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微创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微刨脊柱外科领域中已成为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已被逐渐应用于对脊柱骨折、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强化和后凸成形、腰椎不稳症、椎间盘源性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人们对微创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86例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28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35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23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VAS评分。术后优良率都在85%以上。PELD术适于年轻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MED术适于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miTLIF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或伴有马尾综合征或术后复发的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结论临床上应依据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49例瞄。椎间盘突出症均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全内窥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结果49例获得6-9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术后各随访时间的腰痛及腿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按腰椎改良MacNab功能标准:优22例,良26例,可1例。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常见病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外科技术的改进 ,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不断创新。传统的手术方式有全椎板、半椎板切除、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等多种 ,但对腰椎的结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破坏 ,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进一步认识到腰椎结构的完整对脊柱稳定功能的重要性 ,从而促进微创技术的发展。1975年 Hijikate[1 ] ,首次应用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成功。 1997年 Sofamor Danek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代中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 (MED)。 1999年第二代 MED投入临床使用 ,使之图像更清晰、分…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以往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或不联合椎间融合术是经典术式。该手术创伤较大,且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邻近节段退变~[1]。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不断出现。后路显微内窥镜技术,即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Quadrant系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其中的代表术式~([2,3])。为了探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过程中,保持腰椎后方结构的完整性越来越受到重视。1978年,Williams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腰椎间盘摘除术;1997年,Foley等使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目前,微创外科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我院应用自制腰椎后路扩视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为防治L_(4,5)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8例。其中L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1.78±20.18)岁;病程1~126个月,平均(11.18±9.23)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3±27.23)年;病程0.5~103个月,平均(11.99±12.56)个月。为患者拍摄腰椎正位片68张,腰椎侧位片68张,骨盆平片68张,测量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弯度和椎间盘厚度。直线与回归方法研究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度、腰椎侧弯度与椎间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L_(4,5)椎间盘突出中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之间呈正相关性(R=0.49,P=0.00),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3.05+1.07X,P=0.00),男性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侧弯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1),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13.09-0.27X,P=0.02),而L5S1椎间盘突出中男性患者腰椎侧弯与L5S1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4)。结论: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突出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邱敏  付勤 《骨科》2016,7(2):135-137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发病率不高,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疗效确切,但其对腰椎肌肉软组织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有可能出现腰椎节段不稳及顽固性下腰痛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手术远期疗效。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及微创器械的发展,椎间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本文针对椎间孔镜手术目前在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方面获得了等同于传统手术的疗效,且副作用及并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应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已被广泛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能射频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国外一些学者将其引入脊柱疾病治疗领域,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 nucleoplasty,PCDN)被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1.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切除术以及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二是内窥镜辅助技术,包括脊柱椎间盘镜手术、腹腔镜下腰椎病灶清除术、胸腔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以及胸腔镜下脊柱侧凸松解术等。随着微创脊柱外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发展迅速,脊柱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损伤小、恢复期短、疗效确切、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等优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脊柱内窥镜技术包括: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及完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FLD)等。正确认识脊柱内窥镜技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本文将总结各种脊柱内窥镜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急性腰椎黄韧带皱褶嵌入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方法解剖人脊柱腰骶段35例,对黄韧带的后方毗邻及椎板内聚黄韧带皱褶嵌入作了较细致的观察,同时手术探查无椎间盘突出症者行小切口椎板内聚黄韧带皱褶突出处切除椎管减压术。结果观察的人脊柱腰段35例,对黄韧带的分布,建议使用"盘-黄间隙"一词并对国内外LDH插图提出修改意见。对224例LDH中28例急性腰椎黄韧带皱褶嵌入椎管狭窄症者行手术治疗。随访5~12年,本组治愈率为89.3%。结论探查腰椎无椎间盘突出时,应考虑到由于椎板内聚而致黄韧带皱褶的嵌入所致的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有合并症者应同时处理。本术式是一种远期疗效较高的安全及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1 脊柱外科动态1 1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少见但是较难治疗的疾患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其诊断率逐渐提高 ,寻找微创且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备受关注。最近Medscape网站(www .medscape .com)发表了一个专辑 ,详细讨论了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诊断、手术治疗、疗效和并发症预防等 ,其中介绍了椎板切除胸椎间盘摘除术、经椎弓根胸椎间盘摘除术、胸腔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和内窥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技术、临床结果和并发症预防 ,认为利用微创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5.
<正>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后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但有学者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后路小切口手术较广泛地剥离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组织,使局部软组织失神经支配,并且局部椎体骨性结构也被破坏,影响脊柱的稳定性~([1])。因此,经过临床医师们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内窥镜被应用到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3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在保留黄韧带的基础上进行脊柱内镜操作。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第2天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3例,可2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1例术后7个月复发,均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和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还需要术者掌握脊柱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方面获得了等同于传统手术的疗效,且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在颈椎外科手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提高了手术的精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和病人对快速康复的需求,以脊柱内镜手术为主的精准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愈来愈普遍,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 )逐渐成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UBE 技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效率高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后路椎板切除摘除髓核手术对腰椎结构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腰椎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随着内窥镜技术设备的发展及手术器械的革新,出现了微创脊柱外科.本院于2001年5月以来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施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和侧隐窝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方面获得了等同于传统手术的疗效,且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在颈椎外科手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提高了手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