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托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心电图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危险度及其用药前后的变化,评价卡托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阵发性房颤病人和26例(观察组)非房颤病人20例(对照组)列为测试对象,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观察组病人给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口服,连服2周,观察治疗前后Pd的变化。结果:Pd≥40ms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敏感性达80.76%,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84%。卡托普利干预后,Pd显著减小。结论:卡托普利能影响阵发性房颤病人的Pd,可能有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吸烟对房颤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 297例,根据是否有主动吸烟史将患者分为吸烟组(n=452)与不吸烟组(n=845),分析两组房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吸烟指数下、不同房颤类型下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是否为非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吸烟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小于不吸烟组,男性比例、合并心肌病比例、体质量指数、血肌酐、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均高于不吸烟组(P均0.05)。根据吸烟指数将吸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269)、中度组(n=118)和重度组(n=65),3组的阵发性房颤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4%对47.5%对35.4%,P0.05),在两两比较中,轻度组与重度组阵发性房颤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LA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07±6.26)mm对(41.21±7.09)mm对(44.60±6.04)mm,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根据房颤类型不同将吸烟组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220)、持续性房颤组(n=200)和永久性房颤组(n=32),持续性房颤组吸烟指数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房颤的常见危险因素后,吸烟是非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7,95%CI:1.109~1.786,P=0.005)。结论:吸烟的房颤患者趋于年轻化,左房内径较大;吸烟是非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P波时限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首次使用射频消频术进行治疗的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并依照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出现阵发性房颤复发症状将患者归入复发组(n=16)及未复发组(n=68),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Ⅱ及V1导联的P波时限记录数据后通过SPSS25.0软件分析。结果 单因素显示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大于未复发组,有无高血压、心率、Ⅱ及V1导联Pmax、Pd值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显示Ⅱ导联和V1导联Pd值≥46ms,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的危险因子(P<0.05)。ROC曲线显示Ⅱ导联Pd值≥46ms的灵敏度为64.26%,V1导联Pd≥46ms的灵敏度为65.35%,Ⅱ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V1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  相似文献   

4.
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用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阵发性房颤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稳心颗粒加卡托普利组(联合组),稳心颗粒9.0g,口服,每日3次,卡托普利12.5mg,口服,每日3次,5d后卡托普利改为25mg,口服,每日3次;卡托普利组仅予卡托普利;稳心颗粒组仅予稳心颗粒。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病人用药前后阵发性房颤控制率、主要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症状改善率96.7%;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86.7%,症状改善率93.3%;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90.0%,症状改善率96.7%。在阵发性房颤控制率及症状改善方面,稳心颗粒组分别与联合组、卡托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可有效控制老年阵发性房颤,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负性心率。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观测6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A组)和63例特发性房颤患者(B组)的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之间的Pd和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40ms、Pmax≥110ms及二者结合时,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敏感性在AB两组结果分别是83.9%、85.5%、77.4%和81.0%、87.3%、79.4%,特异性分别是79.0%、71.0%、90.3%,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是80.0%、74.6%、88.9%和79.7%、75.3%、89.3%。结论Pd是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一个无创而可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韬  孙华清  赵东华 《山东医药》2008,48(10):64-65
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分为两组,45例合并阵发性房颤者为观察组,47例不伴房颤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测,计算P波离散度(Pd)、Pd阳性率、最大P波时限(Pmax)及Pmax阳性率.结果观察组Pd、Pd阳性率及Pmax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认为Pd对老年EH患者房颤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比较。方法 151例房颤患者,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102)和持续性房颤组(n=49)。两组患者均在磁导航指导下进行左心房建模及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行左房顶部和二尖瓣狭部线性消融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分别为98.04%和97.96%(P=0.974);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导管消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发生2例血胸;持续性房颤组1例发生腹股沟处血肿;随访1年,两组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0.6%和57.1%(P=0.102)。结论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伴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卡维地洛对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效应。方法将5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卡维地洛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另设正常人26例为正常组。在服药前、服药3月分别测量Pmax及Pd,并观察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发作情况。结果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者Pmax及Pd均较正常人明显延长(Pmax:128.20±8.49msvs105.20±8.21ms,p<0.05;Pd:45.89±8.92msvs29.11±8.02ms,p<0.05)。服药第3个月治疗组Pmax及P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max:108.82±8.27msvs127.24±7.25ms,p<0.05;Pd:29.28±5.92msvs45.66±8.82ms,p<0.05),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Pmax:108.82±8.27msvs126.28±6.24ms,p<0.05;Pd:29.28±5.92msvs44.07±6.30ms,p<0.05)。治疗第3个月时,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12例,而对照组6例有效。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卡维地洛可缩短Pmax及Pd并可能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心房电机械检测与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电-机械检测(Pd、Pmax、LAD)和心脏神经内分泌激素B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PAF)相关性及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阵发房颤患者,及92例无房颤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测量左房最大内径(LAD)及监测血液脑钠肽(BNP)水平,随访1~3年,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情况。结果有PAF患者Pd(p<0.001),Pmax(p<0.001),LA(p<0.05),BNP(p>0.05)大于无PAF患者;单变量分析显示LAD、Pmax、Pd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Pd为PAF的独立预测因子;以Pd≥45.0ms为切点值预测阵发性房颤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71.4%。结论Pd、Pmax、LAD及BNP联合分析,对PAF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Pd可作为PAF的一个无创特异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非心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亲环素A(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心房颤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非心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40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5例、持续性房颤48例、永久性房颤47例),选取我科同期住院条件相同的窦性心律非心瓣膜病患者135例为对照组(非房颤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CyPA、MMP-2、MMP-9水平,同时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探讨CyPA和MMP-2、MMP-9在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PA和MMP-2、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CyPA和MMP-2、MMP-9的表达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观察组左心房前后径大于对照组(P0.01),且与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与MMP-2、MMP-9水平呈正相关(阵发性房颤组r1=0.77、r2=0.80,P0.01;持续性房颤组r1=0.71、r2=0.76,P0.01;永久性房颤组r1=0.67、r2=0.74,P0.05);CyPA浓度与LAD呈正相关(阵发性房颤组r=0.72,P0.01;持续性房颤组r=0.74,P0.01;永久性房颤组r=0.65,P0.05);MMP-2、MMP-9水平与LAD呈正相关(阵发性房颤组r1=0.74、r2=0.76,P0.01;持续性房颤组r1=0.66、r2=0.68,P0.01;永久性房颤组r1=0.63、r2=0.72,P0.05)。结论 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的协同作用在房颤的维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CyPA和MMP-2、MMP-9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变程度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左心耳电压分布规律及其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三维电解剖标测的病例,分为非房颤组(n=43)、阵发性房颤组(n=44)和持续性房颤组(n=39),在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CARTO 3),使用标测导管(PentaRay)采集左心耳各位点电压,进行三组左心耳电压分布分析。结果三组人群符合正态分布的例数分别为非房颤组6(14.0%)、阵发性房颤组0(0.0%)、持续性房颤组0(0.0%);三组间左心耳电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左心耳均值电压分别为非房颤3.51 mV、阵发性房颤2.57 mV、持续性房颤2.22 mV(P<0. 001)。结论左心耳电压分布形态具有个体间稳定性;房颤的发生与进展并不影响左心耳电压的分布形态,但会下调心耳电压值的平均水平与高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入选179例CHF患者,按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电图诊断分为永久性房颤组(n =61)、阵发性房颤组(n=48)和窦性心律组(n=7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永久性房颤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阵发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永久性房颤组LAD、LVEDD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LVEF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阵发性房颤组LAD、LVEDD均高于窦性心律组(P均<0.01),LVEF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 房颤可显著增高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永久性房颤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较阵发性房颤更明显,且CHF时房颤的发生与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的长期观察 ,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影响因素。 35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178例、女 180例 ,年龄 6 6 .86± 12 .2 7岁。当患者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未再记录到窦性心律 ,时间持续 6个月以上时判定转归为永久性房颤。结果 :随访 4 .9± 2 .7年 ,共有 6 4例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 (17.9% ) ,永久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瓣膜性心脏病 (2 9.3%vs 16 .4 % ,P =0 .0 4 3)和心力衰竭明显增多 (P =0 .0 0 1) ,孤立性房颤较少。在合并用药中 ,永久性房颤组应用地高辛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P <0 .0 0 1)。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组左房内径≥ 4 0mm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 (P =0 .0 2 4 )。多因素回归分析 :左房扩大 (OR 2 .0 73,95 %CI 1.80 1~ 3.4 94 ,P =0 .0 4 7)和服用地高辛 (OR 4 .15 3,95 %CI 2 .0 13~ 8.5 71,P =0 .0 0 1)为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房扩大和应用地高辛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关系。方法:检测6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与42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Pmax、Pd: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LA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LVEF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可作为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冷冻球囊(CBA)前庭扩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拟行CBA的阵发房颤患者共161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CBA常规消融(对照)组(n=81)与CBA常规消融+前庭扩大消融(试验)组(n=80)。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房颤复发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3、6、12个月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vs 5.0%、11.1%vs 8.8%、18.5%vs 15%,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6/81)、10.0%(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CBA在常规消融的基础上行前庭扩大补充消融并未改善患者房颤复发率,两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EH)并阵发性房颤(PAF)的疗效及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效应.方法 将5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另设正常组.治疗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1.6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max、P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及正常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和Pd较正常人有明显延长(Pmax:125.60ms±2.43 ms vs 102.88 ms±4.92 ms,P<0.05;Pd:43.32 ms±2.61 ms vs 29.64 ms±4.88 ms,P<0.05).治疗组治疗前Pmax 及Pd分别为(125.80±2.38) ms、(44.16±2.52) ms,治疗后Pmax及Pd分别为108.81ms士5.43 ms、28.76ms±2.27 ms,较治疗前有明显缩短.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122.80ms±2.27ms、41.09 ms±3.05 ms.治疗组治疗后缩短Pmax、Pd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服药3月后,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13例,而对照组5例有效(P<0.05).结论 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参松养心胶囊可缩短Pmax和Pd,并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进展组(n=129)。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3.45年(中位数)随访发生房颤进展者87例,其发生进展率为40.2%,年进展率为11.7%。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相关的再住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房颤未进展组(分别17% vs. 6%,18% vs. 5%,37% vs. 17%, 分别P<0.05,P<0.01和P<0.01);两组间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 mm(OR 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 1.124,95%CI 1.005-2.345,P<0.05 )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年发生率为11.6%。影响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普罗帕酮(心律平)联合益气养阴法中药治疗,对照组服用心律平治疗,观察时间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房颤发作次数及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4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max、Pd明显缩小(P0.05),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改善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型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改善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型病人心电图Pmax、Pd,降低病人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消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射频导管消融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下成功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及左心房基质标测, 如合并低电压同时行基质改良, 术中如果发现非肺静脉触发灶, 同时进行消融。记录术中发现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的数量和分布。术后复发的定义为单次消融术后, 空白期过后的临床随访中通过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持续>30 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结果共入选738例患者, 其中男385例, 年龄(70.0±3.9)岁, 年龄范围65~80岁, 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根据有无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将患者分为未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组(组Ⅰ, n=679), 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组(组Ⅱ, n=59), 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静脉触发灶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8%, 主要分布在上腔静脉(49.3%, 33/67)、界嵴(14.9%, 10/67)、卵圆窝(...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导管消融的不同方法、消融过程中的特征表现和消融结果阐明局灶驱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机制中的作用。自 1998年 8月至 2 0 0 4年 5月共对 2 6 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治疗 ,男194例、女 6 5例 ,年龄 2 9~ 75岁。A组 (n =5 3) :肺静脉内局灶消融组 ,早期病例采用这种方法消融 ;B组 (n =78) :消融过程中无房颤或仅有房颤短暂发作、有房颤但是房颤不自行终止或不因消融终止 ;C组 (n =12 3) :消融过程中有明确消融终止房颤 ,消融方法包括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超声球囊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术、三维标测指导下肺静脉口外环状消融术及补充应用的局灶消融 ;D组 (n =15 ) :消融仅限于房颤局灶 ,除三尖瓣环 下腔静脉峡部外未在其它部位消融 ,房颤局灶根据标测确定。房颤治疗成功的定义是无房颤发作或房颤发作显著减少。结果 :①近期成功率B、C和D组分别为 4 1.0 3% (32 / 78) ,74 .80 % (92 / 12 3)和 10 0 % (15 / 15 ) ,D组与C、B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②中期成功率A、B、C和D组分别为 2 8.30 % (15 / 5 3) ,34.6 2 % (2 7/ 78) ,6 5 .0 4 % (80 / 12 3)和 80 % (12 / 15 )。D组与A、B组 ;C与A、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