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基于现代百年名老中医经验文献,挖掘名老中医治疗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甘草、连翘等,常用药对有苦杏仁与石膏、金银花与桑叶等。肺气阴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和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有太子参、杏仁、薏苡仁、麦冬等,常用药对有太子参与麦冬、太子参与苦杏仁等。湿热内蕴证常用方剂有三仁汤和升降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半夏、蝉蜕等,常用药对有黄芩与苦杏仁、黄芩与半夏。邪入少阳证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常用药物有半夏、苦杏仁、黄芩等,常用药对有柴胡与黄芩、柴胡与苦杏仁。气虚湿困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有白术、半夏、党参等,常用药对有半夏与白术、苦杏仁与白术等,痰热壅肺证常用方剂有泻白散,常用药物有川贝母、栝楼、竹沥等,常用药对有川贝母与栝楼、黄芩与桑白皮。结论:通过对名老中医有关风温肺热病的数据挖掘,归纳出常见证候的方药规律,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文献,分析肺脓肿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为丰富肺脓肿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证候频数描述,推断出肺脓肿常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热毒闭肺证、肺热血瘀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风热犯肺证等;根据肺脓肿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风热犯肺证、肺气虚证、燥邪犯肺证、热毒闭肺证、虚实夹杂证、阴虚肺燥证;根据以上两种共有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推断出肺脓肿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热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结论:肺脓肿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热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其研究结果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验证、分析与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对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支气管哮喘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筛选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采用频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459篇,频率≥3.0%的证型包括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寒饮停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气虚证、寒痰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对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5类较有意义的症状聚类组合,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并分别得到各证候的主症、次症。结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每个证候均有症状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痨的文献资料,挖掘肺痨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痨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肺痨证候17种,频率≥5%的证候有6种: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证。根据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结论:肺痨的临床常见证候有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流行性感冒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流行性感冒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30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热(火)(51.35%)、风(27.93%)、时邪疫毒(25.23%)、寒(15.32%)、湿(浊)(14.41%)、温(10.81%)、气虚(6.31%)、阴虚(津伤)(6.31%)、暑(6.31%)等;证候靶点依次为肺(28.83%)、表(22.52%)、卫分(20.72%)、里(7.21%)、少阳(7.21%)、阳明(6.31%)、气分(5.41%)、脾(胃)(5.41%)等。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和肾虚证等,累积频率为8.69%;两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疫毒犯肺证、风热证、卫分(表)热证、肺热壅盛证等,占45.19%;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肺证、肺胃郁热证等,占26.92%;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以表寒里热证和肺卫风热证为主,占11.54%;其他组合较少。结论: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风、时邪疫毒、寒、湿(浊)、温等为主,常相合为病,或袭于卫表,或壅于肺胃,或入里酿生毒热,壅遏卫表、肺胃,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对合格文献86篇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常见证候有血瘀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阴阳俱虚证。痰热壅肺、痰湿(浊)阻肺、肺肾气虚、阴虚内热、血瘀证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中医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等以及血瘀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血瘀证贯穿疾病整个病理过程,其统计及分析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SARS的 6 3篇文献的 2 774例证候学分为卫气同病证、邪阻少阳证、邪伏膜原证等 12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 ,认为其辨证方案以四期 (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 )八证 (疫毒袭肺偏热证、疫毒袭肺偏湿证、疫毒壅肺偏热证、疫毒壅肺偏湿证 ,内闭外脱证、气阴两伤证、气虚温热证、瘀阻肺络证 )为宜  相似文献   

9.
SARS证候学之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ARS的63篇文献的2774例证候学分为卫气同病证、邪阻少阳证、邪伏膜原证等12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认为其辨证方案以四期(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八证(疫毒袭肺偏热证、疫毒袭肺偏湿证、疫毒壅肺偏热证、疫毒壅肺偏湿证,内闲外脱证、气阴两伤证、气虚温热证、瘀阻肺络证)为宜。  相似文献   

10.
风温肺热病是感受风热邪毒所引起的四时皆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发的急性外感热病。“身热咳嗽烦渴”为必见证。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指出“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根据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原则,结合风温肺热病病机特点分为三期:①初期,(邪犯肺卫)以表证为主,伴有咳嗽、咯痰,治以解表散邪。②中期(邪热由卫入气,或入营血),以痰热之邪壅肺为主要病机,治以清热宣肺化痰。③末期恢复期症见余热未净、气阴两虚表现,治以养阴清肺、益气健脾。这是典型病人的一般规律,通过我科近期治疗的69例风温肺热病资料来看,这类病人约占一小半(33例)。另一多半病人(36例)临床表现三期均有其特殊性,究其原因,与其素有旧疾有关,即其内伤基础不同,病机、病证、治疗及预后亦均有不同。姜良铎教授在《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一文中就外感病的发生,发展与内伤存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本文试就风温肺热病与内伤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型及证候学特点,丰富中医药治疗煤工尘肺的理论,为辨证论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08例煤工尘肺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煤工尘肺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热(火)、风(外)、痰、血瘀、寒(外)、阴虚、湿(内)。病位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临床辨证有10种证候:肺气虚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脾气虚证、风寒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表寒肺热证。对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7类:肺气虚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辨证以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为主;合并急性感染时,常合并痰热蕴肺证、风热犯肺证的兼证。结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气虚为主。患者常因本虚,易感受风热、风寒之外邪。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工尘肺中医证候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风温肺热病(下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变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人风热病邪可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风温肺热病(下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标准,即是结合现代病毒学内容,重点探讨以呼吸道病毒为风热病邪所致的风温肺热病的临床规律。诊断依据临床特点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息胸痛为主症。2.兼见咽干、胃纳差、便秘、头身疼痛;病重者可见高热、烦躁、神志昏蒙或四肢厥冷等。3.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冬春季较多发,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中医古籍咳嗽医案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古籍中医肺病数据库内咳嗽病案9 323例,用Lantern 5.0(孔明灯)软件构建前50位症状和中药共100个显变量隐结构模型,对不同隐节点进行诠释,根据隐结构综合聚类权重量化揭示症状和证候、中药(方剂)和证候间的辨证规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不同病性和证候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9 323例咳嗽医案涉及证候204种,频次>100的证候有18种。将前50位症状和50味中药建模得到35个隐变量,98个隐类,10个综合聚类模型,其中Z5的阈值6.7最高,Z6咯痰信息覆盖度52%最高,Z7的分值19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出不同病性和5类证型的相关关系,其中外风和风热犯肺证的优势比最高达88.919,痰热蕴肺证与病性热、痰的优势比为51.594和15.861,痰湿阻肺证与湿、痰、饮的优势比分别为31.415,34.370和4.936。从证候的频数分布、以症推证、以药(方)测证得出咳嗽的常见证候有14种,分别为外感咳嗽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犯肺,内伤咳嗽有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肺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肾阴虚、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结论 新发现的咳嗽证候有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证,临证多以复合证候为主,如肺气阴两虚、肺肾阴虚。中医证候的辨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权值的高低提示不同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有差异,对证候推断有一定指导意义,隐结构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中医辨证的定量问题,可用于疾病证候分布的挖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的临床观察研究,找出其差异性,为中医"风温肺热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CAP中医证型属邪犯肺卫(60例)、痰热壅肺(68例)、痰浊阻肺(65例)、正虚邪恋(56例)4个证型,检测各证型WBC,CRP,D-D,PCT等4项指标,分析各证型间炎性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WBC:在4证型间比较:痰热壅肺痰浊阻肺邪犯肺卫正虚邪恋;CRP:在4证型间比较:痰热壅肺邪犯肺卫痰浊阻肺正虚邪恋;D-D:在4证型间比较:正虚邪恋痰浊阻肺痰热壅肺邪犯肺卫;PCT:在4证型间比较:邪犯肺卫痰热雍肺痰浊阻肺正虚邪恋。结论 CAP各炎性指标(WBC、CRP、D-D、PCT)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其数值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为CAP(相当于中医学之"风温肺热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6.
张南星  王至婉 《新中医》2018,50(12):31-35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揭示IP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IP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BM、CNKI、TCM、VIP数据库中有关IPF中医证候的全部文献并进行筛选,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收集的401篇文献中≥8%的常见症状有60个,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统计的常见证候有5种,并得出常见证候的主次症分布特征。结论: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的IPF的中医常见证候有5种: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证候及其主次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需结合临床调查研究及专家经验为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肺炎属中医学“风温肺热病”范畴,是因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而致发热、咳嗽、胸痛为主症的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因“热毒”贯穿本病起病、病极、恢复的整个过程,故根据“热毒”在不同时期的致病特点,将本病分为热毒犯肺期、热(毒)入心包期、(热)毒损肺络期,并针对每期不同病机,分别给予“截断扭转”“清心开窍,救逆固脱”“益气养阴,肺胃同治”的不同治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09,29(10):984-985
基于近30年中医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初步确定了常见证候及其特征(主症、次症),基于各常见证候的症状组类而制定了各证候的辨证标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寒袭肺证、风热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二证类六证候。治疗方面,一是宣降肺气止咳为总的治疗原则,可随风寒、风热、风燥等邪之不同而分别以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疏风润燥等;二是重视化痰降气,使痰清气顺,则咳嗽易除;三是注意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19.
肺胀有不少寒热错杂的证候,常见的有:(1)风寒袭表,痰热蕴肺;(2)风热犯表,痰浊壅肺;(3)邪入少阳,寒饮停肺;(4)痰热蕴肺,脾肾气虚。治疗需寒热并用,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20.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重庆地区外感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湿、热证偏多的特点。徐健众主任医师在治疗外感咳嗽中紧扣外邪袭肺病机,结合重庆地区冬暖夏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兼顾感邪后机体产生的邪热入里、湿热困脾、痰热壅肺等各种合并证,根据病情轻重和受邪部位,运用疏风宣肺、利水渗湿、寒热平调、清肺化痰等法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