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的舒适体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的舒适体位。方法将硬脊膜外麻醉术后患者40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术后给予传统的去枕平卧6 h的体位护理;观察组200例术后测量生命体征平稳即取下垫枕给予自由体位,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腹胀及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出现的头痛、头晕等不适与体位无关;术后给予舒适体位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促进肠蠕动,减少术后腹胀和尿潴留等并发症,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通过改变妇科开腹术后(无并发症)患者体位,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的方法。方法:将1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后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 h后改为去枕卧位(平卧3 h后改侧卧位)至6 h为实验组,术后去枕平卧6 h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压红、头痛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发生头痛,实验组体位可改善皮肤压红,减少局部皮肤损害,不会增加患者头痛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体位不适。结论:在联合麻醉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采用去枕平卧3 h后改交替侧卧位至6 h是术后护理一种较理想的体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患者104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腰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h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9% VS 4.4%)(P<0.05);两组患者腰痛、头痛、瘙痒、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但应注意术后眩晕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我科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产妇1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9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腰痛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术后3d两组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1月、2月、3月两组腰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发生,并缩短腰痛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80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对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寒颤、头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稳定,且麻醉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术后体位改良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通过对600例外科颈丛麻醉、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组,颈丛麻醉观察组术后予垫枕平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坐卧位,对照组采用平卧位;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术后予垫枕自由卧位,并下肢从末梢向心方向按摩,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体位护理,去枕平卧6~8小时;椎管内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术后予低枕平卧位2小时后改为15°~30°侧卧位,并按摩下肢,从末梢向心脏方向按摩,对照组按教课书要求去枕平卧6~8小时;全麻观察组于术后给予垫枕采取平卧位,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自由卧位,对照组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一侧.结果:两组生命体征均平稳;呕吐、头痛、头晕、颈肩腰背疼痛、下肢麻木酸困不适感比较及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舒适;睡眠时间比较观察组为7.12±1.05小时,对照组为5.23±1.14小时;腹胀程度比较(P=0.773),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P=0.564)均无差异.结论: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别给予术后垫枕、改变卧位、下肢按摩等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疲劳,有利于早期引流,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保证睡眠,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的舒适体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各种手术后患者104例,其中观察组43例,术后去枕平卧2h,以后按患者的需要每2h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照组61例按常规去枕平卧6h。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局部皮肤受压等情况及舒适度。结果两组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舒适度发生率、骶尾部皮肤压伤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不需要去枕平卧6h预防头痛,一般去枕平卧2h即可避免头痛,患者感到舒适,并可减少局部皮肤压伤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乐会明 《安徽医学》2010,31(8):937-937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卧位对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术后均枕7cm厚软枕;对照组术中不垫枕,术后去枕6h平卧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发生,而腰痛、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可根据手术需要采用垫枕或去枕卧位,以让患者舒适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王震 《中外医疗》2013,(23):99-99,129
目的探讨分析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9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108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研究组接受针内针单纯腰麻,对照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呼吸困难发生率、麻醉平面、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寒颤发生率、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术后腰酸腰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有特点,在剖宫产术中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下肢手术术后腰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南石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术前准备,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L4椎间隙穿刺。对照组选择正中入路穿刺法麻醉,观察组选择旁入路穿刺法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腰痛23例(32.8%),第7天腰痛15例(21.4%),第6周末腰痛10例(14.3%);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腰痛22例(31.4%),第7天腰痛2例(2.9%),第6个周末腰痛0例。观察组腰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侧入穿刺法引起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入法,可避免损伤脊间韧带和脊上韧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保永 《中原医刊》2013,(23):74-7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吾4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将1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新生儿出生后1、5minApgar评分、麻醉前及麻醉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麻醉用药量也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对产妇、新生儿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20例高龄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组60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6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注药后5min时MAP值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要小于对照组(P<0.05);注药后前10 min HR值均增快,实验组上升幅度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有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号皮针引导下25G细针腰麻穿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和皮针引导细针组(实验组)。观察细腰针脊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腰穿后脑脊液流出率及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结果脊麻注药完成以后,两组感觉阻滞平面、T1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穿刺时间(71.18±13.2)s,长于对照组的(55.10±15.8)s,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细针腰麻成功率93.3%优于联合麻醉组的76.7%;实验组腰穿成功后脑脊液流出通畅,优于联合麻醉组(P<0.05);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17.9%低于联合麻醉组的36.7%;两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减少术后穿刺点及腰痛发生,相对于联合麻醉,并不增加穿刺过程中引起的神经损伤,适用于年轻患者的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果术中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更明显,麻醉恢复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及组间比较,无明显改变,ASCAS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并观察其恶心、呕吐、术后宫缩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5 min的MAP、HR、SpO2等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宫缩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罗建伟 《四川医学》2014,(2):242-244
目的 探讨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9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硬-腰联合组(52例)和硬膜外组(44例),分别给予硬-腰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硬-腰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早于硬膜外组(P<0.05);硬-腰联合组麻醉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硬膜外组的88.64%(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目前剖宫产手术的一种较佳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的临床资料,为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在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等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P〈0.05);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具有起效快、肌松好、麻醉用药少、麻醉效果好、麻醉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58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6例,分别给予O.2、0.4、0.6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盐酸罗哌卡因。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感觉阻滞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作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2、6、12h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h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0%、9.3%,显著低于C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增强感觉阻滞作用,缓解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9.
熊新 《当代医学》2011,17(35):23-24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TVA)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TVA(F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R组).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R组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比F组缩短(P<0.01),拔管后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致下降.结论 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应用,术毕停药后清醒时间短,生命体征平稳,不易发生后遗呼吸抑制作用,但患者有明显伤口疼痛和烦躁,为此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丁宇 《中外医疗》2014,(33):42-44
目的:为了深入对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病患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82.5%的麻醉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3、5 h的血压情况分别是(126±19)mmHg、(121±7)mmHg、(119±13)mmHg低于对照组中病患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病患的麻醉起效时间为(47.3±14.2)s低于对照组(227.9±19.4)s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好,而且安全系数高,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