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及血清炎症因子[人高前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 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13.43±4.08)分 vs(19.67±4.06)分,P<0.05]、MoCA评分[(28.75±2.76)分 vs(26.06±2.64)分,P<0.05]、ADL评分[(90.26±5.27)分 vs(76.16±5.82)分,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IB[(2.07±0.32)g/L]、PV[(2.04±0.65)mPa.s]、LBV[(15.06±3.42)mPa.s]、ERI(2.42±0.11)较对照组[FIB(3.35±0.41)g/L、PV(3.56±0.70)mPa.s、LBV(18.44±3.18)mPa.s、ERI(3.47±0.24)]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MG-B1[(4.54±1.12)μg/ml]、IL-8[(64.62±11.54)pg/ml]、TNF-α[(36.17±4.67)mmol/L]较对照组[HMG-B1(8.65±1.67)μg/ml、IL-8(88.64±9.17)pg/ml、TNF-α(59.45±4.09)mmol/L]显著降低(P<0.0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患者脑损伤程度,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治疗对非感染性创伤合并血清降钙素原升高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80例伴有血清降钙素原升高的非感染性创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选择性肠道去污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处理。连续监测所有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于治疗14 d后观察有无急性肾损伤发生。 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治疗后第7、9、11、13天分别为(1.29 ± 0.26)、(0.89 ± 0.15)、(0.56 ± 0.16)、(0.50 ± 0.18)μg/L,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2 ± 12)、(53 ± 8)、(47 ± 8)、(34 ± 6)EU/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7、9、11、13天分别血清降钙素原为(3.90 ± 0.64)、(3.52 ± 0.45)、(3.98 ± 0.78)、(3.56 ± 0.08)μg/L,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01 ± 18)、(113 ± 17)、(108 ± 13)、(96 ± 16)EU/L,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t=23.906、35.279、27.236、36.406,P均< 0.05)及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5.705、20.407、24.989、22.901,P均< 0.05)。同时,对照组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高于实验组(27/40 vs. 15/40,χ2=7.218,P<0.05)。 结论非感染性创伤合并降钙素原升高的患者为肠源性感染,选择性肠道去污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降钙素原及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小后续治疗中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以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脊髓中度损伤),分为对照组(单纯损伤A组18只,按时间段又分为A1,A2,A3),治疗组(应用Z-DEVD-FMK治疗B组18只,按时间段又分为B1,B2,B3)。损伤后6h,3d,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组织学HE染色,细胞凋亡TUNEL标记,Fas凋亡因子检测,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BBB评分方法和斜板试验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见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和Caspase-3表达。Z-DEVD-FMK治疗组神经细胞的凋亡数减少,Caspase-3表达降低,神经功能增强,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7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值、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肽素(copeptin)、N 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多胺氧化酶(PAO)、S-100B蛋白(S-100B)等神经功能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脑血流参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及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carboxy-prothrombin,DCP)用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6例HCC患者、34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73以及DCP水平。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GP73含量为(201.9±92.9)μg·L-1,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76.4±25.5)μg·L-1以及对照组的(29.9±15.0)μg·L-1(均P<0.01);HCC组患者血清DCP含量为(115.1±36.1)μg·L-1,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45.6±16.4)μg·L-1以及对照组的(23.2±11.4)μg·L-1(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HCC患者GP73与DCP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0.573,P<0.01。血清GP73诊断HCC最佳临界值为128.5μg·L-1,其诊断灵敏度为80.4%,特异性为87.5%,曲线下面积为0.925 8;血清DCP诊断HCC最佳临界值为73.2μg·L-1,其诊断灵敏度为76.8%,特异性为81.3%,曲线下面积为0.885 3。与血清GP73及DCP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HCC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P<0.05);而二者单项检测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GP73及DCP含量显著增加,并且2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对HCC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 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尼麦角林,观察组在 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2 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 TNF-α和IL-8水平及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 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炎性反应, 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B组为低运动强度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对下肢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NF-κ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斜板试验、BBB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内NF-κB在各个时点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明显提高(P〈0.05),MP组较EPO组恢复缓慢(P〈0.05)。EPO组有大量的NF-κB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MP组NF-κB表达明显低于EPO组及损伤组(P〈0.05)。结论: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F-κB表达无明显影响,对后肢体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手术前后浓度的变化。方法将100例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3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及冠心病组术后血清Visfatin水平;室验室检测各组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各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r及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CS组血清Visfatin为(67.81±4.15)μg·L-1,SAP组为(47.37±2.54)μg·L-1,对照组为(28.02±1.09)μg·L-1,ACS组及S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高于SAP组(均P<0.05)。ACS组及SAP组术后24 h血清Visfatin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76.34±3.69)、(51.9±3.60)μg·L-1,均P<0.05)。结论血清Visfatin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成为预测人类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判断病变程度及指导早期行有创检查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20只,实验动物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B组应用地塞未松干预;C组用生理盐水干预。观察各组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感觉、运动及脊髓神经功能BBB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3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术后8 h、24 h、7 d及14 d,A、B组BBB评分显著增加,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及14 d时,A组BBB评分改善较C组更为明显,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胸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细胞移植治疗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方法对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72例胸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6~48个月),12例脊髓完全损害ASIA A级均无恢复,仅4例有尿淋漓者症状好转;52例伴骨折脱位全瘫患者仅有5例恢复为B级,主要为感觉平面下降2~3个节段,余无恢复,恢复率9.6%;8例不全瘫患者恢复率62.5%;嗅鞘细胞移植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明显,优于运动功能恢复,痉挛瘫有所改善.结论胸脊柱脊髓损伤全瘫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细胞移植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为无残留压迫的陈旧性胸脊髓完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7 月就诊的 1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5 例。 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高于对照组的 86.67% ( P <0.05 );治疗 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两 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的同时,可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观察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应用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鼠NGF)的治疗方案的价值及护理。方法选取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共5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术后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NGF的治疗方案,对照组为未采用此方案的常规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均实施整体护理方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按ODOM分级评分。结果2组患者组间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O.05);2组1年后随访未发现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组术后5d发生感染1例,经抗炎抗生素治疗后治愈。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周及1年JOA评分均显著增加,治疗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治疗组ODOM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NGF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同时配合以优质的护理,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200例,设为A组,另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细菌性肺炎患者200例,设为B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非感染人员200例,设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阳性率(75.0%)高于B组患者阳性率(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避免了单一检测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值,分为CRP正常组31例(A组)及CRP异常组29例(B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于入院时及治疗21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ND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21d后,ND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纤维蛋白原和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我院收治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9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总胆红素的定量测定,比较两组间纤维蛋白原和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按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纽、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排列顺序,纤维蛋白原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总胆红素水平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呈正相关,而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呈负相关,并且两者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孙燕霞  李淑萍 《临床医学》2013,33(10):57-58
目的 对针刺腧募穴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 选取6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俞募穴,20例)、B组(针刺俞穴,20例)、C组(针刺募穴,20例),均为针刺双侧穴位,同时选取同期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的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A、B、C三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膀胱排尿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膀胱余尿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B组及C组患者(P〈0.05),B组及C组患者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针刺腧募穴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效果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GS20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7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治疗组(C组),每组25只,A组只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B组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等渗盐水。C组脊髓损伤后1h腹腔注射褐藻多糖GS20110mg/kg,此后每天1次,持续治疗5d。末次治疗后每组处死5只动物。检测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脊髓损伤后第1小时和末次治疗后第1、5、10天评定后肢运动功能(Salzman评分)和检测运动谤发电位(MEP)。结果:SOD活性C组高于B组(P〈0.01),MDA和NO含量C组低于B组(P〈0.01)。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障碍,MEP波幅(P1-N1峰峰值)降低,潜伏期延长。末次治疗后各时间内C组MEP波幅、潜伏期、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B组(P〈0.01或P〈0.01)。结论:褐藻多糖GS201能减少脊髓损伤后氧自由基所致继发损伤.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A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9例),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联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B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两周。在治疗前、后测定LPA和hs-CRP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A,B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和血清hs-CRP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LPA和hs-cRP含量与爱登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NDs)呈正相关;A,B两组治疗后血浆LPA和血清hs-cRP含量和NDS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血浆LPA和血清hs-CRP含量的差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和血清hs-CRP,并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疏血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钙;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NDS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