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对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由病理学确诊的2例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患者(囊腺瘤和囊腺癌各1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CT、B超发现肝内囊性包块,但未获得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诊断。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B超、CA19-9和CEA随访9月和15月,均无复发。结论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术前诊断非常困难,CT、B超或ERCP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根治性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术中B超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8月~2001年7月167例肝脏手术中应用B超情况,并与术前超声检查、CT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术中B超纠正了10/68例(14.71%)肝脏肿瘤的术前诊断,24/54例(44.44%)恶性肿瘤病例发现新病灶,15/24例(62.50%)因此改变了术式,34例辅助确定了肝切除线,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切缘无肿瘤残余。在术中B超辅助下,63例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门部胆管癌及19例肝内囊性变均获确诊。结论:术中B超在肝脏外科手术中提供比术前B超、CT更详尽的影像学信息及决策依据,从而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价值及术前评估肿瘤切除的准确性.方法对71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结果肝门部胆管癌B超、CT、PTC、ERCP、MRCP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7,87.3,96.4,96.3,100%,实际切除与术前评估能够切除数比率分别为40.4,36.2,78.3,71.4,93.3%.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在定性诊断上MRCP、PTC和ERCP虽高于B超及CT,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估切除准确率上MRCP、ERCP和PTC明显高于B超和CT(P<0.0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11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彩超),以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彩超特点及其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8年6月~2004年8月就诊的胃恶性淋巴瘤11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0~71岁(平均47岁)。所有病例均有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5例,体重下降6例。1.2仪器和方法应用GE LOGIQ700和百胜DU6彩超仪,探头频率为3.0MHz。检查均在空腹8~12h后进行,平卧,胃部常规检查,扫查不满意者可适当变换体位,或饮500ml温开水再行检查。主要观察胃的形态,胃壁厚度及各层次的变化,肿瘤浸润范围,胃内容物及胃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罕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5例肝脏罕见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血管平滑肌瘤、肝门部神经鞘瘤、肝左叶动脉瘤、肝胆管囊腺瘤、肝错构瘤、肝胆管绒毛状腺瘤、肝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各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肝原发间质瘤2例,肝母细胞瘤5例,肝胚胎性肉瘤3例;术前行B超检查24例,CT检查22例,MRI检查6例,仅有3例(16.7%)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符合5例(20%).25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包括半肝切除术7例,肝叶切除术7例,肝段切除术9例,肿瘤局部挖除2例.肝脏良性、低度恶性肿瘤及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随访中3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另2例死亡,平均术后生存期4个月.结论肝脏罕见肿瘤影像学诊断率低,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能切除的复发性肿瘤性病变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段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1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行B超+MRI 16例,B超+CT 11例,B超+CT+MRI 4例; 诊断为肝血管瘤29例(93.6%),误诊肝癌2例(6.4%); 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全组均获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平均量800 mL(400~2 000 mL),自体血回收平均600 mL(250~1 500 mL)。术中发生胆道损伤2例; 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8例,膈下积液6例,肺炎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B超+MRI是肝巨大血管瘤手术前最合适的检查,术前应仔细分析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设计合理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0月至200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runner腺瘤5例,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上腹部不适(64%)、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50%)和腹痛(20%)为本组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仅发现1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5例行十二指肠镜检查,4例发现肿瘤;9例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8例明确见到肠腔内占位性病变;3例予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发现病灶;2例行B超、CT检查,1例提示十二指肠肿瘤;11例患者(79%)术前经检查获确诊。全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围手术期死亡1例;13例术后获2~11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上腹部不适或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1年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UESL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9例年龄5~63岁,其中6例年龄5~10岁;肿瘤长径平均15.1 cm.术前6例误诊为肝囊腺瘤(癌),2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1例误诊为肝良性囊性占位,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结论 UESL为少见高度恶性肿瘤;CT与B超表现的不一致性为本病的重要特点;治疗上目前仍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手术前后联合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分析 3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的临床资料 :行IVP检查 36例 ,B超检查 35例 ,CT扫描 30例 ,MRI检查 11例 ,肾动脉造影 (DSA) 2例。手术治疗 32例 ,其中肾切除 2 0例 ,部分切除或瘤体剜除 6例 ,术前误诊断的 6例中 ,3例行肾根治切除术 ,3例因自发性肾破裂切除患肾。术中全部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 ,诊断为RAML ,无一例恶变。术后随访 1~ 5年无复发。非手术治疗 4例随访观察。B超、IVP是RAML常用初步诊断方法 ,CT结合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对肿瘤直径 >3cm且逐渐增大或肿瘤直径 <3cm伴明显症状者 ,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肝内胆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以来18例肝内胆管癌临床资料.结果: 肝内胆管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1990年1月~2000年3月的11例肝内胆管癌全部误诊,2000年4月~2004年3月的7例经CT检查和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其中2例为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左肝内胆管癌12例,右肝内胆管癌6例;随访15例,3个月、6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80.0%(12/15),66.7%(10/15)和53.3%(8/15);9例肝叶切除术和6例非肝叶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7.8%(7/9)和16.7%(1/6)(P=0.039).结论: CT检查结合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能帮助明确诊断肝内胆管癌,肝叶切除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