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刘聪敏  袁阳  陶维光  吕颖  高秋菊 《疾病监测》2022,37(11):1447-1452
  目的  分析我国2011—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部队驻训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公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整理2011—2020年HFRS疫情按月发病数。 用拆分圆形分布法分析HFRS发病的春夏季和秋冬季的高峰日、高峰期,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病年发病率的长期趋势、变化百分比(APC,95%CI)。 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及所辖省份进行分层分析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我国2011—2020年HFRS平均发病率0.831/10万,平均病死率0.695%,10年变化趋势不明显,2011—2017年、2018—2020年APC(95%CI)为?1.47%(?7.4%~4.8%)、?13.04%(?48.1%~45.8%)(P>0.05)。 HFRS发病呈双峰型季节分布特征,且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春夏季=62.26,P<0.01;F秋冬季=30.49,P<0.01),春夏季表现为小高峰,其发病高峰日是6月11日,高峰期为4月10日至8月12日;秋冬季为明显高峰,发病高峰日是12月16日,高峰期为11月6日至1月26日。 5个方向中北部病例数最多,其次是中部、东部、南部,西部最少,不同方向所辖省份中中部方向的陕西省HFRS发病例数最多(14766例),其次为北部方向的黑龙江省(12022例)、山东省(10585例)和辽宁省(8752例)。  结论  我国HFRS发病存在北部和中部高发地区、双峰型分布特征即春夏季小高峰6月11日(4—8月)和秋冬季明显高峰12月16日(11—1月),部队驻训时应重视高发地区、围绕高峰期做好HFRS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对2013—2022年北京市人间布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乡镇街道级别布病发病率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北京市布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3—2022年,北京市报告本地布病病例1 307例,年平均发病率0.61/10万,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波动,2021—2022年发病呈现上升趋势;春夏季(3—9月)为报告病例高峰,2019—2022年最高峰为每年6、7月,较既往年份有所错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83.642,P<0.001);40~5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722例,55.24%);职业以农民(43.15%)、家务及待业人员(22.80%)为主;郊区发病率较高,2013—2015年发病呈现出地域上的逐年扩散趋势,2016—2020年地域分布范围逐年递减,2021—2022年分布范围再次上升;2013—2018年及2022年布病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地区位于郊区的部分乡镇街道,热点地区数量随报告年份逐年波动。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积极防治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麻疹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麻疹全年均可发病,11月患病人数开始增多,次年4~5月达高峰,6月以后下降,8~10月发病最低。②2001~2007年麻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42.969,P〈0.01),总高峰日在4月19日,高峰期为2月13日至6月25日。③2001~2007年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7—0.814,P=0.026)。结论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4~5月,高峰期集中在2月上旬到6月下旬。近几年麻疹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紧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2016—2020年布病监测数据,运用ArcGIS 10.8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6—2020年布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山东省2016—2020年共报告人布病14 621例,年均发病率为2.93/10万;其中男性10 438例,女性4 183例;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主。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6—2020年山东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 Moran′s I 指数分别为 0.217、0.154、0.252、0.290和0.315(均为P<0.001),提示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 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北和鲁中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较为一致。“低–低”聚集区则主要位于青岛、烟台、威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和鲁西的部分地区。  结论   山东省2016—2020年布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5.
张根友  刘洁  史四九  厉虹淼  柳叶  梁路  张敏 《疾病监测》2021,36(10):1025-1030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十四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安徽省2011— 2020年登记的结核病信息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核病的三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0年共登记肺结核病例324 916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52.60/10万,10年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 =3 562.203,P<0.001);“十三五”规划期间新诊断技术的推广使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构成比逐年上升。 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11.398,P<0.001);患者登记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组达138.48/10万;职业以农民为主(74.41%);3—5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性明显;登记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合肥市(12.88%)、阜阳市(11.92%)和安庆市(8.52%),沿长江城市带(铜陵、池州、马鞍山、安庆、芜湖)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非沿江城市地区(χ2=49.706, P<0.001)。  结论  安徽省防治规划成效显著,2020年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男性、≥65岁高龄人群、农民是重点关注对象,需加强冬春季节和重点区域的结核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人群布病感染来源,为通州区布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对2018—2020年通州区报告布病病例流行特征、感染来源、防护情况、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病原学检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对各年度和不同性别发病率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8—2020年通州区累计报告布病病例53例,发病率逐年降低;春夏季高发,高峰期集中在3—9月;发病地区以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为主;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82/10万,女性为0.39/10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P<0.001);发病年龄段以40~69岁最高(83.0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感染来源主要以接触羊、牛等牲畜及其制品为主;仅有15.79%的病例在饲养等过程中采取了有效防护;56.60% 的病例能够在1个月以内确诊。  结论   2018—2020年通州区布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 发病以男性、农民为主,40~69岁为高发年龄段。 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9 — 2020年陕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特征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19 — 2020年陕西省布病病例报告和暴发疫情资料,运用SPSS 25.0、ArcGIS 10.8软件对布病病例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并对暴发疫情特征和不同感染途径风险进行分析。  结果  2019 — 2020年陕西省累计报告病例2 254例,年均发病率为2.92/10万,发病以4 — 9月为主,病例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1 338.771,P<0.001);以男性为主,性别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40,P<0.001);以40~69岁人群为主(71.25%),职业以农民为主。 累计报告暴发疫情27起,共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218例(其中确诊病例175例,隐性感染者43例),疫情主要是3~5例的小规模暴发(51.85%),发生场所以家庭散养为主(48.15%),感染途径以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为主(44.44%)。 对病例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途径感染布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感染布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95% CI)分别为21.257(95% CI: 13.621~33.183)、15.408(95% CI: 8.927~26.600)和15.895(95% CI: 10.117~24.957)。 检测牲畜10 273只,扑杀病畜349只。 累计分离鉴定布鲁氏菌株69株,均为羊种菌,以羊3型为主。  结论  陕西省应继续坚持和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病畜检疫力度,提高养殖户布病防控知-信-行模式形成率。  相似文献   

8.
梁晗玮  塔娜  米景川  尉瑞平  郭威  张文强 《疾病监测》2019,34(12):1058-1063
目的分析2009 —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总结本地区10年间布病空间分布特征,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调整防控资源提供依据。方法2009 — 2018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来自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疫情特征,进一步结合ArcGIS软件分析布病疫情的时空特征,绘制内蒙古地区布病的时空分布图,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2009 — 2018年全区共报告布病新发病患者119 249例,12盟(市)的103旗(县)均有布病疫情。 病例呈青壮年多、男性多和农牧民多的“三多”特点。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2009 — 2013、2016 — 2018年呈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存在热点地区,10年间内蒙古的布病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病例高发区由中东部向西部推移,由北部向南部推移。结论该地区应继续加强全区布病防控,重点开展高危人群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大发病高负担地区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恙虫病的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江苏省恙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江苏省恙虫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江苏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5 5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0/10万,2006-2010年发病较平稳,2011-2015年发病呈上升趋势(2=4 264.225,P0.001);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期,10月和1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5.91%(5 305/5 531)。女性年均发病率高于男性(2=22.482,P0.00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女性以65~岁年龄组最高,男性以75~岁年龄组最高;60~69岁年龄组、70~79岁年龄组和80~89岁年龄组人群发病构成比逐年升高(2=8.072,P=0.005;2=14.491,P0.001;2=12.356,P0.001)。盐城市年均发病率最高(3.50/10万),其次是泰州市(2.78/10万),2006-2010年各地区发病率较低且平稳,2011年起各地区发病率开始上升并且呈扩散趋势,江苏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南部地区明显。结论 江苏省恙虫病发病水平较高,从2011年起上升趋势明显,疫区不断扩大,且发病呈现女性病例明显增加和高龄化,建议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降低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疫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湖北省布病暴发疫情数据,分析暴发疫情特点。结果 2010-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布病9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3/10万,发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趋势2=838.312,P=0.001)。病例以农民为主(71.28%)。发病县(区)覆盖率为74.76%(77/103),波及县(区)从2010年2个增至2016年53个,呈逐年增加趋势(趋势2=138.278,P=0.001)。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 d;省级医院报告病例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趋势2=66.027,P0.05),县级医院报告病例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趋势2=31.427,P=0.001)。2010-2016年共报告2起暴发疫情,可疑的暴露因素均为接触染疫的羊只。结论 2010-2016年布病在湖北省呈现由北至南逐年扩增的趋势;基层医疗机构对布病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建议加强布病联防联控,遏制布病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1.
关春鸿  李丹  金福芝  田田  王宏磊  赵欣娜 《疾病监测》2021,36(11):1168-1171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04—2019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齐齐哈尔市2004—2019年网上共报告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25 99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9.50/10万,是全国同期年平均发病例率(2.64/10万)的11.17倍,齐齐哈尔市布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2005年和2012年有2个发病高峰,2019年疫情上升显著,发病率达到23.56/10万。发病集中于3—7月。 人间布病发病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92岁,布病病例呈青壮年多、男性多、农牧民多的特点。 发病分布区域广,2012年全市16个县/区94.60%的乡镇、57.70%的村屯报告新发病例。 非职业人群中家务、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布病发病构成比相对较高,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  结论   齐齐哈尔市人间布病发病水平远高于全国,建议畜牧部门与卫生部门加强联合,加大防控力度,加强畜间检疫免疫扑杀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各项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杨丽萍  彭财伟 《疾病监测》2021,36(9):955-957
  目的  分析2012 — 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探讨影响该区人间布病疫情的主要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2 — 2020年湖州市南浔区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及防控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2 — 2020年共报告人间布病86例,无死亡病例,2016年发病率最低(0.55/10万),2020年发病率最高(4.39/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趋势χ2=3.897,P=0.048),局部地区相对高发,以男性和农民为主,职业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有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结论  南浔区人间布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职业人群防护未到位、病羊流入后未进行检疫流入市场、病羊和本地湖羊混养、私下屠宰和买卖的行为造成感染是主要原因,应持续加强联防联控,重点加强职业人群和羊只源头管控,继续扩大人群健康教育,提升一般人群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6 — 2020 年新疆报告的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6 — 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共报告布病病例23 045 例,平均发病率为91.33/10万。 病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占总病例数的59.12%(13 625/23 045)。 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由2016年的31.14/10万降低到2020年的10.19/10万。 布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 — 8月,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年龄最小1月龄,最大94岁,平均41岁,以30~5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6.70%)。 男性16 347例,女性6 698例,男女性别比为2.44∶1。 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为68.90%。   结论   新疆布病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报告病例分布范围较广,建议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掌握流行规律,制定控制策略。 方法 采用平均增长速度、动态数列、样本率比较的2检验、相对危险度、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阳朔县共发生流腮659例,平均发病率为29.26/10万,2004-2008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至 2008年达高峰,发病率为92.25/10万。该病的发病特征为流行有周期性;季节分布全年均有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夏季和冬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高峰日6月24日,流行高峰期4月3日至9月14日,冬季发病高峰日11月12日,流行高峰期9月11日至次年1月11日;人群分布4~14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农村发病高于城区,农村小学时有多发、暴发疫情;随着疫苗使用量的上升,流腮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按照目前的国家免疫策略不能达到控制或大幅度降低流腮发病的目标,应调整流腮免疫程序,同时通过严格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以提高儿童疫苗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初锡林浩特市布病疫情在静息多年后出现回升,人间布病发病率自1995年逐年上升,2003年达到高峰,发病率达47.65/10万,发病范围波及全市。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布病流行特点及趋势,现将我市1996—2003年人间布病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浙江省一期与二期梅毒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疫情聚集区域,为制定梅毒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6—2020年现住址为浙江省的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8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数据库,对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6—2020年共报告一期与二期梅毒33 226例,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6.136,P<0.001);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5/10万(2.62/10万~40.40/10万),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较低的态势;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各年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0,均Z>1.96,均P<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存在1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三门县、临海市)和4个低-低聚集区域(分别为丽水市青田县、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瑞安市;金华市磐安县、东阳市;绍兴市柯桥区;衢州市龙游县)。局部G统计量热...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淄博市流脑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国庆 《疾病监测》1997,12(3):103-106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淄博市1971~1995年流脑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流脑发病及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发病高峰期为2月20日至5月23日,死亡高峰期为2月21日至5月7日。流脑多糖体菌苗接种使流脑发病高峰日提前,发病及死亡更趋分散,季节性减弱。随发病率升高流脑发病高峰日明显推迟,季节性增强,发病更趋集中。淄博市流脑发病有其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发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宫颈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ICD-10)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死亡及疾病负担指标。结果 淄博市宫颈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14.77/10万升至2021年的17.54/10万(APC=4.51%,t=3.37,P=0.028);标化发病率由12.13/10万升至14.83/10万(APC=4.85%,t=3.92,P=0.017);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45~54岁组发病率升至高峰。沂源县25~44岁年龄组发病率由2016年的12.60/10万升至2021年的30.63/10万(APC=24.73%,t=3.87,P=0.018)。宫颈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16-2021年宫颈癌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由0.72‰升到0.8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50%;城市中宫颈癌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高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宫颈癌所致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在DALY率中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70%、-5.40%;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浙江省绍兴市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绍兴市2005-2015年布病监测报告资料,收集确诊的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年度报表等资料,对汇总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5年绍兴市共确诊报告布病病例132例,年报告发病率0.05/10万~0.54/10万之间,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2=23.2,P0.01);41~60岁组发病最多,为86例(占65.15%);职业以农民、民工等从事羊屠宰、交易、养殖、运输和加工类人员为主,占80.30%;3-8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21%;地区分布以小越、甘霖和崧夏3乡镇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7.27%;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所需时间平均为(50.525.07)d。结论 绍兴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大对传染源的控制,重点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20.
尹世辉  唐磊  于艳玲  邢智锋  袁爽  葛晶雪 《疾病监测》2021,36(12):1252-1256
  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黑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QGIS 3.8软件绘制布病发病率专题地图;GeoDa 1.16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8 096例。 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历年各月份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56.76%(10 272/18 096)。 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8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4.71%(17 139/18 09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84%(15 172/18096)。 辖区内有129个县(市、区)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县(市、区)分别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嫩江市、龙江县、甘南县、肇东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1.46%(3 884/18 096)。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布病历年发病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热点分析提示省内人间布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结论   黑龙江省人间布病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3—7月春夏季是省内布病高发季节,重点防控人群为20~60岁男性农民,重点防控区域为省内西南部和和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