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自拟散风解毒止痒汤外洗治疗泛发性湿疹,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散风解毒止痒汤组成为白鲜皮30g,苦参50g,枯矾30g,防风15g,蜈蚣2条,雄黄20g。水煎取药汁1000~1500ml,趁热时加入粗盐50g溶化,待水温时洗患处,不拘时。每日1剂。轻者治疗7d,重者治疗15d。嘱治疗时适当多饮水。为防止雄黄腐蚀肌肤,溃破处先用黄连15g水煎取汁外洗后再用散风解毒止痒汤。2典型病例夏某,男性,79岁。1年前出现湿疹,先以双小腿为主,逐渐蔓延至双大腿根部,因反复发作、西药治疗无效,于2001年3月4日入住我院。诊见患者面红、体瘦、口干唇燥、精神不振,自…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湿疹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至1998年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湿疹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3岁,平均72岁;病程2~18a,平均8.5a;所有病例均经西医治疗,仍反复发作。2 治疗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以滋阴祛湿汤(生地30g,玄参10g,丹参15g,当归12g,茯苓12g,泽泻1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1个疗程。3 疗效观察 治愈(服药后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色素沉着,无瘙痒,1a内无皮损出现)42例,显效(服药后皮损全部消退,停药0.5a后皮损出现)7例,有效(服药后皮损消退,停药后0.5a内仍有皮损出现)5例,无效6例,总…  相似文献   

3.
甘永康  刘惠  刘小伟 《中医杂志》2012,53(4):336-337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4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7例均系门诊患者,按照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为湿疹[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11~68岁;包括急性湿疹31例,亚急性湿疹11例,慢性湿疹6例.治疗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8~72岁;包括急性湿疹29例,亚急性湿疹13例,慢性湿疹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 治疗方法2.1 自拟方治疗①急性湿疹:中医辨证多属热重于湿.自拟双清汤:菊花10g,连翘10g,白鲜皮15g,龙胆10g,栀子10g,黄芩15g,生地黄15g,车前子12g,柴胡6g,甘草6g,苦参6g.水煎服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热甚者加牡丹皮10g,大便于结加大黄15g、厚朴10g.外用:青黛、滑石(粉)、黄柏各15g,冰片9g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亦可用苦参、黄柏、白鲜皮各30g,花椒20g,红花、乌梢蛇、蛇床子各10g,加水2000ml,煎后人盆中,以毛巾遮盖患部以热气熏蒸.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底,用车前苡仁土豆粥治疗急性湿疹20例,结果18例治愈(皮损消失),2例无效.其法:取土豆100g,车前草15g,苡仁30g.将土豆削洗干净,切成小块,加入苡仁,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烧沸后熬煮成粥,然后再调入车前草,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服3~5剂.  相似文献   

5.
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3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皆在58岁以上。反复发作3年以上18例,2年5例,半年7例,15~30d5例。临床表现为皮肤奇痒,搔抓不解,影响睡眠,检查全部有抓痕及血痂,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局部湿疹样变等继发性损害。舌脉无异常。治疗方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成:桂枝12g,白芍12g,杏仁10g,甘草6g,炙麻黄6g,生姜3片,大枣5枚。风热者去麻黄,加金银花15g、黄连4g;血虚者加鸡血藤20g、当归12g;气虚者加黄芪15g;瘙痒甚者加蝉蜕6g、全蝎4g。日1剂,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治疗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治疗皮肤瘙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中医杂志》2003,44(12):893-893
益母草,辛、微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消水解毒之功。为胎前产后之要药,也可用于跌打损伤,水肿及疮疡肿毒等证。笔者取其辛开苦降,专入血分,微苦微寒,滑利善走之功,配伍消风散治疗风疹、湿疹所致的皮肤瘙痒,多次验证,取得良好效果。病例介绍:王某某,女,21岁,反复发作皮肤湿疹2年,多发于春季,皮肤湿疹瘙痒难耐,夜不能寐,用西药抗过敏及外用炉甘石搽剂,只能解一时之苦。求治于笔者,予以消风散加减。处方:益母草30g,荆芥穗10g,蝉蜕5g,苦参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苍术10g,生地黄15g,土茯苓15g。水煎服,每日2次,外洗1次,用药2剂后症状大减,再进原方2剂而告愈,此后未发作。《本草求真》云:“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  相似文献   

7.
1.夏枯草30g,钩藤、菊花各20g,桑叶15g。将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min,每日1剂。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2.吴茱萸30g,刺蒺藜30g,夏枯草15g。上药水煎后去渣取汁200ml,以1∶10比例兑入温水中,每日早晚2次泡脚,每次30min,连用1~2周。可滋阴柔肝,平肝降逆。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发病急、剧烈疼痛,患者难以忍受.中医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并在控制其发作方面有优势.兹就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3例报告如下.1胃火案叶某,女性,43岁,2009年5月28日初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右面部灼热剧痛及麻木,数分钟停止,以后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次数增多,疼痛加重,到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予口服卡马西平及封闭疗法仍反复发作,现求中医诊治.刻诊:发作时右面部灼热剧痛麻木,讲话及咀嚼时疼痛加剧,面红目赤,口臭咽干,喜喝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面痛风,辨证属胃火上攻夹痰瘀.治以清泻胃火、祛痰化瘀、通络止痛,予自拟泻火化瘀通络汤:石膏30g,知母15g,黄连10g,酒大黄10g,延胡索15g,郁金10g,木香10g,大青叶10g,川贝母5g(研末服),栀子10g,竹茹10g,川牛膝10g,蜈蚣2条,全蝎10g,白术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取汁服2次.7剂后复诊,述疼痛未发作,口臭咽干减轻,二便通畅,失眠.上方加龙骨30g,炒枣仁20g,继服.14剂后三诊,述仍无疼痛发作,诸症明显减轻;上方去石膏、酒大黄、大青叶、栀子、蜈蚣、全蝎,加炒僵蚕15g,小茴香10g.又服21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
验方1:苦参15 g、黄柏9g、蛇床子30 g、白藓皮30 g、鲜马齿苋30g ,水煎,温洗患处,每日3~4次,一般3~7d可以治愈。验方2 :枯矾30 g、五倍子30g共研细粉,用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每日3~4次,一般5~7d可愈。验方3:青黛3g、蛤粉3g、冰片1.5 g、黄柏10g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搽患处,每日3次,一般1周内可愈。治疗急性湿疹验方3则@丁树栋$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诸城262200 @管恩兰$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诸城262200湿疹;;中医;;验方…  相似文献   

10.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范畴,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20%左右[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特点对称分布,多形性,剧烈瘙痒,反复发作.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一定损伤,影响其生活质量.慢性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临床以皮损浸润肥厚,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剧烈瘙痒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而临床上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施治,自拟消疹汤(组成::生地15g、白芍15g、当归20g、地龙15g、大黄6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太子参9g、白术12g、生薏米12g、蒲公英9g、蝉衣9g.)内服共治60例慢性湿疹患者,痊愈率为36.67%,显效率35%,有效20%,总有效率为91.67%;且副反应的发生较少并轻微,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洗治疗小儿湿疹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小儿湿疹 8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儿科及皮肤科门诊患儿 ,其中急性湿疹56例 ,慢性湿疹 30例 ;男 61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1 2岁 ;病程最短 8d ,最长的 1 1浕。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组成 艾叶 9g ,花椒 6g ,地肤子 1 5g ,白藓皮1 5g。2 2 治疗方法 将上药加水 2 0 0 0ml~ 30 0 0ml,煎煮30min ,然后将药渣滤出 ,取药液备用 ,药液外洗时温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宜 ,每次外洗 1 0min~ 2 0min ,每日 2次 ,一剂药可反复煎煮 2次。如遇渗出严重或婴幼儿患者 ,…  相似文献   

12.
陶维能 《新中医》1998,30(1):52-52
黄连解毒汤出自《肘后方》,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疗外疡痈疗之效。原方多作汤剂内服,笔者用该方加减外用,治疗外科疾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肛门湿疹丁某,女,49岁,1995年5月21日初诊。患肛门湿疹3年。曾赴武汉市某医院皮肤科治疗少效,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肛周仍奇痒难忍,急躁易怒,遂来门诊。查:肛周有2cm×4cm苔癣样增生,干裂,表皮有撕裂纹,呈放射状血丝分布。证属慢性湿疹。治宜解毒祛湿止痒。拟黄连解毒汤加减。处方:黄连10g,黄岑8g,土茯芩15g,地肤子20g。3剂,每日1剂,水煎坐浴外洗,…  相似文献   

13.
任天胜 《中医研究》2003,16(2):F003-F004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笔者将四物汤化裁治疗多种皮肤病获得较好疗效。1 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湿疹 :病情反复发作 ,皮肤干燥 ,脱屑 ,苔藓样变 ,色素加深 ,夜间痒剧 ,伴心烦口干 ,夜寐不安 ,或大便干结。舌淡 ,苔白 ,脉沉细或沉缓。证为血虚风燥型 ,治宜养血活血 ,疏风润燥。方药 :当归 15g ,白芍 12g ,熟地 12g ,防风 12g ,荆芥 10g ,白藓皮 15g ,僵蚕 10g ,鸡血藤 2 0g ,甘草 6g。慢性荨麻疹 :风团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 ,舌淡苔白 ,脉细弱。证属血虚血燥 ,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方药 :当归 15g ,生熟地各 15…  相似文献   

14.
<正>1.菊花10g,栀子花10g,薄荷3g,葱白3g,蜂蜜适量。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d。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代茶饮用,每日1剂。2.苍耳子30~40个,砸裂,加麻油30g,文火将苍耳子炸干,制成苍耳子油。每日滴鼻2~3次。  相似文献   

15.
湿为阴邪,缠绵难愈,湿疹在临症中亦不易治愈。阴部湿疹尤难治愈,给患者造成痛苦。笔者采用外洗内服法治疗阴部湿疹。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及用法 1.外用薰洗药:土茯苓30g 苦参30g 白藓皮30g 地肤子30g 蛇床子30g 黄柏30g 黄连12g荆芥15g 防风15g 川椒12g。 2.外用散剂:黄连12g 黄柏12g 枯矾12g青黛20g 马勃10g 共研为细面,过筛备用。 3.内服清热利湿佐以养血之萆薢渗湿汤合四物汤。  相似文献   

16.
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皆为头皮红色丘疹、渗液、结痂 ,遇热加剧或诱发头皮剧烈瘙痒 ,符合湿疹的诊断 ,部分患者伴口苦 ,舌红 ,苔黄腻 ,中医辨证属湿热者。其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4岁 ,平均 2 6 .4岁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10 .7个月。2 治疗方法 防荆龙黄汤药物组成 :防风 15 g,荆芥 15 g,龙胆草 12 g,黄芩 15 g,黄柏 15 g,苍术 15 g,栀子 10 g,当归10 g,生地黄 10 g,车前子 10 g。用法 :以上药物用水浸泡 1h后 ,水煎 2次 ,一煎口服 ,二煎待药液放凉后 ,用纱布蘸之擦洗头皮 30 m in(每日可多次擦洗 ,男…  相似文献   

17.
一般资料,25例均属慢性肛周湿疹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病程1~7年;均以肛门皮肤粗糙增厚、皲裂、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 生大黄20g,生黄柏15g,苦参15g,鬼针草12g,地肤子15g,马鞭草15g,明矾12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30min,待温度降至35℃左右,坐浴30min,并用医用消毒棉签沾药液涂擦肛内,每天1次。每剂中药使用3天,每次坐浴后药液须加热保存,7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治疗2~4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正王某,男,33岁。初诊日期:2019年5月28日。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周潮湿、瘙痒,出汗后症状加重,且反复发作,遂到我院就诊。刻诊:肛周瘙痒难耐,皮肤潮湿,大便日行1~2次,质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喜食油腻、辛辣食物。专科检查:肛周皮肤色素减退,皮纹增厚,有抓痕,局部皮肤皲裂,有小出血点。诊断:肛周湿疹;辨证: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6 g,柴胡12 g,黄芩15 g,生山栀12 g,当归30 g,车前子15 g,泽泻30 g,金银花30 g,土茯苓30 g,苦参15 g,地肤子15 g,苍耳草30 g,白鲜皮15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生甘草15 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相似文献   

19.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脾、肝经,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我们临床上用其治疗湿疹收到很好的疗效,举例如下. 例1:张某某,男,59岁,因服食鱼虾,出现周身瘙痒3、天来诊,现周身瘙痒剧烈,双肘部和大腿内侧呈片状丘疹,有白色浆疱,淡黄色液体渗出,伴口干喜饮,夜间诸症加重,无法入睡,平素喜烟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急性湿疹,证属湿热夹风蕴发肌肤.治以清热利湿祛风.处方:白花蛇舌草60g,金银花20g,连翘20g,薏苡仁20g,防风20g,陈皮15g,土茯苓10g,生地黄20g,大青叶30g,甘草10g,每日1剂.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缓解,渗出处已渐结痂,夜间可入睡;继服上方3剂,自觉偶有瘙痒,周身乏力,原方加墨旱莲15g,当归15g,继服6剂,诸症痊愈.  相似文献   

20.
肛周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 ,病因复杂。临床仅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效果不满意。笔者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加味龙胆汤治疗肛周湿疹 86例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86例 ,男 5 6例 ,女 3 0例 ;年龄 16~ 3 2岁 ,病程 2个月~ 5年。全部病例符合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中医认为与湿邪有关 ,湿可蕴热 ,本病为湿热之证。2 治疗方法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2 g,苦参 10 g,白鲜皮 10 g,苍术 10 g,栀子 15 g,黄芩 10 g。湿重渗出明显者加黄柏 15 g;合并感染者加生大黄 10 g,金银花 2 0 g;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 15 g,刺蒺藜 10 g。1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