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优化腔镜器械管理流程,降低对手术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腔镜器械对手术的影响率为活动主题。对腔镜器械影响手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腔镜器械对手术的影响率由42%下降至13%。结论品管圈活动优化腔镜器械管理流程效果明显,显著降低了对手术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优化器械清洗流程用于降低眼科手术器械损耗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6年起执行眼科手术器械优化清洗流程,统计实施前后眼科手术器械的损耗情况.结果2015年回收5368件眼科手术器械,手术器械损耗率为0.45%,其中维纳斯剪损耗最多;2016年回收5624件眼科手术器械,手术器械损耗率为0.11%,眼科手术器械执行优化清洗流程后器械损耗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器械清洗流程应用于眼科手术器械, 降低了器械损耗率、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损耗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计划,对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损耗的现状进行调查、解析,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检讨和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的损耗率显著降低,与活动前损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对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进行管理,不仅能降低器械损耗率,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医院和科室节约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邵蕊 《中国乡村医生》2023,(23):161-163
目的:分析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2022年7—12月曹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管理(管理后),2022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管理前),比较管理前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管理前共统计清洗器械131 872件,管理后共统计清洗器械145 324件。管理后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管理后,工作人员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工作技巧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能有效提升器械清洗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于降低术中手术器械补充及更换发生率中,比较干预前后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成立品管圈,制定手术器械登记表,统计2016年7月-9月品管圈活动前术中补充或更换手术器械发生的频次,分析发生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并制定改进措施,总结品管圈活动后对改善术中补充或更换手术器械发生频次数和效果。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干预,术中手术器械补充及更换发生率由活动前的69.17%降至27.41%。目标达成率为117.97%,进步率为60.37%。护士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六个方面,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责任荣誉、工作积极性两方面,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术中手术器械补充及更换的发生率,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激发护士工作潜能和热情,培养创新性思维与慎独精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科器械清洗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妇科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消毒供应中心成立品管圈小组,回顾性调查改善前1 827件妇科器械的清洗质量,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确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采用PDCA循环法拟定对策并进行清洗质量持续改进,调查改善后2 522件妇科器械的清洗质量,与改善前进行比较,并计算品管圈达标率,进行效果确认。结果:改善前调查妇科器械1 827件,清洗合格1 372件,合格率75.09%,改善后调查2 522件,清洗合格2 336件,合格率92.62%,品管圈目标达成率100.34%,改善前后的清洗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妇科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改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管理,将此前后4个月作为时间点,分别记实施前和实施后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分析进行品管圈管理后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及湿包率和器械的缺失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研究组的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研究组器械缺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够提高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提高临床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玉  常颖  陈琳  王冠男 《吉林医学》2014,(35):7992-7993
目的: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微创手术量的迅猛增加,手术室面临着微创手术到来的特殊时代,针对微创手术的特点,手术室需要做出全面、合理的规划来保证微创手术的顺利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由年微创手术量11例到如今920例,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制定出规范的腔镜管理制度并实施。结果:通过实践总结并制定出的规范化的腔镜管理制度实施后,各抽查500例腔镜手术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腔镜手术器械的利用率、术前器械的准备率,降低了腔镜器械的损耗率、零部件丢失率,增强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完善了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工作。结论:加强腔镜护士的专科培训、设立腔镜器械管理护士,专人负责,定期对腔镜器械进行检查及保养,使用前后进行详细的记录、设立腔镜督查护士,严格落实腔镜的查对制度、建立以腔镜为主的品管圈发现、总结有关腔镜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器械刷洗、消毒规范,提高了腔镜器械的周转率,满足了腔镜手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专人管理手术室腔镜器械在腔镜消毒保管中的应用效果,深入评价专人管理腔镜器械的有效性及医生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两年间,于本院进行传统管理方式的腔镜手术1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两年间,于本院进行专人管理新型管理方式的腔镜手术150例为观察组.分别统计两组腔镜器械遗失率,损坏率,返洗率,并对医生满意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观察组器械损毁0例(占0%),器械返洗2例(占2.7%),器械遗失1例(占0.67%),均转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医生术后十分满意123名,满意21名,不满意6名,整体满意率为96%,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人管理手术室腔镜器械可以有效提高腔镜器械维护和清洗消毒效率,提高医生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保障手术安全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可复用种植修复器械消毒过程丢失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1-30日可复用种植修复精细器械41件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管理;2015年6月23日-7月22日可复用种植修复精细器械41件为观察组,在常规流程基础上实施QCC管理。比较两组器械消毒过程丢失率。结果:观察组丢失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58.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公式得出目标达成率为156.67%,进步率为91.66%。结论:QCC活动能降低可复用种植修复器械的丢失率,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及护士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器械管理的最佳方法,确保供应质量。方法:成立腔镜手术器械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所有腔镜手术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保养、包装及灭菌工作。结果:实施专人管理后,清洗质量显著提高,降低了腔镜器械的损坏及丢失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临床满意度。结论:实施腔镜手术器械专人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腔镜器械的供应质量,确保了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7—9月实施FMEA管理法前的1358件眼科精密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0—12月实施FMEA管理法后的1905件眼科精密手术器械作为实验组,应用FMEA分析眼科精密手术器械复用流程中的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进一步督促执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先失效模式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所有项目均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故障率为0.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器械故障以自然损耗为主,占比71.43%;对照组的器械故障以外力原因为主,占比73.08%。结论实施FMEA能够有效查找眼科精密手术器械复用过程的失效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可降低器械的故障率,保障眼科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持再生器械完好率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未实施品管圈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品管圈作为实验组,比较同期两组手术器械完好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器械缺失率为37.35%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再生手术器械的缺失率,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完好率;密切手术室、供应室的联系,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赖燕梅 《当代医学》2013,(13):155-156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手术室、供应室内镜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探讨更有效的内镜手术器械清洗灭菌方法。方法将2012年2-9月期间行腔镜手术后需清洗灭菌的内镜器械400件随机分为2组各200件,分别于手术室、供应室进行清洗灭菌,比较两组清洗合格率及细菌检测结果。结果供应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84.5%(169/200),明显高于手术室组74.5%(2=6.14,P<0.05);两组器械灭菌后经细菌检测均无1件细菌培养阳性。结论供应室对内镜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较手术室清洗灭菌使内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更专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干燥率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干燥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评定活动主题,针对目前管腔器械干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提高管腔器械干燥率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管腔器械的干燥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管腔器械的干燥率由活动前的66.3%提高至96.44%,提高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和干燥程度,保证了管腔器械的灭菌效果,并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产房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率及正确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流程中影响产房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率及正确率的主要要因,针对主要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产房医护人员洗手认知、洗手正确性、洗手率、正确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抗生素使用率。结果产房医护人员对洗手认知测评分从品管圈前(63.55±9.20)分提升到品管圈后的(84.45±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洗手正确性测定合格率从品管圈前18.2%提高到品管圈后100%;工作前后洗手率从品管圈前22.2%提高到品管圈后93.1%;正确率从品管圈前54.1%提高到品管圈后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从品管圈前4%降低至品管圈后的0.4%,下降3.6%。阴道分娩产后抗生素使用率从品管圈前91%降低至品管圈后的11.2%,下降79.8%。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产房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依从性,提高产房医护人员洗手认知度,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抗生素使用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肛管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降低肛管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利用品管圈工具,进行拟定计划,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确定改善成果,并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肛管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从34%降低至改善后的17.8%,目标达成率为101%,进步率为47.6%。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肛管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有显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对质量问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手术室内镜器械损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科室于2016年1月成立了品管圈小组,回顾性调查840例内镜手术器械损耗的原因,通过对现状问题的要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采用PDCA循环实施对策.结果 手术室内镜器械的损耗率由原来的3.5%降低到1.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内镜器械损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镜器械两种灭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使用的腔镜器械384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92件腔镜器械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对照组),192件腔镜器械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试验组),比较两组的细菌培养合格情况、消毒灭菌有效性、器械损伤情况、操作人员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腔镜器械的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毒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灭菌后有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器械损伤率、操作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均是腔镜器械的有效灭菌方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从平常工作入手,往精细化发展,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腔镜器械管理流程、做好腔镜器械清洗及保养工作。结果实施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后,损坏率明显下降,零部件遗失例数降低,医生满意度提高。结论使用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是腔镜手术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