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 G2 基因(ABCG2) rs3114018位点与武陵山地区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i-SNP结合多重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9例原发性痛风患者、1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者的ABCG2 rs311401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痛风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均是痛风的易感因素(OR=5.861,95%CI:2.239~15.340,P<0.001;OR=2.461,95%CI:1.671~3.622,P<0.001);高尿酸血症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位点多态与高尿酸血症没有相关性(P>0.05);痛风组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基因型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分别使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了4.131倍和1.994倍。结论:ABCG2 rs311401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武陵山地区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相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原发性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痛风;该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在药物安全使用上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大学生对药品知识和药物安全使用行为,加强对大学生药品知识教育,以改善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陆光辉 《华夏医学》2004,17(2):239-240
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我院入学新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我科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全部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T)检测,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5项检测。现将6年来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2000~2005年对大学生军训中发生的伤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0~2005年桂林医学院参加军训的新生伤病资料汇总分析。当年9~10月份以室外队列训练为主,辅以实弹射击及短期拉练等。2结果与分析本次军训共7 332人,发生各类军训伤病400例,发生率为5.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人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血清中的肝功能6项(ALT、AST、TP、ALB、TBiL、DBiL),肾功能3项(BUN、Cr、UA)、心肌酶谱(LDH、CK、CK-MB、α-HBDH)以及血脂4项(TG、TC、HDL-C、LDL-C)的值。结果发现溶血标本对肝功能6项、心肌酶谱以及TC影响较大,差异显著(P〈0.05);而对肾功能的指标几乎没有影响,对TG、HDL-C、LDL-C的影响也较小(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一些常用生化检测项目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自然转变规律。方法对399例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399例HBV携带者中起始HBsAg阳性381例,阳性率为95.5%,随访期间HBsAg阴转28例(7.3%),15例(3.9%)出现抗-HBs阳转;最初检HBeAg阳性129例,阳性率32.3%,随访期间HBeAg阴转46例(35.7%),23例(17.8%)出现抗-HBe血清转换。最初HBeAg阳性129例中,随访终点时HBsAg阴转13例(10.1%);HBeAg阴性270例中,随访终点时HBsAg阴转21例(7.8%),在随访期间,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者11例(2.8%),其中5例(1.3%)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3倍正常值上限)。结论HBV在体内复制的过程中可产生不同的抗原,抗原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又可产生相应的抗体,随着病毒感染的时期不同以及个体间免疫应答的差异,血清HBVM的检测结果显示可有多种模式,且不同的模式很有可能互相转变或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校大学新生的乙肝防治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 选择480例桂林医学院2008级临床、国护、药本、检本四个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乙肝防治认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乙肝防治认知水平,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三个方面.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乙肝防治认知水平.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学生平均得分为67.18分,总合格率为68.75 %;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平均得分为86.54分,总合格率为98.33 %.结论 高校大学新生的乙肝防治认知水平总体较低,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学生的各方面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的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标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医学检验科,大大增加了检验工作人员接触阳性标本的概率。这期间,医学检验工作者应全面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理论和标准操作防护规范,区分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隔离病区患者标本、普通患者标本,严格制定患者检查及标本送检、检测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消毒处理,避免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就诊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以2013-2015届湖北民族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医学检验技术优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自然转变规律。方法 对399例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 结果 399例HBV携带者中起始HBsAg阳性381例,阳性率为95.5% ,随访期间HBsAg阴转28例(7.3%),15例(3.9%)出现抗-HBs阳转;最初检HBeAg阳性129例,阳性率32.3% ,随访期间HBeAg阴转46例(35.7%),23例(17.8%)出现抗-HBe血清转换。最初HBeAg阳性129例中,随访终点时HBsAg阴转13例(10.1%);HBeAg阴性270例中,随访终点时HBsAg阴转21例(7.8%),在随访期间,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者11例(2.8%),其中5例(1.3%)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3倍正常值上限)。结论 HBV在体内复制的过和中可产生不同的抗原,抗原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又可产生相应的抗体,随着病毒感染的时期不同以及个体间免疫应答的差异,血清HBVM 的检测结果显示可有多种模式,且不同的模式很有可能互相转变或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