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狼疮肾炎患者48例,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狼疮肾炎活动组28例。狼疮肾炎静止组20例;另选非狼疮肾炎组12例,正常对照组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IL-16水平。结果:狼疮肾炎活动组、静止组血清IL-1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狼疮肾炎活动组血清IL-16水平与SLEDAI成显著正相关(r=0.839、P<0.01),与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尿蛋白及狼疮肾炎肾组织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但狼疮肾炎静止组与非狼疮肾炎组之间血清IL-1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增高,可作为评价狼疮肾炎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许乃贵  任国辉 《新医学》1994,25(7):343-344
狼疮性肾炎与妊娠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510080)许乃贵,任国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生于女性,且大多处于生育年龄,因此,狼疮性肾炎(LN)病人的妊娠问题在临床上尤应值得关注。妊娠对LN的影响LN病人无论在妊娠期或产后期(包括足月产和流产)...  相似文献   

3.
狼疮肾炎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广然  叶任高 《新医学》2001,32(4):240-241,239
1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约有2/3患者肾脏受累,称为狼疮肾炎,预后不佳。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本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观。然而肾脏受累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仍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早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因此,凡有狼疮肾炎活动表现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来评定SLE的活动。2狼疮肾炎的治疗指征凡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或)肾活检有狼疮肾炎活动征象者,均需给予有效的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变化来决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疮肾炎患者及11名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gG水平,并作比较。结果:狼疮肾炎活动期、静止期IL-12和IgG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活动狼疮肾炎IL-12与IgG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狼疮肾炎PBMC异常分泌IL-12、IgG,IL-12通过促进自身抗体分泌参与狼疮肾炎发病,IL-12水平可反映狼疮肾炎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SLE的内脏损害中,以肾脏损害最为常见,因后者的主要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一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故SLE的肾脏损害又称狼疮肾炎(LN),有肾病综合征表现者也称狼疮肾病。SLE病人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者为30~90%,组织学上有肾脏病变者达90~100%。50%以上SLE的死因为肾功能衰竭。可见肾脏病变对SLE的预后有直接影响,如能控制SL  相似文献   

6.
黄辉  黄湖辉等 《新医学》2003,34(3):159-161
目的:探讨影响狼疮肾炎尿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为控制尿毒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访方式追踪狼疮肾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治疗的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狼疮肾炎尿毒症患者中,有37例死亡(占36.3%),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酸、Ccr、肾萎缩与否和血尿素氮对预一有显著影响,且为独立因素,而临床分型、性别、狼疮活动指数和血肌酐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高水平的尿酸和血尿素氮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肾无萎缩和Ccr的维持有利于肾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1q抗体、双链DNA(dsDNA)抗体对狼疮活动和狼疮性肾炎的价值。方法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1q抗体和dsDNA抗体水平,比较两抗体单个和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和狼疮性肾炎的价值。结果C1q抗体和dsDNA抗体阳性对疾病活动的敏感性分别为63.88%和69.44%,特异性分别为81.82%和86.36%;两抗体联合对疾病活动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2.73%,两抗体的一致率为70.68%。疾病活动组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两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血沉、IgG、球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与C3、C4及白蛋白水平显著负相关。狼疮性肾炎组dsDNA水平显著高于非狼疮性肾炎组,尿蛋白≥(++)患者C1q抗体水平显著增高。结论C1q抗体和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两抗体都与狼疮性肾炎有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疾病活动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李惊子  邹万忠 《新医学》2007,38(10):691-692
1引言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和脏器,肾脏是极易被侵犯的部位。狼疮肾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而且在慢性病程中往往易急性发作。肾活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狼疮肾炎及判断其活动性的金标准,也是制定其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因其有创性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以实验室检查指标监测狼疮肾炎的活动也很重要。本文就一些常用于监测狼疮肾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作简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参与的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确诊SLE病人中,有明显的肾脏受累表现者35~75%,但是肾活检测显示SLE几乎100%,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5%可发展到狼疮肾炎(LN)尿毒症。对L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已得到国内外广泛研究,提出早期治疗LN可改善本病愈后,在治疗中一定要掌握好、控制LN活动,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患者可治疗的颅内高压自发性颅内高压是病人脑内压力调节失调,预示着病人有永久丧失视觉的危险性。颅内高压(IH)在全身性红斑狼疮(SLE)中很少被报告。我们复习了1987~1996年间随访的127例狼疮肾炎(LN)患者的病历。其中6例LN患者有I...  相似文献   

11.
分析40例狼疮肾炎肾间质中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狼疮肾炎肾间质淋巴细胞亚群的种类、数量不同,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者淋巴细胞亚群各具特征,活动性狼疮肾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狼疮分型研究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判断狼疮的活动性,受损的靶器官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狼疮肾炎的活动指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李广然  叶任高 《新医学》1998,29(11):607-60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约占人口的0.7‰[1],我国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些。SLE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但最常侵犯的是肾脏(狼疮肾炎),无论有否肾损害的临床和/或实验室表现,如作肾活检,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异常表现。据我们的经验,SLE最终要作透析者约占10%;狼疮肾炎在诊断后,20%在10年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故肾科医生必须熟悉SLE的诊治。认识SLE活动性的重要性 据我们的经验,合理地给予治疗,可明显改善本病的预后,确定有否狼疮活动是合理治疗的指针。在有狼疮活动的病人,应即予以治疗,并应依据狼疮活动的严重程度,给…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参与的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确诊SLE病人中,有明显的肾脏受累表现者35-75%。但是肾活检显示SLE几乎100%,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50%可发展到狼疮性肾炎(LN)尿毒症。对L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已得到国内外广泛研究,提出早期治疗LN可改善本病愈后。在治疗中一定要掌握好,控制LN活动,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我科自1995年1月-2002年5月,对50例狼疮肾炎,根据临床表现与病理,均经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主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疾病指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疾病,主要病变在肾小球,可为炎症或非炎症性,包括各种肾炎和肾病。大多数被认为是免疫性疾病。免疫病理分类据免疫机制不同分为IC型肾炎(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疮肾等,约占肾炎的80%),抗GBM抗体型肾炎(包括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和一部分急进性肾炎,约占肾炎的7%);最近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15.
双重药物冲击治疗重症狼疮肾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重症狼疮肾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2 6例患者先静脉点滴大剂量的甲基泼尼松龙 ,狼疮活动控制后在口服强的松的同时静滴大剂量的环磷酰胺 ,并采取水化疗法及支持疗法。结果 :双重药物冲击治疗重症狼疮肾炎总有效率为 81%。结论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重症狼疮肾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控制狼疮活动 ,延缓肾功能损害 ,巩固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     
长期以来认为SLE是否累及到肾脏成为狼疮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研究证实狼疮患者肾脏累及率比几十年前的调查结果有所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对一些早期狼疮病人的及时诊断,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患者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了36例肾脏病患者(其中狼疮肾炎患者16例)血浆PAF含量,同时测定了24小时尿蛋白含量,初步探讨PAF水平与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并应用统计学处理。结果:狼疮肾炎组血浆PAF水平与对照组及其他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他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狼疮肾炎患者血浆PAF活性与24小时尿蛋白量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血浆PAF可能参与狼疮肾炎患者的肾脏免疫损伤。血浆PAF的水平及活性在狼疮肾炎的发病过程及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容易累及的器官之一,据统计75%的病人有肾脏方面的临床表现~([1]),狼疮肾炎病人多数合并有肾功能不全,这些病人由于受到继发性贫血、血小板降低和血管损伤等因素影响,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更易发生穿刺失败和出血等情况。本文报告一例狼疮肾炎病人,在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误穿刺肱动脉引发假性动脉瘤后破裂出血的案例,由于情况严重且难以预见,现将原因分析和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狼疮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内皮素在狼疮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21例狼疮肾炎及26例正常人血浆中内皮素浓度,结果:狼疮肾炎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肾损害程度加重血浆内皮素浓度逐渐增高;血浆内皮素与血补体水平呈负相关,与血肌酐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或加重其病情,血浆内皮素可作为判断狼疮肾炎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肾病科住院进行ANCA检测的8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对照血清来源于输血科献血人员。结果不同肾病患者的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微动脉炎(28.6%)、狼疮肾炎(20.4%)、血管炎(19.2%)、慢性肾功能不全(18.3%)、急进性急性肾小球肾炎(17.2%)、肾炎(16.6%)、急性肾功能衰竭(8.2%)、肾病综合征(3.0%)。结论 ANCA检测对肾脏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主要表现在微动脉炎、狼疮肾炎、血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