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5年,再发l小时"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既往曾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行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中与心动过速机制相关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行心房S1S2500/330~320ms刺激时,A2H2跳跃112ms诱发心动过速,心率约150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腔内电图示VA融合,行心室拖带刺激逆行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似,并且于心动过速时在希氏束不应期内给予心室期前刺激不能阻滞心动过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Bp130/80mmHg,R18次/分,HR15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急查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正常,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房室不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62%.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动过速(见图1),心率约150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70mg心律平静脉注射后,复查心电图,仍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表现为每2个规律的QRS波群之后出现1个逆行独立的P波,以Ⅱ、Ⅲ、aVF、V1导联明显,包括隐藏于QRS波群中的逆行P波,心房率约为150次/分,提示心动过速时室上性激动3:2下传心室,随后行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率约75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年余,再发3h就诊。体检:BP11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105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P波难以辨认,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R间期规则,为0.56s,频率107次/min。食管导联心电图(图1B)可见畸形QRS波群后有P-波,其R-P-间期0.16s,P--R间期0.40~0.42s,考虑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且P--R间期延长,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较慢。其原因可考虑为快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慢径路下传。因未作S1S2法等电生理检查,无法确定有无房室结…  相似文献   

3.
彭晖  吴永全 《心电学杂志》2009,28(3):185-187
患者女性,53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10余年。高血压10余年。体检:BP160/60mmHg,R86次/min。心尖呈抬举样搏动,心界扩大,心尖部可闻及3级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心电图有以下特点:①频率快,200次/min,肢体导联可见等电位线;②多呈2:1传导,呈窄QRS波群型;③1:1下传时,QRS波群呈有束支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体表心电图(图1)显示:P波宽度由窦性心律时的80~110ms缩短为心动过速时的60~70ms,在Ⅰ、aVR、aVL直立,Ⅱ、Ⅲ、aVF负正双相,V1倒置,R—P间期〉P—R间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简便、快捷鉴别疑难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分别对20例间隔旁路(包括4例慢旁路),20例房室结双径路(包括不典型房室结双经路1例)以及11例房速(6例房速,5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路消融术后S1S1心房刺激模拟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过程中行心室RS2刺激,所有患者心室RS2刺激均能夺获心室并且逆传心房,而且不终止心动过速,观察心室刺激时心房的反应,反应方式分别为V'-A'-V-A(V'S2刺激后心室波,A'V'波逆传心房波,V心动过速时室波,A心动过速时房波)或V'-A'-A-V.结果20例间隔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均为V'A'VA,其中16例V'A'间期<A'-V间期,4例慢旁道V'A'间期>A'V间期,V-A均较远(>60ms),V'A'间期与VA间期相近.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呈V'A'-V-A14例,呈V'-A'-A-V6例,1例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VA间期130ms,余13例呈V'-A'-V-A反应的患者VA均较近(VA<60ms),6例呈V'-A'AV的患者AV较近或者融合(AV<60ms).6例房速以及5例模拟房速患者心室RS2刺激均呈V'-A'-A-V反应,AV均较远(100ms).结论心动过速过程中行RS2心室刺激,是鉴别疑难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快速、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男性,14岁。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Ⅱ和V1导联同次不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为97次/min,呈持续2:1房室传导。下传的心室波呈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交替,P—R间期亦呈长(0.30s)短(0.20s)交替。提示房室结快慢径路纵行分离,快径路经左束支下传心室,慢径路经右束支下传心室,未下传的P波为房室结快慢径路顺传同时受阻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2:1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交替传导阻滞,P—R间期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6.
三分支(即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常伴室内复杂传导,导致复杂心电图,诊断较困难。本文报道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不同程度的左后分支传导阻滞,造成下传的QRS形态多变的动态变化。患者,男,61岁。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形成。监护Ⅱ导联心电图连续记录(图1 )示:窦性心律,P P间期72 0ms,频率83次/min。其中第1行的R1~5、第2行的R3~5、第3行的R3~4及第4行的R3~5为下传的QRS波群,P R间期2 80ms。第2行的R1~2 、第3行的R1~2 及第4行的R1~2 为交界传导性逸搏,逸搏间期1 780ms ,频率36次/min。图中所…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8岁。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窦性P波与QRS波无关,频率与交界性频率相同;交界性节律以2∶1,3∶2,4∶3,5∶4文氏型下传阻滞,有时呈4∶2,5∶3顿挫型文氏型下传。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下传阻滞。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心悸、气短10年,欲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心悸呈突发突止,持续数小时,自行缓解,无黑矇及晕厥。门诊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示宽QRS波心动过速,节律整齐,频率172次/min,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79次/min,AH 85 ms,HV57 ms。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至300 ms时出现VA传导  相似文献   

9.
患者体表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P’60 ms。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致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径路蝉联现象、快径路一度阻滞。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年龄10个月,以"发热4天,抽搐1次"入院。头颅CT未见异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构正常。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率是55次/分,全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室内传导阻滞图形、QTc间期大于450 ms。入院后,因患儿心室率慢,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当心房率变慢时,房室可1∶1下传;当心房率增快时则出现3∶1下传。基因测序发现KCNE1基因c.226G>A (p.D76N)杂合变异。诊断为长QT综合征5型合并心脏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1.
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交替隐匿性传导的反文氏现象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在心房调搏中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常规心电图示快心率依赖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为在经食道心房调搏中描记的V_1导联。上行S_1S_1=280ms连续描记示:房室呈2:1传导,下传心搏SR间期逐次延长(190→240→250→260ms)并呈周期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6岁。因发作性心动过速10余年,加剧1月入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图略)。术前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图1A)示S1S1分级递增100次/min刺激,除第12次S波外均稳定起搏心房。第1-4个QRS波群正常,S—R间期180ms。第5-7个QRS波群逐渐形成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起始可见δ波。第8个QRS波群起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6波明显,自第5个S波起S—δ间期保持200ms不变。第11个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并引起一次逆向性房室折返,使第12个S波未能起搏心房。因第12个QRS波群提前发生,其后2个QRS波群恢复正常。S1S1分级递增刺激从110—190次/min时,QRS波群均呈上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图略)。分级递增刺激210次/min(图1B)时,从第2个S波起其后QRS波群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从220ms逐渐延长至300ms,第10个S波未下传,表现出文氏型传导。220次/min刺激(图1C)时出现2:1房室传导,QRS波群仍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长达260ms。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时,旁道还表现递减性传导特征(图2)。S1S1分级递增160次/min时,诱发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动过速(图3)。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因头昏20年,加重4天入院。查BP160/95mmHg,HR63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63次/分,节律偶不齐,胸片示主动脉结增宽,左心室肥大。动态心电图图1示:A图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当房速频率增快时,可见QRS增宽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B图示房速频率减慢时,可见增宽的QRS波变正常。心电图诊断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下传型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14.
报道两例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合并右后隔慢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两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和心室程控刺激评价消融前后电生理变化。心脏标测证实两例病人存在右侧显性房室旁道 ,阻断该旁道后AV间期延长达 16 3和 16 7ms,QRS波群变宽呈完全预激形 ,程控刺激和标测证实为右后隔慢旁道 ,前传速度慢但无递减传导 ,无VA传导 (例 1)或VA递减传导 (例 2 )。消融阻断慢旁道后AV再次延长达 188ms和 2 17ms,心室预激消失 ,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形 ,心室刺激见VA分离。结论 :两例病人为右侧游离壁显性房室旁道合并右后隔慢旁道 ,前者掩盖后者的前向传导。正常房室传导束 (AVN HPS)的传导速度慢于慢旁道是其显现前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宽QRS波的心动过速 (WCT)是指频率 >10 0次 /min和QRS波时限≥12 0ms的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某些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都可以表现为WCT ,其临床意义处理原则是不同的。及时准确认定WCT的性质是很重要的。1 可能发生WCT的情况①心房颤动 (Af)伴预激综合征(WPW) ;②Af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及蝉联现象 ;③Af伴束支传导阻滞 ;④VT。⑤SVT伴束支传导阻滞。⑥SVT伴室内差异性传导。2 室上型WCT的ECG特征2 1 快速型房颤伴WPW ①心室率极快 >16 0次 /min。②增宽的R R间期绝对不等 ,最长R R间期超过最短R R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冠心病.同次心电图V_1导联2个片段(附图)示房性节律基本规整,P波频率158次/min,平均P-P0.38s.上行2:1房室传导阻滞(A-VB),下行2:1与连续2个P波下传受阻的4:2A-VB交替.2:1A-VB下传的P-R及4:2A-VB第1个下传的p-RO.20s,4:2A-VB第2个下传的 P-R跳跃式延长达0.36s.长P-R后的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1)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一向被认为是相应束支或分支传导障碍所造成,但近年来电生理研究发现,希氏束内阻滞也可产生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今将我院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0岁,因高血压、眩晕入院。体检:BP218/90mmHg(29/12kPa),心率43次/min,律齐无杂音,余阴性。体表 ECG(图Ⅰ)示:Ⅱ导联 P 波直立,P-P 间距720ms,P 波后 QRS呈2∶1脱落,下传 P-R 间期220ms,QRS 呈完  相似文献   

18.
收集临床慢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5例,就其诊断及处理浅述体会如下:1.资料: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62岁~76岁,平均为67岁,其中冠心病3例,充血性心肌病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心电图诊断见图1~3。2.分析:5例中所出现的宽大QRS波,均与心室频率密切相关,这类束支传导阻滞在心室率变慢时即出现而心室率增快时即消失,为所谓的慢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如图1为Ⅰ导心电图,呈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当P波未下传心室在较长间歇后出现一宽大QRS波,时限>0.12秒,其示可见相关窦性P波,且P-R间期均固定不变,提示该宽大QR…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88岁。3个月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此次突发晕厥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率35次/分,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长达0.70s。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最长持续时间29s伴短暂阿斯发作,自行终止(图1B)。次日患者发作频率增多,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未见阿斯发作,第三天改为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图略)。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2岁,有反复心动过速发作史.每次发作仅数min到数10min易发易止,从未记录到发作时心电图.间歇期常规心电图和X线胸片及心脏B超无异常发现,食管电生理检查见图1A示程控刺激S_1S_2法,基础周期600ms,S_1S_2380ms时下传的QRS呈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当S_1-S_2反扫到370ms、360ms时S_2-R均为200ms,下传的QRS已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CLBBB),于T波顶端可见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