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行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性肝细胞癌受者,年龄为46岁,体质量为66 kg,身高为171 cm,血型为A型Rh阳性。移植物1来自女性活体供者,年龄为23岁,体质量为50 kg,身高为150 cm,血型为A型Rh阳性。移植物2来自男性脑死亡捐献者,年龄为44岁,血型为A型Rh阳性。手术在3个手术间施行,2个手术间同时施行移植物1和移植物2的切取手术,第3个手术间施行受者肝脏游离,当移植物的体外拼接接近完成时,完整取出受者肝脏,并施行肝移植。观察指标:(1)活体供者及受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受者病肝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肝细胞癌复发监测、移植肝功能监测、免疫抑制剂监测调整、胆道血管并发症监测、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受者需终生定期随访,最近一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4日。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活体供者及受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活体供者手术时间为315 min,术中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输入自体回收血量约200 mL,术后第6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受者顺利完成改良背驼式肝移植。移植物1取自活体供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肝右叶,质量410 g。移植物2取自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质量400 g,拼接后的供者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1.2%。受者手术时间为815 min,无肝期时间为60 min,术中出血量约1500 mL,术中输血量为1800 mL。住院期间受者体温正常。术后第1天受者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达到峰值(分别为17.15×109/L和91.7%),后逐渐降低,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术后第7天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至正常范围(分别为7.90×109/L和70.9%),停用抗菌药物。住院期间,受者白蛋白(Alb)为31.0~41.4 g/L,受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肝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第10天受者全身状况良好,康复出院。(2)受者病肝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①中分化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欠完整,未侵及肝被膜,周围肝组织呈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结节性肝硬化改变,肝门断端未见肿瘤累及;②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沉积;③腹腔淋巴结1枚,呈反应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0%细胞为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阴性。(3)随访情况:受者2019年11月19日复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2.92μg/L、异常凝血酶原16 AU/L,结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阴性结果提示肿瘤无复发。受者2019年12月3日复查肝功能:TBil 8.6μmol/L,ALT 23 IU/L,AST 28 IU/L,Alb 44.0 g/L;他克莫司血药浓度4.2μg/L,调整吗替麦考酚酯至250 mg 2次/d,其余治疗不变(他克莫司2 mg 1次/d,西罗莫司1 mg 1次/d);无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提示胆道血管并发症、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超出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的次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回肠代输尿管术在腹盆腔手术所致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损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0例回肠代输尿管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情况,采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分析所得结果。 结果1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为开腹手术,平均住院时间(30±12)d,平均替代肠管长度(14.5±1.6)cm,中位随访时间6.5(2,14)个月,术前、拔管后1个月血肌酐值分别为(116±100)μmol/L、(101±53)μmol/L。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Clavien-DindoⅠ~Ⅱ级。 结论一期回肠代输尿管术处理术中长段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边缘供者供肾对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例按供体年龄和供体情况分为边缘供者组(28例)和非边缘供者组(38例).对照比较2组的手术前后患者SCr、内生肌酐清除率、内外科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边缘供者组和非边缘供者组受者在术后第7天、1和3个月SCr分别为154、131、127μmol/L和132、117、118/μmol/L,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父母子女间供肾受者的SCr在术后第7天、1、3个月分别为160、131、126 μmol/L和132、129、126μmol/L,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供者供肾受者内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生肌酐清除率与非边缘供者供肾受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边缘供者供肾的早期临床疗效理想.严格控制其纳入标准,边缘供者尤其父母子女间的边缘供者可作为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40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7 d全胃肠外营养(TPN),其中乌司他丁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40万U/d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6天晨抽取两组患者的动、静脉血测量PaO_2、PaCO_2、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_2/FiO_2)、ALT、AST、TBil、尿酸、尿素氮、肌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 术后第6天,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的PaO_2分别为(87.3±4.2)mm ng(1 mm Hg=0.133 kPa)和(79.0±4.3)mm Hg,PaO_2/FiO_2分别为(416±20)mm Hg和(376±20)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6.2,6.2,P<0.05).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的ALT分别为(23±7)U/L和(39±8)U/L,AST分别为(38±8)U/L和(50±9)U/L,TBil分别为(13.4±3.0)μmol/L和(24.5±6.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4,7.6,P<0.05).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的尿酸分别为(279±84)μmol/L和(386±67)μmol/L,尿素氮分别为(4.1±1.7)mmol/L和(8.9±2.7)mmol/L,肌酐分别为(66±12)μmol/L和(95±3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3.3,P<0.05).乌司他丁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P<0.05).结论 在术后常规行TPN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肺、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APR三角入路,腹腔镜超声辅助定位的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8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治疗的病人28例,其中基于APR三角入路14例,为实验组;传统前入路1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 两种方式均顺利完成,实验组手术时间(340.71±45.82)分钟、肝门阻断时间(56.07±11.47)分钟,均短于对照组的(428.92±90.00)分钟和(68.36±15.9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天ALT(236.51±78.65)U/L、术后1天AST(216.82±95.66)U/L、术后3天ALT(177.23±84.76)U/L、术后3天AST(125.63±55.48)U/L、术后3天TBil(23.57±7.5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58.73±361.55)U/L、(688.88±241.52)U/L、(383.42±199.01)U/L、(232.59±168.5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的胰管内注入三硝基苯磺酸,以诱发大鼠胰腺炎.实验对照组大鼠的胰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建立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的TBil和淀粉酶水平,观察大鼠胰腺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tched-1(PTCH-1)、smoothened(SMO)和SHH的表达情况.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 模型组、实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第1~ 35天的血清TBil水平分别为(3.17±0.21)μmol/L~(9.28 ±2.15)μmol/L、(3.44±0.54)μmol/L~(3.76±0.15)μmol/L、(2.45±0.32)μmol/L~(3.27±1.43)μmol/L,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124±143)U/L ~(1522±169)U/L、(1123±104)U/L~(1007±141)U/L、(1014±115)U/L~(1013±142)U/L.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Bil和淀粉酶水平在7~35 d显著升高(F=14.81、16.27、18.13、11.49、17.91,11.54、10.24、12.64、21.11、15.38,P<0.05),胰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在第35天内形成;模型组大鼠的胰腺组织中PTCH-1、SMO和SHH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SHH信号通路在大鼠胰腺炎组织中呈活化状态,可能在胰腺炎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以“弥漫性肝坏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先升高后下降再急剧大幅升高”为特征的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LF)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肝切除术后ALT峰值>1000 U/L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3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出血100~1500 mL,6例病人术中输血。10例病人术中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肝门阻断时间为6~46 min;3例病人未行血流阻断。POLF发生于术后(5.1±2.3)d,主要表现为ALT先升后降再急剧大幅升高至<1000 U/L,CT检查显示弥漫性肝坏死。13例病人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持续升高,3例病人出现顽固性的大量腹腔积液,6例病人出现肝性脑病,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病死率为53.8%(7/13)。所有病例住院时间为(21.9±11.9)d。TBil峰值>150 μmol/L的6例病人全部死亡,而TBil峰值<150 μmol/L的7例病人仅1例死亡(P=0.004)。ALT峰值>3000 U/L的6例病人中5例死亡,而ALT峰值<3000 U/L的7例病人仅有2例死亡(P=0.102)。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肝脏弥漫性坏死引起的POLF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早发现、早干预,降低ALT和TBil的峰值、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均对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LT恢复正常时间(12.7±4.8)d;总胆红素(TB)峰值(78.7±44.3)μmol/L,TB恢复正常时间(8.8±2.7)d;住院时间7~28 d(中位住院时间14 d).术后并发症:胆瘘1例,肝断面出血1例,过敏性紫癜1例,全部供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术前充分了解供肝的血管及胆道解剖,术中保证管道的完整性、减少肝组织损失,术后严密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是供者安全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8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供者行CT等检查,将二维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评估供者肝内胆管和血管情况,并对肝左动脉和肝左静脉解剖结构进行分型,测算供者标准肝脏体积、拟切取肝脏体积和受者标准肝脏体积,模拟手术操作,制订手术方案.采取精准肝切除切取供肝.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结果 58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示肝左动脉Ⅰ型28例、Ⅱ型10例、Ⅲ型20例、无Ⅳ型供者;肝左静脉Ⅰ型35例、Ⅱ型23例.三维重建预测拟切取肝脏体积为(243±65) mL.58例供者均成功完成供肝切取术,其中7例为左半肝切取,51例为肝左外叶切取.2例供者行胆囊切除.术中实际切取肝脏体积为(255±59) mL,拟切取肝脏体积平均误差率为4.94%.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3.3%±1.0%.手术时间为(260±89)min,术中出血量为(181±35)mL,仅1例供者术中输RBC 2 U.供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1.1)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3.0±1.2)d,术后住院时间为(7±3)d,出院时所有供者血清WBC、Hb、ALT、AST、TBil、DBil、AIb等指标水平正常.2例供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切口少量渗血和脂肪液化,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58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7个月.供者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切取准确率高、供者肝功能损害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射频凝固器与传统钳夹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对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采用射频凝固器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设立为射频凝固器组;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Child-Pugh分级在肝癌数据库中配对选取65例临床病理特征类似的采用传统钳夹法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设立为传统钳夹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加范围表示,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例数< 1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断肝时间和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28 min(12~55 min)和10 min(0~ 15 min),明显短于传统钳夹组的45min(25 ~92m in)和15 min(10~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05,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50ml(50 ~350ml)和0ml,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450 ml (250~ 2500 ml)和550 ml(0~20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P<0.05);射频凝固器组65例患者未输血,显著多于传统钳夹组的48例(x2=19.58,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术后第3、7天AST和TBil,术后第3天PT、Clavien外科并发症分级、住院时间分别为302 U/L(89 ~823 U/L)、54 U/L(16 ~325 U/L)、37 μmol/L(18~112 μmol/L)、24 μmol/L(9~66 μmol/L)、15 s(11 ~20 s)、22%(14/65)、12 d(8 ~36 d),与传统钳夹组的253 U/L(63~876 U/L)、62 U/L(22 ~ 376 U/L)、41 μmol/L(19 ~ 105 μmol/L)、25tμmol/L(11 ~59 μmol/L)、14 s(11 ~21 s)、26% (17/65)、13 d(9 ~3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9,1.93,3.96,1.58,2.35,x2=0.381,F=1.58,P>0.05);射频凝固器并发症发生率为17%(11/65),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的52%(3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5).其中射频凝固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22例.但射频凝固器组有8例患者发生断面包裹性积液,其中5例需穿刺引流.传统钳夹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射频凝固器组有2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结论 与传统钳夹法比较,射频凝固器行肝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安全、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重建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通过了受者标准肝体积、供肝与受者体重比(GRWR)、供肝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及供肝内血管解剖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供肝在切取、灌注及修整后,51例采用尸体髂静脉作为重建材料,其他4例分别采用受者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脐静脉、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作为重建材料,以串联的方式重建供肝断面Ⅴ、Ⅷ段静脉回流.肝移植时,供肝肝右静脉与受者肝右静脉开口吻合,重建的Ⅴ、Ⅷ段静脉与受者肝中、肝左静脉汇合部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者门静脉右支或主干吻合.门静脉开放血流后依次重建肝动脉及胆道.术后对供、受者进行常规监测.结果 1例受者术后发生流出道梗阻,术后第43天死亡;1例受者术后第7天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重型肝组织坏死,行尸体供肝肝移植后痊愈.其余53例受者恢复顺利,术后4周时腹部CT检查显示重建的移植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通畅.55例供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2周出院.结论 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在活体肝移植中是可行的,应选择合适的重建材料及手术方式.受者肝移植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状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肝静脉流出道在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4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行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供者和对应21例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1例供者中,男10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35~57岁;中位体质量为64 kg,体质量范围为56~72 kg。21例受者中,男16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1~68岁;中位体质量为63 kg,体质量范围为47~77 k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术后移植肝功能、肝癌复发、人工血管并发症、人工血管通畅性、生存等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8月。受者需终生定期随访。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通畅率和生存率并绘制通畅率曲线和生存曲线。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21例供者手术时间为(367±72)min,供肝质量为(557±68)g,供肝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9%±0.16%,住院时间为(10±2)d。21例供者术后未出现需再次手术或有创处理并发症,1例轻度胆瘘,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1周拔除。21例受者均顺利完成经典原位肝移植。供肝静脉流出道重建时间为(24±4)min,供肝植入时间为(326±66)min,无肝期为(42±6)min。重建肝中静脉V518支,直径为(6.1±1.3)mm,V815支,直径为(7.2±1.2)mm,肝右后下静脉10支,直径为(6.3±1.3)mm。受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为(1.5±0.9)d,总住院时间为(22.6±6.7)d。21例受者中,1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术后1周发生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1000 IU/L,胆红素轻度升高),同时伴腹腔积液增加;行增强CT检查结果示供肝右前叶淤血,肝中静脉V5或V8分支血栓形成,经保肝、抗凝、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腹腔积液减少。2例术后1个月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反复出现胸腔积液,行腔静脉造影检查,考虑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中1例腔静脉旁侧支循环形成,予以球囊扩张并置入腔静脉支架),术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胆瘘(腹腔引流液培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均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21例受者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2)随访情况:21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21例受者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移植肝无功能,其中2例肝癌复发。术后2年6例受者死亡(肝癌复发3例、急性大出血2例、肝衰竭1例),无因人工血管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死亡。21例受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肝静脉流出道通畅率分别为88.4%、88.4%、82.4%、68.0%、42.1%。21例受者术后6个月、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4.4%、71.4%。结论环状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肝静脉流出道应用于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volving living‐related donors has been adopted in many centers as a way of relieving organ shortage.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anesthetic considerations for donor operations at our institution in relation to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test results. From January 1990 to May 2001, 30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Baskent University Hospital, Ankara. The donor data used for analy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obtained through chart review, anesthesia records, and the computerized hospital database. Left lobectomy was performed in 19 cases, and left lateral segmentectomy in 11 cases. Intraoperatively, the average volume of intravenous fluids used was 6431 ± 468 ml, and the averag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ed was 2.1 ± 0.4 units.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1.5 ± 1.3 days. The only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 observed in these 30 donors was severe bleeding during retrohepatic vena cava dissection in one of the cases.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anesthesia were one case each of shoulder pain, neuropraxia, and compartment syndrome. The levels of total and direct bilirub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peaked within the first 2 postoperative days (2.19 ± 0.36 mg/dl, 1.02 ± 0.18 mg/dl, 245.7 ± 26.6 U/I, 313.5 ± 51.9 U/I, respectively). In all 30 donors, these levels had normalized by 1 month after surgery. Maximal efforts must be applied in the anesthetic approach to minimize donor complications in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however, this will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some risks to the donor.  相似文献   

14.
55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o XY  Li GY  He MY  Xu YJ  Li DQ  Guo YH  Tian JH  Ning L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885-888
目的 探讨 5 5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预后。 方法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 15例 ,其中 5 5岁以上供体 12例。年龄 5 5~ 73岁 ,平均 6 2 7岁。父亲供肾 5例 ,母亲 6例 ,祖母 1例。供体纳入标准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营养及心理状态好 ,完全志愿及家庭无争议。无高血压和糖尿病 ,心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健全。肾功能评价 :肌酐(Creatinine ,Cre) <133μmol/L ,肌酐清除率 (Creatinineclearance ,Ccr)和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filtrationrate ,GFR) >80ml/min ,彩超 ,肾动脉造影等无异常。 12例受体均为尿毒症患者 ,年龄 14~ 4 6岁 ,平均 33岁。供体中 8例插管全麻 ,4例连续硬膜外麻醉。 10例取左肾 ,2例右肾。热缺血 70~ 170s ,平均 92s。冷缺血 6 0~ 12 0min ,平均 84min。移植方式同尸肾。随访 12~ 4 2个月 ,平均 2 0 8个月。 结果  12例供体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平均拆线时间 11d ,平均住院时间 11d。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 ,均已恢复术前生活状态。复查肾功能 ,肌酐升高 12~ 34μmol/L ,平均 2 2 μmol/L。 12例受体中 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移植后 6个月死亡。 1例于术后第 2 8天死于肺部感染。 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 ,经透析 12次肾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器官移植三区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101例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8±13)岁(3~65岁);符合DCD标准供者12例,符合DBCD标准供者48例;供者死亡原因为:脑外伤31例,脑血管疾病20例,脑肿瘤5例,溺水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窒息1例。受者101例,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45±12)岁(14~70岁)。分析供肾质量、术后移植肾功能、受者生存率。结果供者初次和末次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67±13)μmol/L和(121±86)μmol/L,供肾中位热缺血时间16min(11—30min),中位冷缺血时间6.5h(4-20h)。25例供者的双侧供肾和35例供者的一侧供肾采用uw液静态冷保存(0~4℃),35例供者的另一侧供肾采用LifePort机械灌注保存,灌注时间(5.6±2.2)h,流量为(99±25)mL/min,阻力系数为(0.29±0.11)mmHg·mL^-1·min^-1(1mmHg=0.133kPa)。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15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术后1,12个月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59±16)mL·min^-1·(1.73m^2)^-1和(74±20)mL·min^-1·(1.73m^2)^-1;机械灌注和静态冷保存的移植肾功能无差异。20例供者行供肾病理活检,肾小球硬化比例为(13±7)%;4例供者供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20%,对应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180~220μmol/L,eGFR为28—32mL·min^-1·(1.73m^2)^-1。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供肝切取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活体右半肝供体手术的1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供者均自愿无偿捐肝,其捐赠行为均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了解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评估供肝体积的效果:术前应用CT测定供体的全肝体积、右半肝体积(不含肝中静脉),从而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比;术后测定切取的右半肝重量、应用华西严律南公式计算标准肝脏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重量比,比较术前供肝CT测定全肝体积与SLV的差异。供体均行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切除术。静脉复合麻醉,取双侧(后期改进为右侧)肋缘下并延至剑突的切口,游离右侧肝脏,确定切肝线,不阻断入肝血流,用超声吸引刀离断肝组织直至整个右半肝游离,依次阻断并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及肝右静脉,将供肝移至后台进行灌注及修整。了解供者术中情况,包括供体取肝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有否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的病例及其原因。了解供者术后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系统分级评价。结果供体的术前CT供肝体积测定结果:全肝体积(1301±174)ml,右半肝体积(724±137)ml,残余左半肝体积比(45.5±6.9)%。实测值:右半肝重量(558±77)g,SLV(1055±129)ml,残余左半肝重量比(46.7±6.2)%,其中30%~35%者10例(6%),〉35%者147例(94%)。CT测定供体全肝体积比SLV平均大23%。供体术中平均失血量493ml,手术时间(431±68)min。术中探查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而未完成右半肝切除4例,包括肝总管进入肝圆韧带左纵沟内再发出肝右管1例、多支肝右管1例、中度脂肪肝(超过30%的肝组织大泡型脂肪变性)1例和肝硬化1例。术后共54例发生61例次并发症,其中发生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18例次,包括胸腔积液12例次、肝功能不全2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次、胆漏1例次、腹腔内出血1例次、切口裂开1例次,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供体恢复良好,随访3年均健康存活。结论术前准确掌握CT测定供肝体积的准确性和偏差程度,应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评估公式进行验证,并按正确切线断肝,对完成手术计划,保证供、受体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中 ,LazaroidU 74 389G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以U 74 389G预处理与否、以及供肝获取前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 4 5或6 0min分为 4组 ,分别为N 4 5组、N 6 0组、tN 4 5组和tN 6 0组 ,而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比较各组术后存活率、肝功能、MDA和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N 4 5组、N 6 0组、tN 4 5组和tN 6 0组肝移植术后1周的存活率分别为 2 5 % (2 / 8)、0 (0 / 8)、5 8% (7/ 12 )和 33% (4/ 12 )。U 74 389G的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存活率 ,并能够改善术后肝功能和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 ,降低MDA的表达。结论在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中 ,U 74 389G预处理可以减轻热缺血再灌注对供肝造成的损伤 ,提高肝移植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50岁以上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者的安全性. 方法 1993年4月至2007年12月行年龄>50(51~78)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5例,同期年龄≤50岁供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供者手术前后SCr、GFR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 供肾手术均获成功.2组供者术前SCr分别为(82.16±10.86)和(78.66±10.41)μmol/L,术后1周、1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106.00±8.68)、(86.62±10.81)、(83.18±9.19)μmol/L和(103.89±9.29)、(85.65±7.42)、(80.32±8.89)μmol/L,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FR分别为(85.82±6.26)和(88.74±9.44)ml/min,术后1、12个月分别为(49.76±3.57)、(60.32±4.42)ml/min和(51.36±5.39)、(62.10±6.31)ml/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供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及8 d.>50岁组术中发生胸膜损伤2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麻木感4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对照组发生胸膜损伤1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麻木感9例.>50岁组供者随访37(12~180)个月,肾功能正常.结论 高龄不是亲属活体供肾绝对禁忌证,术前全面系统评估及术中仔细操作是高龄供者术后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pediatric donors in split liver transplant is exceedingly rare.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s of recipients receiving split pediatric grafts. Sixteen pediatric recipients receiving split liver grafts from 8 pediatric donors < 7 years were enrolled. The donor and recipient characteristics, perioperative cour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graft and recipient survival rates were evaluated.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8.0 ± 2.3 months. The graft and recipient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The liver function remained in the normal range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time in all recipients. No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in these recipients, and the only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 was portal vein stenosis in 1 recipient.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62.5%). The transaminase level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extended right lobe recipients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days, but the difference vanished at the end of first week;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graft and recipient survival rate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left and right graft recipients. Notably, the youngest split donor graft (2.7 years old) was associated with ideal recipient outcomes. Split liver transplant using well‐selected pediatric donor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expand pediatric donor source in well‐matched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