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涪城区共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8 580例,年均发病率为97.52/10万,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47.67/10万,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87.56/10万,各年度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3~11月,占发病总数的80.38%;城区发病率(111.86/10万)高于乡镇(78.52/10万)(P0.01)。男性发病率(125.64/10万)高于女性(68.87/10万)(P0.01),男女比为1.86∶1;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22%,20岁以下发病例数仅占发病总数的2.67%;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6.83%。结论绵阳市涪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5-2008年绵阳市涪城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绵阳市涪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05-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08年绵阳市涪城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5 107例,总发病率155.8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差异(χ2=273.79,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4 409例(86.33%);季节分布,各月均有发病,月发病维持在100例左右,无季节性(r=0.061 5,P〉0.05);发病年龄最小7月龄,最大86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3 307例(64.75%);职业以农民为主1 546例(30.27%);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96∶1。结论绵阳市涪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吕胜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32+1665-F0002,F0003
目的了解蛟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报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率从2005年的15.00/10万,至2010年最高达到63.01/10万,年平均发病率达36.22/10万;农民发病率较高。结论蛟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个体口腔科、牙科诊所器械消毒合格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永泰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永泰县2014~2018年网络直报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永泰县病毒性肝炎共报告2 881例,年均发病率为153.55/10万,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为主(2 611例、90.63%)。男性发病1 840例,女性发病771例,发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主要集中于20~60岁人群(2 206例、84.49%),不同年龄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永泰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仍处于甲乙类传染病首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5—2022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2022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城乡、年龄、性别、职业)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季节聚集性高峰特征用圆形分布计算r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5—2022年绵阳市涪城区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992例,报告发病率为44.84/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0.88,P<0.001)。城区发病率为58.16/10万,乡镇发病率为19.92/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χ^(2)=821.85,P<0.001);时间以4至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为主,形成2个发病高峰,累计发病存在季节聚集性发病高峰特征(r=0.17,P<0.001);男性发病率为52.68/10万,女性发病率为36.82/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6∶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56.18,P<0.001);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405.26/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68.31,P<0.001);职业以学生为主(58.66%),托幼儿童次之(24.00%)。结论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应加强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流行性腮腺炎或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接种,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与策略,对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油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江油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9 380例,发病率213.2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8 838例),占94.22%;季节以6~8月发病较高,占48.30%(4 052/9 380);发病年龄为10个月至83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7 833例),占83.51%;职业以农民为主(5 145例),占54.85%。[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丹东地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本研究分析丹东地区2014-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合理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2016年丹东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登记的67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病概况及区域、时间和人群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8.63/10万、9.11/10万和10.38/10万,3年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9,P=0.571,3年平均发病率为9.37/10万。2014-2016年城市人口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9.46/10万、9.81/10万和11.40/10万,均显著高于农村人口的6.61/10万、7.48/10万和8.1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9、4.081和4.682,P值分别为0.032、0.043和0.030;2014-2016年男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72、56.995和42.262,均P<0.001;25~44岁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187、91.149和125.320,均P<0.001;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127、39.381和43.533,均P<0.001;2014-2016年各个月份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结论丹东地区2014-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应继续强化防治力度,全年关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问题,并加强农村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宣传力度,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浦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趋势,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择上海市青浦区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报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从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统计上海市青浦区常住人口数(包含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人口数)。采用Excel 2010、GraphPad Prism 8.0.2、R4.0.2软件分析上海市青浦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流行特征与趋势。结果 2013-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累计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486例,总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8/105,病例以男性为主(占比65.23%)且主要集中在36~60岁(占比61.52%);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共感染的病例数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均为17人(占比3.5%),人群发病率均为0.17/105;并且年均总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1.67/105上升到2019年的7.22/105trend2=73.173,P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颍县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临颍县丙肝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8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48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02/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县15个乡镇每年均有报告病例,不同乡镇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62.720,P<0.01)。病例报告季节性分布不明显(M=0.09<0.3)。女性发病率(49.09/10万)高于男性(38.99/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40~69岁,占发病总数的86.22%;病例主要为农民。结论临颍县丙肝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近3年已上升到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首位,防控丙肝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襄阳市襄州区2007—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3年襄州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州区7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 246例(其中乙型肝炎3 578例,占84.27%),年均发病率为62.01/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为2007年(92.35/10万),最低为2012年(39.38/10万)。病毒性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城区发病率(137.69/10万)高于农村地区(51.5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20~59岁年龄组人群为主,共3 154例(占74.28%);男性发病率(79.72/10万)高于女性(43.5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共2 364例(占55.6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共430例(占10.13%)。结论襄阳市襄州区2007—201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针对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制定病毒性肝炎进一步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1997-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合肥市1997~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合肥市1997~2005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4 562例,死亡66例,年平均发病率62.64/10万,年平均死亡率0.1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甲型肝炎呈直线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51,P<0.01);乙型肝炎呈稳中略降的趋势,但15岁以下乙肝的发病率下降明显并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32,P<0.01);丙肝和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 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在使用疫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聊城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甲肝和戊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聊城市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集中度M值等。结果 2004~2017年聊城市共报告甲肝580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戊肝416例,年均发病率为0.51/10万。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甲肝和戊肝总体上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甲肝年均发病率城区(0.58/10万)低于郊县(0.75/10万)(P0.05),戊肝城区(0.63/10万)高于郊县(0.48/10万)(P0.05);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肝年均发病率男性(0.90/10万)高于女性(0.53/10万)(P0.01),戊肝年均发病率男性(0.76/10万)高于女性(0.26/10万)(P0.01)。职业分布上,甲肝和戊肝发病均以农民(病例数分别占69.66%、77.64%)为主。结论近14年来聊城市甲肝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肝高发地区是郊县,戊肝高发地区是城区;男性、50岁以上人群是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了解安岳县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安岳县2007-2011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安岳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458例,年均发病率106.5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的说来有差异(χ2=239.03,P0.01)。病毒性肝炎发病以乙型肝炎居首,为7 342例(86.81%);甲型肝炎为413例(4.88%)。各月均有发病,月发病维持在700例左右,无明显季节性(r=0.058 9,P0.05)。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2∶1。发病年龄主要以青壮年(20~59岁)为主,为5 942例(70.25%),其中30~39岁年龄组的发病最高,为1 647例(19.4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5 598例(66.19%),其次为学生发病695例(8.22%)。结论安岳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略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5—2021年贵港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21年贵港市丙肝相关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1年贵港市累计报告丙肝15 77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26/10万,2005—2021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53.68,P<0.001)。各月份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报告发病率以港北区最高(43.33/10万),平南县最低(8.74/10万)。发病数随年龄呈先降低、上升、再降低变化,30~<70岁年龄组占70.22%(11 076例)。男性9 466例,女性6 328例,男女性别比为1.50:1,男性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人群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均<0.001)。职业以农民为主(79.32%),病例以确诊病例为主(79.00%),但病例分类比例较低。2009—2021年吸毒人群哨点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高达51.38%,远高于其他人群哨点。结论 2005—2021年贵港市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港北区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天津市和平区2009-2018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丙肝防控政策、开展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和平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和平区2009-2018年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240例,发病率由2009年5. 61/10万上升至2018年12. 26/10万,各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732,P <0. 01)。高发地区依次为劝业场街、南营门街和南市街。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953,P> 0. 05)。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职业是离退人员,占40. 3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19. 7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74岁,年龄别发病率呈现出三次高峰,分别为60~64岁、70~74岁和85岁以上年龄组,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 003,P <0. 01)。结论天津市和平区2009-2018年丙肝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丰台区1991-2005年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描述两型肝炎分布特征,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3.23/10万,尤其是儿童;乙肝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0.21/10万,乙肝发病率城镇高于农村(χ2乙=68.29,P乙<0.05);两型病毒性肝炎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甲,P乙均<0.005);乙肝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构成比为61.47%),职业以工人、干部职员和农民为主。结论甲型、乙型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免疫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做好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逐步开展成人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庆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4~2010年间226 936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重庆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13.24/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97.98/10万),戊肝年均发病率最低(0.56/10万).从病原学分型看,乙肝构成比最高(86.52%),戊肝最低(0.49%);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肝、戊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发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5 628.11,P<0.000 1);各职业均有发病,以农民(43.15%)和学生(12.79%)为主;发病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65.60%);40个区县中,有17个区县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结论 重庆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表明现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成绩显著;但发病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1990~2006年济南市长清区病毒性肝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长清区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长清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677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37/10万(8 677/8 911 316),病死率为0.13%.以乙肝最多,占52.16%.1990年发病率最高(306.95/10万),1994年最低(51.2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乡镇以文昌街道办事处发病率最高(138.95/10万),万德镇发病率最低(55.32/10万),各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124.23/10万)高于女性(70.3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0.84%、22.58%、12.46%.[结论]长清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5.55/10万人;发病以成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5∶1;安徽南方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升高较为明显.移动阂值分析提示,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网报病例数在往年基础上持续增加,与实际发病情况吻合.结论 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呈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儿童病例报告增多,提示要做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日常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对血源的管理,尤其是增强对不安全注射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