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及纤维化,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伴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2]。在全球范围内,CP发病率为9.62/10万,患病率为(36~560)/10万[3-6],死亡率为0.09/10万,CP患者以男性为主,男性患者数量约为女性的2倍[7]。CP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腹膜后疾病诊断技术包括CT、磁共振、超声内镜等的应用逐渐增多相关[8-9]。CP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控制症状、改善胰腺功能、防治并发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疼痛是CP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而疼痛模式是决定临床采取何种治疗手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挑战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卒中患病率上升,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1],2020年中国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高达1780万例,新发患者约340万例。约有三分之二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功能障碍。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是语言皮质损害或与语言相关的脑网络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语言障碍[1],发生率为21%-38%[2]。  相似文献   

3.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羊和牛等疫畜。在全球,布鲁菌病每年新发约50万例[2],我国布鲁菌病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北、陕西等北方农业省份[3-4],以羊种布鲁菌病为主[4]。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达135.08/10万,农村达148.19/10万[1],已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患者的膳食结构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2]。2017年我国约263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人数较2007年增长了38%[3]。虽然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膳食方面的健康素养,但将健康素养转化为健康行为过程存在一定的脱节[4]。  相似文献   

5.
<正>睡眠是动物的共有特征,且为生存所必需,严重的睡眠缺失是可以致命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睡眠缺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1/3的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长<6 h[2],6%~10%的成年人长期受失眠的困扰[3]。长期失眠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疾病等多个系统的病变高度相关[4-5]。国外学者[6]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约50万群体样本发现,晚睡型的人比早睡型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高出10%。目前失眠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但没有考虑到睡眠缺乏对于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全世界约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失智症,平均每3秒世界上就会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1]。截止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失智症患者约1507万人,老年人群患病率约为6%[2]。失智症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社会问题。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4-2-1”家庭模式的凸显,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的失智症患者将被送入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直接影响失智症老人的生存质量。以人为中心的失智照护(person-centered dementia care,PCDC)理念是国际上公认的提升失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3]。PCDC不仅能控制失智症患者异常症状、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改善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命质量,还能有效缓解照护者的压力和负担[4],PCDC已被多个指南和系统综述推荐[5-7]。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失智症照顾者、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均对PCDC有积极的态度,但是仍然对PCDC缺乏更多的理解,PCDC知...  相似文献   

7.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胰腺癌49.6万例,有46.6万人死于胰腺癌,居于全球癌症死因第7位[1]。胰腺癌5年存活率约6%[2],其主要原因包括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3],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等[4]。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但30%~40%的患者因局部血管受侵犯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这部分病例被称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5]。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提高LAPC的转化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影响多个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由编码hamartin和tuberin的TSC1(9q34)基因或TSC2(16p13.3)基因突变引起[2,3]。TSC患病率为1/20000,发病率为1/6000~1/10000[2]。该病会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出现错构瘤,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多种多样[4]。由于TSC对多个器官系统的严重影响,妊娠合并TSC的病例十分少见。TSC患者能否妊娠,妊娠期间应该如何管理,以及围产期注意事项,是众多妇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是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主要方法,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情选择。中国每年新增约90万例的出生缺陷患儿,临床中明显的出生缺陷超过25万例,发生率约为5.6%,其中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约有80%,即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等异常引起的疾病[1,2]。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DM)患者致死原因之一,主要与DM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1-2]。目前,临床诊断DCM主要包括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理性左心室肥厚和间质纤维化等指标。研究表明,28%LVEF正常DM患者存在左室径向和纵向收缩期应变减低[3-4],  相似文献   

11.
杨文韬  何亚荣  姚鹏  周亚雄  曹钰   《四川医学》2024,45(3):301-304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一项针对全球脓毒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有4890万,死亡人数约1100万人,其病死率达19.7%。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可改善患者预后[3]。由于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难以识别,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诊断及治疗延迟[4]。目前,国内对疑诊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12.
李兆申 《中国医刊》2024,(3):233-234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CP的诊治是世界性难题,尚有许多待研究、待解决的问题。CP全球发病率约为9.62/10万人,患病率为(13.5~560)/10万人,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CP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我国仅在2009年发表了一项CP患病率的抽样调查研究,目前亟需进行更多基于一般人群的队列研究以获得CP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可靠数据。CP病因复杂,目前的病因分类系统主要有TIGAR-O及M-ANNHEIM分类等,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H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1],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可占到17%23%[2]。PHA(下文也简称为原醛症)患病率与高血压严重度成正比,高血压1级(19.2923%[2]。PHA(下文也简称为原醛症)患病率与高血压严重度成正比,高血压1级(19.2921.15/11.9721.15/11.9713.17kPa)者PHA约1.99%;高血压2级(21.2813.17kPa)者PHA约1.99%;高血压2级(21.2823.81/13.3023.81/13.3014.50kPa)者约8.02%;高血压3级(≥23.94/14.63kPa)约13.2%,顽固性高血压者PHA的发生率可达到17%14.50kPa)者约8.02%;高血压3级(≥23.94/14.63kPa)约13.2%,顽固性高血压者PHA的发生率可达到17%20%,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4.
<正>POEMS(polyneuropathy,organomegaly,endocrinopathy,M-protein and skin changes)综合征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副肿瘤综合征,患病率约为0.3/10万[1]。该病累积神经、内分泌、骨骼、免疫及造血等系统,临床上诊断需要2个基本要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单克隆浆细胞病[2]。周围神经病变是超过60%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少患者早期就诊于神经内科并被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等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3]。由于神经病变进展缓慢、致残率高,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严重且已造成神经不可逆性损伤,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早识别、早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报告1例采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联合方案治疗伴有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的POEMS综合征,分析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并强调了POEMS...  相似文献   

15.
李红燕  罗一青  祁冰 《吉林医学》2023,(12):3502-3507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伴血脂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据估计,2045年我国20~79岁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数将上升到1.744亿人,仍将排名全球第一[1]。患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约30%可并发眼病,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晚期糖尿病患者100%有眼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眼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除了眼表疾病,其他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高眼压和视网膜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等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相关[3-4]。T2DM患者由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维持其正常眼表结构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增强[5],增加了眼部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繁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涨[1],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万例[2],预测到2035年将有250万新发病例,结直肠癌的防治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健康议题之一。从结直肠癌前病变到结直肠癌需要5~10年[3],提示人类有充足的时间防治结直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受宿主基因突变、遗传累积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在结直肠道中的癌细胞增殖,可通过产生特殊炎症因子浸润正常细胞,这种持续的浸润状态受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大[4]。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也是重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全球AR患者超过5亿,我国大陆地区AR的患病率为4%38%[1]。AR在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亦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2001年ARIA指南发布,并于2008年和2010年重新修订[3-4],以ARIA为参考,结合近年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和国外最新指南[5-6],我国修订了"变应性  相似文献   

18.
<正>促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RTSH)是一种罕见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截至目前其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通常表现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水平升高,且TSH的生物活性正常,无甲状腺肿大[1];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重者新生儿期即发病,轻者发病年龄晚,中老年才出现[2]。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病率急剧上升。肥胖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较高[1]。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的综合征,常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或)功能降低[2]。目前全球有5000万的肌少症患者,预计2050年这个数字会达到5亿[3]。肌少症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因素。目前,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衰老、全身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缺乏体力活动以及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4]。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之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九成[1],当糖尿病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2-4]。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5-9]。可将天然安全的低糖物质进行合理复配,并制成营养粉、馒头、蛋糕等形式进行食品干预[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