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药粉体物理性质加和性的油性料粉体学物理性质推测方法,选择粉筛率高、流动性好的山药和煅牡蛎,分别与脂肪油含量较高的桃仁、柏子仁、莱菔子、酸枣仁等典型油性料按比例混合粉碎,得到23份混合粉体并测定堆密度、吸水性、最大转矩力等15个物理性质,推测典型油性料粉体的物理性质。在混合粉碎比例为5∶1~1∶1时,混合粉体的加权平均得分与粉体占比的相关性方程的r在0.801~0.986,线性良好,表明基于中药粉体物理性质加和性推测油性料粉体学物理性质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类中药物料的分类界限清晰,并且粉性料与油性料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从80.6%降低到37.2%,解决因油性料模型药物代表性不足导致粉性料与油性料分类界限模糊的问题,优化了中药物料的分类,为优化临方水丸制剂处方预测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药因其药用部位和富含成分的不同,其粉体表现出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和特定的物理属性。以此为基础,将常用中药分为粉性料、纤维料、糖性料、油性料、脆性料等类别,对中药临方制剂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现有的分类方法主观性较强,难以满足高质量中药临方制剂技术开发的需求。该文选择山药、益母草等代表性中药55味,采用粉体综合性质测定仪、转矩流变仪、物性测定仪等,对其粉体的物理属性进行系统表征,构建了代表性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数据集,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绘制了粉性料、纤维料、糖性料、油性料、脆性料等各类物料的典型物理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图中各中药与典型值间的欧氏距离对其进行分类。此外,对于部分因兼有多重物料性质导致分类界限模糊的中药,以欧氏距离为基础,并结合粉体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及化学成分组成,计算不同类别物料在整体中的占比,从而实现基于粉体特征物理性质的中药的多元定量分类,为进一步构建中药临方智能化制剂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加快实现中药生产过程中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从粉体物料属性出发,探究其对水提工艺下干法制粒的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影响机制。方法 以60种中药配方颗粒及中间体混合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品种混合粉粉体属性进行测定,建立粉体物性参数与颗粒溶化性关联模型。采用二维矩阵热点图对各品种间及物性指标间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归类,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初步筛选影响水提工艺下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关键因素。结果 各品种间粉体物性参数相关系数在-0.951~1.000,并按照各品种物理属性大致可以分为5类,结合变量投影响应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自变量回归系数与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分析,最终筛选出其休止角(α)、含水量(HR)、吸湿性(H)与比表面积(SSA)4个指标为影响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关键物料属性(critical material attributes,CMAs)。结论 基于中药粉体物料属性与数据分析初步探寻影响水提条件下干法制粒的中药配方颗粒的溶化性机...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用于微晶纤维素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在微晶纤维素分类中的应用。方法:测定了来源于5个不同厂家的12种PH101和PH102型微晶纤维素的粉体学等物理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微晶纤维素的分类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分析结果一致,主成分分析揭示了PH101和PH102型微晶纤维素分类的依据。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用于微晶纤维素的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生产应用中微晶纤维素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近20年中药复方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急性湿疹提供科学的组方依据和研究方向。方法 以“急性湿疹”和“中药”、“湿敷”、“塌渍”、“外洗”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检索2002年1月—2022年4月与中药外治湿疹相关的所有文献,并收集文献中记载的外用药方。运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28.0.1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09篇文献,记载了109个外用药方,频次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依次为苦参、黄柏、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马齿苋、甘草、苍术、大黄、防风,中药以性寒味苦为主,主入肝、胃二经,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二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是黄柏-苦参,三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是蛇床子-黄柏-苦参,聚类分析分类为9类中药。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中药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以“清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聚类分析方法在中药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中药分类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用SPSSI6.0统计软件包对已知传统分类的解表、泻下、化湿药共51味,根据性味归经及功效等相关因素建立一个中药数据集,将这些因素进行整理规范量化,作为自变量,将中药药味作为因变量,选取聚类分析中的分层聚类(Q型).结果 将3种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和传统的中药分类方法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差别.结论 聚类分析方法用于中药分类有一定的可行性,分类因素的的归纳、整理、量化、赋值是客观分类的关键,传统主观分类与现代客观分类之间结果的不同正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中药分类客观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粉体大多表现出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性大、润湿性差等不良物理性质,影响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甚至疗效。准确表征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并改变其不良特性成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该文综述了中药粉体物理性质的评价方法和改性技术,为解决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从而实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和剂型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53味清热类中药对绿脓杆菌抑菌作用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53味清热类中药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的聚类分析,了解它们抑菌效果的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药敏纸片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和液体培养测定吸光度(A)确定中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聚类分析表明清热中药抑制绿脓杆菌效果的类群与传统分类存在不一致现象。结论:临床上对于防治绿脓杆菌的感染,可选用赤芍、胡黄连、黄连、蒲公英、丝瓜络、黄芩、密蒙花等清热类中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混合过程中物料流动性变化规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任意以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的中药处方流动性。方法:以五倍子、金钱草浸膏粉为模型药物,将其与4 种不同型号的微晶纤维素按不同比例均匀混合,分别测定混合前后各粉体的松密度、振实密度,并计算豪斯纳比率和压缩度以表征流动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混合过程中流动性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进而预测任意以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的中药处方流动性。结果: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扬  邱庆欢  钟其新  曾峰  洪燕龙 《中草药》2021,52(19):5862-5872
目的探讨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枳壳Aurantii Fructus、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牡丹皮Moutan Cortex、木瓜Chaenomelis Fructus、干姜Zingiberis Rhizoma、菊花Chrysanthemi Flos、山药Dioscoreae Rhizoma这8种中药原生药粉制得的软材物理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关系,为后续挤出滚圆制备微丸提供合理的处方依据。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为载体,8种中药原生药粉为模型药,设置挤出机速度为60 r/min、滚圆机速度为1200 r/min,在30%载药量和4种加水量下制得32个处方的软材、挤出物和微丸,测定软材物理性质参数,得到微丸形态,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软材物理性质和微丸形态间的关系,得到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基于枳壳的物理性质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进行模拟验证,探讨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软材的物理性质和微丸的形态有一定的关系,以黏附性/内聚性(Ad/Co)为1级分类指标,硬度/弹性(Ha/Sp)为2级分类指标,硬度×内聚性(Ha×Co)为3级分类指标,黏附性(Ad)为4级分类指标,含水量为5级分类指标,可将微丸分为3类,该分类结果准确性为96.87%。基于中药枳壳物理性质参数的CFD结果表明该模拟结果与枳壳的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相一致。结论该32个处方软材的物理性质与微丸的成型性有一定的相关性,CFD模拟进行微丸成型性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中的选方用药,探索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0年至2019年中英文数据库内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对中药频数、功效分类的高频药物、敷溶介质等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并深度分析得出外治痛风的用药规律。应用SPSS25.0数据软件对频数大于2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挖掘潜在药物组方。结果共纳入215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总频数1725次。中药频数前5位是大黄、黄柏、冰片、苍术、白芷;最常用功效前三类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并对药物功效细化。敷溶介质常用且有效的为蜂蜜、醋、凡士林。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0对。聚类分析出5个药物组方。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总治则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兼有解表散结。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7,(10)
目的:建立广藿香药效物质基础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判别模型。方法:基于所建立的广藿香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海南及广东阳春、湛江、肇庆等4个产区的广藿香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产地广藿香的分类研究,并同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广藿香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9个共有峰,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1.7%,可解释大部分的样品信息。基于前5个主成分得分的聚类分析可将广藿香聚为4类,分别是海南、肇庆、湛江和阳春广藿香,最终广东产的又聚为一类,所建立的判别模型经交叉验证,100%已分组观察值已正确地分类,回代验证,分组正确率100%,可正确判别4个产地的样本。结论:所建立的广藿香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聚类分析分类准确,所建立的判别模型良好,可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广藿香的产地区分。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药粉体流动性表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焰  冯怡  徐德生  赵立杰  李晓海  熊耀坤 《中成药》2012,34(7):1258-1263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表征中药粉体的流动性。方法使用流动性较好的直压辅料与中药粉体为原料,对物料作粉体的综合特征测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粉体的流动性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与Carr指数加权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粉体的流动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结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粉体流动性临界值,同时具备量化的数值,改变了过去单独依赖休止角表征中药粉体的流动性的方法,对于评价粉体流动性形成了相对客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药生产智能化已成为中药发展必然趋势,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是实现中药智能制造的前提,其中输入物料属性、输出产品质量属性辨识与表征、大数据统计与积累即为信息化基础.物料属性研究对于终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对中药丸剂属性研究的系统归纳与总结.因此,笔者从粉体学属性、流变属性、质构属性3种分类出发,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整理WanFang、CNKI、VIP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8日发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处方,运用Excel 2016软件统计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熏蒸处方394首,涉及中药217味,中药分类主要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主要药性为温性,主要药味为辛、苦、甘;归经主入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使用频次大于79次的中药组合33组,中药关联规则8条;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组合5类。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兼解表药、补虚药等,具有祛邪为先、兼顾补虚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药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使用合适的方法表征中药粉体的流动性。方法:以流动性较好的直压辅料与中药粉体为原料,对物料粉体使用Carr法和Jenike法测定了流动性。结果:Carr法表征的中药提取物流动性和辅料流动性和Jenike法相差不大,中药提取物流动性明显不如直压辅料。结论:从综合Carr法和Jenike法对各种粉体学表征结果来看,Carr法表征的中药提取物流动性与实际符合较好,Jenike法可以用来指导进料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对中药浸膏粉制得片剂的崩解时限进行预测。方法:以黄芪为模型药,将黄芪浸膏粉与微晶纤维素、乳糖混匀制备具有不同粉体学性质的混合黄芪粉,通过直接压片法制成黄芪片剂,并测定各组混合黄芪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对应片剂的崩解时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消除原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得到新的主成分因子作为GRNN模型的输入层,崩解时限作为输出层进行网络训练,并通过验证组数据对崩解时限进行预测,与实际值比较计算网络预测精度。结果:通过PCA将原9个互相存在关联性的变量(Hausner比值、真密度、振实密度、压缩度、休止角、松密度、孔隙率、溶解性固体总量及含水量)进行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因子,降低了网络复杂度;基于该预测方法的崩解时限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崩解时限误差0.01~1.34 min,平均相对误差3.16%。结论:基于建立的GRNN数学模型,可通过测定黄芪浸膏粉物理性质对其片剂崩解时限进行准确预测,对研究中药片剂的崩解时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聚类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对东北林蛙油及其类似品黑龙江林蛙油、伪品中华蟾蜍油、牛蛙油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有效分类与鉴别的方法。方法:利用SDS-PAGE法,得到18批药材的电泳图谱,将SDS-PAGE电泳图谱转化为数据矩阵,利用NTSYSpc 2. 10e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SMICA-P14. 1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多元分析评价。结果:SDS-PAGE电泳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对东北林蛙油及其类似品、伪品进行准确分类、鉴别。除1号药材外,聚类分析可将四类药材聚为4支。PCA分析结果优于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中有监督的PLS-DA和OPLS-DA的分析结果优于无监督的PCA分析,OPLS-DA的分类与鉴别效果最优,OPLS-DA将东北林蛙油、黑龙江林蛙油、牛蛙油、中华蟾蜍聚成4类,并通过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与OPLS-DA载荷图综合分析得到6个差异性蛋白质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1. 363,35. 838,14. 565,17. 563,15. 358及21. 696 k Da。结论:SDS-PAGE电泳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分类、鉴别东北林蛙油及其类似品、伪品的方法。该研究为东北林蛙油的品质评价及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元统计学在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目的:试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案。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及马氏距离判别的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参麦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对18个样本分类结果准确,结论:作者认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可推荐为参麦注射液质量控制标准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364-1367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药复方防治脂肪肝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和"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今关于中药复方防治脂肪肝的相关文献,建立中药复方防治脂肪肝的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描述。结果:关于中药复方防治脂肪肝的现代文献中,中药复方涉及184首和中药涉及160味,用药以泽泻等为主,用药种类以补虚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可形成4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33条。结论:临床上中药复方防治脂肪肝,针对脂肪肝"正虚""邪实"治疗,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