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寻找有效的抗原表位是近期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免疫学特性使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一个吸引人的目标.从人和鼠系统获得的数据证实,细胞毒淋巴细胞(CTL)能识别hTERT特异的肽并杀死多种组织类型hTERT表达的肿瘤细胞.由于hTERT在人肿瘤组织中的广泛表达,在极少正常组织的低水平表达,临床试验已开始检验将hTERT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目标的可行程度.近期树突状细胞(DC)转运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筛选抗原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耿建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201-1205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人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正常成熟组织中基本无表达,而在多数恶性肿瘤中高表达,而使其成为恶性肿瘤特异性疫苗免疫治疗的首选抗原.T细胞表位肽疫苗是用抗原的T细胞表位制备的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hTERT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在小鼠体内显示了抗肿瘤效应,并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就hTERT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在恶性肿瘤中的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膀胱肿瘤中的定量表达,探讨hTERT与膀胱肿瘤预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高清晰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标本中的hTERT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并用1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BTCC组织标本中均可见有hTERT的表达,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hTERT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肿瘤的单多发等情况无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结论hTERT在膀胱肿瘤中表达上调,其活性与预后相关,可以作为检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hTERT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进程中作用以及可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hTERT在32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hTERT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32例肝癌中,hTERT表达阳性的有27例(84.38%);表达阴性的有5例(15.62%),癌旁组织中仅有3例表达阳性(9.3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hTERT表达与年龄、HBsAg、肝硬化、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位置、癌栓形成、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hTERT表达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r=0.497,P=0.004)。hTERT表达阳性肿瘤多大于5cm。结论(1)hTERT表达存在明显组织特异性,可以作为HCC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2)hTERT表达阳性肿瘤多为〉5cm的肿瘤,可能预示着hTERT表达肿瘤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是评估肝细胞癌手术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人端粒酶RNA亚基(hTR)和预后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分级、结节状态和患者年龄间的联系。方法RT-PCR检测92例人乳腺恶性肿瘤和10例良性肿瘤的hTERT和hTR的表达。结果hTR和hTERT的表达分别为62例(67.4%)和76例(82.6%),与<40岁的人群比较,>40岁的人群hTR表达更显著,良性肿瘤中没有1例表达hTR,6例表达hTERT。hTR和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呈显著相关,与肿瘤大小没有相关性,在76例hTERT阳性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hTR表达阴性,在hTR阳性的患者中没有hTERT阴性。结论hTERT和hTR的表达同乳腺癌具有相关性;hTR比hTERT更能反映乳腺癌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虽然肾细胞癌(RCC)具有免疫敏感性,但其缺乏可诱导特异性免疫疗法的特异性肿瘤抗原。德国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很有前途的研究结果:他们在RCC的免疫治疗中使用端粒酶肽(telomerase peptide)作为一个肿瘤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测定人喉鳞状上皮癌 hep- 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获得 hep- 2细胞中 h TERT c DNA片段的克隆。方法 :采用 TRAP- ELISA法测定酶活性水平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利用酶切法、PCR法和序列分析法对所获克隆进行检测。结果 :hep- 2细胞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水平 ,获得含h TERT c DNA片段的克隆。结论 :利用 RT- PCR法能够从具有较高端粒酶活性水平的 hep- 2细胞中扩增获得 h TERT c DNA片段  相似文献   

14.
肺癌组织中hTERT和P16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肺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激活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别对 4 7例肺癌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hTERTmRNA与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结果 :hTERTmRNA与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8.7%和 72 .3% ,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肺组织 (P <0 .0 1)。肺癌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明显正相关 (r=0 .70 2 ,P <0 .0 1)。P16蛋白在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2 9.8% ,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 (93.6 % ,P <0 .0 1)。P16蛋白表达与hTERT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4 5 ,- 0 .70 2 ,P均 <0 .0 1)。结论 :hTERTmRNA表达上调和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可能在肺癌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反义hTERT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反义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CTAMINETM Reagent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通过RT-PCR、Trap-ELASA、生长曲线、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等方法比较转染前后细胞hTERT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细胞生长、致瘤性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转化细胞系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下调,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及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下降,肿瘤的恶性表型部分逆转.结论:应用反义技术下调hTERT基因表达可有效降低端粒酶活性并部分逆转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表型,hTERT基因可望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启动子调控的含有治疗基因的质粒,探讨在膀胱癌细胞株中特异性靶向转录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hTERT起始转录区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克隆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及含野生型p53基因的质粒上,分别构建成质粒phTERT-GFP及phTERT-p53。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应用荧光显微镜、噻唑蓝(MTT)法等方法观察在转染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及膀胱癌细胞生长的靶向性抑制作用。结果:在端粒酶阳性的膀胱细胞中观察到hTERT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的靶向性稳定表达,转染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野生型p53基因靶向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但对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hTERT启动子调控表达的野生型p53基因和GFP基因可在膀胱癌细胞T24中靶向性表达,hTERT启动子调控表达p53基因可靶向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hTERT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22例良性大肠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TERTmRNA的表达。结果7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2例外周血hTERT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8.4%,22例良性大肠疾病患者中有1例外周血bTERTmRNA表达阳性,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0例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中均无hTERTmRNA表达。hTERT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细胞中hTERT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