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贫血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手术前提升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目标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CABG 的患者,排除术前三月内有出血、术前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液病、术后因外科因素导致的二次开胸手术患者;收集符合入选标准患者术前的基础资料以及术后的输血量、输血率、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死亡率。首先通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I) 找到术后输血率达到最低时所对应的Hb水平,然后依据此Hb值将患者分为三组,最后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计2313例,ROC分析显示男性术前Hb为119g/L、女性Hb为109g/L约登指数达到最大值,男性患者按照Hb<119g/L、119-130g/L、≥130g/L分为三组,分别为M1组(351例,22.23%)、M2组(442例,27.99%)、M3组(786例,49.78%);女性按照Hb<109g/L、109-120g/L、≥120g/L分为三组,分别为F1组(187例,25.55%)、F2组(253例,34.47%)、F3组(294例,40.05%)。基线资料除Hb存在显著差异外,组间比较,男性年龄三组之间均存在差异,年龄越大贫血越严重,BMI和术前血小板计数M1和M2、M3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术前CKD病史M1和M2、M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慢性肝病和左室收缩功能(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M1和M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年龄和BMI方面F1和F2、F3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术前血小板计数F1和F2之间有差异。男女患者在术后临床结局方面,M1和F1组在输注红细胞量、输血率、输血总量方面均比M2、M3组和F2、F3组多,存在显著差异;而M2和M3、F2和F3在所有临床观察结局方面均无差异;男性M1组在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两方面比M2、M3组高,存在显著差异,且M1组住ICU时间比M3组显著延长;女性仅F1组在住院时间方面长于F2、F3组,F1组术后肝功能损害例数多于F2组。 结论 术前贫血程度影响CABG患者术后的输血量,并导致术后肝肾功能损害和延长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CABG术前将男性Hb纠正至119g/L、女性纠正至109g/L可减少围术期输血量和输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和体外循环(on-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对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气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接受CABG手术,其中16例采用off-pump,16例采用传统的on-pump,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ICU留住时间。测定患者术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48、72 h的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无明显差异,但off-pump组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ICU留住时间均明显短于on-pum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和术后48、72 h的动脉血气相似,但是手术结束时on-pump组PaO2和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低于off-pump组(P<0.05);术后24 h on-pump组PaO2仍显著低于off-pump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on-pump CABG相比,off-pump可改善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血气,并能缩短ICU留住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安全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ABG手术的年龄≥75岁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29例,年龄75~89(77.2±1.9)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和观察组(非体外循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桥血管数、病死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量、围术期输血量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短,并发症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龄患者行CABG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CABG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陈敏  巩固  董辉  张英民  熊利泽 《心脏杂志》2003,15(2):144-146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 (off pum p)和体外循环 (CPB)冠状动脉架桥 (CABG)手术的效果和转归。方法 :113例患者接受 CABG手术 ,其中 5 9例采用 off pum p CABG,5 5例采用传统的 CABG,作者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病变情况 ,拔管时间 ,ICU留住时间 ,出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病变情况无明显差异 ,off pump组的拔管时间略早于 CPB组 (9∶ 15 ) ,但无统计学意义。 Off pum p组的 ICU留住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 CPB组 ,off pum p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 CPB组。结论 :off pum p CABG较之传统的 CABG有较低的病死率 ,并能缩短 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 ,因此减少医疗费用 ,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后,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CABG的患者86例,其中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手术当日的患者38例(组1),停用3d的患者48例(组2),选择术前停用5 d以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组3)。比较三组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二次开胸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组1明显高于组2和组3[(867.63±215.72)vs.(426.08±135.35)vs.(275.00±85.23)mL,P〈0.05],组2虽然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住院死亡、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CABG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当日会明显增加术后失血量,术前3 d停用较停用5 d以上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患者在急诊CABG前应该综合考虑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测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危险性评估的意义。方法根据术前肺功能状况,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1.8L、一秒率(FEV1%)〈65%及最大通气量(MVV)〈80%作为中度肺功能障碍的标准,将46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n=240),B组(n=228),分别观察拔除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A组与B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增多,脱呼吸机气管插管时间显著延长,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必须了解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以便估计术后脱离呼吸机是否有困难,术前已有中度及以下肺功能损害者比肺功能正常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更多、在ICU监护时间更长,术后住院时间也更久。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低氧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589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随访住院期间发生的低氧血症,比较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和没有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等。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如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量、是否体外循环手术、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二次开胸等并发症。结果58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8.5)岁。体外循环下行CABG48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07例,平均移植血管(3.9±1.2)支。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心功能、LVEF,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出血等因素有关。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关注术前呼吸功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中,术前合并中重度肾损伤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单纯行CABG患者的病史资料,通过肾脏疾病饮食改良(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60 ml·min-1·1.73m-2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轻度肾损伤组(eGFR≥60 ml·min-1·1.73m-2)和中-重度肾损伤组(eGFR<60 ml·min-1·1.73m-2),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基本资料、术前合并症、临床检查及化验、手术及住院预后情况,采用1∶1倾向性评分分析(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1466例患者,其中肾功能正常-轻度肾损伤组1333例,中-重度肾损伤组133例,9.1%的患者在术前合并中重度肾损伤。相比肾功能正常-轻度肾损伤组,中-重度肾损伤组患者年龄更大(62.8岁比69.0岁,P<0.001),心功能更差(纽约心功能Ⅲ~Ⅳ级 55.1%比70.7%,P=0.001),所患糖尿病(32.1%比42.9%,P=0.012)、高血压(63.6%比79.7%,P<0.001)、周围血管疾病(0.2%比4.5%,P<0.001)的比例更多,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62.0%比62.0%,P=0.045),术中需IABP辅助比例(2.1%比5.3%,P=0.023)更多,两组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成功248例,每组各124例。在住院预后方面,中重度肾损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38.0 小时比43.5 小时,P=0.011)和住院时间(16.0 天比21.0 天,P<0.001)均更长,术后需要红细胞输注的比例(43.5%比58.9%,P=0.016)更多。散点图相关性分析提示,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与患者术前eGFR水平呈线性负相关。两组病死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重度肾损伤并不增加CABG术后住院病死率,但是延长ICU监护和住院时间,此类患者在术前即出现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远期预后值得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因素对冠脉外科治疗安全性的影响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7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116例及<70岁患者120例,对比两组移植血管数目、种类,手术持续时间。观测术后滞留ICU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移植血管种类、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远心端吻合口数及围术期死亡率、术后脑血管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留滞ICU时间、术后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要尽量考虑采用跳动下CABG(OP-CABG)方式及动、静脉移植血管相组合等低侵袭性手术方法,注意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心绞痛症状控制;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术后早期下床康复训练,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ABG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前不同时间点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心胸外科以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9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提示需行CABG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术前5天起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B组(47例)术前7天起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症、血红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药史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总出血量多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66±201)ml比(781±189)ml,P=0.02];A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大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79±302)ml比(810±214)ml,P<0.01];A组平均血浆输注量大于B组[(588 ± 191)ml比(307±53)ml,P=0.04];A组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大于B组[(229±70)ml比(97±41)ml,P<0.005];两组患者在插管时间(44.4 h比17.5 h,P<0.01)、再次手术率(10.7%比2.7%,P<0.01)、术后1周及4周病死率(4.59%比1.76%,P<0.005;5.50%比3.4%,P=0.04)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术前5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导致术后总出血量、输血量、插管时间、再次手术率等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增加,提示CABG术前7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