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中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作为供鼠,Wistar大鼠作为受鼠,建立同系和同种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实验共分三组,对照组取同系移植受鼠,AR组和PDTC组取同种移植受鼠,其中PDTC组受鼠于术后腹腔注射PDTC 100 mg.kg-1.d-1,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5和7 d,取各组血清和移植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real time PCR检测移植肾穿孔素(PFP)、颗粒酶B(GzmB)及Fas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移植肾NF-кB p65、PFP、GzmB及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PDTC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均较AR组显著减轻。术后各时间点,AR组和PDTC组PFP、GzmB和FasL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DTC组各mRNA表达较AR组显著降低(P<0.01)。AR组和PDTC组NF-кB P65、PFP、GzmB及FasL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DTC组各蛋白表达较AR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PDTC通过抑制NF-кB活化,进而减少PFP、GzmB和FasL的表达,减轻移植肾AR中的细胞毒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IL-1β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表达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13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抑制因子I-κBα蛋白、核转录因子K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人气道上皮hBI〉2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IL-1β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人原代气道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胞浆I-κBa蛋白,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加入IL-1β 1μg/L刺激0.5h,可见I-κBa活性降低;刺激1.5h可见hBD-2 mRNA表达。NF-κB抑制剂PDTC可抑制hBD-2 mRNA的表达,EMSA显示NF-κB的异型二聚体p65-p50参与了hBD-2表达的转录。结论一定剂量的IL-1β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NF-κB p65/pS0异型二聚体参与了IL-1β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3.
杨柏林  王欢  彭军  徐其明  余超 《武警医学》2014,(11):1131-1134
目的 观察高压氧干预(hyperbaric oxygenation treatment,HBOT)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NF-κB(p5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5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组)5只、创伤组(TBI)15只、高压氧干预组(HBOT)15只。采用Allen’s改良法制造大鼠自由落体重型脑损伤模型,Con组仅切开头皮去骨窗,TBI组给予撞击损伤,HBOT组于创伤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利用Western-blot法分别于伤后8 h及1、3、5、8 d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TBI组各时点脑组织NF-κB表达均升高(P〈0.05),损伤后3 d达高峰(0.7267±0.0305),5~8 d仍维持较高水平(0.5567±0.0603)。HBOT组各时点NF-κB表达水平均较TBI组下降(P〈0.05)。结论 高压氧干预可以减弱创伤后脑组织NF-κB(p50)表达,有效抑制炎性反应,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NF-κ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酞吡咯烷(PDTC)对内毒素休克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毒素休克模型,47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休克组(n=24)和PDTC拮抗组(n=15),留取肝、肺、肾组织检测HMGB1 mRNA表达及相应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内毒素攻击可导致动物肝、肺、肾组织HMGB1 mRNA表达广泛上调,分别于2~6h显著增高(P<0.05),12h呈现进一步升高趋势.PDTC处理后12h肝、肺、肾组织HMGB1 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其中肾组织于2~12h趋于伤前范围;同时,血清ALT、AST、BUN、Cr水平于6h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内毒素休克组(P<0.05).结论NF-κB抑制剂能显著抑制内毒素休克动物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内毒素介导HMGB1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并与脓毒症时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β-七叶皂甙(β-aescin)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62只SD大鼠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法制作脑外伤模型,随机分成四组: (1)假手术对照组(A); (2)创伤组(B); (3)β-七叶皂甙治疗组(C); (4)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治疗组(D)。每组分别在术后6, 24h和3d三个时相点收取脑组织标本,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测定脑组织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TNF-α蛋白水平,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NF-κB活性和TNF-α蛋白水平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P<0. 01);与创伤组比较,β-七叶皂甙和PDTC治疗组脑组织NF-κB活性(P<0. 01 )、脑组织TNF-α蛋白水平(P<0. 01)及脑组织含水量(P<0. 05)均显著降低。 结论 β-七叶皂甙可以抑制NF-κB活化,下调TNF-α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这可能是β-七叶皂甙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与神经元凋亡的共变关系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颅脑损伤组、颅脑损伤+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并在处理后6,24,168 h分别用免疫组化、RT-PCR、TUNEL法测定脑组织NF-κB、TNF-α和神经元凋亡水平. 结果在颅脑损伤后急性、亚急性期,颅脑损伤组损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TNF-α较假手术对照组和PDTC组表达明显增高,与神经元凋亡指数呈正相关;在颅脑损伤晚期颅脑拟伤组损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TNF-α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PDTC组,与神经元凋亡指数呈负相关. 结论 NF-κB和下游炎症因子可能在颅脑损伤后急性、亚急性期有促进神经元凋亡作用,在慢性期有抑制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PDTC对创伤复合内毒素所致大鼠ALI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PDTC)对创伤复合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对大鼠右上有胸壁撞击并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进行致伤,致伤前经尾静脉注射PDTC120mg/kg,观察伤后48h死亡率、肺组织MPO、NF-κB活性变化,同时检测TNFα、IL-8 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结果发现,PDTC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复合损伤48h大鼠的死亡率,其MPO、NF-κB活性与TNFα、IL-8 mRNA表达被显著抑制。说明PDTC能够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致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与合成释放,减轻炎细胞浸润,从而对复合损伤大鼠起到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抑制因子I-κBα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人气道上皮hBD-2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IL-1β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人原代气道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胞浆I-κBα蛋白,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 结果加入IL-1β 1μg/L刺激0.5h,可见I-κBα活性降低;刺激1.5h可见hBD-2 mRNA表达.NF-κB抑制剂PDTC可抑制hBD-2 mRNA的表达,EMSA显示NF-κB的异型二聚体p65-p50参与了hBD-2表达的转录.结论一定剂量的IL-1β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NF-κB p65/p50异型二聚体参与了IL-1β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入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 H2 S)干预大鼠棉花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H2 S组、烟雾组、烟雾+H2 S组,每组6只。复制大鼠棉花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在烟雾吸入或模拟烟雾吸入后,H2 S组、烟雾+H2 S组大鼠予以持续吸入H2 S 80 ppm+30%氧气6 h,对照组、烟雾组予以吸入30%氧气6 h,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NO、iNOS、NF-κB p65浓度,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 p65并进行半定量分析,荧光定量PCR法行肺组织iNOS mRNA定量。结果烟雾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MDA、NO、iNOS、NF-κB p65浓度和肺组织中NF-κB p65的累积光密度、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烟雾+H2 S组的上述指标较烟雾组均明显降低,如肺组织匀浆中NF-κB p65浓度(8123.51±2095.33) pg/ml vs (13803.19±2196.37) pg/ml,P<0.001;肺组织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1.04±0.24) vs (2.2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2S组iNOS浓度、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NF-κB p65的累积光密度高于对照组,但MDA、NO、iNOS、NF-κB p65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吸入H2 S的干预机制可能是吸入H2 S可抑制NF-κB p65的激活,使iNOS mRNA的转录合成减少,从而减少iNOS、NO生成,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减轻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NF-κB、Ⅰ-κB、P选择素和MCP-1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相互间关系及在糖尿病性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链佐星(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并随机分为3 d、1周、2周、4周和8周组,每组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P选择素、MCP-1、p38MAPK、NF-κB和纤连蛋白(FN);Western印迹测肾皮质Ⅰ-κB和p38MAPK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血糖和尿蛋白.结果:糖尿病3 d组可见肾脏指数大于正常组,出现蛋白尿.糖尿病1周组肾小管p38MAPK、NF-κB、P选择素和MCP-1表达明显增加,糖尿病2周组肾小管间质FN阳性表达增加,并且都随着糖尿病病程发展而增加,而肾皮质Ⅰ-κB蛋白从糖尿病1周开始逐渐减少.糖尿病4周,P选择素和MCP-1表达十分显著,并且与p38MAPK、NF-κB、FN、蛋白尿及肾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p38MAPK和NF-κB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管P选择素和MCP-1表达上调,并参与D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适应(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对大鼠大脑缺血性损伤早期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2,TLR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局灶永久性脑梗死模型,采用局灶缺血再灌注进行CIP干预,使用米诺环素抑制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神经功能5分评定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规律,检测大鼠额顶叶皮层组织TLR2/NF-κB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核因子抑制剂α(NF-κb inhibitor α,IκB-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变化. 结果 干预组大鼠小胶质/巨噬样细胞在大脑缺血性损伤后1h即存在活化,12 h迅速升高,活化速度及范围较缺血组显著增强(P<0.05);额顶叶皮层组织IκB-αmRNA 1 h即出现表达,TNF-α mRNA12 h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峰值水平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与缺血组比较,CIP明显提高大鼠存活率,改善神经功能,缩小梗塞体积(P<0.05),米诺环素明显抑制CIP上述神经保护作用(P<0.05). 结论 CIP可以使小胶质/巨噬样细胞在大鼠脑缺血性损伤早期迅速活化,可能通过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了脑缺血后过度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外伤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NF-κB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外伤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体上皮细胞NF-κB mRNA的表达,探讨NF-κB mRNA在外伤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晶体穿通伤建立外伤性白内障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晶体上皮细胞中NF-κB 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晶体损伤后3小时NF-κB mRNA的表达开始增强,24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 晶体损伤后晶体上皮细胞NF-κB mRNA的表达参与了外伤性白内障形成的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术后癌旁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核因子(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VX2肝癌兔模型并追踪肿瘤种植和生长情况。造模成功后将6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AE组仅行TAE术,联合治疗组在TAE术前3 d连续注射匹立尼酸,随后行TAE术。化学比色法检测术前术后模型兔外周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旁肝组织中PPAR-α、NF-κB和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癌旁肝组织蜡块中PPAR-α、NF-κB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 三组模型兔间术前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术后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TAE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癌旁组织中PPAR-α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A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F-κB mRNA、MMP-9 mRNA表达显著低于TA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癌旁组织中PPAR-α阳性率(70%)显著高于对照组(30%)、TAE组(20%);NF-κB(30%)、MMP-9(35%)阳性率低于TAE组(65%,75%),但与对照组(2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匹立尼酸可缓解肝癌TAE术后癌旁组织炎性反应和肝功能损伤,这可能与其促进PPAR-α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α7nAChR激活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使用成年SD大鼠构建AMI模型设立为AMI组,设立假手术(sham)组为对照;AMI大鼠注射5、10、20 mg/kg α7nAChR激动剂GTS-21,并在20 mg/kg GTS-21基础上联合注射miR-124抑制剂(Inhibitor+GTS-21-20),每组10只大鼠。统计检测心肌组织梗死面积,试剂盒法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CK的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zyme MB, 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cTn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CD3+、CD4+和CD8+细胞亚群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R-124的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验miR-124和TNF-α转化酶(TACE)的相互作用。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ACE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的梗死面积、CK、CK-MB、LDH、cTnT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且NF-κB、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和CD3+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0.05),CD4+/CD8+细胞比率下调(P<0.05)。与AMI组比较,AMI联合注射GTS-21后,miR-124的水平增加(P<0.05),大鼠的梗死面积增加,CK、CK-MB、LDH、cTnT的水平均增加(P<0.05);而且NF-κB、TNF-α、IL-1β、IL-6的水平下调,以及CD3+细胞比例减少(P<0.05),但是CD4+/CD8+细胞比率上调(P<0.05)。另外,TACE在AMI中表达上调,而GTS-21明显抑制TACE的表达,并促进miR-124的表达,还确定TACE是miR-124的靶基因。miR-124的抑制剂inhibitor明显减弱GTS-21对大鼠炎症和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激活α7nAChR通过上调miR-124从而抑制TACE并改善AMI大鼠炎症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减轻脊髓损伤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1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高压氧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高压氧组4组,每组再随机平分为1、3、7、14d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使用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评分(BBB评分)评价后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HMGB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织HMGB1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和3d时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7d和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7、14 d BBB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降低HMGB1表达,减轻脊髓损伤继发炎性反应,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buty lphthalide,DBT)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探讨DBT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疗效。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丁基苯酞大剂量治疗组(DBT1)、丁基苯酞小剂量治疗组(DBT2)、丁基苯酞预防组(DBT3),用药1月,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BT不同剂量治疗1月后,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减轻;NF-κBp65、COX-2阳性细胞数表达减少(P〈0.01),且不同剂量组间亦有差异(P〈0.01)。结论丁基苯酞改善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实验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丢失,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NF-κB、COX-2表达,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腺苷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腺苷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及腺苷后适应组(ADOP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终点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TC染色),心肌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RT-PCR),同时观察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并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Sham组心肌组织形态改变不明显,IR组心肌损伤较重,IPTC组及ADOP组中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与IR组比较,ADO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NF-κBmRNA的表达水平及IL-6、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SOD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ADOP组与IPTC组相比,除NF-κBmRNA的表达及IL-6的分泌稍许降低(P<0.05)外,其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腺苷后适应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及NF-κB活化所诱导的早期炎症反应,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模拟失重对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健康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分为悬吊7天、21天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悬吊7天及21天组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水平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P〈0.05)。悬吊21天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较悬吊7天组减弱(P〈0.05)。结论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考虑与肺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朱哲  杨国红  赵季红 《武警医学》2021,32(8):676-680
 目的 探讨高盐刺激下巨噬细胞表型偏移的可能机制,为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TonEBP慢病毒干扰稳定细胞株,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onEBP干扰效率,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感染组细胞株用于后续实验。给予各组相应干预后同步培养24 h,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TonEBP、NF-κB及其M1、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onEBP、NF-κB、pNF-κB、pIKKα/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TonEBP -shRNA稳定干扰细胞株,与Control组相比其TonEBP干扰效率达70%;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单纯高盐干预下Raw264.7细胞TonEBP、NF-κB和M1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高盐刺激下分别干扰TonEBP、NF-κB的表达后,M1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纯高盐刺激下Raw264.7细胞TonEBP、p-IKKα/β、NF-κB、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NF-κB,p-NF-κB,p-NF-κB与NF-κB比值增加;高盐刺激下分别干扰TonEBP、NF-κB的表达后,p-IKKα/β、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 TonEBP/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高盐刺激下Raw264.7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发生偏移的可能机制;调节TonEBP/NF-κB信号通路,可改变高盐诱导下Raw264.7细胞表型偏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