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44.25%。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 < 0.01);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并没有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 < 0.05~P < 0.01);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知识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尚可、口腔卫生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职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和死亡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并分析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中职院校开展死亡教育课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四川省某中职院校1 516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0.46±7.27)分,其中寻找生命意义感条目均分(4.60±1.03)分,存在生命意义条目均分(4.41±0.89)分;不同年级、家庭所在地、自觉身心健康状态及自杀念头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37±0.59)分,其次是死亡逃避维度(3.27±0.64)分、趋近接受维度(3.25±0.53)分、逃离接受维度(3.22±0.64)分、死亡恐惧维度(2.91±0.56)分。生命意义感中存在生命意义感维度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而寻找生命意义感维度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中职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但仍需正向引导护生,树立积极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实习后期临床护生的压力源、压力程度及应对方式,为临床带教过程提供依据, 完善带教体系。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5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实习后期护生总体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后期的压力程度,重度、中度、轻度分别占14.7%、63.5%、21.8%;不同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和是否喜爱护理专业护生总体压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临床实习的后期,是否喜爱护理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护生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实习后期,护生积极应对(2.71±0.57)分,消极应对(2.14±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实习后期护生面临各种类型的压力源,绝大多数处于中重度压力水平,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护生实习后期更应注重其心理压力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指导帮助护生缓解压力,提高护生生活质量和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陕西省咸阳市某高校444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关怀能力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文版。 结果 444名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83±19.89)分,其认知、勇气和耐心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际常模(P < 0.01)。不同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与父母关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关怀能力各维度中,认知、勇气和耐心与父母情感温暖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与父母拒绝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认知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关系(P < 0.05),勇气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高、低关怀能力护生的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拒绝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性,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薛芳  钱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6-1408, 1412
目的调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的意愿,分析其选择全科医生作为职业的影响因素,为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基层服务意愿和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基层工作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层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定向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比例为42.45%(118/278)。基层就业意向定向医学生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得分为(3.81±0.57)分,非基层就业意向医学生得分为(3.26±0.59)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父亲文化水平和对国家政策认同情况、对医学兴趣认知情况、为家乡做贡献意愿、学前合同束缚感的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国家政策是否了解、对医学兴趣、为家乡做贡献、受学前合同束缚均为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定向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意愿较低,有关部门要完善定向政策和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定向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增加其对专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汪家龙  曹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62-665, 668
目的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分析现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卓越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思路、措施,探索以提升护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分别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和2018届高职护生中各抽取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卓越护理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卓越护理班”依据“卓越技能型护士培养计划”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班依据校普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比较两个班级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成绩以及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价。 结果 除2017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儿科护理学》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其余的核心课程成绩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 < 0.05~P < 0.01)。“卓越护理计划”培养前,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 < 0.05~P < 0.01)。 结论 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是卓越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蒋国英  俞荷俊  杨玉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426-1428, 1431
目的了解安徽省三甲医院注册护士职业承诺现状,分析情绪智力和职业承诺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三甲医院注册护士920名,使用情绪智力量表、护士职业承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医院类型、职务、聘任方式、职称、护理满意度、健康状态、专业兴趣和年收入的注册护士职业承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与职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 < 0.01);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越有兴趣、情绪智力总分越高、对护理工作越满意、省级三甲医院护士的职业承诺分数越高。结论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其职业承诺。  相似文献   

8.
李静  孙雪芹  马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61-1564, 156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在蚌埠医学院一至三年级的本科护生中进行招募,经过筛选,选取在校护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4)。干预组进行6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参加常规心理活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在基线、6周干预结束后、干预后第1个月、干预后第3个月对2组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T0时间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间点,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幸福感指数得分、抑郁、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干预组各时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1、T2、T3得分均高于T0(P < 0.05~P < 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减缓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有利于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影响因素及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NLBP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名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NL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与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职业、是否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工作强度、运动、居住地、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表及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工作强度、运动、高胆固醇血症及WHOQOL-BREF评分均为NLBP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职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工作强度、运动、高胆固醇血症及WHOQOL-BREF评分等均可影响NLBP的发生,且血脂代谢异常可加重病人腰椎间盘退变,从而增加NLBP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人希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和自制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人希望水平以及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人总体希望水平得分为(37.99±4.51)分,总分平均分处于中高等水平;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以及诊断知情与否的病人希望水平不同(P < 0.05~P < 0.01);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希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人总体希望水平处于中高水平,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希望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痔疮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需求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的痔疮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需求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人群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确定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43例痔疮病人完成有效调查,护理需求率为99.13%,总得分为(22.16±2.76)分。其中,对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需求程度最高,为(1.92±0.27)分;需求次高的是对护士的态度,为(1.92±0.28)分;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最低,为(1.29±0.50)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长期居住地和病程对痔疮病人的护理需求得分均有明显影响(P < 0.05~P < 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护理需求程度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者其护理需求程度越高(P < 0.01)。结论痔疮病人围手术期总体的护理需求程度较高,主要与个人受教育程度相关,应遵循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男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明方向。 方法 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大学调查》,对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328名本科男护生和466名本科女护生进行测查。 结果 ①本科男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均分为(23.79±6.81)分和积极情感(33.37±8.1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极情感(28.70±10.9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②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141.90±25.36)分比本科女护生(148.56±25.24)分低;年级在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年级的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144.91±24.31)分最高;③家庭关系在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态度在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健康状况对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依次为家庭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状况、专业态度、家庭关系(P<0.05)。 结论 本科男护生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较好,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制定提升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科病人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实现良好的健康结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从某三甲医院临床外科科室中随机抽取402例病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SPSS24.0软件对健康素养的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安徽省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及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问卷对安徽省1 48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徽省本科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得分为(113.90±22.48)分,不同生源地、年级、就读学校类型、实习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有直系亲属从医、是否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及不同护理信息能力需求的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安徽省本科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需求处于较高水平,护理信息能力仍有待提高,建议针对本科护生构建与临床需求结合的护理信息能力培养方案,逐步提高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和自设影响因素问卷对青岛大学护理学院30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总体职业态度得分中立偏积极,专科护生高于专升本和本科护生,职业态度随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7、10.5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兴趣、学历、同学态度、就业压力、学校重视程度是影响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护生职业态度的教育,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满足护生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估234名在读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结果中职护理学生整体职业认同水平乐观,234名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分为(72.31±9.80)分,职业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39.51±5.92)分,职业自我体验平均得分为(23.81±3.49)分,职业自我控制平均得分为(8.97±2.49)分。家庭有无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有明显影响(t=2.32,P〈0.05),且在职业自我体验维度中有差异性(t=3.15,P〈0.05);选择专业的初衷会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情况,因自身喜爱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得分要高于因听从家长安排、调剂、听别人推荐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P〈0.05)。结论家庭环境、选择志愿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方法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国际大学调查》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蚌埠医学院698名本科护生进行测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评分为(61.78±1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评分分别为(15.23±3.38)分和(105.83±18.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P < 0.05);担任班干部的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未担任者(P < 0.01);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高心理弹性组护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消极情感得分明显低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消极情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心理弹性总变异的37.6%。结论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侧重挖掘护生的内在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以增强护生幸福感体验,促进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