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解农村妇女孕产期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对4271名0~1岁孩子母亲的孕产期保健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为:早孕检查率为88.02%。产前检查率为98.48%,前产检查次数≥5次占57.95%,住院分娩率为%,产后访视≥3次占231.68%。同时对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距乡镇卫生院的距离、孕妇的卫生知识得分和是否参加保偿制等是影响产前检查粢九的主要因素。建议应加强健康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项目县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现状,为干预计划的实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荣昌县2006年分娩的母亲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况调查.[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的覆盖率为95.58%.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次,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62.30%,孕早期(≤12周)检查率为47.44%,首次产检孕周为第13周,住院分娩率为92.07%,剖宫产率为37.04%,产后访视覆盖率为70.20%,3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率为28.89%.[结论]项目县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四川省流动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20人,年龄范围为18~42岁;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6.6%;孕早期建卡率为92.6%,孕早期产检率为93.9%,产检次数≥5次者占95.2%,在产后3~7 d进行产后访视者占95.6%,产后访视总次数≥3次者占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孕早期进行首次产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 = 0.680, 95%CI: 0.471~0.981)、流入地居住时间(OR = 2.470, 95%CI: 1.200~5.086)、民族(OR = 19.495, 95%CI: 5.250~72.396)、文化程度(OR = 2.300, 95%CI: 1.414~3.742)、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OR = 3.471, 95%CI: 1.086~11.089);配偶文化程度(OR = 2.288, 95%CI: 1.410~3.713)和民族(OR = 13.302, 95%CI: 3.785~46.752)是产检次数≥5次的影响因素;生育保险(OR = 1.856, 95%CI: 1.174~2.934)是产后访视次数≥3次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较好;但针对流动孕产妇,还应提倡有计划的怀孕,并加强孕产妇相关医学常识的健康教育以及免费发放叶酸的宣传;此外,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且本人或配偶文化程度较低的大龄流动孕产妇。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访问了1512名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结果 妇女产前检查覆盖率为77.6%,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3.89次,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26.3%,住院分娩率为40 4%,83.9%的妇女接受过孕期卫生保健宣传教育,产后访视的比例为66.2%.家庭有无副业收入、是否牧区、个人卫生状况、产前保健宣传教育、动员住院分娩、孕期保健知识等是影响是否进行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地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显著改善,但目前产前检查次数仍然偏低,住院分娩率偏低,缺乏孕产期保健常识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期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山市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善服务利用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应用自拟问卷对2009年以后分娩的昆山市536名孕产妇进行调查,了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1次占99.1%,产前检查≥5次占96.6%,首检孕周12周占80.2%,建卡率占96.0%,产后访视≥1次占71.0%,产后访视≥3次占6.1%,剖宫产率占40.5%。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在收入和距最近医院距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对产前检查率、建卡率、首检孕周12周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山市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水平总体较高,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仅产后访视较低,市内公立医院的住院分娩服务面临较大的供给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沈阳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为改善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产后42d到产后半年的产妇710名的一般情况、围产期保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率城市、郊区都为100%,农村为62.8%,孕早期建册率城市92.1%、郊区74.5%、农村55.2%;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城市98.7%,郊区63.2%,农村55.7%,农村还有17人(7.1%)没有做过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以区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其比例城市为52.5%、郊区99.1%、农村93.3%;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的是城市,其比例是77.9%,农村所占比例最小是27.6%;产后访视次数达标率农村最低;对孕产妇保健的知晓率农村最低;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需求的很好满足度比例不是很高。结论城市剖宫产率高;农村孕早期建册率、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低。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玉林社区围产保健现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围产保健服务的需求和现状,探讨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需求的先进服务模式和有效方法。方法 于2001年3月按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玉林社区1/10户家庭中在4年内有妊娠史的妇女,共86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本社区孕妇产前检查的覆盖率为93.9%;围产保健手册建册率为76.1%。产前检查的覆盖率、检查次数及被调查妇女接爱孕期保健的程度与建立围产保健手册呈正相关;产后访视率为52.9%;产前检查服务的满意率为61.0%;产后访视满意率为50.0%。被调查妇女希望改善候诊条件、开设周末门诊并改进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产后访视方面提出增加访视次数、提早首访时间的建议。结论 玉林社区产前保健已获得较满意的覆盖率,但产后访视率和对服务的满意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应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者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优势,增强围产保健服务及信息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产后访视率;应加强围产保健档案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以提高围产保健的依从性。还应在围产保健方面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围产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便捷、质优的围产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施孕期保健综合服务模式项目,提升孕期保健服务覆盖率,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期死亡率,提高孕期保健服务水平。方法:2019年在日照市在东港区试点开展孕期保健综合服务模式,比较2017-2020年孕期保健服务模式实施前后情况,分析相关考察指标。结果:孕期保健综合服务模式实施后,接受孕期保健综合服务并完成妊娠的孕产妇共7778例,产前检查7586例。30~34岁孕产妇逐年增加,25~29岁孕产妇逐年减少;一胎比例逐年增加,二胎、三胎比例逐年减少(均P<0.05)。项目实施后孕期保健覆盖率明显提高,其中产前检查参检率(97.5%)高于项目实施前(93.4%、93,1%),产前检查≥5次(94.3%)以及早期产前检查率(95.6%)提高;孕期住院分娩率保持100%,剖宫产率波动在35.1%,产后访视率(93.3%)提升,2019年项目实施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为零。结论:本次调查的孕产妇年龄逐年增加,2胎、3胎占比逐年下降,高龄产妇占比增加,应加强孕产期管理。通过孕期保健综合服务模式实施,使本地区孕期保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项保健服务指标得到提升,母婴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杨青  杜秉新  陈秀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90-4193
目的:探讨《全覆盖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对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影响。方法:开展全社会孕情排摸提高早孕建册率、评估孕期妊娠风险加强重点孕妇管理、设立危重抢救中心提高抢救技能与设立抢救"绿色"通道积极应对危重抢救、政府经济支持设立外来孕产妇住院分娩点及免费产后访视、开展孕产期全程健康教育等方法。结果:评估项目前后(2008年、2011年)非本市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产检)≥5次率、产后访视率、围产儿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变,经χ2检验,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效果明显,对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产前检查的次数及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278例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产前检查手册进行相应的回顾性调查。按产前检查次数<5次、≥5次分为两组,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早产、前置胎盘伴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围产儿死亡、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③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高于未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者(P<0.01)。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及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于1998年10月~12月在甘肃省靖远、民勤、环县、陇西4县开展了社区与家庭妇幼 保健知识水平、卫生行为及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受检者文盲率为23.88%、其配偶文盲率为9.37%、碘盐食用率 为90.63%、产前检查率为88.89%,其中产前检查≥5次为54.85%、住院分娩率为32.62%、产后访视率为77.88%,其 中产后访视≥3次为21.83%、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率为98.00%、4~6个月婴儿辅食添加率为50.30%。同时发现受 检者在ANI、CDD防治知识方面了解得不全面,对儿童早期教育知识了解得甚少,广大妇女渴望保健知识。通过调查揭 示:两个系统管理是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父母亲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服 务利用能力,加大社区健康教育力度,重点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人群。在当前条件下妇幼保健人员要最大限度地为群 众提供优质便利且经济上可承受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刘丹  静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883-887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广东省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调查时15~49岁农村育龄妇女回顾在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最后一次活产时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全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85.65%,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14次;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占48.88%;平均初检孕周13.67周;早孕检查率49.50%,低于全国农村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职业和活产次;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经济状况、职业、活产次和家庭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结论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覆盖率扩大,产前检查次数及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提高,但早孕检查率下降,早孕检查不受重视;全省不同地区间农村妇女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不均衡,非珠三角农村妇女产前保健利用明显不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洪敏  刘达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786-4788
[目的]调查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现况,以了解影响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郊县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前来进行产前检查、生产、产后检查的548名围生期妇女进行调查。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的医疗情况较农村好,对医疗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城乡无差别,主要是收费高37.66%;态度不好25.11%;技术差11.69%,医疗服务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主要距离医院远、妊娠反应严重、有妊娠合并症、年龄大和对医疗费用不满意。[结论]加强围生期宣传、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妇女保健工作是提高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7-12月间分娩的1 945名妇女进行调查,并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7%,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2.98%,产后保健指导率为52.75%,产前检查率为99.33%,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4%,住院分娩率为98.61%,产后访视率为42.21%,产后访视3次率为9.51%;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医距离、活产生育数、居住地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检查状况及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黄冈、十堰、襄樊三市农村的1 524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及项目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产前检查次数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组多于初中及以下组,产前检查次数<10次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产检次数>10次的孕产妇。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及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该片区流动人口对围产期保健资源的利用现状,以便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研究,调查该片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及对产前检查(产检)、分娩价格的合理预期。结果:孕早期建卡率为66.4%,孕期产检6次以上者占43.2%,遵医嘱行相关检查者占39.1%。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生育险、暂住证、计划性妊娠均为流动人口围产期保健利用的影响因素。现有产检及分娩费用远高于流动人口预期。结论:需从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家庭经济收入、社会保险覆盖率等方面来改善流动人口围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