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母婴结局。【方法】收集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04例,根据子痫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OSP),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EOSP组剖宫产率91.23%(52/57)与LOSP组93.19%(137/14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EOSP组胎儿生长受限(FGR)、低蛋白血症、早产、DIC、心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O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OSP组低出生体质量、婴儿入NICU、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脑损伤高危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O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率高,剖宫产是主要分娩方式,其母婴结局与发病孕周密切相关,适当的期待治疗并适时中止妊娠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旱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产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孕周增加而降低,但ABC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随孕周的延长而下降,且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4例双胎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4周,~37周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 g,~2500 g,≥2500 g组。比较各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贫血、呼吸衰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低血糖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呼吸暂停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儿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6.7%。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双胎早产儿孕母的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加强双胎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SP)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住院的27例N S P产妇(N S P组)及除NSP以外的133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总结 NSP的临床特征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NSP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清胆固醇、24 h尿蛋白水平、全身水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 P <0.05),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 P <0.05);NSP组胎盘早剥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NSP组产妇腹腔积液、子痫、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NSP组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及宫内窘迫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NSP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NSP发病对母婴危害大,应重视对其早期诊治,并以综合治疗为主,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母婴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初乳分泌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后采取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照组产后仅采用传统的哺乳方式,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产妇初乳分泌及新生儿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乳房充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产程末的一般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初乳48h内分泌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新生儿腹泻、呼吸道感染、黄疸、湿疹的发病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应发病例数,且两组患病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采取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能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有利于母婴间情感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婴专科护理门诊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血糖、体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月6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孕期教育及孕期营养指导;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接受母婴专科护理门诊指导,根据每位孕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血糖水平、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食谱、运动方案,进行一对一咨询和个性化指导。结果干预后,两组孕妇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相比,除了饮食控制知晓情况,坚持少食多餐、控制甜食,定时检测血糖这3项外,其他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孕妇在孕32,36,40周和分娩当天餐后2 h血糖与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23.33%,30.00%,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57,7.9245,5.4545;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为(3316.13±364.78)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1)。结论母婴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可有效提高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减少妊娠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妊娠期尖锐湿疣48例(观察组)及非妊娠期尖锐湿疣48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体分布范围较对照组广泛(P〈0.05),巨块型疣体较时照组多(P〈0.05)。观察组终止妊娠的1次治愈率明显高于继续妊娠组,终止妊娠者与对照组1次治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新生儿未发现明显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具有疣体分布广泛数目多易发展为巨块型疣体的特点,且难治愈,易复发;终止妊娠可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尖锐湿疣对妊娠结局、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发热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将325例发热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9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异常,对照组246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指标,对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羊水浑浊、分娩方式、性别、Apgar 评分、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症状、尿常规结果、大便常规结果、血培养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胎膜早破、出生时体重、发热时日龄、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感染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发热时日龄≤14 d 、最高体温≥38.5℃、发热持续时间≥3 d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出生时体质量≤2.5 kg 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发热新生儿,当其母亲妊娠期出现胎膜早破,或者发热时日龄≤14 d ,或者最高体温≥38.5℃,或者发热持续时间≥3 d ,或者诊断为细菌感染时,临床应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对新生儿颅内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前运用宫缩抑制荆对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小于35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PROM)的临床资料。结果:33~34“周孕龄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28-32“周孕龄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3-34“周胎膜早破性早产孕妇产前用宫缩抑制剂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对〈33孕周的胎膜旱玻性早产,宫缩抑制荆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静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35-2336
【目的】探讨18岁以下妇女的妊娠及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医院分娩的18岁以下的孕妇396例(观察组)及同期分娩的21~29岁孕妇4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未婚、忘记末次月经、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未婚、忘记末次月经、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少年妇女妊娠将导致不良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阴道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的,年龄20-35岁之间,初产妇,无孕前合并症并分娩的2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期体重指数将样本分为三组: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5)、超重组(BMI≥25),记录并比较各组产后血红蛋白浓度、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24h出血、产间发热发生率等。【结果】孕前低体重组相较于另外两组更容易发生产后贫血(P<0.05);超重组产后出血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三组间产间发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研究体重过低及超重均有可能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210例早产原因及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 10例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 ,将早产分娩不同孕龄分为 2 8~ 34周 ,34+ 1~ 37周两组 ,与同期足月分娩病例对照 ,分析比较早产不同孕龄两组对母儿的影响 ,以及比较早产与足月产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 (ICP)占据早产病因前 5位。两组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 ;而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1)。与足月产比较 ,其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 ,其死亡比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 ,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脑白质疏松(L A )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5例入住本院诊断为L A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无 L A的高龄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及临床症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LA患者随年龄的增加,LA严重程度越重,且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最低,与轻、中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中度组认知功能障碍较轻度组严重,CDR评分高于轻度组,MMSE评分低于轻度组(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与LA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两组间血脂、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是LA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高龄人群发生LA与既往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AGL)检测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将本院门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产妇纳入研究,其中50例孕前诊断为子痫前期(观察组),选择30例同期健康单胎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和尿NGAL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孕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胎儿出生体质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和尿 NAGL 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NGAL对子痫前期诊断敏感性为78%(39/50),特异性为90%(27/30),经Kappa检验评估显示 k值为0.65,一致性好。【结论】 NAGL在子痫前期患者中表达增高,可能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分娩的孕产妇64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将新生几分为低体质量儿、正常体质量儿及巨大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6489例孕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发生率为9.77%(634/648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CP、早产、孕前BMI〈18.5kg/m2、孕期增重〈12kg及吸烟是新生儿发生低体质量的危险因素;HDCP、孕前BMI〉24kg/m2及孕期增重〉16kg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论]HDCP、早产、孕前BMI、孕期体质量的变化及吸烟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病情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合并妊娠围生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2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是否接受医生指导将其分为非指导性妊娠组38例和指导性妊娠组64例,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围生结局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SLE患者合并妊娠的围生结局与SLE患者病程、年龄、孕产次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患者孕前病情稳定性、孕期发病、孕前自行停药及是否出现肾损害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孕前病情不稳定(即SLEDAI评分≥5分)的危险性最大(OR=3.679),其次为并发肾损害(OR=3.127),孕前自行停药(OR=2.360)等。非指导妊娠组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情况发生率显著高于指导性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指导性妊娠组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发生情况也高于指导性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病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妊娠围生结局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吸吮运动,微量配方奶,体位管理,腹部按摩,排便刺激和环境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结果实验组低体重早产儿每日排便次数、排便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残奶量、拍完胎便时间、腹胀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每日增加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喂养耐受时间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显著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消化功能,缩短喂养耐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结果;61.2%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孕28-34周与34^+1~36^+6周两组之间比较,前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后组;两组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差异(P〈0.01);前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年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和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L 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260例成年男性进行腰椎L 2~4和髋部BMD测定。【结果】男性BMD峰值在25~29岁,3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超重组和肥胖组的BMD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 P <0.05)。消瘦组各部位BMD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 P<0.05)。年龄、高钙饮食、体质量指数及锻炼作为OP的风险因子,OR值分别为1.07,0.945,0.849,0.494。OP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P <0.05)。【结论】成年男性BMD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P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高钙饮食、体质量指数及锻炼是OP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是O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