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肌瘤内注射能否增加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靶区能量沉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HIFU组(H组)和无水乙醇联合HIFU治疗组(E+H组),E+H组于HIFU治疗前1 h行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肌瘤内注射,比较两组HIFU消融辐照时间、辐照剂量、能效因子(EEF:消融单位体积所需辐照能量),灰度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E+H组HIFU辐照时间、辐照剂量、能效因子明显低于H组(P<0.05),E+H组以团块状强回声为主,H组以非团块状强回声为主,治疗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E+H组。结论无水乙醇肌瘤内注射能够增强HIFU能量在子宫肌瘤内部的沉积,提高HIFU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剂量,减轻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生理盐水局部注射能否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能量沉积、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率。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无水乙醇组、生理盐水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前30 min在彩超引导下向肌瘤内注入无水乙醇、生理盐水各5 ml,对照组仅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3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能效因子(单位体积所需辐照能量)、体积消融率及并发症。结果无水乙醇组、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能效因子分别为:(4.88±1.51)J/mm~3、(8.71±1.73)J/mm~3、(13.57±2.21)J/mm~3,无水乙醇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P<0.05);体积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水乙醇组较生理盐水组下腹疼痛的并发症增多(P<0.05),无水乙醇组、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水乙醇、生理盐水局部注射均能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能量沉积、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率,且无水乙醇优于生理盐水作用,但无水乙醇所致的下腹疼痛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6例,用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运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能帮助有效止血,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其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磁共振T2WI信号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2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磁共振(MRI)T2WI信号分为高信号组、等信号组、低信号组,比较3组术前超声造影参数中的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及治疗相关指标;消融率≥70%为消融满意组,消融率70%为部分消融组,评估术前超声造影参数与消融率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根据T2WI信号分为高信号组(35例)、等信号组(27例)、低信号组(60例),高信号组TTP、消融率低于等信号组和低信号组,而PI、MTT及治疗时间、治疗功率、热剂量高于等信号组和低信号组(均P0.05),等信号组与低信号组TTP、PI、MTT及治疗时间、治疗功率、热剂量、消融率比较无差异(P0.05)。消融满意组88例(72.1%),部分消融组34例(27.9%),消融满意组TTP高于部分消融组,PI、MTT低于部分消融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IFU治疗消融率与TTP呈正相关(r=0.352,P0.05),与PI、MTT呈负相关(r=-0.311、-0.394,P0.05)。结论:T2WI信号评估不同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有较高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参数与HIFU消融率有相关性,可作为HIFU治疗指导手段。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单次整体超声消融治疗无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医疗急救3G系统车载终端计量检定,以利于其定位准确、行驶路线正确和救治[摘要]目的:分析单次整体体外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方法:对子宫肌瘤单次整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治疗资料及术中所见、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HIFU治疗平均功率362~400W、辐照时间998~2947s、治疗剂量398500.0J~1178800.0J、治疗强度789~1091s/h;HIFU治疗后1l~1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核磁共振检查或超声检查提示瘤体未明显缩小或稍增大,HIFU治疗后至手术时间为11~22个月;其中4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超声所见:子宫浆膜层光滑,与盆腔脏器、腹膜均无粘连,受照子宫肌瘤病灶中心1/2~4/5区域均为灰白色干酪样或乳状坏死,瘤体表层1/5部位见粉色典型螺旋状平滑肌组织结构、质地较软,部分呈囊性变;子宫浆膜层、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外观正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瘤体组织为平滑肌组织或有透明变性,无恶性病变组织。结论:肌瘤的部位、瘤体血供及治疗能量是影~NHIFU疗效的重要因素,个体化治疗是HIFU成功的原则,彩色多普勒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宫峡部套扎联合垂体后叶素小剂量分次注射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拟行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66例,以随机单盲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行腹腔镜剥除术,术中对照组予以传统缝合止血联合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观察组予以子宫峡部套扎联合垂体后叶素小剂量分次注射。比较两组止血疗效、手术情况、用药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并发症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月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6±7.9ml)、术后肛门排气(1.6±0.6d)及住院(4.7±1.1d)时间均少于对照组(74.3±9.6ml、2.1±0.7d、6.0±1.3d);两组用药15 min后DBP、SBP、HR水平均较用药前提高但观察组(74.3±5.4 mmHg、110.3±9.1 mmHg、75.5±4.6次/min)均低于对照组(78.0±6.1 mmHg、117.0±10.0 mmHg、80.9±5.3次/min)(P<0.05);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患者35例,给予HIFU消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CEUS)检查,评估瘤体体积及血供情况,根据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SF-QOL)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对比分析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共消融88个肌瘤,HIFU治疗前肌瘤平均体积为(46.95±24.32) cm~3,治疗后6个月肌瘤平均体积为(27.35±17.68) cm~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消融率为(77.80±5.93)%。HIFU治疗6个月后,体积缩小率为(43.40±10.53)%。根据UFS-QOL表评分,治疗6个月后UF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U治疗前后的FSH、E2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IFU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消融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围绝经期卵巢内分泌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用益母草+缩宫素注射液及垂体后叶素止血的特点。方法 5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病员,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术中予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宫体注射;对照组术中予垂体后叶素宫体注射。观察2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最大波动幅值及心率最大波动幅值。结果术中失血量治疗组[(73.81±12.33)ml]与对照组[(73.22±8.70)ml]相当(P=0.085,P0.05);手术时间治疗组[(62.18±7.68)min]与对照组[(62.62±11.30)min]相当(P=0.191,P0.05);平均动脉血压最大波动幅值治疗组[(6.93±3.81)mm Hg]小于对照组[(26.15±9.56)mm Hg](P=0.000,P0.05);心率最大波动幅值治疗组[(5.55±3.69)次/min]小于对照组[(13.50±8.65)次/min](P=0.000,P0.05)。结论益母草+缩宫素注射液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能提供与垂体后叶素相近的止血作用,同时具有对循环系统功能干扰更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但是对于HIFU治疗时妊娠的处理及妊娠结局鲜有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时妊娠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不同处理方式对妊娠的影响、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时机选择的问题、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若同时合并妊娠时胎儿去留的问题以及近期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后对流产手术操作的影响等,以期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及术后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9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中分别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观察组)、缩宫素(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血压波动>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的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方式。方法:选择某医院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17例(A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7例(B组)及单纯行剖宫产17例(C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产后出血情况、产褥感染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B、C组(P〈0.05),但三组间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处理巨大子宫肌瘤安全、可行,但必须强调整个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改良剔除术与传统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4个≤肌瘤数目≤10个)患者42例,其中改良腹腔镜剔除术21例(A组),传统腹腔镜剔除术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肌瘤遗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手术时间、肌瘤遗漏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与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肌壁间肌瘤,术中定位困难,寻找肌瘤时间长,小肌瘤容易被遗漏,改良后的手术方法解决了肌瘤的定位难题,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肌瘤遗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12个月雌二醇(estradiol,E2)、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2、FSH、LH水平术后6个月观察组分别为(50.76±1.49)pg/ml、(7.26±1.26)、(7.36±1.36)mU/ml,对照组分别为(27.84±1.65)pg/ml、(16.84±2.42)、(16.84±2.38)m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58、23.554、23.200,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分别为(48.73±1.53)pg/ml、(7.85±1.49)、(7.62±1.57)mU/ml,对照组分别为(21.36±1.38)pg/ml、(18.54±3.92)、(18.73±3.28)m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110、17.100、20.495,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妇女激素水平影响小,优于子宫全切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悬吊式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行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65例(悬吊组),行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65例(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持续发热时间、腹腔镜引流量等指标,同时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复发因素。结果悬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镜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53.5±20.9)min比(100.8±26.7)min、(92.7±18.9)ml比(168.4±19.6)ml、(94.3±13.8)ml比(186.5±24.7)ml],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8%(2/65)比33.85%(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随访1—3年,共38例复发,复发率为29.23%(38/130),其中对照组发生近期(术后3—6个月)复发3例,悬吊组无近期复发。初潮年龄≤13岁、多发肌瘤、手术时年龄〈35岁与复发有关(P〈0.01或〈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操作快捷安全、预后效果显著、疼痛程度轻微、肌瘤切除彻底、住院周期短、近期复发少等优势。另外,初潮年龄≤13岁、多发肌瘤、手术时年龄〈35岁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采用JC 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子宫肌瘤患者58例(88个肌瘤),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靶肌瘤内部凝固性坏死发生率为98.9%(87/88),凝固性坏死体积占靶肌瘤体积98.9%。治疗后3个月,肌瘤最大径平均缩小11.04 mm,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1,P=0.000)。不同大小子宫肌瘤治疗后的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有效率100%。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大小的子宫肌瘤行HIFU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黄玲 《现代保健》2014,(17):76-78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中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48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SAS和HAMA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3.6±0.8)分、(2.2±0.7)分、(1.9±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0)分、(4.9±1.3)分、(5.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5.18±3.06)分、(14.12±2.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4±3.24)分、(17.4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云南白药结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胎盘胎膜残留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将68例胎盘胎膜残留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水囊组,n=32)和试验组(云南白药纱布垫+水囊组,n=36)。两组均行同式的宫腔水囊压迫操作,试验组加用云南白药20 g +生理盐水50 mL的液体浸润的无菌纱布垫,于水囊侧胎盘胎膜残留处贴敷。比较两组操作所需时间、止血显效时间、留置时间;24 h留置出血量,取出过程阴道出血量,取出后12、24 h阴道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1周内残留物排出(〈3 cm)及产褥病率。结果:两组操作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止血显效时间为(217.83±22.56)s,留置时间为(13.34±1.25)h,24 h留置出血量为(880.21±12.53)mL,取出过程阴道出血量为(14.67±1.13)mL,取出后12、24 h阴道出血量分别为(8.05±1.46)mL、(3.27±0.21)mL,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为(7.82±0.96)d,1周内残留物排除(〈3 cm)为(31.05±0.57),产褥病率为(33±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云南白药结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胎盘胎膜残留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势于单纯宫腔水囊压迫治疗,为临床治疗胎盘胎膜残留性产后出血提供了良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曾伟兰 《现代保健》2013,(16):32-34
目的:探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在中孕引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收治的妊娠14~27周要求引产的8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对比两组患者引产过程中以及引产后各项指标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宫颈成熟情况。结果:观察组腔内注射到宫缩以及排胎开始的时间、总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在第一次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后,均出现宫缩,娩出胎儿,引产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有1例患者在第一次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后72h没有出现宫缩,给予第二次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后才成功娩出胎儿,引产成功率为97.56%。观察组引产后的阴道失血量(82.79±34.2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5.73±31.46)ml;观察组胎盘滞留粘连的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0%;观察组宫颈成熟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中孕引产,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产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钱月芳 《现代保健》2014,(32):28-3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为腹腔镜组,35例患者给予子宫肌瘤剜除术为开腹组,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原有腹部手术史、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轻等优点,是保留子宫并剜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中期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中期引产的60例产妇,其中30例产妇单纯注射利凡诺(对照组),另30例产妇在经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后,再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对比两组中期引产产妇宫缩时间、胎盘排出所用时间、产程时间、子宫出血量以及疼痛情况,并在引产后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宫缩时间(19.82±9.24)h、胎盘排出时间(13.31±5.47)h、产程(33.78±4.53)h、子宫出血量(351.77±100.61)mL、疼痛评分(6.9±1.6)分,一次引产成功20例,成功率66.67%,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0%;观察组产妇宫缩时间(10.09±7.16)h、胎盘排出时间(8.38±4.95)h、产程(18.65±4.12)h、子宫出血量(225.86±95.57)mL、疼痛评分(3.6±1.5)分,一次引产成功28例,成功率93.33%,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中期引产中给予利凡诺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时,能够缩短引产的时间和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降低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