囊压力为(31. 1±9. 5) mmHg显著高于Rusch组的(23. 7±8. 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IM组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为(4. 0±2. 0)分显著高于Rusch组的(2. 6±1.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咽痛VAS评分与平均套囊压力相关(β=0. 391,SE=0. 162,P=0. 020)。两组术后咽干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咽干分级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当套囊压力24. 06 mmHg时Ⅰ级咽干概率最高,当24. 06 mmHg≤套囊压力28. 35 mmHg时Ⅲ级咽干概率最高,当套囊压力≥28. 35 mmHg时Ⅳ级咽干概率最高。结论颈部手术术后咽痛与气管导管平均套囊压力有关,NIM气管导管术后咽部症状程度轻于Rusch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在24. 06 mmHg时咽部症状控制最佳,故推荐颈部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套囊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气管导管不同套囊压力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高压组(套囊压力为50 mmHg)和低压组(套囊压力为30 mmHg)。2组患者均经静脉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经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 mg/kg诱导后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2、3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血压、心率及R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在插管后1、2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高压组在插管后1、2、3 min的RPP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1)。结论:控制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对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发生的心血管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Glidescope可视喉镜下GlideRite管芯置入位置差异对气管插管时间、成功率、导管过声门阻力以及气道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A组和B组分别将GlideRite管芯置于距离气管导管尖端2 cm和0.5 cm处,使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分别记录两组的喉部显露Cormark-Lehane分级、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成功率、导管过声门阻力、黏膜牙齿损伤发生率及术后咽痛声嘶评分。结果两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A组相比,B组气管插管时导管过声门阻力分级2级(轻微阻力)以上的例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声嘶咽痛的发生率均较低,B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将GlideRite管芯在气管导管内的位置后退2 cm能减轻气管插管过声门阻力,降低插管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即时监测压力式双腔气管导管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开胸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即时监测压力式双腔气管导管组(实验组,A组)和普通双腔管组(对照组,B组),每组30例。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及T6两时点B组患者MAP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T6时点B组HR升高较A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T1-T6时点的SpO2、PetCO2值与T0时点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发生气道峰压30cmH20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A组(P0.05);麻醉后24hB组与A组比较气管内径较麻醉前变小更显著(P0.05);B组发生声带麻痹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可即时监测压力式双腔气管导管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无发生气管破裂者,术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与全身麻醉插管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小儿手术患儿152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6例。复合组采取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全麻组采取全身麻醉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全麻组和复合组患儿术前、手术开始的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术中、术后的HR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躁动发生率(0)低于全麻组(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可稳定患儿心律,减少躁动情况,对患儿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UE可视喉镜在剖宫产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UE可视喉镜引导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照组则采用普通喉镜引导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比较2组气管插管情况、血流动力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声门显露时间、插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E可视喉镜在剖宫产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插管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C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方法选择颈椎制动拟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HC视频喉镜复合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插管组(H组),每组40例。充分局部麻醉及静脉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即刻(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记录气管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即刻(T_1)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51,P=0.453、P=0.611);两组插管后即刻(T_2)MAP和HR较气管插管前即刻(T_1)MAP(t=5.08、4.36,P=0.021、P=0.013)和HR(t=7.22、6.54,P=0.026、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两组间比较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0.31,P=0.411、P=0.518);插管后1 min(T3)两组间比较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0.26,P=0.681、P=0.372)。H组患者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07)。两组气管插管时间H组明显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0)。F组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25)。结论颈椎制动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HC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较传统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首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插管时间更短,不加重血流动力学波动,咽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