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三七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对《中国药典》及《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三七的方剂进行检索,收集资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含三七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含三七方剂的功能主治、证候分布、配伍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高频药对和高频证候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三七方剂共197首,涉及中药391种,常用药物组合67个,主治疾病14种,主治证候7种,高频药对"三七-当归","三七-红花"及高频证候"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的药物组合分析显示三七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大致相同,针对不同证候治疗作用具有差异。结论:《中国药典》与《中药成方制剂》中含三七方剂多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三七常与活血药、补益药、理气药同用,其组方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其针对"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的药物组合为研究三七"生打熟补"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干姜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筛选符合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干姜方剂的主治疾病、证侯、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通过131首方剂的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7个,主治疾病62种。干姜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规律各异。结论:含干姜的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其组方规律反应出干姜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含山楂方剂共308首,涉及中药499种,常用药物组合34个,主治疾病18种,选取其中高频药对"山楂-陈皮"、"山楂-茯苓"及2种高频疾病"积滞"、"腹泻"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山楂不同药对中作用方向大致相同,在不同疾病中治疗作用各异。《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多具有消食导滞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常与理气健脾药同用,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组方规律反应出山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为山楂临床科学化应用及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生地黄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生地黄方剂收集整理,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含有生地黄方剂共357首,常用药物组合17个;主治疾病22种,对其中2种高频疾病"不寐"、"眩晕"常用药组合对比分析,显示生地黄不同配伍治疗作用不同。结论《中药部颁标准》中含生地黄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生地黄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充分发挥生地黄的功效及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分制剂》(简称《成方制剂》)含蛇床子方剂的主治疾病、证候类型,用药频次、药物组合等。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收集《成方制剂》含蛇床子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含蛇床子成方制剂46首,涉及326种中药、15种疾病、9种证型,与蛇床子配伍的中药以甘味、温性、归肾经药为主;治疗肾系病证主要药对是"蛇床子-淫羊藿",治疗瘙痒症状疾病的主要药对是"蛇床子-冰片"。结论: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药蛇床子功效的认识,为蛇床子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18-102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药成方制剂》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9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主要涉及中医证候7种,主要涉及中医疾病6种;选取高频疾病"心悸""不寐""眩晕"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配伍方药治疗特点明确,多具有补益之功;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结论:明确生脉散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及用药方向,为生脉散类中成药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柏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将含有黄柏的方剂进行整理,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及用药规律等。结果:178首方剂含有黄柏,14对常用药物组合,127种主治疾病,对其中1种高频疾病"口疮"的常用药物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出不同配伍的治疗作用各异。结论:《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柏方剂共178首,包含542味中药,用药规律反映了黄柏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可为充分发挥黄柏的功效及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芪-当归药对成方制剂的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芪-当归药对的所有成方制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采用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主治证候和疾病进行频次分析,并对高频证候和疾病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含黄芪-当归药对成方制剂共262首,主治证候共74种,主治疾病共95种。高频证候为气血两虚证、风寒湿凝滞筋骨证,治疗气血两虚证高频药物组合以八珍汤将人参换为黄芪为基本方,还可视为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凝滞筋骨证的药物为三痹汤加减变化的新方。高频主治疾病为眩晕、虚劳。治疗眩晕的药物组合为八珍汤加味的新方;治疗虚劳的药物组合为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加味。结论:该研究通过大数据客观地呈现了含黄芪-当归药对成方制剂的主治病证和组方规律,对黄芪-当归药对的临床运用有重要指导价值,也可为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金银花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金银花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结果通过对201首方剂的分析,总结金银花常用药物组合21个,主治疾病19种。基于金银花的主治疾病,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感冒"和"疮疡",通过对用药频次、证候规律、药物组合等进一步对比分析,得出同一药物在治疗不同疾病时不同的使用规律。结论《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金银花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疏散风热和清热解毒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金银花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符合多功效中药的临床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黄芪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构建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黄芪方剂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通过对446首含黄芪方剂的分析,获取黄芪常用药物组合16组,主治疾病18种。基于黄芪的主治疾病,选择"不寐""虚劳""眩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黄芪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结论《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黄芪方剂所用药物多有气血双补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黄芪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符合多功效中药的临床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以“消渴从肝论治”立论,以乌梅丸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从实验研究力面,探讨乌梅丸的组方规律及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类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乌梅丸全方组、酸味组、苦味组、甘味组、辛味组和消渴丸组、模型组,并设空白对照组,给药2周后摘眼球取血,检测血糖、血胰岛素及血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并剖取胰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以观察药物对胰岛的影响。结果:各拆方组中,苦昧组血糖值降低最为明显,辛味组在一般状况的改善和血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的降低作用方面效果最为明显。而在降血糖、降血脂、改善一般状况的综合作用上,全方组优于其它各拆方组,效果最佳。结论:①乌梅丸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实现的。②乌梅丸对于糖尿病大鼠具有良好的改善一般状况的作用。③乌梅丸方各组分中,苦味的黄连、黄柏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辛味的附子、桂枝、细辛、川椒等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和改善一般情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梅对豚鼠膀胱逼尿肌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乌梅水煎剂对豚鼠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的收缩活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逼尿肌肌条置于灌流肌槽内,采用累计加乌梅和分别加阻断剂的方法,观察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乌梅剂量依赖性增高膀胱逼尿肌肌条的张力及收缩频率。高浓度的乌梅(100%,200%),增大肌条的收缩波平均振幅。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40-2143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喷雾剂对放射性口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某三甲医院放疗科64例诊断为头颈部肿瘤合并放射性口干症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对照组纯净水喷雾,试验组乌梅喷雾剂喷雾,收集并比较两组受试者RTOG分级、VAS评分、静态唾液流率。结果:喷雾后VAS评分显示,试验组1~3分占70.0%,4~6分占30.0%,无7~10分者;对照组分别占16.7%、73.3%、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2 min静态唾液流率分别为(0.74±0.636)和(0.66±0.339)2 min/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梅喷雾剂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口干感,且具有刺激唾液分泌的作用,其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考证     
通过对<伤寒论>成书年代、版本沿革的考证,分析后人对其反复整理多次临刻产生的影响,并与相邻年代医学著作进行比对,提出<伤寒论>原稿未记载乌梅丸的可能.指出乌梅九与<伤寒论>中其他方剂在方意、大小、药味组成、用药计量单位、炮制方法、制作辅料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在肯定了乌梅丸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及可靠的临床疗效的同时,提出乌梅丸可能不是张仲景亲自制定的论点.  相似文献   

15.
乌梅妙治甲沟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沟炎系甲沟或其周围组织感染,引起沿甲皮下组织肿胀、疼痛.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成为慢性甲沟炎甚至形成慢性指骨骨髓炎.一般可以用热敷、理疗、消炎药物等治疗,笔者于近10年来用乌梅外治,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神农本草经》“乌梅治死肌 ,蚀恶肉”中受启发 ,配制乌梅散治疗各种瘢痕 ,经临床验证 ,疗效确切。   1.一般资料  不同原因引起的瘢痕患者 2 3例 ,其中烫伤瘢痕10例 ,年龄 1~ 30岁 ;烧伤瘢痕 9例 ,年龄 5~ 2 0岁 ;刀伤瘢痕 4例 ,年龄 15~ 35岁 ;病程最长为 7年 ,瘢痕以头面、前胸、后背为多。   2 .治疗方法  乌梅制成碳 ,研细末 ,用蜂蜜适量调成糊状 ;瘢痕处用热茶水洗净 ,烫软 ,然后将药敷上 ,再加热烘烤 ,使局部气血流畅 ,腠理开疏 ,药力渗入 ,以其达到活血祛瘀、疏通气血、消除皮肤肥厚的目的。热烘半小时后 ,再加些…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1 0味药物组成。从药性上讲 ,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 ,也有热性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 ;从药味上讲 ,有辛味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 ,有甘味的人参、当归 ,有苦味的黄连、黄柏 ,也有酸味的乌梅 ,可谓寒热互济 ,辛甘酸苦并用 ,具有补泻兼施 ,温清并举 ,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 ,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笔者在临床运用该方治疗蛔厥及寒热错杂厥阴病的同时 ,也将其广泛运用于其它疾病 ,收到良好效果。兹举临床验案数例如下 :…  相似文献   

18.
藻酸双酯钠是我国新研究开发 ,供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梗塞、血粘度增高及高血脂的药物。经数年临床应用观察 ,不良反应较轻 ,致急性喉头水肿者更为罕见。笔者在临床发现 1例 ,幸及时发现 ,积极抢救 ,得以痊愈。患者刘某 ,女 ,3 6岁。因右眼视力模糊 ,头痛 ,头晕 9天 ,收住入院。诊  相似文献   

19.
李×× ,女 ,30岁。患斑脱 8年 ,八年前不明原因头发脱落一小块 ,随后脱发区逐渐扩大 ,增多 ,曾多方医治 ,未见疗效。后听病友介绍 ,到我科就诊。查 :头顶有 3块约 2 6× 31mm大小的脱发区 ,皮肤苍白凹陷 ,无其它慢性病史 ,身体健康。随用 75 %的酒精棉球对脱发区常规消毒后 ,用消毒后的梅花针叩刺脱发区 ,隔天 1次 ,叩 7、8次后长出白色毛发 ,继续治疗 1月后 ,长出的白色毛发全部变黑 ,色泽光亮如常。随访 1年没有复发。  马×× ,男 ,35岁。患脂溢性脱发 6年。查 :前额角和头顶部头发全部脱落 ,脱发区仅可见稀疏余发 ,头皮光亮冒油。…  相似文献   

20.
杨珊珊  王强 《天津中医药》2018,35(11):846-847
记录了医者辨证论治,谨守病机,宗众方之旨,博取众家之长,灵活运用乌梅丸治疗"不寐"一疾,悉获奇效,兹整理如下,以飱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