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磷中毒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2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中度有机磷中毒组(2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组(13例)3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上述3组儿童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对3组儿童心肌酶测定结果显示: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组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儿的心肌酶升高提示这些患儿存在心肌受损,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哮喘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2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轻度哮喘组(37例)、中度哮喘组(29例)、重度哮喘组(13例)和缓解期组(25例)5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上述5组儿童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5组儿童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显示:中重度哮喘组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中重度哮喘患儿的心肌酶升高提示这些患儿存在心肌受损,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9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及其与中毒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97例记录心电图,轻、中度组中毒后3天内查血清心肌酶谱1次,重度组连续心电监护,并分别于中毒后第1、3、5、7天抽血查心肌酶谱.对照组抽血查心肌酶谱1次.结果心肌酶谱于中毒后逐渐升高,中毒后第3天达到高峰,随着病情好转,于中毒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心肌酶谱活性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升高,中、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间心肌酶谱各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异常中重度组18例,中度组9例,轻度组7例,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AOPP常引起中毒性心肌损伤,导致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改变;(2)AOPP心肌酶升高与中毒严重程度有关,心肌酶水平极度升高,多示病情严重,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36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入院后记录心电图,于中毒后3日内抽查心肌酶谱,对死亡组与成活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OPP死亡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成活组(P<0.01),心肌酶谱较成活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AOPP引起心肌损害,表现为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且损害程度越大,心肌酶谱越高,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18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 18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含量。结果 发现普通型菌痢组明显低于轮状病毒肠炎组 (P<0 .0 1)和中毒型痢疾组 (P<0 .0 1)。心电图和心肌酶同时变化的患儿与单纯心肌酶谱变化的患儿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可伴有心肌损害 ,心肌损伤的轻重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关。心肌酶及心电图同时有改变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测定心肌酶含量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受损及损伤之轻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心肌酶的测定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8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CK、AST、LDH)进行测定,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结果采用t检验.结果: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升高明显(P<0.01);血清心肌酶水平于第5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在中毒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早期对心肌功能进行保护,可降低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英杰  吴贤仁 《河北医学》2004,10(5):417-41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内在机制。方法:对78例AOPP患者和正常人2ml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谱。结果:轻中度中毒组患者心肌酶谱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中毒心肌酶谱测值显著高于轻中度中毒组(P≤0.01);呼吸肌麻痹组心肌酶谱显著高于重度中毒组(P≤0.01)。结论:AOPP越重,心肌酶谱的水平升高越显著,反映心肌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不同程度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3例,按中毒的程度分为轻中度、重度、中间综合征组,分别于中毒的第1、2、3、5、7d采集静脉血3ml,测定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CK、CK-MB、LDH、α-HBDH、AST)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在中毒的第3天对上述项目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cTnI在中毒后第2天达高峰,第7天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中毒程度加重,血清cTnI升高越明显,以中间综合征为著,且各组cTnI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心肌酶谱。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清cTnI比心肌酶谱值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更早,升高的幅度更明显、持续的时间更长,更具有临床意义,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时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定56例AOPP患者血清cTnⅠ,免疫抑制法检测心肌酶谱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功能改变.结果 AOPP患者的血清cTnⅠ和心肌酶谱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程度中毒患者血清cTnⅠ和心肌酶谱值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但cTn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肌酶谱.结论 AOPP越重,血清cTnⅠ值升高越显著,血清cTnⅠ检测可以反映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心肌损害,比心肌酶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对42例亚硝酸盐中毒者进行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 中毒组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程度的亚硝酸盐中毒心肌酶升高程度有显著差异,酶增高的程度与中毒程度成正比.结论 心肌酶含量增高为心肌损害的表现,心肌酶水平可作为心肌受损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人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血清中的肝功能6项(ALT、AST、TP、ALB、TBiL、DBiL),肾功能3项(BUN、Cr、UA)、心肌酶谱(LDH、CK、CK-MB、α-HBDH)以及血脂4项(TG、TC、HDL-C、LDL-C)的值。结果发现溶血标本对肝功能6项、心肌酶谱以及TC影响较大,差异显著(P〈0.05);而对肾功能的指标几乎没有影响,对TG、HDL-C、LDL-C的影响也较小(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一些常用生化检测项目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其中轻症支气管肺炎80例(轻症肺炎组),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重症肺炎组)。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这些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酶谱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AOPP患者(中度中毒组22例,重度中毒组4例)入院当日及此后第2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和第11天重复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B)水平.结果中度组酶值仅部分升高,重度组则明显升高,第1日值两组比较P<0.05;酶水平呈规律性变化,CK值于第2日达到高峰(与第1日比P<0.05),CK-MB、GOT、LDH及HBDB值于第1至2第日达到高峰,中度组第5至第7日降至正常,(第5日与第1日比P<0.05),重度组第7至第11日降至正常(CK、CK-MB、GOT值第5日与第1日比P<0.05,第9日与第5日比P<0.05,LDH、HBDB值第9日与第1日比P<0.05).结论中毒越重,血清CK、CK-MB、GOT、LDH及HBDB等酶值越高,酶值可用于估计AOPP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酶值呈动态变化,病情越重酶值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麻醉诱导后2 h,A组CK、CK-MB值、LDH及HBDH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CK和CK-MB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3 d,A、B两组CK值升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AST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且A、B两组相比较,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C、D两组仅CK值在术后3 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A、B两组的同时值(P<0.01),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2 h CK、CK-MB、HBDH值升高(P<0.01),LDH值升高(P<0.05);在术后3 d CK值升高(P<0.01).与D组比较,B组CK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升高(P<0.01),CK-MB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能使心肌酶升高,但安氟醚所致的心肌酶升高幅度更明显;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防止安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时心肌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王焱 《中外医疗》2010,29(19):14-1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轻度窒息组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CK-MB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艾司洛尔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给予艾司洛尔治疗。另选10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LDH、CK、CK-MB、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较之治疗前,艾司洛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LDH、CK、CK-MB、NE水平均出现显著的下降,均P<0.05。结论:艾司洛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以显著改善其心肌酶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效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SARS临床排除病例与 SARS病例心肌酶谱和体液免疫的特征 ,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临床排除病例与 SARS病例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 IFCC)推荐方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EL ISA)、双抗原夹心 EL ISA分别检测 18例 SARS临床排除病例和 4 5例 SARS病例入院第 2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 AST)、乳酸脱氢酶 ( L DH)、肌酸激酶 (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羟丁酸脱氢酶 ( HBDH)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 ,补体 C3、C4、C反应蛋白 ( CRP)的含量 ,以及血清抗 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 :SARS临床排除病例组 AST活力显著低于 SARS病例组 ( P<0 .0 5 ) ,L DH、HBDH活力也显著低于 SARS病例组 ( P<0 .0 1) ,CK、CK- MB活力与 SARS病例组无显著差别 ( P>0 .0 5 )。 SARS临床排除病例组 CRP含量显著低于 SARS病例组 ( P<0 .0 5 )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补体 C3、C4含量与 SARS病例组差异不显著 ( P>0 .0 5 )。间接 EL ISA检测 SARS临床排除病例特异性抗体 Ig G和 Ig M均为阴性 ,SARS病例组特异性抗体 Ig G阳性 32例 ,Ig M阳性 19例 ,累计阳性 34例 ;双抗原夹心 EL ISA检测 SARS临床排除病例特异性抗体阳性 1例 ;SARS病例组特异性抗体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恢复血液灌注 3 0min ,于缺血前舌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F2 ( 1mg kg ,2mg kg ,4mg kg)。测定血清CK ,CK·MB、LDH、HBDH、GOH、SOD、MDA的含量 ;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F2 能降低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心肌酶CK、CK MB、LDH、HBDH、GOT的释放 ,保护SOD的活性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 ,并呈量效关系 ;透视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F2 能较好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患者的救治提供合理的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就诊5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生存组33例,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急诊措施,临床检查指标等一系列资料.结果:利用Spa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生存组机械通气的方式,开始洗胃的时间,以及是否血液灌输与死亡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血液检测指标的分析表明,生存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而HCO3-浓较死亡组相比稍偏高,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开始洗胃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CK及LDH水平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K,LDH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开始洗胃时间,机械通气方式,血液灌输等急救措施与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预后相关,尽早洗胃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生存机会,高水平的血清CK,LDH以及较高APACHEⅡ评分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