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I~III期乳腺癌CD4+、CD8+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TopoIIα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120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癌巢浸润,并分析其与TopoIIα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8+T淋巴细胞在癌巢的阳性浸润与TopoIIα的阳性表达存在明显相关(P<0.01);Cox单因素分析CD4+T淋巴细胞浸润与5年总生存率(OS)有关(P<0.05).结论 CD8+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TopoIIα的高表达状态相关;乳腺癌原发灶CD4+ 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中的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92例初诊M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MIPI)进行预后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包括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 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Mann?Whitney U及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51个月(12~150个月),9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是44个月。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72%、45%、37%。ACD4C >0.5×109个/L的患者较ACD4C ≤0.5×109个/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更长(P=0.009和P=0.004)。CD4+/CD8+比值>1.2的患者较≤1.2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和OS(P=0.025和 P=0.009)。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力状态(ECOG评分)≥2分(P=0.021)、B症状(发热、盗汗或体重下降)(P=0.001)、升高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P=0.027)、高sMIPI评分(P=0.004)、低ACD4C(P=0.013)、低CD4+/CD8+比值(P=0.03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的OS与B症状(P < 0.001)、高sMIPI评分(P=0.004)、升高的LDH(P=0.040)、低ACD4C(P=0.006)和低CD4+/CD8+比值(P=0.012)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症状(P=0.006)、低ACD4C(P=0.001)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B症状(P=0.003)、高sMIPI评分(P=0.047)、低ACD4C(P=0.001)、低CD4+/CD8+比值(P=0.031)是影响O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低ACD4C、低CD4+/CD8+比值与MCL患者不良的预后相关,ACD4C水平、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MCL患者预后方便且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B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CD4+和CD4+/CD8+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行NAC的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无进展组(n=113)和进展组(n=27)。比较两组患者NAC前后血浆FIB、DD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Kaplan-Meier绘制两年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Cox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进展组NAC前后血浆FIB、DD和CD3+、CD4+、CD8+水平高于无进展组(P<0.05),CD4+/CD8+低于无进展组(P<0.05);血浆FIB、DD和CD4+/CD8+低水平患者中位OS和中位DFS均高于高水平患者(P<0.05);Cox分析显示,分子分型和FIB、DD、CD4+/CD8+<...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乳腺癌患者105例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和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的表达,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乳腺癌原发灶CD3+阳性101例(96.19%),CD4+阳性55例(52.38%),CD8+阳性71例(67.62%),CD3+T淋巴细胞浸润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SBR分级、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淋巴结状态无关,CD4+T淋巴细胞浸润与SBR分级、HER-2表达有关(P<0.05),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SBR分级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SBR分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DFS有关(P<0.05);临床分期、SBR分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CD4+浸润、CD8+浸润与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是DFS的保护因素(HR=0.655、0.534,P<0.05);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是OS的保护因素(HR=0.525、0.628,P<0.05)。结论乳腺癌原发灶普遍存在CD3+T淋巴细胞浸润,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病变程度有关,两者均与乳腺癌较好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PL)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982,0.991,0.496g/kg),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结果]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剂量(1.982,0.991g/kg)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P<0.05),上调CD4+/CD8+亚群比例(P<0.05).[结论]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使CD4+/CD8+比例接近正常值,此可能是余甘子叶提取物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广西医学》2003,25(11):2118-2120
目的分析6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CD8+、CD8+CD28+、CD8+CD28-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CD4+低于对照组(P<0.05),而化疗前后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CD8+CD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化疗有效者CD4+、CD4+/CD8+、CD8+CD28+升高(P<0.05、P<0.01),而CD8+CD28-降低(P<0.05);化疗无效者CD4+/CD8+、CD8+CD28+降低(P<0.05、P<0.01),CD8+CD28-升高(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检测CD8+、CD8+CD28+、CD8+CD28-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CD8~+T淋巴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转移、不同TNM分期在CD4~+水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转移、不同TNM分期、癌胚抗原(CEA)在CD8~+水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有无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型、CEA、治疗方式、CD4~+、CD8~+T淋巴细胞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患者TNM分期、转移、CD8~+、CD4~+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在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在差异,TNM分期、转移、CD8~+、CD4~+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阳性率,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患者35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BASDAI>4)21例和稳定组(BASDAI≤4)14例,另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分析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CD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5),与C反应蛋白(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A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BASDAI、ESR、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浙江省丽水市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增加,CD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在AS活动期明显增加,与疾病的炎性反应指标相关,可能在AS的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38(CD38+/CD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HLA-DR+/CD8+)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5-8月河南省淮阳县中医院、西平县中医院、驻马店驿城区中医院、泌阳县中医院、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HIV-1感染者409例为HIV-1感染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计算CD4+/CD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应用全血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IV-1感染者CD38+/CD8+、HLA-DR+/CD8+。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4组:<200 cells/μl组87例、200~<350 cells/μl组119例、350~<500 cells/μl组99例、≥500 cells/μl组104例,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者间CD38+/CD8+、HLA-DR+/CD8+。结果 HIV-1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01);HIV-1感染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01)。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为(38 415±1 067)copies/m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246,P<0.001);CD38+/CD8+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260,P<0.001);CD38+/CD8+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09,P<0.001);HLA-DR+/CD8+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225,P<0.001);HLA-DR+/CD8+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78,P<0.001)。200~<350 cells/μl组、350~<500 cells/μl组、≥500 cells/μl组CD38+/CD8+、HLA-DR+/CD8+低于<200 cells/μl组(P<0.05)。结论 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降低,CD8+T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升高,CD38+/CD8+、HLA-DR+/CD8+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结合CD8+T淋巴细胞的活化水平可以更全面地反映HIV-1感染者免疫功能受损的程度,HIV-1感染后CD38+/CD8+、HLA-DR+/CD8+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疾病进展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 6 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CD8+ 、CD8+ CD2 8+ 、CD8+ CD2 8- 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 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CD4 + 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化疗前后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8+ 、CD8+ CD2 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后 ,化疗有效者CD4 + 、CD4 + CD8+ 、CD8+ CD2 8+ 升高 (P <0 0 5、P <0 0 1) ,而CD8+ CD2 8- 降低 (P <0 0 5 ) ;化疗无效者CD4 + CD8+ 、CD8+ CD2 8+ 降低 (P <0 0 5、P <0 0 1) ,CD8+ CD2 8- 升高 (P <0 0 1)。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有效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上检测CD8+ 、CD8+ CD2 8+ 、CD8+ CD2 8- 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PSS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PS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PS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是异常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异常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抑制功能减弱,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可能是引发PS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CD4+CD25+/CD4+CD4+CD25high/CD4+T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分析CD4+CD25+及CD4+CD25highT细胞中表达Foxp3+T细胞的百分比,并与正常对照组(n=32)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及Ⅱ期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CD4+CD25+/CD4+及CD4+CD25high/CD4+T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Ⅲ及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均明显增高(P<0.0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CD4+CD25+/CD4+及CD4+CD25high/CD4+T细胞的百分比也逐渐增高;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 及CD4+CD25high Foxp3+T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增高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病及免疫机制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检测外周血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68+/CD163+巨噬细胞在食管癌组织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CD163+巨噬细胞在食管癌组织的浸润,比较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及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密度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多(t=21.3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外周血IL-6、ESR、CD4+/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评价外周血IL-6、ESR、CD4+/CD8+对LN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IL-6、ESR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LN患儿外周血IL-6、ES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CD4+/CD8+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外周血IL-6、ESR高于预后良好,CD4+/CD8+低于预后良好(P<0.05);SLEDAI评分、IL-6、ESR、CD4+/CD8+均为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IL-6、ESR、CD4+/CD8+预测LN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77、0.751、0.788,联合预测AUC为0.921(均P<0.001);进一步对各预测方案预测价值比较显示,外周血IL-6、ESR、CD4+/CD8+联合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LN患儿外周血IL-6、ESR水平较高,CD4+/CD8+水平下降,且与SLEDAI评分及预后有关,临床检测其水平,可作为LN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血液生化指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 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 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 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 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 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芦兰  艾立清  师幸伟  谢君 《医学综述》2013,19(6):1136-113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7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和4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CIK免疫表型及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CD3+、CD4+、CD4+/CD8+、CD19、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免疫表型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CIK细胞能改善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治疗,均治疗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肝功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与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8+水平降低(P0.01),CD4+、CD4+/CD8+水平升高(P0.01),总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以及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CD8+水平较低(P0.01),CD4+、CD4+/CD8+水平较高(P0.01),总蛋白、TBIL水平较高(P0.05),ALT、GOT以及GGT水平较低(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短(P0.01),积分较低(P0.01),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缩短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且能有效升高CD4+水平,降低CD8+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帕金森病患者(PD)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28例,并依据改良的Hoehn&Yahr分级标准分为PD1(Ⅰ级)、PD2(Ⅱ级)和PD3(Ⅲ级)3个亚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4+、CD3+CD8+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Foxp3+)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并与正常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结果:PD3亚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PD2和PD3亚组的CD4+Foxp3+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D1亚组(P<0.05).结论:PD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和CD4+Foxp3+百分率改变导致细胞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对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月11月择期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组(实验组)和切口局部浸润阻滞组(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前外侧路腰方肌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 L,对照组则全麻诱导后切口部位0.375%罗哌卡因40 m L进行局部浸润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丙泊酚输注总量、有效镇痛时间、术后每12小时舒芬太尼输注量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6、12、24、36、48 h)静息VAS评分。于麻醉前30 min(T0)、术后2 h(T1)、术后1 d(T2)和术后3 d(T3)抽取静脉血1 m 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效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术后0~12 h和12~24 h时间段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6 h和12 h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CD4+、CD4+/CD8+在T2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和T2时两组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T0(P0.05);T2时对照组CD8+明显低于T0(P0.05)。结论双侧腰方肌阻滞可以明显改善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应激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扁平苔藓皮损中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扁平苔藓(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LP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皮肤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表皮中浸润细胞以CD3^+T,CD8^+T细胞为主,真皮以CD3^+T,CD4^+T,CD8^+T细胞为主,真皮乳头浸润细胞多于表皮突。随病程延长,浸润细胞数减少(P〈0.01),真皮CD4^+/CD8^+值下降(P〈0.05).CD20^+B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有过度增殖性改变的皮损中CD20^+B细胞明显增多。结论:CD8^+T细胞与LP皮损的基底细胞损伤以及皮损的持续存在有关。皮损局部CD4^+T,CD8^+T细胞功能失衡。CD20^+B细胞可能与疾病的持续存在及局部过度增殖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