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6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PCT,免疫比浊法检测 hs-CRP 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 值和 hs-CRP 水平,并比较血清 PCT 和 hs-CRP 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三方面,分析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 PCT 值和 hs-CRP 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 PCT≥0.5 ng/ ml 为阳性,hs-CRP 水平大于8.0 mg/ l 不在正常值之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PCT 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血清 hs-CRP 水平的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钙素原及超敏 C 反应蛋白都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且降钙素原优于超敏 C 反应蛋白的诊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使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1 147例血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分析阳性率、检出菌的种类、阳性检出时间、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1 147例血培养,有148例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33株,真菌17株,阳性率为12.9%,假阳性率为0.3%;24h内阳性占60.2%,48h为85.2%,72h为96.3%;阴性报告为5d.结论使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检测时间;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污染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胡利春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51-155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产妇产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组为感染组,阴性组为非感染组,另选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测定分娩后24~48h血清PCT和hs-CRP水平.结果 感染组的PCT阳性率97.2%,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56%、2.0%,感染组PCT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hs-CRP阳性率91.7%,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87.5%、73%,感染组hs-CRP与其他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产后PCT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hs-CRP,PCT更能反映细菌感染程度,从而有效避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45例(败血症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35例(严重感染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败血症组和严重感染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1 h内检测血清WBC、CRP、MR-proADM、PCT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CRP、MR-proADM、PCT单独检测及MR-proADM+PCT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效能。结果 3组患儿WBC、CRP、MR-proADM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严重感染组患儿CRP、MR-proADM和PCT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均P<0.05)。败血症组和严重感染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后MR-proADM和P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ROC曲线显示,MR-proADM+PCT联合检测的AUC高于CRP、MR-proADM、PCT单独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败血症组)、53例新生儿局部感染患者(局部感染组)和40例新生儿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血清PCT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清hs-CRP水平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败血症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2.0μg.L-1作为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最佳截断点,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4%、69.9%、74.7%、84.4%、78.7%;以10.0 mg.L-1作为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最佳截断点,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3.2%、63.4%、69.9%、78.7%、73.4%;采用序列试验联合检测PCT与hs-CRP,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1.1%、83.9%、83.7%、81.3%、82.4%。单独检测血清PCT或hs-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度较低,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度较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确诊病例(血培养阳性)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新生儿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PCT和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约登指数均略高于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T和CR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5.1%,敏感度为58.9%。结论:PCT、CRP可作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早期诊断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时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实验组,40例无合并症的早产儿及新生儿黄疸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做双瓶血培养,同时采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败血症组患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3天后复查hs-CRP.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培养阳性率低,仅22.5%;败血症组患儿血清hs-CR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被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评分(SSS)分组,其中重症感染组26例,一般感染组24例。另外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为(7.31±4.28)ng/ml,hs-CRP水平为(20.08±14.16)mg/L,白细胞计数(17.15±8.24)×10^9/L;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及WBC的阳性率,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感染组88.5%的PCT水平在2 ng/ml以上,一般感染组仅20.8%的患儿PCT在2 ng/ml以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WBC和hs-CRP,PCT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值越高,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 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为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母体循环白细胞活化及全身炎症反应增强,PIH对子代新生儿早期血细胞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PIH对早产新生儿血细胞计数及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诊断的影响.方法 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PIH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选择分娩时间在同1个月内、胎龄相差1周内的非PIH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对照,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7 d内血细胞参数及EOS诊断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中临床诊断EOS者单纯因血细胞参数异常而达到EOS临床诊断标准的比例.结果 PIH组纳入早产儿104例,非PIH组早产儿104例.PIH组白细胞计数于入院时[(8.59±3.89)×109/L vs(11.60±4.97)×109/L]、出生后48 h[(8.08±3.22)×109/L vs(10.66±4.39)×109/L]及出生后7 d[(8.77±2.58)×109/L vs(11.55±4.89×109/L]均显著低于非PIH组(P均<0.05);同时,PIH组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201±60)×109/L vs(253±64)×109/L]、出生后48 h[(180±73)×109/L vs(257±81)×109/L]及出生后7 d[(222±92)×109/L vs(313±103)×109/L]也均较非PIH组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EOS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20.19%vs 23.08%,P=0.611),但在两组临床诊断EOS的患儿中,PIH组单纯因血细胞计数降低而达到EOS临床诊断标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IH组(12/21 vs 2/24,P<0.001).结论 PIH孕妇所分娩的早产新生儿出生后血细胞参数较非PIH组早产儿低,而血细胞低有可能导致早产儿EOS诊断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脐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3 d内转新生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及其产妇分为EOS组(31例)和对照组(137例).通过ELISA法测...  相似文献   

11.
苑文雯  朱剑功  洪伟  陈澎  杨宁  李妍  贾天野  曲芬 《海南医学》2013,24(22):3339-334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菌血症患者(菌血症组)、48例肿瘤高热患者(肿瘤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在入院时检测血清PCT水平,并对菌血症组进行血培养,菌血症患者在高热后24 h、48 h、72 h重复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三组血清PCT水平,并分析菌血症组应用抗生素前后血清PCT检测结果.结果 首次抽血检测PCT,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83.3%,显著高于肿瘤组的16.7%,对照组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后24 h、48 h、72 h,血清PCT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液细菌培养(P<0.05);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依次升高(P<0.05);感染控制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未控制者(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可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菌血症的诊断率,还可指导临床抗生素正确使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早产儿、足月儿脐血GM-CSF的浓度及外周血细胞计数,探讨脐血GM-CSF的浓度与生后24h内外周血细胞的关系。方法 54例早产儿、13例足月儿出生时采脐血,用ELISA法测定GM-CSF的浓度,生后24h内检测外周血细胞,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脐血GM-CSF的浓度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孕妇的高危因素和早产儿并发症不影响脐血GM-CSF的浓度;早产儿脐血GM-CSF的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值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均无相关性。结论 早产儿与足月儿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脐血GM-CSF的浓度无明显差异;早产儿脐血GM-CSF的浓度与生后24h内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菌种,以期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16356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有无胎膜早破及时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结果16356例新生儿中有胎膜早破史者3432例(21.0%),其中足月儿1060例(30.9%),早产儿2372例(69.1%)。胎膜早破患儿中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35.8%(1227/3432);血培养阳性率为7.6%(260/3432),其中早产儿为6.3%(149/2372),足月儿为10.5%(111/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0,P=0.000)。在培养出的菌种中,G’球菌占58.5%(152/260),G杆菌占33.8%(8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95,P=0.000);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共占血培养阳性菌的75.8%。真菌占7.7%(20/260),真菌感染均见于早产儿。胎膜早破时间≤24h者血培养阳性率为7.7%(119/1544),24h〈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7.2%(99/1382),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9.6%(4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1,P:0.259)。结论G球菌是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G^+杆菌;真菌是胎膜早破后致早产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随胎膜早破时间的延长,患儿血培养阳性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早产儿组30例在入院后12 h内(出生后24 h)采集股静脉血2 ml,采血前2 h未喂养及输液。足月儿组30例在胎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即刻采脐带血2 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结果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足月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31周的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32~36周的早产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生化指标可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的依据。检测血脂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的脐血C肽和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取足月单胎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4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母亲婴儿48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分娩时抽取脐带血检测血糖、C肽及胰岛素水平,同时测量婴儿的体重,身长,计算婴儿重量指数(PI)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婴儿脐血C肽及胰岛素水平及重量指数与HOMA-IR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重量指数[(2.86±0.18)g/cm3]高于对照组[(2.61±0.17)g/cm3,P〈0.01],脐血的C肽[(1.91±0.98)μg/L]、胰岛素水平[(24.87±5.82)mu/L]及HOMA—IR(3.14±0.96)均高于对照组[(1.28±0.45)μg/L、(12.48±2.41)μg/L、(2.02±0.78),P〈0.05或P〈0.01],而血糖水平[(2.78±0.26)mmol/L]低于对照组[(3.54±0.47)mmo/L,P〈0.05],婴儿脐血的c肽和胰岛素水平、重量指数与HOMA—IR呈正相关(r=0.42,0.36,P〈0.01;r=0.29,P〈0.05)。结论HOMA—IR与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脐血C肽、胰岛素水平及重量指数增加密切相关,监测婴儿脐带血C肽和胰岛素水平可早期发现婴儿的异常代谢,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肥胖症,延缓成年后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癌根治术对患者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胸外科诊断为原发性肺癌336例,术前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PLT、PCT及PDW,分析肺癌根治术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结果:术前肺癌PLT、PCT较正常人高,PDW较健康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PLT、PCT较术前明显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ⅠB期术前PLT、PCT、PDW较ⅠA期术前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ⅠB期术后7dPLT、PCT较ⅠA期术后7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癌术后7dPLT、PCT较其他类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细胞可能产生某种类似血小板生成激素刺激骨髓生成血小板;肺癌根治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LT,可能跟组织、血管破坏,短期内PLT耗损或者癌组织被清除有关;PLT、PCT、PDW的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对肺癌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迈瑞BC-30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SysmexXT-20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其参数MPV、PDW、PCT差异性。方法收集血小板计数正常、增高和减低的患者标本共433例.分别用迈瑞BC-3000和SysmexXT-2000i两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LT及MPV、PDW、PCT。结果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正常组PLT及MPV、PDW、PCT与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无显著差异(P〉0.05);计数血小板增多组的PLT、MPV、PDW、PCT四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计数血小板减少组的PLT、MPV和PDW有显著差异(PLT,P〈0.05;MPV和PDW,P〈0.01),计数PCT两仪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异常者,应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复核及校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分为A、B、C组),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各组之间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PCT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低血糖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96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生儿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68例,正常血糖组898例.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临床因素.结果:①低血糖组68例新生儿中早产儿14例(20.6 %),围生期窒息儿1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