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改革传统实验考核方式的必要性,借鉴全程性多元化开放式实验考核方式,建立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强化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验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要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上发挥积极向导作用。新的考核机制必须将学生一系列的活动集中到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来,改变现在传统“应试教育”、“验证式实验课”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起促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的新型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实验着重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中成药的鉴定分析为内容,探索在《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中开设综合性实验;为创建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药鉴定学是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探讨了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强化训练、操作式考核方式、能力型评价标准的实验课程考核改革,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中药材鉴定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设寄生虫标本制作、病原学检查方法为开放式的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动手操作、分析讨论、提交综合性实验报告,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评.结果 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寄生虫标本制作,病原学检查的原理、方法、步骤等知识.结论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以我校法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在《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中改善实验条件,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案例教学法。结果此系列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法医物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论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药鏊定学教学中存在着内容繁多、呆板枯燥等现象。通过将反思性教学理论应用于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显微摄像数字处理系统、开展课堂讨论、开放实验教学及改进实验考核方式等手段,能显著提高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深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施开放式实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研室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开放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开放实验室建设任重道远,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校专业增多和学生不断扩招,中药鉴定学课程以及相近的两门课程生药学和中药商品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课时、对象等变得比较复杂,所以将中药鉴定学(包括生药学和中药商品学)比较系统的划分为3个层次进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效能,使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旧所用的中药鉴定学教材,尚无统一的实验指导,只有教学大纲中的一些要求。因此,对开设中药鉴定学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校实施起来难免有些偏差和不足。笔者通过20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并总结了一些实验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规范化之目的,现就开设中药鉴定学实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为医学形态学科的实验教学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与沟通手段,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探讨了数码互动环境下的组织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实现师生高效率的互动、资源充分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多种实践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药标本和多媒体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教学工具,但二者又各有不足,将二者结合应用于中药鉴定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中药标本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为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课堂是实践教育目的的重要场所,也是育人的重要课堂。显微形态实验中心计算机数码互动教学设备的应用,开创了形态学实验课CAI教学的崭新时代。CAI实验教学的优势明显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沉闷气氛,课堂变的生动、活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CAI教学增加了实验课堂的信息量,更新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培养了师资队伍,教师获得了最快捷的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医学教育带入了信息时代,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探讨了CAI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医学计算机基础课交互式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原理为指导,提出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以交互学习方式为主的 新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健康评估互动式教学模式。方法:学生根据授课教室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以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期末平均成绩和学习效果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网络环境下健康评估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构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中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训练与考核体系,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首次开设的《中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训练与考试》课程,借助中药学网络互动平台,以“网络自主学习+课后自主训练”为主,对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在这一系统内部 ,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是教学模式形成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所处的环境、交往的方式及各自的认知、行为与情感成为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组成元素 (基元 )。由这五个基本元素可以构建出语文教学的五种基本模式 :认知模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交往模式、环境模式。教学模式的基元组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基元组合的变化使教学模式显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一特性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条件。教学模式的基元组合促进着 ,同时本身也就是语文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眼视光专业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接受度。方法对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207位学生,其中五年制本科生(42人)、七年制本硕生(17人)、三年制研究生(95人)和三年制专科生(53人)进行教学方式及互动式教学接受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63.3%的学生喜欢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70%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互动式教学,而3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接受或心存犹豫,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缺乏自信。结论高校医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接受度较高,现代课堂应将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和互动式教学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互动网络教学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1级护理系本科5个班级2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人。实验组在基础网络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视频互动等通讯工具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单纯网络教学,应用调查问卷及考试评估教学效果。总体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考试成绩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网络教学总体认可度为93.08%(121/130),高于对照组的63.08%(82/130)(χ2=10.140,P=0.000);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生动度、同步引导性、教学资源共享度、实时解惑性、注意力集中、教学内容的记忆性方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为(89.47±5.61)分,对照组为(85.25±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0)。结论采用视频互动的网络教学生动有趣、利于记忆、具备同步引导性、实时解惑性、教学资源共享性,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具体实际情况对病理学实验课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革与探索。基于学校引进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数字化建设与探索,大大提高了病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对病理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