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百日咳病例的诊断效果,探讨确诊病例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天津市医院及社区监测的百日咳疑似病例110例,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应用PCR法检测百日咳杆菌的筛选及验证基因;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百日咳毒素IgG(PT-IgG)抗体;采用PCR扩增确诊病例百日咳毒素(PT)S1亚单位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110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中,PCR检测阳性率60.00%;ELISA检测94例,PT-IgG抗体阳性率42.55%,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1,P=0.013);<1岁病例PCR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19株百日咳杆菌基因测序的亲缘性关系密切,核苷酸同源性为99.88%;在PT区域S1亚单位第218位氨基酸发生变异,蛋氨酸(Met)变异为异亮氨酸(Iso)。结论天津市百日咳杆菌基因的亲缘性关系密切;应用PCR检测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病例确诊,方法敏感,操作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百日咳的真实感染状况,应用荧光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对监测医院的百日咳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 2019年1~12月,在河南省4家监测医院采集百日咳疑似病例的鼻咽拭子,应用荧光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核酸片段。结果对545例百日咳疑似病例开展荧光PCR检测,共检测出阳性病例94例,阳性率为17.25%。0岁组阳性率最高(41.82%),15~29岁组阳性率最低(2.38%),不同年龄组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4 d内疑似病例的检测阳性率最高,随着病程的延长阳性率逐渐下降。阳性病例的病程中位数(Median,M)=18 d,阴性病例的病程M=24 d,两组病例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岁以内婴幼儿是百日咳高发群体,荧光PCR适用于发病14 d内的百日咳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楚雄州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415例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测定,用real-time RT-PCR对415例病例咽拭子及尿液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15例疑似病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及Ig M抗体检测阳性仅有1例,均为同一病例,阳性率为0.24%。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为7.95%,咽拭子标本、尿液标本风疹病毒核酸测阳性率分别为18.07%和9.64%,3种标本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96,P0.01)。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与real-time RT-PCR法核酸检测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6,P0.01)。结论本州麻疹疫情控制较好,但风疹疫情态势严峻,应加强对风疹疫情的控制;real-time RT-PCR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进行麻疹/风疹病原学检测时应重点采集咽拭子标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百日咳杆菌核酸与百日咳抗体指标的关系。方法同时检测406份患者标本的BP-DNA、PT-Ig G和PT-Ig M抗体指标,并将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在406份样本中,BP-DNA检测阳性标本数153份,阳性率为37.68%;BP-DNA阳性大部分集中在1岁患者中,阳性率为87.58%,3个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2,P0.01)。在153例BP-DNA检测阳性患者中,BP-DNA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PT-Ig 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高于PT-Ig M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89,P0.01)。BP-DNA检测与PT-Ig G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P0.05),而BP-DNA检测与PT-Ig M抗体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结论建议临床医生判断百日咳患者病情时,最好结合百日咳杆菌核酸结果和百日咳抗体检测指标,更好地了解患者百日咳复制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陆寒  董聪聪  李艳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0):1231-1233
目的 了解开封市14岁以下百日咳(pertussis,PT)疑似患者抗体分布情况,探讨百日咳疑似患者实验室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开封市哨点医院2014-2016年186例14岁以下百日咳疑似患者静脉血,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对抗PT-IgG进行检测;采集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对CT值进行检测。分析抗体分布情况和两种检测方法在百日咳诊断中的差异。 结果 186例百日咳疑似患者中,百日咳抗体阳性率30.11%,抗体浓度≥80 U/ml占比11.83%(22/186)。ELISA法确诊百日咳患者26例,Q-PCR法确诊33例。男(25.44%)、女(34.72%)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8459,P=0.174);年龄分布中,7~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5.45%;职业分布中学生抗体浓度≥80 U/ml占阳性比率( 81.82%)最高,与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8,P=0.004);186名疑似患者中有免疫史150名,其中免疫史3剂次疑似患者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47.17%,免疫史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6,P=0.002);采样时间对抗体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抗体确诊率逐渐升高(χ2趋势=4.303,P=0.038),Q-PCR确诊率有下降趋势(χ2趋势=13.107,P<0.001)。 结论 7~14岁学生是百日咳防控重点人群;对不同病程的百日咳疑似患者的诊断可采用血清学和Q-PCR两种方法相辅进行,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处于不同病程的百日咳病例,开展细菌培养、血清抗体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2010~2012年,通过社区百日咳症状主动监测和医院被动监测两种模式,采用细菌培养、PCR和血清抗体检测[单份血抗百日咳毒素(Antibody to Pertussis Toxin,Anti-P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M和双份血清IgG≥4倍增高]等方法,对百日咳监测病例开展检测。按照百日咳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内容,对确诊病例的基本信息、就诊信息和临床症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确诊百日咳400例,单份血标本采集率为72.5%,Anti-PT-IgG阳性率为57.93%,病程中位数(Median,M)为21d,四分位间距(Interval of Quartiles,IQR)为15~30d;IgM的阳性率为17.59%,M为6d,IQR为5~16d,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51.38%。双份血清IgG≥4倍增高采集率为2.5%,阳性率为90%。鼻咽拭子采集率91%,PCR检测阳性率为58.24%;鼻咽抽取液采集率为18.25%,阳性率为69.86%,两种采集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 Exact Test(费希尔精确检验)P=0.18]。PCR阳性病例的病程M为10d,IQR为7~18d,两种采样方法检测的一致率为80.82%。260例百日咳确诊病例同时采集了鼻咽拭子和血标本,其中Anti-PT-IgG阳性率为58.46%,鼻咽拭子PCR阳性率为50.76%,两种采样方法检测的一致率为20%。结论百日咳病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应考虑病程因素,单份血Anti-PT-IgG检测适合于中晚期病程的病例,鼻咽拭子PCR适合于早期病程的病例,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安阳市北关区暴发流感病例不同标本中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为流感常规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我区胜利路中学2017年12月疑似流感疫情暴发中的25名症状严重、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之一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咽拭子、鼻拭子标本,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一周内,以MDCK细胞培养分离病毒进行分型鉴定。比较RT-PCR法核酸检测中,咽拭子、鼻拭子标本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结果RT-PCR法核酸检测中,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阳性率72%高于鼻拭子标本56%(P0.05);咽拭子H1Ct平均值为32.02±5.52,小于鼻拭子H1Ct平均值35.34±6.37(P0.05)。MDCK细胞培养病毒样本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真阳性率100%高于鼻拭子标本真阳性率77%(P0.05)。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中,鼻拭子检测准确性不及咽拭子,在流感病毒常规检测中,应进行鼻、咽拭子双采样,以确保检测准确性,无法同时采样时,应依据当季流行的主要流感病毒亚型选择采样拭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3年天津地区百日咳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天津地区监测点181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双目标基因,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百日咳毒素IgG(PT-IgG).30份百日咳DNA阳性标本应用PCR扩增菌毛蛋白2(FIM2)、菌毛蛋白3(FIM3)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148例百日咳病例Real-time PCR检测阳性率为68.24%;108例PT-IgG检测阳性率为55.56%.101例核酸阳性病例的病程中位数为11 d;60例PT-IgG阳性病例的病程M为21 d.<1岁病例的Real-time PCR检测阳性率为84.28%,与其他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份标本百日咳鲍特菌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0%,与GenBank中国际标准株TohamaI、中国疫苗株同源性为99%.结论 2013年天津地区流行的百日咳鲍特菌与国际标准株及中国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近,<1岁病例Real-time PCR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百日咳抗体及核酸检测技术在百日咳诊断中的作用,为百日咳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该院收治的进行实验室检测的466例百日咳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1岁月龄,以6个月为主;男性占56.3%,女性占43.7%;各年份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2.0%、40.8%、18.5%和28.8%;58.1%的患儿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疫苗。研究人群核酸阳性率为85.3%,不同的性别/年龄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1周左右的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93.2%)。研究人群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3.0%,不同年龄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抗体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抗体阳性率上升,18个月之后出现下降;随着疫苗接种的完善,抗体阳性率上升(P0.05);随着病程的进展,抗体阳性率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核酸检测的阳性率高于抗体检测,建议在患病早期及早进行核酸检测;近年来百日咳发病呈上升趋势,抗体检测水平受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及是否接种疫苗影响较大,亟待完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儿童免疫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样本和病原学样本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佛山市下辖4个区内各医疗机构于2013年5—9月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和病原学样本(咽拭和/或尿),血清样本采用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咽拭和尿液样本采用荧光PCR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4例麻疹疑似病例的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84.78%(156/184),咽拭样本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85.16%(155/182),尿液样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0.16%(110/122)。血清IgM抗体阳性率、咽拭核酸阳性率、尿液核酸阳性率的不同采集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9例同时采集了咽拭和尿液样本的病例中,咽拭和尿液样本阳性率分别为89.92%(107/119)和91.60%(109/119),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疑似病例的咽拭和尿液样本的阳性检出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2022年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8 126名2004年后出生的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HBsAg和HBsAb,计算阳性率,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阳性率差异。结果 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0%,HBsAb阳性率为74.92%;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4%、1.80%(χ2=6.18,P=0.013),HBsAb阳性率分别为75.55%、74.00%(χ2=2.51,P=0.113);0~4岁、5~9岁、10~14岁、15~18岁HBsAg阳性率依次为1.17%、1.31%、2.14%、3.12%(χ2=13.49,P=0.004),HBsAb阳性率依次为85.65%、60.26%、50.04%、46.42%(χ2=9.90,P<0.001);居住在城镇和农村的人群HB...  相似文献   

12.
许西娟  丁艳 《中国校医》2023,(3):194-195+219
目的 分析流行性感冒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沛县中医院2021年1—12月儿科门急诊和住院治疗的流感样病例52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咽、鼻拭子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0例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56例,阳性率为10.77%,其中甲、乙型流感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9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6,P<0.001);0~5岁组阳性率为13.41%,6~15岁组阳性率为5.33%,16岁以上组未检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13);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及10—12月,发病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6,P=0.048)。结论 沛县中医院2021年流感样病例以乙型流感为主,1月及10—12月是发病高峰,存在发生院内感染甚至暴发的风险,需采取有效感控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20年1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疫情传播模式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该起百日咳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传播模式;对病例及其接触者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Bp)培养和核酸检测,对血清标本进行百日咳毒素(PT)IgG抗体检测;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毒力基因鉴定、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鉴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2例百日咳病例,其中1例为3月龄婴儿,无百日咳免疫史,病前21d无外出史,Bp培养、Bp特异性基因和PT基因、血清PT-IgG均阳性;另1例为该患儿母亲,30岁,发病前有外出史,PT-IgG阳性。家庭其他成员Bp核酸、血清PT-IgG均阴性。患儿Bp分离菌株为MLST-2型,主要毒力基因型为prn2/ptxP3/ptxS1A,不同于CS和Tohama I疫苗株的prn1/ptxP1/ptxS1B基因型。结论本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疫情经"成人-婴儿"传播模式引起,广州市已存在非疫苗株基因型的Bp菌株;需要加强百日咳主动监测,探索成人百日咳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阿坝州2019—2022年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规律及毒株亚型特征,为今后流感预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版)》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阿坝州人民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s)鼻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及其亚型。结果 在2019—2022年阿坝州4 202份鼻咽拭子中,PCR检出核酸阳性病例446例,阳性率为10.61%(446/4 202),其中甲型占51.57%(230/446),乙型占48.43%(216/446)。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明显不同(χ2=135.803,P<0.001),其中女性(19.05%)明显高于男性(6.98%);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明显不同(χ2=191.346,P<0.001),3~6岁组中最高,为18.16%(180/991)。2019—2022年阿坝州流感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冬春季(10月至次年4月)为高发期。另外,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流感病毒亚型的构成比明显不同(χ2=91.401,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9年河南省百日咳疑似病例PT-IgG和IgM抗体水平及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河南省5家监测医院的百日咳疑似病例,用ELISA法检测病例血清的百日咳PT-IgG抗体和IgM抗体水平。结果 共采集百日咳疑似病例样本669例,PT-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20.93%和35.13%。可以进行血清学诊断的百日咳疑似病例557例,其中PT-IgG确诊百日咳感染病例114例(20.47%),IgM阳性209例(37.52%)。1~2岁病例PT-IgG抗体阳性率最高(32.91%),≥50岁组最低(5.88%);3~6岁病例IgM抗体阳性率最高(63.64%),<1岁组最低(7.37%);散居儿童PT-IgG抗体阳性率最高(29.82%),幼托儿童的IgM抗体阳性率最高(57.47%);接种剂次为3次的病例PT-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均最高(33.73%和67.47%);PT-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天数为21~27 d均达到最高(29.67%和43.96%)。采样时1年内有百日咳疫苗接种史的疑似病例112例,与1年内无接种史病例相比,2组PT-IgG抗体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抗体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岁以内的托幼儿童、散居儿童是百日咳感染的高风险群体,即便完成基础免疫也应提高警惕;最适用于发病21~27 d的病例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标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检出率分析,明确检测结果较优的标本类型。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开展SARS-CoV-2核酸检测以来所有同时采集自同一被检者的不同种类的标本核酸检测结果,利用McNemar χ2检验分析不同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用kappa检验分析不同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有 61例被检者同时进行2种及以上标本的核酸检测,其中检测咽拭子标本158人次,痰液标本144人次,鼻拭子标本35人次;ORF1a/b基因和N基因同时检出率最高的为痰液标本(71.5%),其次是鼻拭子标本(34.3%),咽拭子标本检出率最低(29.1%)。同时进行痰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检测的有144人次,2者ORF1a/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0%、33.3%, N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9.6%、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RF1a/b基因检出结果中2者间一致性差(k<0.4),N基因检出结果中2者间不存在一致性(k<0),痰液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痰液标本和鼻拭子标本检测的有22人次,2者ORF1a/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3.6%、27.3%,N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1.8%、40.9%,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ORF1a/b基因检出结果中2者间一致性差(k<0.4),N基因检出结果中2者间不存在一致性(k<0),痰液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亦高于鼻拭子标本;同时进行鼻拭子标本和咽拭子标本检测的有35人次,鼻拭子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2者ORF1a/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0.0%、25.7%,N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1.4%、3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致性检验结果则表明2者一致性差(k均<0.4),因此2者在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核酸检出与未检出的结果方面存在差异,即检测结果可相互补充以提高检出率。结论 痰液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和鼻拭子标本,在人群筛查中3种标本检测结果可互相补充验证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与各种呼吸道病原体携带情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2名流脑患者的60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样本,采用荧光PCR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同时利用TaqMan微流体芯片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采用荧光PCR法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32例,阳性率53.33%。利用微流体芯片检出的病原体携带率前5位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58/60,96.67%)、2型鼻病毒(47/60,78.33%)、1型鼻病毒(45/60,75.00%)、肺炎克雷伯菌(35/60,58.33%)、肺炎链球菌(29/60,48.33%)。在阳性组与阴性组检出率对比中,2型鼻病毒(χ2=6.104,P=0.013)与卡它莫拉氏菌(χ2=4.627,P=0.031)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膜炎奈瑟菌携带与2型鼻病毒、卡它莫拉氏菌携带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出境人群的水痘Ig G抗体阳性率,分析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以及中国籍与外国籍人群抗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为上海口岸出境人群国际旅行前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口岸健康体检或预防接种的出境人群的性别、年龄、国籍等信息,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 G抗体,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6—2020年上海口岸接受VZV Ig G抗体检测的出境人员29 478人,VZV Ig G抗体阳性率为81.6%,中国籍和外国籍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81.4%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6,P=0.131)。中国籍人群中男性和女性VZV 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0%和81.8%(χ2=0.192,P=0.661)。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31),2017年阳性率显著低于2020年(χ2=7.252,P=0.007)。VZV Ig 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百日咳高发地区血清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百日咳高发地区报告病例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情况,为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和制定监测病例定义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报告的百日咳病例和选择的对照进行百日咳抗体和白喉抗体检测,评价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对百日咳病例的影响。结果病例组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82.2%)显著高于对照组(40.0%),而白喉IgG抗体阳性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6.3%)。临床诊断病例的百日咳抗体阳性率(87.8%)显著高于疑似病例(25.0%)。对照组中百日咳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χ2=14.22,P=0.000 8)。85.3%的白喉抗体阳性者调查显示有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接种史,但调查时提供有DPT接种史者中,白喉抗体阳性率为37.2%。结论DPT接种是影响百日咳发病的重要因素,监测病例定义能较好地发现真实的百日咳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天津市社区人群中百日咳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百日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免疫成功率和社区人群百日咳、白喉IgG抗体分别进行检测;对百日咳IgG抗体≥100U/ml(单位/毫升)的标本开展IgM检测和回顾性疾病史调查;对百日咳、白喉抗体水平衰减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百日咳免疫成功率为73.33%;社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7.11%,≥7岁人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7岁人群(χ2=100.17,P0.001);被抽取人群中IgM抗体阳性率为10%,33.33%的被调查者回忆在1年之内有≥14d的持续咳嗽病史。不同疫苗接种史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P0.01)。白喉的免疫成功率及持久性均高于百日咳,且随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703,P0.05)。结论百日咳免疫成功率不高,社区人群免疫水平衰减快,从而导致7岁人群百日咳免疫水平较低。百日咳自然感染是青少年、成人百日咳免疫水平较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