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瑞  黄铮  朱幸  宋臻鹏  闻栋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420-1422
  目的  了解湖州市学生午餐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为卫生监管、食源性疾病防制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随机采集湖州市77所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学生午餐225份, 对其开展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 依据相关标准对其进行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  结果  225份学生午餐总体不合格率为2.67%(6/225), 其中大肠埃希菌>100 CFU/g的比例为1.33%(3/225), 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11%, 1.33%, 0.89%和0.44%, 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CFU/g和蜡样芽胞杆菌≥105 CFU/g的比例均为0。不同学校类型间学生午餐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合格样品主要来自小学食堂, 其不合格率为5.63%(4/71)。  结论  湖州市学生午餐总体卫生状况尚可, 但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尤其应加强对小学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了解阜阳市中小学校周边早餐食品中食源性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采集2013-2015年期间在阜阳市城区内部分中小学附近的快餐店、小吃店及食品摊点出售的即食米面制品,检测食品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腊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 共采集样品175份,菌落总数不合格样品34份,不合格率为19.43%;大肠埃希菌不合格样品18份,不合格率为10.29%;11份样品检出腊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6.29%;5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86%.烙制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均为最高(31.03%,20.69%);小吃店菌落总数的不合格率最高(28.77%),流动摊点大肠埃希菌的不合格率最高(17.65%);第三季度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不合格率均为最高(30.56%,19.44%).结论 阜阳市中小学生早餐食品的卫生状况有待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学生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州市外卖配送餐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监管、食源性疾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和2021年随机采集全市网络外卖配送餐542份,开展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外卖配送餐总体不合格率为12.92%(70/542),其中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为9.78%(53/542),食源性致病菌不合格率为4.06%(22/542)。食源性致病菌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为6.64%(36/54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2%(18/542)、2.21%(12/542)和0.55%(3/542),蜡样芽胞杆菌>104 cfu/g的比例为2.78%(1/36),金黄色葡萄球菌>103 cfu/g的比例为零。在食品分类上,凉拌菜中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食品(P<0.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均主要在寿司、沙拉和凉拌菜中检出(P<0.05)。在热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网售自制即食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从全国范围内采集网售自制即食食品3573份,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的规定,对样品中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验。根据《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和《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进行评价。结果网售自制即食食品中大肠埃希菌计数>100 CFU/g的样品比例为11.2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82%,沙门菌检出率为0.36%;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10~3 CFU/g的样品比例为0.67%,最大值9.2×10~6 CFU/g;蜡样芽胞杆菌计数>10~5 CFU/g的样品比例为0.52%,最大值6.0×10~6 CFU/g。主要样品中凉拌菜的污染相对严重。共有275家网店检出不满意样品,占全部调查网店的20.72%,其中64家网店有多份样品检出致病菌。结论部分网售自制即食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特殊人群应谨慎食用。  相似文献   

5.
韦丽娟  韦显东  杨微 《职业与健康》2014,(13):1841-1843
目的了解宜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方法采集宜州市市售的9类204份食品进行10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204份样品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0株,总检出率14.71%。即食熟制米面制品污染最为严重,检出率为54.55%,其次是婴幼儿配方食品,检出率28.13%。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27.78%,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6.25%,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7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5.17%,创伤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均为5.00%。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未检出。结论宜州市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即食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焙烤类食品、生食果蔬类食品、全生动物性水产品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了解河南省学生餐的食品安全状况,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实际情况,覆盖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分配采样计划,采集河南省学生餐862份,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学生餐样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整体检出率为8.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3%和4.40%;致泻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70%,0.23%和0.12%.乳与乳制品、豆制品、米面制品以及盒饭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86%,12.50%,9.79%和8.79%.农村和城市学生餐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0,P=0.009).结论 河南省学生餐存在致病菌污染隐患,应加强对高污染率食品类别学生餐的卫生监测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2年上半年沧州市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河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技术指南,对7类市售食品进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EHEC0157:H7/NM、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肠杆菌10种致病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抽检29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7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2株,沙门菌、EHEC0157:H7/NM、志贺菌、阪崎肠杆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均未检出。结论2012年上半年沧州市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大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6年芦淞区即食米粉食源性致病菌的调查分析,掌握食用米粉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2016年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采集150份即食米粉,进行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氏菌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50份即食米粉样品,大肠菌群检出率17.3%,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13.3%,沙门氏菌检出率0.7%。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其中大肠菌群在不同米粉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25,P<0.01),不同采样地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00,P<0.05),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比较高的是卤味米粉、鸡杂米粉、杂酱米粉。结论芦淞区即食米粉存在一些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增城区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为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20年采集增城区11类食品525份,按照《广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方法,开展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霉菌、克罗诺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市售的8类食品样本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弯曲菌等9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自2027份样品中共计检出阳性样品39份,检出率1.92%。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达3.64%,此后依次为弯曲菌(1.50%),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62%)、沙门菌(0.4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37%),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我国凉拌菜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和特征。方法在全国采集散装即食凉拌菜1 992份,按照GB 4789规定的方法,对样品中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验。结果凉拌菜中大肠埃希氏菌100 CFU/g的比例为24.70%,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1%和2.26%、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CFU/g和蜡样芽胞杆菌10~5 CFU/g的样品比例均为0.05%。荤、素凉拌菜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85%和2.24%。夏季大肠埃希氏菌100 CFU/g的比例为29.0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74%和11.03%,明显高于秋季(上述指标分别为21.00%、1.87%、5.48%)。小型餐馆大肠埃希氏菌计数100 CFU/g的比例和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4.60%和12.53%,农贸市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为4.59%。结论凉拌菜的整体卫生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夏季,小型餐馆和农贸市场的卫生状况欠佳,应作为今后监控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现状,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2—2015《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进行采样、实验室检测等内容。结果 2002—2015年共采集顺义区的农贸市场、餐饮单位、超市、集体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养殖厂6类监测点,38类食品样品共计3287件,针对不同类别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EHEC)O157:H7的污染情况监测,共检出致病菌194株,检出率为5.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沙门菌8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非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即食食品(χ~2=204.5,P=0.000),不同类别即食食品与非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4,P=0.001;χ~2=23.334,P=0.001)。从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结果来看,即食食品炝拌菜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熟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5%和3.4%,较其他即食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P=0.014;χ~2=17.573,P=0.000)。非即食食品生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生禽畜肉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5.1%(χ~2=74.406,P=0.000)和11.5%(χ~2=25.819,P=0.000)。结论在监测的样品中,炝拌菜和生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熟肉制品和生禽畜肉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主要污染菌种,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市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食品超市、宾馆酒店及个体摊贩随机采集9个种类食品,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的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焙烤食品、果蔬类、凉拌菜、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米线凉皮盒饭类9类食品共508份,样品中检出5种致病菌共37株,总检出率为7.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副溶血弧菌16株,蜡样芽孢杆菌2株,单!李斯特菌1株,沙门菌3株。9类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0.5%,其次为米饭凉皮盒饭类10.0%。结论大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米线凉皮盒饭类、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是主要受污染的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大连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的部分超市、市场、商店、专卖店及餐饮服务场所的11类食品共637份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并将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637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0株,总检出率为9.4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17.05%,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5.42%、1.37%、0.92%和0.20%, 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各致病菌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7.0999,P=0.000)。各类食品中以餐饮食品、豆制品和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41%、21.88%和17.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为主。有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阳性率为69.70%,并同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我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为主,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州省即食米面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和病原学特征,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2019年在贵州省的88个县(市、区)采集即食米面制品1128份,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进行五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及蛋白,普通PCR法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结果 1128份即食米面制品有130份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52%,分别是蜡样芽胞杆菌7.71%,金黄色葡萄球菌3.10%,沙门氏菌0.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44%,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的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65.71%携带肠毒素基因,54.29%呈肠毒素蛋白阳性。87株蜡样芽胞杆菌都至少携带两种以上毒力基因,同时携带hblACD及nheABC的有29.88%。结论 贵州省即食米面制品存在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较高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存在较大食源性疾病风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即食米面制品的加工制作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即食米面早餐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使用随机抽样原则,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街头摊点、小吃店和快餐店采集即食米面早餐食品,共计1222份,用国标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结果菌落总数不满意率为16.12%,大肠埃希菌不满意率为4.75%,沙门菌检出率为0.33%,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33%。凉拌类米面制品污染状况最为严重,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城市早餐卫生状况均较差,不同采样地点中小吃店的菌落总数不满意率最高。结论即食米面早餐食品卫生状况有待提高,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肖冰  侯君  徐丹 《职业与健康》2013,29(2):195-196
目的 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大连市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宾馆酒店及个体摊贩销售点的10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7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10类共296份样品检出致病菌19株,总检出率为6.4%.其中沙门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结论 大连市市售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产品、鲜榨果蔬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和熟肉制品为主要受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减少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街头小吃、流动摊点等的早餐中食源性致病菌的调查分析,了解重庆市流动早餐的卫生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方法 2013和2015年在重庆市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渝中区等16个区县采集1 051份散装未经过较高温度处理后的流动早餐(包括政府指定的正规流动早餐点(早餐车)和无证流动早餐点),按照国家标准GB 4789-2010,GB 4789.14-2014和GB/T 4789-2003/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 结果 2013年共采集样品300件,检出致病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株,沙门菌未检出。快餐店食堂采集的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0%。粥及米面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式凉拌菜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分别为4.21%和2.94%。2015年共采集样品751件,检出致病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沙门菌1株,蜡样芽孢杆菌37株,单增李斯特菌未检出。超市零售店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到15.38%,主要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粥及米面制品中除单增李斯特菌未检出,其余3类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总体检出率为8.32%。 结论 重庆市流动早餐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粥及米面制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比较突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广西学校学生餐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从广西7个市和19个县的幼儿园和大中小学采集统一供应的早餐和午餐样品520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检验.结果 学生餐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5.5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19%,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76%,未检出沙门菌;市级和县级学生餐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3.51%和14.29%;早餐和午餐的检出率分别为10.12%和15.63%;第一季度无致病菌,第二、三季度的致病菌检出率(15.55%和18.55%)均高于第四季度(8.63%).结论 广西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在重点季度加强学生餐食品安全监管,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蓉  唐旭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32-1034
目的了解湖南省永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11年度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阪崎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检测熟肉制品、蛋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糕点及饼干、凉拌菜、鲜榨果蔬汁、米粉(盒饭、米线、凉皮)、婴幼儿食品共198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10.10%;9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是速冻熟制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7.27%;熟肉制品、米粉、糕点、凉拌菜、鲜榨果蔬汁、婴幼儿食品的检出率依次为18.18%、18.18%、9.09%、9.09%、4.55%、4.55%。结论永州市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速冻熟制米面制品、熟肉制品、米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食品监督执法部门应重点监测这几类食品,减少和避免永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