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匡调元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28-1434
回顾了卅年来研究体质病理学与人体体质学的具体过程及其思路,并对发表过的每篇主要论文和专著扼要地、坦率地作了自我评论。这些都是原著中没有的,脉络清晰,多有点睛之笔,宜细品。  相似文献   

2.
陈志农 《江西中医药》2006,37(12):10-11
1 体质研究的意义 体质学就是体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体质就是人体的基本质量,如抗寒、抗缺氧、抗疲劳、抗强力劳动、抗高温等。一般而言体质学研究应该在自然健康人群中进行。因为不同地域和相同地域的自然健康人体质因遗传、饮食习惯、生活史等多种因素,身体内有某些微分子结构确实存在差异。体质学研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再确立有效的方法。方可得到新的比较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m,论瘀血体质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又是可以改变的,后天诸因素,如地理自然环境、饮食营养习惯、生活起居摄生、运动锻炼、心理情志和疾病药物等对体质形成更具影响。  相似文献   

4.
性别体质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男女体质发现,妇女有着许多男子所没有的体质特点。有鉴于此,凡女病,童幼时从肾治;成年期宜肝肾同治;绝经后宜脾肾同治;怀孕期不完全宜用凉药,产后亦非概宜用温补。中医“产后必瘀”之论,可获现代研究佐证。  相似文献   

5.
梁頔  孙斐 《环球中医药》2016,(4):443-445
目的对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接诊服务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了解门头沟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23.7%,偏颇体质占76.3%。偏颇体质中,气虚质人数比例最多(16.7%),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4.0%)、痰湿质(10.6%)、湿热质(9.6%)、阴虚质(9.1%)、瘀血质(6.9%)、气郁质(6.7%)、特禀质(3.1%)。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门头沟区中青年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状况,发现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体质状况有差异性,有助于针对门头沟区居民体质状况调整体质调养方案,提高门头沟区居民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卅年来研究体质病理学与人体体质学的具体过程及其思路,并对发表过的每篇主要论文和专著扼要地、坦率地作了自我评论。这些都是原著中没有的,脉络清晰,多有点睛之笔,宜细品。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概念的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质含义体,指身体、形体。《广义·释亲》:“体,身也。”《广韵》:“体,体身也。”质,有形体、形貌、性质、本质、禀性、素质、质量等含义。三国·魏·曹植《愍民赋》:“岂良时之难俟,痛予质之日亏。”此言形体。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见其人质秀。”此言形貌。《史记·乐书》:“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张守节正义:“质,本也。”乃指本质。《国语·晋语》:“有直质而无流心,非义不变,非上不举。”乃指素质、禀性。现代则有质量的含义。形成体质的因素1.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内在依据《灵枢·天年篇》:“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妇…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经历代医家努力,日趋完善。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但体质分类方法众多,阴阳分类、五行分类、三阴三阳分类以及九分法,各有特色,应该结合养生与临床治病实践,引入临床流行病学、量表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匡调元教授是现代中医病理学的奠基者和中医体质学说的创造人.30年来,不断站在当今科技前沿的平台,系统总结历代典藉医著中有关中医病理理论,加以深入探索,纵横剖析,溯本穷源,对传统思维进行指示思考,使之如网在纲,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魏玉凤  林煜  连新福 《中医杂志》2012,53(13):1112-1115
目的 探讨黄煌“药人”(半夏、柴胡、桂枝、黄芪)体质辨证理论规律并确定具有诊断意义的体质分类要素.方法 通过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库、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黄煌临床诊治的典型“药人”(半夏、柴胡、桂枝、黄芪)体质646例进行总结.结果 半夏体质要素是咽喉痞塞感,性格焦虑,性格胆小,冷感畏寒;柴胡体质要素是肌肉紧实,月经期乳房胀痛,对疼痛寒热环境敏感,性格焦虑;桂枝体质要素是体型消瘦,睡眠质量差;黄芪体质要素是肌肉松软、腿部肌肉松软.结论 “有诸于内,必行于外”,临床上用“药人体质学说”指导处方具有实用可靠性,同时能为挖掘名老中医理论经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2000~2011年关于小儿体质的期刊文献,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小儿体质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分类的研究经验,并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小儿体质的分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纯新  赵萍  陈万儒 《光明中医》2012,27(10):2084-2085
目的探讨体质辨识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方法以临床上对气虚体质的辨识为例来分析说明。结果依据气虚体质的辨识来诊疗气虚体质病人,效果很好。结论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临床诊疗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浅谈疾病对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侠 《新中医》2006,38(4):7-9
探讨疾病对体质的影响,并结合《伤寒论》从体质分类、疾病能减弱患者的体质、疾病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等方面论述,认为掌握了疾病对于体质改变的条件与规律,能有效地改变病理体质为正常体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体质辨识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类型的特性出发,把握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和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养生、预防、康复等方法,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理论之一。然就目前关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中医体质辨识研究仍较为局限,临床指导意义有限,体质分类仍然不够全面,缺乏客观性;现就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历程、现代研究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医体质辨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发现该病的患者对多种致病因素高度敏感,而这些因素对常人不足以致病。另有部分患者甚至在无明显外界因素作用下亦能发病,故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发现,该病的患者有明显的体质倾向,多属于肝郁质。并且,不同的体质与IBS的分型也密切相关。通过调理其体质的偏颇。可达到防治IBS的目的。目前,体质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把体质引入IBS的研究,对我们深化对IBS的认识,提高其防治的效果,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质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概述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的影响下,于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中医对体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内经》时代,《灵枢》按阴阳五行把人的体质分为阴阳二十五  相似文献   

17.
证是体质特征与病因相互作用形成的疾病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特点。如果将这一特征表现直接与方剂应用指征相联系,就形成了方证。体质和疾病是方证的核心构成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变化多端而又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证候,体质类型决定着证候类型。完全可以将体质特征与方剂应用联系起来,以体质特征作为方剂应用的重要依据,与疾病的表现特点相结合,实现既具稳定性,又具灵活性的处方用药。应当加强对"方证体质"的研究,将体质判断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起来,使得体质作为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的重要特征在中医学的临床诊疗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上,“神质”层面的中医体质可分类为喜乐质、郁怒质、忧思质、悲哀质和惊恐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兼挟体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体质的兼挟问题,所谓兼挟体质,是提同一机体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体质特征的体质状态,兼挟体质普遍而广泛地存在于人群中,是常见而普遍的体质现象。兼挟体质有其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学基础,有其自身的兼挟规律。我们根据日常生活观察并结合病理体质辨证。提出了:痰湿兼瘀血质,痰湿兼气(阳)虚质、痰湿兼气郁质、痰湿兼瘀血气郁气,痰湿兼气虚瘀气质,阳盛兼阴虚质,阴虚兼瘀血质,阳盛兼湿质,气郁兼瘀血质,瘀血兼气(阳)虚质等十余种兼挟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20.
1763例社区人员中医体质筛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敏 《河南中医》2002,22(4):71-73
通过对1763例社区人员中医体质筛查的研究,把社区人群的体质分为正常体质和病理体质两大类,病理体质人群中85.8%患有各类高血压的比例较高,痰湿型、阴虚型患脑卒中的比例较高,瘀血型、痰湿型患冠心病的比例较高。并提出通过体质干预来控制和管理社区中的慢性病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